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文明簡史:十字軍東征2

上文講過,自打教皇烏爾班二世將十字軍的“向東進發”定義為了“一場朝聖之旅”之後,西歐的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地中海東岸。這裡要戳穿一個神話,

十字軍東征根本就不是歐洲向中東地區殖民的歷史,即使有一段時間他們在那裡創造了一些歐洲一樣的小王國。

文明簡史:十字軍東征2

不相干的理論和事實

理想很豐滿

在後期人們的殖民主義與反殖民主義的觀點裡,有很多的一部分源自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論,在十字軍東征的歷史上這一種觀點認為:那些前往黎凡特地區的冒險的騎士們,都是富有貴族的次子,或者是第三子。因為根據當時的歐洲繼承法,他們呆在歐洲根本不可能去繼承祖一輩的財富,但是通過掠奪東方卻能夠狠狠地賺一筆。

現實根本就不是

理論聽起來無懈可擊,但是在十字軍的真實組成部分裡面壓根就不是這麼一回事,首先大部分響應號召參加十字軍東征的人根本就不是理論裡提到的騎士而是一幫窮人,第二大部分十字軍東征的貴族其實是莊園主,並非是他們那些“多餘而且沒用”的子嗣。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前面理論的失敗

忽略掉了宗教的動力,儘管當代歷史學界往往都喜歡用歷史造就了宗教的觀點去解釋我們的歷史與宗教,但是不把宗教因素放在十字軍東征裡面的的確確是一步臭棋。

文明簡史:十字軍東征2

對於十字軍而言,他們拿起武器可是為了保護基督和他們的國,因此還有什麼比在衣袖上繡上十字架、花個五六年的收入來購買裝備和馬匹然後前往聖地,更能向上帝表達自己的忠心的呢?使用上帝的旨意用來去解答他們東征的理由時,的確讓人們更加的去相信這一原因。

公元1100年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第一次東征的結局似乎還真的顯示出了這確實是上帝的旨意,在傳教士的鼓動下,成千上萬的農民和貴族自願的參加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東征一開始就特別野蠻,這些“朝聖者”一路洗劫,外加上本次軍事行動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領袖的原因,貴族之間就誰應該帶領更多的軍隊一直爭論不休。儘管十字軍本身內部組織極其混亂而且爭論不休,但是這幫十字軍卻奇蹟般的成功了,等他們到達黎凡特地區的時候,面對的對手根本就不是能打的塞爾柱土耳其人,而是埃及人建立起來的馬蒂法王朝。

文明簡史:十字軍東征2

埃及人從塞爾柱土耳其人那邊奪走了聖地,因此讓土耳其人對這幫埃及人很不爽。在安條克,當一個農民找到藏在教堂下面的聖矛的時候,十字軍扭轉了原本希望渺茫的局勢,高漲的士氣讓他們得以贏得了勝利,然後他們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他們攻佔了耶路撒冷並且將其併入了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並且屠殺了阿克薩清真寺的大批群眾。這場成功其實很僥倖,因為土耳其的遜尼派穆斯林根本就沒有幫助什葉派的埃及人,伊斯蘭教派複雜的鬥爭所帶來的十字軍的成功讓十字軍當成了奇蹟的降臨。

歐洲的貴族將安條克和耶路撒冷納入了拉丁基督教王國治下,但是其實在十字軍到來之前就有很多的基督教徒住在這兩座城市裡,不過這些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而不是天主教。上一句說的影響很快就來了,下一章我們將會略去第二次的十字軍東征(因為很無趣),我們將直接將最為精彩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