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Lars Montelius:蘇州有和美國硅谷一樣的納米穀

歐洲三大國際科研機構之一,也是歐洲第一個專注於納米技術研究的實驗室——伊比利亞國際納米技術實驗室(INL)在科學界可謂大名鼎鼎。

它是由歐盟、西班牙政府、葡萄牙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納米技術的跨學科研究, 研究領域包括納米醫藥、納米電子、納米機器和納米操控、納米技術與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

Lars Montelius:蘇州有和美國硅谷一樣的納米穀

其總幹事Lars Montelius教授日前來到蘇州,參加2017第八屆中國納博會開幕式,代表INL與蘇州工業園區政府、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簽訂了“中歐納米產業資源合作協議”,共同推動中歐納米人才、技術和企業的交流互動,搭建中歐納米資源合作平臺。同時他還帶來了題為《從歐洲視角看待納米科技作為突破性創新的關鍵驅動力》的大會主報告,並在展覽區域設置了INL的展臺,與中國納米領域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被譽為Nano-Valley的園區

Lars Montelius教授是伊比利亞國際納米技術實驗室總幹事,瑞典隆德大學納米科技方面的教授,目前擔任國際真空科學技術與應用聯盟主席,同時還是歐盟NMBP(納米科技、先進材料、生物技術及先進製造處理)專家組決策層成員以及歐洲兩大科技平臺NANOFutures和EuMat的董事會成員及工作組負責人。

Lars Montelius教授在納米科技領域從業30年,工作圍繞應用於多種納米設備的光刻及處理技術進行,特別是在納米印刷光刻方面,他和他的團隊發表了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目前的研究著眼於納米科技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探索。Lars Montelius教授已發表論文超過170篇,受邀發表演講80多次,並且已經申請了54個專利。

在Lars Montelius教授看來,中國的納米產業發展非常迅速,蘇州工業園區尤其如此。他認為,蘇州工業園區在納米領域的佈局非常早,不單學術方面,產業方面也走在了前端,整個佈局極具前瞻性。同時,蘇州工業園區注重並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圈的建立,這是很關鍵的舉措,對他非常具有吸引力。

事實上,早在六年前,Lars Montelius教授就來過蘇州,與園區政府等單位有過接觸與合作。當時,Lars Montelius教授已感受到蘇州工業園區納米產業的科學佈局,他已經可以預見,園區納米產業會迅速蓬勃發展。

Lars Montelius教授對蘇州評價很高,對園區的納米產業生態圈,更是不吝溢美之詞。在歐洲和其他人介紹蘇州以及園區時,他常常比喻成像美國硅谷一樣的“Nano-Valley”(納米穀)。

Lars Montelius:蘇州有和美國硅谷一樣的納米穀

INL的國際“中間人”角色

當談及未來怎樣深度加強合作時,Lars Montelius教授提到了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他認為,蘇州產業化程度很高,可以作為INL技術輸出的一個市場。歐洲市場也需要蘇州提供一些具有開創性的技術。INL可以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促進中歐兩邊的技術和市場實現互通及對接。

“INL接觸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各種各種的公司,對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提供一部分的解決方案,但不是全部。蘇州加入進來,可以把解決方案做得更完善。”Lars Montelius教授說,從產業生態系統的角度去分析,雙方通力合作,集合各自優勢,可以把整個產業生態的鏈條補充得更完整。

其次,Lars Montelius教授對於創建公司、孵化公司、幫助公司成長壯大有著豐富經驗,他可以將這些經驗傳授給蘇州的創業者。

此外,INL還有一個為期三個月到半年的項目,可以接收蘇州的博士生或初創公司的負責人過去交流、學習。這個項目將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從研發到技術落地到創建公司的完整流程培訓,極具指導性和實踐性。

“INL擁有多個納米研究領域,不同領域的人員在一箇中心工作,相較於單一領域的研究機構,我們的知識、技術更加寬廣,也更便於被分享和運用。包括做公司的一些現實因素與解決辦法,也可以隨時互相溝通。”Lars Montelius教授介紹說。

Lars Montelius:蘇州有和美國硅谷一樣的納米穀

吸引更多盟友來蘇發展

INL為很多公司提供落地的解決方案,Lars Montelius教授自身也將INL 視作一個公司來管理和運作。除了在技術上不斷探索,相比一般的實驗室,INL更善於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市場,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市場問題。

Lars Montelius教授表示,INL是一個跨國的機構,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他們能獲取不同國家的技術和市場需求,進而合理地分配。這類機構在中國落戶或合作的先例並不多,如果INL在中國的合作開展得很好,他相信,會吸引更多的盟友、企業來中國、來蘇州尋找發展機遇。

“中歐納米產業資源合作協議”的簽訂是一個良好開端,但Lars Montelius教授也直言不諱地指出,“協議畢竟只是紙上的文本,還有待變成實在的行動。”

Lars Montelius:蘇州有和美國硅谷一樣的納米穀

全球產業資源線上平臺的構想

Lars Montelius教授進一步透露,INL還有一個較大願景,希望達成科學4.0,構建一個全球化的可接觸的技術和產業藍圖。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Airbnb,一個是Uber,希望搭建一個類似的技術與產業服務平臺,實現資源與需求的線上自由對接。

“當我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想去看看這裡的某個產業或某項技術,通過這個平臺,我就能知道可以找到誰,然後在平臺上直接聯繫,這些人也是樂於接待我的。”Lars Montelius教授解釋,與普通產業服務平臺不同的是,這個平臺是全球性的,買賣雙方是打通的,且雙方都是主動的,將資源和需求都整合在這個透明的平臺上,讓技術與產業資源變得更易於接觸。

(吳小納、張星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