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作者 | 希小小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兩人共同種下一棵梧桐樹

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在長篇小說《簡·愛》一書中,這樣形容當愛情降臨時的感覺:誰說現在是冬天?當你在我身旁時,我感到百花齊放、鳥唱蟬鳴。

當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也會在心中神化他嗎?

遠處那個人臉上淺淺的酒窩,偶爾說出的幾句俏皮話,安靜坐在陽光下看書的樣子,甚至是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都能時刻吸引著你的目光。

是的,你很可能遇見這樣一個人,第一眼就被他的美好傾倒,卻又在慢慢的相處中發現他沒有想象中的美好。你也可能遇到的是,一個初見就莫名其妙覺得討厭的人,然後在漸漸瞭解對方之後愛上了他。

這種感覺,就如同繪本畫家幾米說的那般:

當你喜歡我的時候,我不喜歡你;當你愛上我的時候,我喜歡上你;當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卻愛上你;是你走得太快,還是我跟不上你的腳步?

2010年上映的電影(Flipped)中文譯名《怦然心動》,改編自兒童作家文德琳·範·德拉安南2001年的同名小說,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溫馨的初戀故事。

七歲的小女孩朱莉·巴克在見到新搬來的鄰居布萊斯·羅斯基的第一天,就對他燦若星辰的眼睛怦然心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朱莉開始糾纏男孩布萊斯不放,舉止大膽且熱烈,這些“異於常人”的舉動嚇得布萊斯視她如瘟神,避之不及……隨著不斷地相處,漸漸長大的兩個人對對方的情感,悄悄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該電影在2010年上映後,史無前例地獲得了一眾影評人異口同聲的褒獎,同時引發了一場對青春時代美好戀情的追憶和思考。

我真的太喜歡《怦然心動》這樣的翻譯了,有一種小清新感撲面而來。如果不信,可以看看豆瓣評分高達9.2分印度電影《3 Idiots》吧,擁有一堆“俗氣”的譯名,比如古惑仔氣息十足的《作死不離3兄弟》(港),最貼近電影內容的《尋找蘭徹》,比較佛系的《三生萬悟》,還有最廣為人知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再瞅瞅還有什麼《三個白痴》、《三個傻蛋》、《三個呆瓜 》以及《Three Idiots》,分明是要“誤”了這部電影的節奏啊。

將《Flipped》翻譯為《怦然心動》,不僅簡單精準地概括了初戀的悸動這一主題,而且充滿了詩意。我想大概只有導演羅伯·萊納才能將一對小孩,一棵樹,特別簡單的故事,講得如此蕩氣迴腸吧。

01 最美好的愛情,是我們一起成長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朱莉與布萊斯的第一次牽手

張愛玲愛著胡蘭成時,曾說: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為一雙星星般的眼睛著迷過,或者偷偷地嗅過某人白色襯衫上清新的味道,甚至在心中默默美化了自己愛慕著的那個人?當你喜歡一個人時,他的缺點變得可愛,他的聲音變得動聽,他的名字變得悅耳……關於他的一切,都變得美好起來。

這大概就是遇到愛情最美好的狀態,但是倘若喜歡一個人,需要將自己放的很低,低至塵埃裡,需要犧牲自我和個性,那麼這樣的愛情要來有何用?

①、朱莉對布萊斯的愛,不盲目也不愚蠢

小學二年級開學前的某一天,朱莉第一次見到布萊斯:“見到布萊斯的第一眼,我就迷上了他。”意外的一次牽手讓朱莉心生漣漪,即使他從來沒有給過任何回應,她還是義無反顧想得到布萊斯的吻。在此後的整個小學期間,朱莉自以為是地認為布萊斯是喜歡她的,只是羞於表達,於是她努力創造一堆機會讓布萊斯戰勝害羞。

在電影《怦然心動》中,女孩朱莉對自己心中的“小男神”,從兒時的一見鍾情到長大後課堂上的細嗅氣息,她的愛慕之心始終未變。可是隨著時間流逝,他們之間的衝突開始顯現,她不再是過去那個只看顏值的小女孩,因為布萊斯不再美好。

朱莉對布萊斯態度的轉變始於畫家父親的一段話:

畫不只是各部分的總和,牛本身只是頭牛,草地本身只是青草和花朵,透過林間的太陽只是一道光,但如果你將它們放在一起,就會出現奇蹟。

爸爸說的話讓朱莉開始對布萊斯有了新的思考,只是她依然愛他寶石一般熠熠生輝的眼睛。

直到有一天,朱莉最愛的一棵梧桐樹將被砍掉。那是一棵無比聖潔的梧桐樹,每當站在樹的頂端,她都能呼吸最甜蜜的空氣,見到最美的風景。為了保護這棵樹,孤立無援的她望向自己心慕已久的布萊斯,幾乎是哭著乞求男孩爬上樹和她一起捍衛,卻沒有得到他的任何回應。

此刻,她開始真正明白爸爸的話,什麼是“整體勝於部分”。她愛布萊斯燦爛的眼睛,卻欣賞不來他的懦弱無能。就像有人說的,“

縱然你有一副我愛的皮囊,可你的靈魂空無一物。

如果你愛的人對你的苦苦哀求視若無睹,看不到你的悲傷,更不懂你的快樂,那這樣的人,何必固執地拼了命去喜歡?

朱莉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布萊斯的感情,難道自己迷戀的僅僅是他那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和迷人的微笑嗎?

之後布萊斯的“幼稚”行為再一次傷了朱莉的心,他把朱莉送的雞蛋先假裝收下再偷偷倒掉,他在圖書館裡隨聲附和那些對朱莉殘障的叔叔和家族基因的嘲笑……突然有一天,朱莉不再覺得布萊斯光芒萬丈了,他不過爾爾。他只會輕視她的家人,無視她的自尊,於是朱莉決定不再理會布萊斯。

看啊,最美好的愛情,是不迷失自己。

影片中小女孩朱莉身上擁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尤其是她的愛是有底線的。她在愛情中不盲目更不愚蠢,並能時刻反省自己的愛是否正確與值得。

②、在與朱莉的相處中,布萊斯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迷人的布萊斯

布萊斯坐在汽車後座,第一次見到小女孩朱莉時,他卻有著不一樣的內心獨白:“我只求朱莉·貝克別來煩我。”布萊斯一家搬來此地後,他就一直忍受著朱莉的糾纏。直到某一天,他決定通過追求校花雪莉來擺脫“難纏”的朱莉。但是事與願違,升入初中的布萊斯仍未擺脫朱莉的魔掌。

直到某一天晚上,外公告訴他:

"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

這句話有很多中文版本,但我更喜歡作家韓寒翻譯的這一版:

"有人住高樓,有人處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如此美妙的話語自然也走進了布萊斯的心裡,那一天他失眠了,翻開報紙,他才發現朱莉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他愛上她了,情不自禁的想要與她親近。

在我看來,布萊斯其實是個善良的男孩,長大後的他不願當面拒絕朱莉送來的雞蛋,怕傷害了她。在聽了外公說完朱莉那殘疾叔叔的故事也為之動容。圖書館裡對兄弟說朱莉家的壞話,亦是充滿憤怒……只是他的善良沒有朱莉那般的智慧,輕而易舉就會被身邊的言論所左右。

布萊斯從一個年少無知的小男孩漸漸成長,他學會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勇敢追求愛,懂得理解愛的大男孩了。此後再與朱莉相處,他沒有了家庭的優越感,沒有了固執的大男子主義,更不會沒有怯懦地躲在媽媽背後。

電影的最後,當朱莉隔著玻璃看到布萊斯拿著梧桐樹苗走進院子,溫馨的音樂漸漸響起,朱莉也漸露微笑,她推開門走出去,兩個人真正地深情凝視,一起種樹。

有時候,愛就是,為你種下一棵樹,讓我們共同成長。

02 朱莉的美好與堅強,得益於精神富有的家庭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爸爸為女兒畫了一棵樹

小說家西奧多·德萊塞曾這樣形容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和睦的家庭空氣是世界上的一種花朵,沒有東西比它更溫柔,沒有東西比它更適宜於把一家人的天性培養得堅強、正直。

電影中,朱莉擁有一個讓人豔羨的溫暖家庭。當她為了保護一棵樹,固執地呆在樹梢上哭得驚慌失措時,只有爸爸爬上樹,伸出手,懇切地望向她,“再美的風景,也不值得讓我女兒冒生命危險。”

更讓人動容的是,這位爸爸在世界奪走女兒的大梧桐樹之後,送給她一棵自己親手畫的梧桐樹,為女兒守護一份美好。可愛的父親對她說——

不,這不僅僅是一棵樹

大多數父親大概不會想到一個“不足為奇”的樹,對孩子有多麼重要吧。

影片中朱莉爸爸帶給我們很多感動,比如,他雖然生活清貧卻依然不遺餘力的照顧自己殘疾的兄弟,他對於兩個兒子熱愛音樂的態度,更重要的是,他讓孩子們體會到貧窮並不可怕,讓他們真心以家庭為榮!

還有,朱莉與父母的相處方式也非常打動我。當她的爸爸媽媽在她面前互相大吼後,他們會輪流去安慰她,並告訴朱莉,“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這不是你的錯。”所以,才讓朱莉感受到了尊重,有了這句“我替父親感到難過,也替母親感到難過,但最重要的是,我很慶幸他們是我的父母。”看啊,相愛的父母勝過富有的父母。朱莉的父母向她傳達了愛,傳達了家庭的凝聚力,這才是一個精神富有的家庭對孩子的正能量影響。

還有電影中,當布萊斯逐漸被朱莉的內在美吸引時,他當著所有人面想要吻她。朱莉哭著跑回家,她媽媽得知此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衝出去教訓男孩,而是告訴自己的女兒:“真的嗎?我看你需要和他談一談。”這或許就是中西方文化帶來的差異吧。

但說起來男生的父母曾公開鄙視過他們家,朱莉的媽媽卻沒有因此遷就男孩。當布萊斯再三敲門時,媽媽只是很有禮貌地說抱歉的話:“她不想和任何人說話,她把自己鎖在臥室裡。”

朱莉無疑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裡,所以她才沒有因為家境貧困而變得自卑,她不會輕易否定自己,更沒有喪失個性,就如同她誓死捍衛的那棵梧桐樹一般,自由而堅定的生長。

03 從敘事角度分析《怦然心動》為何成為經典之作?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看到全世界美景的朱莉

為什麼過了十年之久,電影《怦然心動》還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①、我想電影中朱莉與布萊斯的愛情,是我們想象中最動人、最純潔的愛情吧。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欣賞這部影片,你總能在電影中找到共鳴。

導演羅伯·萊納曾這樣評價這部電影,他說:

“我認為這部電影在我心裡佔非常重要的位置,你其實也會有布萊斯這樣的彷徨。當你在12歲到13歲這樣一個階段,你會對很多事情感到疑惑。你不知道你是誰,你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有一個導師和引導此時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這樣的角色通常應該是母親或是父親,但是在這部影片中,父親自己對世界就充滿了憤怒。布萊斯是幸運的,他有一個祖父在生活中告訴他,他是誰,他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朱莉也是非常幸運的,她有一個家庭給她正確的價值觀。她對自己的價值有著強烈的自我認知,她也知道她究竟想要什麼。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家庭,給了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其他家庭的孩子們也可以從中受益,去尋求自己的價值。”

《怦然心動》是這樣一部電影,除了有關於初戀、青春期愛情的萌動,細細品味一下,你能發現它還細緻入微地探討著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成長中的困惑與收穫,比如孩童的心理,美好的天真,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卻會在某一刻,怦然心動。

②、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影片沒有選擇好萊塢愛情電影慣常使用的單線敘事結構,而是另闢蹊徑採用了雙線平行敘事結構。導演通過兩個小主人公——朱莉和布萊斯的內心獨白,兩條線交叉進行,讓觀影者站在了上帝視角,洞察一切。

比如在影片的開頭,出現了兩次布萊斯和朱莉的那一次意外牽手的場景,分別從布萊斯和朱莉的角度。

第一次從布萊斯角度敘事時,被牽手的布萊斯是恐懼的。他想的是:“這時詭異的事情發生了,我真是難以置信,我居然會牽著陌生女孩的手。我咋就惹上了這種麻煩?”

而在從朱莉的角度敘事時,是布萊斯主動牽了她的手。這時朱莉想的是:“他握著我的手跟我深情凝視,那一剎那,我的心停止了跳動。這一刻到來了嗎?是時候迎來我的初吻了嗎?”

作為觀眾,我們知道全部真相,很顯然布萊斯對於牽手這件事是很牴觸的,但滿心歡喜的朱莉主觀地認為布萊斯對於牽手這件事也是快樂的,雖然他一直想要掙脫。

影片用一種交替比對切換敘事的手法,同一個事件分別從朱莉和布萊斯的視角來敘述,讓觀影者看到兩個孩子眼裡截然相反的世界。導演讓這樣的認識偏差來推動劇情,也讓一個原本很簡單的故事有了些許哲理的味道。

04 結語

豆瓣9.1《怦然心動》|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在心中美化他嗎?

《怦然心動》劇照

影片開始男孩布萊斯每一個眼神,每一句內心獨白都帶著對朱莉糾纏自己的不滿,但是女孩朱莉始終認定布萊斯也早已對她一見鍾情,她將他的厭惡誤解成歡喜,將他的躲避誤解成害羞……就這樣一錯再錯,看得人忍俊不禁。只是細細回想起來,一些似曾相識的酸楚感油然而生,這不就是曾經泡在曖昧當中你我的樣子嗎?

最後想用泰國電影《初戀這件小事》裡的一句經典臺詞收個尾:

想起他的時候,會有一點點心痛,但我依然願意把他留在心底,就算今天,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他在做什麼,但至少,是他讓我知道,什麼是“初戀這件小事”。

—— END ——

作者簡介:希小小,90後自由職業者。願用溫暖的文字,與你分享來自電影的感動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