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有人說,茶也是被“玩壞”的,所以老茶成了一處江湖,有各類門派,各式功夫,各種玩法,有風聲鶴唳有繁花似景,可謂亂花迷人眼,斑斕渾世相。

時間是“古墓派”,茶是“小龍女”,似乎只有經過這樣的修煉,功力才會迥於常人。

香港的老茶人都說,玩老茶要“有錢有閒有文化”。

玩老茶,是畸高的價格,是放棄香氣而沉澱的滋味,它可能是與時間的對話,也可能是與滄桑的“觸電”。

喝老茶,最適合聽蔣捷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 什麼茶都奔“老”

老茶的價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2010年底,同慶號的百年龍馬圓茶經嘉德拍賣到一筒134.4萬元人民幣。

到了2013年11月19日,嘉德拍賣行將另一筒陳期約百年的福元昌圓茶的價格拍到了1035萬人民幣。

這兩年的茶博會,經常會出現老茶的拍賣,有真金白銀地拍,也有相熟的“託”在“給面子”,總之,那不到一斤的老茶就賣到了幾十上百萬元。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老茶,超越“大V”的風光被人擁躉,價不可攀。

哪怕人們對老茶知之不詳,哪怕市面魚龍混雜,但老茶就是那樣“傲視群茶”、高高在上。

從北京、上海的各類茶會所,到廣州茶葉城以及周邊的收藏家,到成都的古玩市場上,都可以見到老茶,見到老茶方興未艾的熱鬧之態。

談起老茶,可不要以為只有普洱,談起其它門派的老茶,那就是紅綠黑白青都一齊上陣了。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圈子裡,很多的老茶玩家,會變魔術般地請出稀有的老千兩、老六堡,或被譽為“聖茶”的老安茶等等。

玩家手上箱底內還有陳放著數十年的巖茶、各地烏龍茶,甚至是數十年的紅茶與綠茶。

認為“七年白茶就是寶”那簡直太OUT了,二三十年的老白茶那才是我們玩家的標配。

或是因為老茶過於珍貴,喝老茶的形式也就變得更加講究。

比如,喝老茶要靜坐,或一邊背誦盧仝的七碗茶詩,或一邊以某種“運氣”的方式來加以體驗。

臺灣某會的茶行在中國內地各城市有加盟店,多由會長的“忠實粉絲”經營,喝的老茶陳期一般在30年以上,在特殊時候甚至能喝到上百年的老茶,茶行內的器具特別定製,據說連茶具都很有靈氣,茶與紫砂壺是嚴禁觸碰的,品飲氛圍那是相當嚴肅,要求默語、靜坐,茶歇時間共同唱誦禪曲。

這般飲茶的氛圍,有人甘之如飴,有人如坐針氈。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我們在雅集上也可以遇到老茶,此時喝的老茶講究風雅,甚或用到千年前的唐琴、宋琴;或者要有禪者的開示,要有風雅的花與畫。

就連茶博會上也會舉辦老茶的鑑賞會,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的知名老茶人親自出場,每款老茶都有它背後的故事,儘管入席價格不菲,但奢華之飲魅力大大。

功耶過耶?

根據專業人士出具的數據,找了半天,發現老茶的物質成分中,就黃酮類在增加,而兒茶素類與咖啡鹼等主要成分卻明明越來越少了。

這種數據分析有點在打老茶的“臉”。

是什麼促成老茶的獨特的口感與極為特殊的功效呢?是什麼成分可以讓老茶入口即化,對身體更有助益?

是胡說八道,還是科研滯後於現實?

我們需要用一些年來等待結果。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沒有人會把價值不菲的老茶輕易示人,年輕的茶客難以體會老茶的魅力,能夠消費得起的人也少之又少。

這幾年,國內也出現不少“很牛”的玩家,他們稱自己的“口糧茶”就是四五十年陳期的“紅印”、“綠印”,此時,“屌絲”小小翼翼地捧上自家視為珍寶的“八八青”、“小白菜”,玩家就會從鼻腔裡發出“嗤”一聲,嚇得“席絲”立馬要找地縫鑽下去。

稱得上玩家的,大抵在不大的一個圈子裡,也有許多內幕,大家心照不宣。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臺灣的玩家,有自己的老茶莊或會館,也不缺一大批來自中國內地的粉絲。

上世紀90年代初,臺灣的老茶人就來到雲南茶山訂製自己的茶,而云南人也從一開始的排斥老茶到無可奈何接受,直至成為老茶的營銷者。

大陸更多是受到港臺的啟蒙,在如飢似渴中,接受這一波老茶的教育並投身潮流,開始了更廣闊的實踐。

數年前,大陸就已經進入“全民收藏”的時代,許多愛茶人的家中會收藏幾十上百件的茶葉。

今天,這樣不到一噸的收藏級別,都不好意思稱“藏家”了,如果有機會到東莞、佛山、番禺一帶走走,才會發現那些擁有千噸級藏茶的人,那才叫“玩得大”。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實際上,內地收藏老茶的習慣並不是從這幾年才開始的。

將視線投向福建與廣東的民間,就會發現有“高手”。

“高手”們早就有存放了幾十年的老茶。

閩南安溪,人們會將傳統工藝的鐵觀音存放於小罐中;閩南永春的茶農會將老佛手茶存儲在穀倉裡;閩東的福鼎會將白茶收藏於灶臺邊,這些陳茶多用於小孩痢疾或發熱時的解毒之用。

當然,民間“高手”們能夠留下來的老茶少之又少。

如果他說有很多,那就應該打上一百個問號。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 那麼,我們能夠喝到的老茶是從哪裡來的呢?

許多茶廠的老廠長直言不諱,“都是我們當年賣不掉的茶”

國內現在能夠留下來的老烏龍、老白茶也很大一部分是依賴各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留的一些尾貨。

風水原來真是輪流轉的。

老茶真的是越老越好嗎?“顏值”難道不應該和時間成反比嗎?

答案是:陳期再老,茶如果受潮發黴也無益於健康。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我們需要知道,一款好的老茶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理想中“高大上”的老茶,必須有好的底質。所謂好底質,首先夠天然,其次內質豐富(最好是正巖茶或普洱的大樹茶),最後還需要有夠傳統的工藝,才能給茶留下後期轉化的空間。

理想中的老茶,倉儲一定要乾淨,不能受潮發黴,不能受到異味的侵蝕。如果再挑剔一些,還追求良好的倉儲環境,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參與的後發酵,才能讓茶有足夠美妙的轉化。

理想中的老茶,就像品德高尚的“白富美”,少之又少,難遇亦不可求。

這樣的老茶,真的可以當成信仰來虔誠供奉了。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不要相信那些唾手可得的老茶,動不動就砸上一塊“清光緒”“滿漢美食”,一定不是天上掉的金磚——事實上這些老茶磚常會跑到香港某個不為人知的拍賣行鍍一下金。

你願意成為“路人甲”被砸中嗎?

就算是某些“老茶圖經”中記載的老茶,你按圖索驥尋找,也可能找到的是癩蛤蟆。

即使有幸找到了幾乎一樣的外包裝及內包裝,也請不要忘了去辨別它的內質與倉儲的乾淨度,甚至需要惡補一下化學兼物理知識以學會鑑別那些“低溫低溼”、“高溫低溼”的新工藝。

沒有一雙慧眼,沒有足夠的品鑑功力,其實是連新茶都玩不懂的。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 與時間賽跑的古樹

等老茶要耗上一輩子,等古樹茶當然更長。

還好,我們有現成的。

因為一百年稱一個世紀,加之人生亦難逾百年,故所稱古樹茶也多以樹齡過百年為標準。

百年漫漫,茶樹需要與乾旱洪澇、冰霜酷暑,甚至是戰火人禍賽跑。

每一棵存留下來的古茶樹都極為不易,它們見證了帝國興衰,見證了人世奇幻,它們是幸運兒。

古茶樹以高傲的身軀俯瞰萬類霜天,它們超越了百年的極限飲風汲露,有“情懷”的人們渴望將陽光與土壤的精華萃集在一杯之內。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 荒野歲暮老叢茶

老叢是相對於喬木古樹而言的,灌木茶因為從根部就開始分叉,所以用叢生的方式來展示它的蒼老。

廣東潮州有很多老茶樹,既不是喬木,也不是灌木,人們把它稱為“小喬木”。

單就烏崬山,就有數不清的老茶樹。

老茶樹中最貴的,當然是某一類品種的母樹茶,動輒幾萬元一斤,由此越加名揚天下,其獨有的香氣與喉韻,就是它顛倒眾生的魅力。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知名武夷山的老叢水仙、老叢菜茶和一些品種的母樹茶,佔據了武夷山的風水寶地,輕輕鬆鬆度過了上百年的光陰,在丹霞勝境,仙姿美妙。

武夷山的老叢被譽為“一泡難求”,細化的茶湯加上迷人氣韻,“看,我有木質香”、“看,我有青苔香”,這真是歲月給予的榮耀。

武夷山桐木關的高山上,也還存留著那些一二百年的老茶樹,蒼虯叢生,根汲巖縫乳泉,簡直是“天外”茶樹。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在白茶的故鄉,福鼎與政和與建陽等地,亦不乏有“根正苗紅”的老叢茶樹,以兩三個人的高度展現迷人身姿。用這些老叢茶樹製成的成品,香氣極幽長,喉韻更顯。這也怪不得,會喝茶的人總是那麼挑剔!

老叢茶樹,如風流倜儻的公子,如凌波微步的仙子。

古人云:“何言茶茗,此甘露也”,信哉。

江湖茶事:被老玩家們玩“老”的茶和玩“壞”的天價


此文僅為大家介紹關於武夷山的茶、盞與山水、文化和歷史,文總結自前人,多為編整,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煩請關注【武夷巖茶課堂】,你想知道的告訴我,凡我所知,知無不言,我所不知,查盡資料,為你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