05.20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漫談三國/文

導讀:公元221年7月,劉備稱帝后不久,就率領數萬大軍出蜀,揚言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而孫權得知劉備大軍來攻後,就多次派使者與劉備議和。只是劉備此時怒火攻心,在加上開局就佔了優勢,所以劉備根本不搭理孫權的求和。孫權無奈,只能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朱然,潘璋,韓當等部件,共率五萬大軍抵禦劉備。最後在夷陵一帶大勝,戰敗了劉備!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孫權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後,不僅沒有趁機入侵蜀漢,反而還派人去慰問劉備,並且將吳軍俘虜的蜀軍將士都送回了蜀漢國內,以再次祈求雙方言和。那麼孫權作為戰勝方,為何會屢屢向劉備請和呢?在小編看來,有三點原因致使孫權不得不請和!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第一:孫權雖然打敗了劉備,但是自身力量也嚴重受損,需要一段時間修生養息。如果此時孫權不去向劉備求和,反而繼續攻打,勢必會逼迫蜀漢和曹魏聯合。這樣弱小的東吳,怎麼能經得起強大的魏國和兵力尚存的蜀漢夾擊呢。所以根據當時的形勢,孫權不得不率先求和,如果雙方在打下去,只會對實力最強的曹魏最有利!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第二:大家都知道,夷陵之戰的主要誘因就是:孫權背叛了孫劉聯盟,派兵襲取了蜀漢關羽駐守的荊州。荊州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荊州關羽所統帥的部隊,是當年黃祖的部下,是唯一可以和吳國水軍抗衡的力量,所以荊州對東吳來說,一直是個潛在的威脅。而荊州之戰後,孫權已經達到了他想要的戰略目的,並不想誇大戰場。所以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已經取得了戰果,並不想和蜀漢拼個你死我活,因為還有曹丕虎視眈眈盯著呢。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第三點:當夷陵之戰結束後,曹魏已經開始出兵伐吳,而東吳的疲憊之軍對付曹魏已經非常吃力了,如果此時劉備在率軍來攻,東吳必將陷入兩面作戰的被動局面。而劉備雖然剛被打敗,但他也並不想看到東吳被曹魏所滅,所以孫權也明白劉備的心思,作為戰勝方,只有孫權主動求和,才能顧及到雙方的面子!

夷陵之戰,孫權打了勝仗,為何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呢?原因不簡單

通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孫權雖然打了勝仗,但當時的戰場形勢對他來說並不樂觀,甚至可以說他的處境更加危險了。如果他此時向曹魏求和,曹魏肯定不會同意。所以他只能聯合弱小的蜀漢,來共同抵禦強敵!

本文所有題材均來源於《三國志》《三國演義》等三國題材書籍,影視中,並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希望喜歡三國的朋友能留下您寶貴的評論,供小編學習進步哦!謝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