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涉及到皇儲問題,李衛是如何巧妙回答的?

老人頭侃史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亡國之君李煜的哀嘆傳到幾百年後的紫禁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把自己掛死在煤山上的歪脖子樹下。努爾哈赤從遼東帥府的奴隸到建州女真的統一者,他經歷了天下之事的大開大合,他想到了先祖完顏阿骨打舉兵對抗遼國建立大金國的偉業,關內爭權奪利的中原諸侯們為他的夢想提供了契機。

康熙皇帝聽著翰林們給自己講述歷史興亡,看著自己的兒子們對著皇位虎視眈眈,自己英雄一世卻在這一刻不得不妥協了,自己的時間到了,自己鐘意的兒子有八阿哥和四阿哥及十四阿哥,但是究竟選擇誰呢?八阿哥好黨爭,處處學自己,處處又不像;四阿哥表面與世無爭,實則內心冷傲薄情少恩;十四阿哥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容易被人利用。

康熙皇帝一生寬以待人,以仁效治天下,卻沒能將自己人格魅力和執政價值觀基因傳遞給諸位皇子,自己留下的是明珠和索額圖黨爭之後文武百官對立局面,自己留下的是連年赤字的國庫,自己留下的是新疆葛爾丹勢力死灰復燃。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清朝皇室神秘主義繼位程序讓雍正變成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輪迴到了自己挑選接班人的時候了,弘曆和弘時成為了最佳候選人。雍正皇帝經歷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官一體納糧,改土歸流等舉措讓國庫充盈,政治清明。但是,同時雍正形成了剛愎自用和多疑的性格,他自年羹堯事件和鐵帽子王逼宮及隆科多的黨爭之後,他開始懷疑一切了,包括自己的兒子們。

雍正非常重視科舉選人才,但是事情爆發卻是在科場上,自己的軍機處大臣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牽涉其中,自己的皇子也可能牽涉其中。同時,自己派往江南巡查的皇子弘曆也遭遇行刺陰謀,雍正的血滴子機構開始調查一切的真相。真相就是八爺胤祀似乎參與了這件事,雍正想要下決心除惡務盡,但是自己又要考慮在父皇臨終前發的誓言:善待自己的兄弟們!父皇臨終前送他的佛珠,是為了讓他靜心,他把佛珠送給自己寵臣年羹堯,年羹堯被誅殺之後,佛珠又回到自己手中。

雍正此時此刻想起自己的心腹李衛,李衛此時此刻想起了鄔思道的話和年羹堯的死,自己如何處理主子對自己的詢問呢?李衛揣摩明白主子的心思,說到了形成目前這種局面的原因是由於先帝的仁政,八爺黨死灰復燃,不斷製造種種危機,主子繼承大統,肯定是先帝爺希望主子可以除弊迎新。

二月河樹立這個清朝歷史上最有爭議和最有作為的皇帝時候,將正歷史與野記雜談融為一體,力圖把高高在上的帝王拉回到平常生活之中,讓他們有血有肉展現喜怒哀樂,雍正皇帝被先帝定位是一個冷麵王,康熙希望他成為一個孤臣,這種減少與朝堂各種利益糾葛的處境,可以讓胤禛毫無顧忌大膽做事。李衛是胤禛江南賑災收稅路上解救的乞丐,李衛無依無靠與官僚體系毫無瓜葛,在雍親王的言傳身教下成為了封疆大吏,在江南推行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及士紳一體的新政中表現非常積極和賣力,政績斐然。胤禛與李衛,一個居廟堂之高,一個處江湖之遠,可以敞開心扉,帝王憂慮的是江山社稷,乞丐心中是人情冷暖,雍正皇帝聽不慣阿諛奉承,珍惜的是說真話的真心。

李衛用自己的江湖之遠來為居廟堂之高的雍正奉獻自己的意見,胤禛回到一個人的角度接受人情冷暖,做出了決斷,除惡務盡,即使自己親兒子也不例外,新政的成果需要被髮揚和繼承。


唐俊龍55398571



一個沒讀書的人,看似沒心計,愚忠。實際仔細一分析他每次和雍正的對話。這哪是一般人的智商?也難怪後來官做得那麼大。必要重複的一點,歷史上真正的李衛的確是雍正的“改革大將”,但並非撿回來的家奴,而是徐州的一個富戶,他的功名是“捐”來的(就是花錢買的官)。他是個能吏,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實事,但不是酷吏,官聲要遠遠好於酷吏田文鏡。他常年外放,其實涉及儲位的事情,李衛是沒資格參與的。

但我們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的邏輯,這個事情發生在弘時暗殺弘曆未果之後。雍正直截了當:“狗兒,暗殺弘曆的人是誰?你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麼辦呢?”

雍正從未用如此口氣跟其他人這般講話,這說明李衛絕對不白給。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雍正拿李衛當完全心腹,他在李衛面前是沒有設防的;第二,雍正以前再難也是”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可如今的確是大限將至,又發生了這樣的事,充滿無奈。

李衛此刻跪下道:“主子,什麼事奴才都能替主子辦,唯獨此事奴才沒法說。”李衛明白伴君如伴虎,即便雍正非常信任自己,但畢竟涉及儲位問題,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引發滅頂之災。歷史上鄧通受漢文帝寵幸,主動替漢文帝吮吸癰瘡,結果卻莫名其妙得罪了漢景帝(漢文帝說太子好為什麼不肯給自己吮吸癰瘡呢?)。這種事情,就是無妄之災。李衛竟然懂得寵臣不能為主盡為所盡之事。後來和珅也是沒懂這個道理。

雍正得到這樣的答覆,竟也沒為難李衛,“朕知道,朕不該問你,你起來吧。連朕自己都難以委決的事,你又能說什麼呢?”第一個回合結束。

接著雍正讓李衛看一封信,那是曾靜寫給嶽鍾琪罵雍正的信。李衛得知後,非常憤怒,道:“主子,你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

後面的表現非常精彩,李衛脫了官服去詔獄裡打曾靜。後來表面上被雍正批評罰俸,但是雍正心裡是歡喜的,就是宋江經常批評李逵一樣。


然而當形勢最終明朗的時候,壓死弘時就差最後一根稻草的時候。李衛的一番話絕對充滿政治智慧。當年壓死年羹堯的最後一根稻草時,出場的是張廷玉,張廷玉的那一番話直戳雍正內心,雍正慌得連茶碗蓋子都打翻了。但那段話很長,一看就知道是“準備”了很久很久的。

而李衛這番話比張廷玉那番話高明不要太多,“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這番話說起來隨意,似無心卻有意。《三國演義》中劉琦在高樓上逼問諸葛亮求生之道,諸葛亮講了段“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在這裡竟然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語解開心中事,雍正說,“朕不能再把難題留給後人吶!”弘時命運徹底定格。而李衛說起來,我根本沒說什麼啊,儲位的事情豈是我們這等奴才可以議論的。


炒米視角


我來說說!

第一、李衛是何許人啊?!鬼精鬼精的人精,拿捏事情的度、參透人的心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再加上從小就是雍正的家奴,情報掌握的又是十分準確的,對雍正的心思、情緒、偏好都是掌握的。在加上弘時對弘曆的暗殺,他是奉命保護的,所以他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是犯不了方向性錯誤的!這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第二、李衛何許人啊?!一條心忠於雍正的人,那時時處處都是為皇帝著想辦事的人。所以做事原則就是皇帝選誰他就支持誰,而皇帝喜歡弘曆是眾人皆知的,而且弘曆的地位太高,親王呢!二十多歲就是親王的在清朝歷史上也沒有幾個,沒有理由不支持弘曆。那就只能踩弘時了,踩就踩死,往老八身上扯最要命,因為皇帝就恨老八他們!

第三、 李衛何許人!?烏斯道背後指點過的人。很能把握和主子聊天尺度的人。伴君如伴虎,況且皇儲那是皇帝自己定的事兒,再加上康熙朝皇子們鬥爭的天翻地覆,誰敢沾惹這個事兒呢!所以,把回答侷限在批弘時上就停了,所謂就事論事,其他事,皇上自己定就行了!

事實上,李衛和乾隆也沒啥私交,在乾隆朝,並不受乾隆的重用!乾隆不太喜歡這種路數的人,但好歹算是善終!比張廷玉強太多了!


博士君


清朝不是明朝,文官集團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了。所以在立儲這個問題上,清朝的皇帝可謂是一言堂,基本上皇帝的意見是最重要的,皇帝讓誰做天子誰就做天子。雍正甚至還開發出了一套秘密立儲制度,他不立太子,等到自己死後,指定的接班人便可以繼位。對於這一點,萬曆皇帝肯定是非常想到清朝去做皇帝的。萬曆皇帝在立儲這個事情上前前後後和大臣對抗了三十多年,最後沒有法子,還是大臣們贏了,朱常洛成功繼位了。


清朝的時候正兒八經靠著科舉爬上去的官員尚且不能說什麼,像李衛這樣靠著雍正寵幸當上官的就更不敢亂說了。畢竟科舉出身的人即使不做官了,靠著以前的功名和才學回到家鄉,那也是一方士紳,受人敬重。

李衛這種人一旦皇帝不願意用了,其實是沒有什麼好退路的。因為說到底李衛官做得再大,哪怕是兩江總督,那也不過是皇帝的奴才,雍正的好“狗兒”。本質上來說,李衛和李德全是一樣的處境。自古以來,主人再寵幸奴才,奴才始終都還是奴才,哪裡敢妄言主人家的事情。

皇儲可是國之大事,一旦站錯了隊,那可是馬上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的。李衛此時已經是兩廣總督了,肯定是不大願意牽扯到這裡面去了。此時的雍正不光問及皇儲的繼位問題,更是決定了皇子弘時的生死。雍正雖然寵幸李衛,但是弘時可是皇帝的兒子呀。

自古以來,疏不間親,雍正和弘時是父子,未來繼位的弘曆和弘時是兄弟。這種情況下哪個大臣牽扯到裡面去呀。比如隆科多曾經夥同八爺逼宮,但是見到了雍正,哪怕小命都快沒有了,還是不願意說出背後的主使是弘時,便是這個道理。

歷史這種事情也是真實存在。比如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三兄弟互相殘殺,而當時李世民身邊還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大將。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非要李世民親自動手呢?因為大家都知道秋後算賬這個道理,萬一李世民那天想起自己的兄弟了,試問該怎麼辦。不過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還是會幫忙的。比如當李元吉要用弓箭勒死李世民,尉遲敬德幫著殺掉了李元吉。

李衛此時的處境和尉遲敬德這些人是一樣的,最好就是不插手,讓雍正自己做決定,免得自己引火燒身。不過雍正還是步步緊逼,李衛沒有辦法才藉著別的事情表了態。李衛是藉著曾靜案抱怨康熙晚年的過失,從而說出自己的想法:

“不是奴才斗膽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 明明知道八爺一個個心術不正,還是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李衛是聰明的,畢竟沒有人比雍正更懂八爺這些人給自己帶來的難處。康熙晚年,八爺這些皇子一個個都被委以重任,在朝中的勢力太大了。即使雍正繼位以後,雍正也是那這些人沒有什麼好辦法的,甚至還需要依靠他們為自己辦差。比如雍正繼位了,奉八爺為總理王大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別看著雍正最後贏了八爺等人,可是其中的痛苦又有誰知道呢?

八爺這個人雖然和雍正不對付,但是很多事情上還是有底線的。九爺、十爺,亦是如此。弘時這個就是手段過於低下了,很多事情完全是不擇手段。雍正一旦留下他了,弘曆繼位以後礙於名聲,也不好處理。雍正這才不得不痛下殺手!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李衛之所以成了李衛,而沒有變成慘死的高福和高毋庸,也沒有變成功高震主的年羹堯,靠的其實是兩點。第一點就是能做好主子佈置的事,派出去能獨當一面,像百官行述案假當行李,李衛就做的很好。第二點靠的則是他能把握好自己的分寸,知道自己的根是四爺,而不像年羹堯一樣忘了自己是誰。

要知道李衛和高福本是黃泛區的一對孤兒,幸得微服出巡的胤禛和胤祥賞識,遂提拔了來做小廝,才有了李衛出將入相的傳奇。災區的孤兒多如牛毛,胤禛和胤祥為什麼單單看好了這兩個孩子,單把這兩個小叫花子提拔到了跟前侍候呢。

我想原因有三,一是彼時的胤禛和胤祥初到江南辦差,人生地不熟,找兩個當地的娃娃在跟前侍候會方便不少。而其二則是這兩個鬼頭實在是伶俐的很,讓冷麵王都欣賞不已。其三則是彼時阿哥們私下逐鹿已經火熱,以至於互派奸細,像十三阿哥的府上就被各個阿哥插遍了眼線,而狗兒和坎兒兩個孤兒,自然是案底清白,調教起來不費力。所以狗兒和坎兒才能有此緣法,入了胤禛的法眼,順利的成為了王府上的小廝。

二人雖入了王府,但跟著胤禛回了京城以後,他們在府中做的也不過是下人的活計。但是隨之而來的百官行述案就給高福和李衛了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只是高福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這任伯安將百官行述當在了萬永當鋪中,因府上的人都是北方人,害怕萬永當鋪會識破,故而派了南方人出身的高福去取當。可是這任伯安和萬永當鋪有口頭之約,那就是贖當需得任伯安親自來贖,所以高福鎩羽而歸,葬送了這次出京為官的大好時機。

一計不成,胤禛和胤祥再生一計,決定暗度陳倉,報個盜案,好順理成章的查封萬永當鋪。這時候便讓李衛去典當,李衛便一口山西口音,身著華麗的出現在了萬永當鋪門前。萬永當鋪的掌櫃那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不會輕易被騙,但一來李衛演的敗家子確實是入木三分,二來其中獲利甚多,故而掌櫃不疑有他,才打了眼,收了李衛的典當。

萬永當鋪案,李衛立了第一功,可是他卻不能在京城呆了,因為其若是被八爺府上的人發現,那麼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恰好此時年羹堯高升四川巡撫,他又急於攀附八爺。於是鄔先生與四爺設了一計,抓住了偷情的李衛,將其送往年羹堯跟前做官,實為監視。

李衛就這樣成了胤禛府上第二個出去做官的奴才。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年羹堯身邊做事絕不自作主張,凡事都先稟告過胤禛,然後施行。這讓胤禛對李衛也更感放心,李衛也憑藉此成為了胤禛在年羹堯身邊最得力的棋子。關於李衛如何做官雖然沒有詳細描寫,但從胤禛與鄔先生的談話可以看出,李衛雖然學識有限卻異常機敏,辦案也頭頭是道。

而在年羹堯被提拔為陝甘總督以後,上躥下跳,流連於八爺和十四爺處,讓正宗的主子胤禛傷心不已。而此時李衛的忠心就與年的不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二人日後的下場埋下了伏筆。李衛與翠兒帶著兒子入京,坐轎到四爺府大街口就趕緊下了轎,以免無禮。還把自己的兒子取名為李忠四爺,這些忠心之舉四爺自然是看在眼裡。所以李衛從一個隨軍小吏步步高昇,在胤禛登基後便被授予江蘇巡撫,躋身於封疆大吏行列。

在成為江蘇巡撫後,攤丁入畝便在江蘇率先試行,李衛以其實際行動做了胤禛在新政上的實際主導者。所以在年羹堯被殺以後,李衛和田文鏡就迅速成為了胤禛在地方上的代言人,自此寵遇日隆。

除了對胤禛忠心,自身有才幹以外,李衛更重要的一點素質就是有分寸。就像出了弘時暗殺弘曆這件事以後,胤禛問詢李衛的看法,李衛是怎麼做的呢?他先是一個頭磕在地上,對胤禛說這件事不是臣子所能明言。但到這一步也只是普通的有分寸,李衛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以後,又是怎麼說的呢:

主子,不是奴才斗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他們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李衛似乎沒有說如何處置弘時,甚至連這件事提也沒提,但是他說的又都是實情。嘴上罵的是八王黨,心中說的卻是弘時。李衛就這樣婉轉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水平之高不是直人田文鏡可比的。

胤禛一向以孤臣自居,這裡的孤臣是相對於拉幫結派的八爺他們來說的。胤禛手下的門人有出息的不少,像年羹堯、高福,都是人才。可他們都沒有李衛的下場好,因為有的做不到對胤禛忠心耿耿,有的則做不到有分寸,所以他們都死了。只有李衛,笑到了最後,他和雍正才是“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啊。

以上。


逆流時代


在《雍正王朝》中,弘時的死雖然是咎由自取,但是從上至下,沒有人想到雍正帝會真的殺了他,包括弘時自己。

讓雍正帝最終下定決心要殺弘時的恰恰是李衛,難道他不怕事後算賬嗎?

一、

作死的弘時:

弘時小時候是跟弘曆一起師從鄔思道的,只不過弘曆學到了真本事,而弘時卻只學到點皮毛。

劇中也展現過兩人學習的情景,當時他們是在熱河狩獵場,結果由於弘時的一泡尿,錯過了鄔思道關於康熙帝狩獵的講解,從而讓弘曆在狩獵場上出盡了風頭,最終被康熙帝相中,成為雍正帝事實上的繼承人。

最開始的弘時是不認頭的,但是經過科場舞弊案之後,他算是喪失了競爭的勇氣,做起了逍遙王爺來。直到老八胤禩的到來,讓他重燃奪嫡的信心。

其實科場舞弊案雍正帝多多少少也能猜到這事跟弘時有關,別忘了那天一大早弘時跟張廷璐鬼鬼祟祟地要出宮,結果被張廷玉碰到,當時張廷玉就起了疑心。

正是出於這件事的考慮,雍正帝在安排整頓旗務的四大關外王爺進京時,點名讓弘時跟老八胤禩一起處理,並且提前把弘曆派往了李衛處。

果然,不知是計的弘時跟老八胤禩還是發動了八王議政逼宮,其實一切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要說唯一沒有掌控到的,那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離開。

雍正帝擔心的並不是自己,擔心的是老十三胤祥會有什麼不測,果然,經歷了這個事件,老十三胤祥病重不治。

雖然雍正帝把害死老十三胤祥的責任推到了老八胤禩身上,但是弘時也難逃其咎。

可是不甘心的弘時又派出了殺手對弘曆下手,這也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

二、

老十三胤祥臨死忠言:

老十三胤祥彌留之際,雍正帝前來探望,當時房中退出的人有喬引娣、阿蘭、弘晝、張廷玉、馬齊、李德全、神秘道士、太醫等人。

大家一定要看好哦,這裡是沒有弘時的,估計弘時還在安排人員折磨隆科多呢。

老十三胤祥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讓雍正帝保重身體,可是雍正帝卻答非所問的說了一句:

“你清楚,你四哥這麼做,純粹是為了江山社稷,為了天下蒼生……等十年,二十年,國家富強了……也動搖不了朕的新政。”

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層含義是回答老十三胤祥的話,自己這麼勞累,就是為了天下蒼生,為了新政。

第二層含義是講自己之所以瞞著老十三胤祥設下圈套,讓老八胤禩上鉤,也是為了江山社稷,天下蒼生。

第三層含義是講自己之所以要圈禁老八胤禩一夥,之所以對兄弟們如此狠,也是因為新政,為了黎民百姓。

隨後老十三胤祥說出了自己的建議,說康熙帝就講過:

“幹大事者必須找替身為第一,只有繼位的人,才能繼續地幹下去!”

直到老十三胤祥說出自己對弘時的擔憂後,雍正帝才意識到,弘時確實是弘曆的攔路虎。

再然後就是圖裡琛喊著雍正帝到大牢中探視隆科多,也從隆科多嘴中得知弘時將對弘曆下手。

三、

猶豫不決的雍正帝:

弘曆被救後回京,面對雍正帝時並沒有供出弘時,還希望雍正帝不要再追究,其實這也是弘曆腹黑的地方,目的也是為了致弘時於死地。

此時的雍正帝是異常煩悶的,他幾乎詢問了所有能詢問的人,包括無意中協助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的弘晝,從弘晝近乎完美的回答來看,弘時的嫌疑基本是確定了。再到老十三胤祥、隆科多、弘曆,即使弘時都派殺手對親兄弟下手了,雍正帝仍然沒有拿定主意,甚至連控制弘時的人身自由都沒有。

直到李衛進京,寒暄一頓後,雍正帝就迫不及待地問他:

“狗兒,暗殺弘曆的人是誰?你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麼辦呢?”

對於李衛來講,他當然知道是誰要殺弘曆了,圖裡琛早就告訴他了,圖裡琛又是跟雍正帝一起聽到了隆科多供出的弘時。

這句話,其實就相當於直接問李衛,李衛你說說弘時該怎麼處理?

當然,雍正帝敢這麼直接問李衛,一方面確實沒有把他當外人,另一方面也確實展示了雍正帝的無助,是的,他其實很無助,尤其是老十三胤祥又去世了,這時候能跟他說實話的人少之又少。

李衛聰明:

“主子,什麼事奴才都能替主子辦,這事奴才我……沒法說。”

歷史上不乏那些謀臣回答君王這個問題的,能像李衛這樣聰明的不多,後來乾隆帝寵愛的和珅就是其中一個。

四、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雍正帝得到李衛的回答,也算欣慰,最起碼李衛說了真話:

“朕知道,朕不該問你,你起來吧。連朕自己都難以委決的事,你又能說什麼呢?”

隨後,雍正帝又把他那封曾靜罵他的信掏出來了,這已經是他多次掏信給人看了,掏給其他大臣看,這些大臣都說“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掏給弘晝看,弘晝說“這些狂犬吠日的瘋話兒,兒臣不屑一看。”

雍正帝憋屈啊,就像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演的一樣,那個婦女見人就說,我不是潘金蓮,你得給我做主。此時的雍正帝就是這個心態,他一再想證明自己不是信中寫的那樣,可是其他人一再的逃避。

李衛一句話差點讓雍正帝哭出來:

“主子,您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顆一顆拔下來!”

雍正帝總算找到了傾訴對象,一股腦的把自己的不快都說出來了,說出來後,心裡痛快多了。

這時候李衛考慮到雍正帝的苦惱,也看到了雍正帝為了新政所受的罪,為了不讓雍正帝的心血白費,他必須要就儲君問題說點話了:

“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這句話看似是李衛的隨口一說,其實也藏著他的大智慧,睿智的雍正帝不可能不理解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朕不能再把難題留給後人吶!”

於是,壓倒弘時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降臨了……

而雍正帝一再的詢問這個,詢問那個,其實就是想證明一個問題:

那就是朕並不是無情無義之人,朕這樣做真的是迫不得已,希望後人不要再罵朕!

而李衛之所以敢這樣說,歸根到底就一個心思,那就是盡忠,只要對主子有利的事,他都會幹,甚至把雍正帝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也給做了,後來他不是脫掉衣服去大牢胖揍了一頓曾靜嘛!

即使後來追查起來,李衛也相當理直氣壯,我什麼都沒說啊,皇家的事,哪是我們奴才能妄加評論的!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君有問,臣必答,看看李衛是如何回答雍正帝在未來皇儲繼承人的問題,讓李衛說意見,李衛的巧妙回答體現了與同為奴才的年羹堯的完全不同。

雍親王府出去了兩個做官的奴才,那就是與年羹堯與李衛。

年羹堯做到了撫遠大將軍,最後作死了,李衛做到了兩江總督,受寵不衰,做到了乾隆年間。

雍正帝在位一十三年,到了中後期已經精疲力盡,好歹算把康熙年間遺留下來的問題一件件梳理的有個頭緒,但是自己卻累垮了。

在《雍正王朝》的電視劇中雍正帝與來京述職的李衛有這樣一段對話


李衛已經升任兩江總督,這可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一品大員,上任是一定要來京述職的,正好;李衛這個忠心耿耿的奴才也好順便看看自己的主子雍正皇帝。

李衛這個奴才在雍正帝的眼裡的位置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李衛即是朝廷大員,更是雍正帝的心腹。

請安、下跪這是平常禮數自不必細談。雍正指著李衛對侍立在側的侍女“喬引娣”說;看見了吧,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兩江總督李衛!

當然,李衛對雍正帝也是忠心不二的臣子,聽了雍正帝的介紹,不禁熱淚盈眶的說,主子,多日不見您怎麼瘦了。雍正帝讓李衛坐下說。

雍正帝待李衛坐下後,張口就是問了一句讓李衛吃驚的話:狗兒,暗殺弘曆的人到底是誰?

雍正帝問的就是發生在不久前皇四子弘曆帶著劉墨林去河南處理讀書人書院罷考,順便去江南體察民情在回京的路上被追殺一事。

這是皇帝家中的家務事,鬼精靈的李衛豈能不懂,但是又不能不回答
,李衛回奏:皇帝主子,別的事奴才都可以扛,這事奴才怎麼插嘴?

不過李衛有辦法,也不能不替皇帝主子分憂,李衛左右而言它的精彩回答不能不讓人佩服:


李衛是這麼說的: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看看,說李衛回答的巧妙還不如說是李衛在無形當中給雍正帝這位李衛的主子出了個大主意,且陰險。

陰險在哪裡?剛剛發生了皇三阿哥弘時在暗地裡追殺弘曆,這不就是又有了皇儲之爭和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嗎?

雍正帝正是經歷了“九王奪嫡”的殘酷教訓,兄弟之間鬥了十幾年,即使是雍正帝繼位了還在爭鬥著。

李衛的無意的言語,聽者有心,當是雍正帝傻子嗎?

雍正帝明白了,李衛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要為後來的皇儲掃清道路,不留後患,但是李衛這話是在明白不過了!

雍正帝沉默一會,像是對他人說,又像是對自己說:朕不能再把難題留給後人哪!



李衛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雍正帝的問話,但是李衛從一句牢騷話題當中暗示了雍正帝這次弘時的麻煩。

從這“君臣”的無意當中的對話可以看出作為一代帝王的痛苦與無奈,家事與江山社稷相比之下,雍正帝還是選擇了大公無私。

李衛的所問非所答,也體現了李衛的聰明之處,看來為官之道李衛是要比年羹堯高明得多,不是嗎?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討論、評論、批評、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


弘時在揚州準備暗殺弘曆,被圖裡琛和李衛救下護送回京。

雍正問李衛怎麼處理弘時,李衛推說唯獨此事不能幫雍正辦,其內心就是想讓雍正殺掉弘時以絕後患。

但沒正面表態,李衛向雍正埋怨康熙,說先帝萬般都好就是沒有把八爺九爺十爺他們處置好,留下他們給雍正添亂,阻撓新政,給國家帶來危害。

其本意就是留下弘時,就是給弘曆留下一個大禍害,為了國家雍正不得不殺弘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