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無論疆域還是武力宋朝都算弱的,為什麼宋祖趙匡胤還和秦皇漢武唐宗齊名?

河蝦101


秦皇漢武,唐宗的功績大家都是瞭解的,在小學的歷史課本上基本都有講,秦始皇統一六國啊,統一度量衡什麼的,漢武帝北擊匈奴,唐太宗貞觀之治,尤其是和魏徵那段,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他們都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歌頌的都是他們正面的地方,但是,小學課本上沒有提到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實行酷政的事;沒有提漢武帝窮兵黷武,晚年任用奸臣,導致國家民生凋敝,積貧積弱的事;也沒有講,李世民是怎麼殺兄逼父,怎麼在魏徵死後從墳墓裡扒出來,怎麼篡改歷史的。

而史學家在提趙匡胤的時候,肯定首先要說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趙匡胤奪了老柴家的江山。

其實,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也是人之常情,輔佐幼帝有很大的政治風險,像鰲輔佐輔佐把自己輔佐進去了,而當時的天下後期都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在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時候,像趙匡胤這樣的可以說很正常,而且,自己當皇帝也能加強統治,從而更快的結束五代十國以來的戰亂。

除了陳橋兵變這個不光彩的事情外,趙匡胤對待功臣是杯酒釋兵權,這是任何一個漢族政權開國皇帝在對待功臣時所做不到的寬容和大度,劉邦開國殺多少,唐太宗殺多少,朱元璋殺多少?漢,唐,宋,明,只有宋朝對待開國功臣不是兔死狗烹。

而趙匡胤對封建制度的改良,是中國任何一個帝王都無法企及的。

二府三司制,極為完善了隋唐以來的三省六部制,在文武矛盾上,趙匡胤採取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對於武將權力做出諸多限制,文人在宋朝受到的是封建王朝最高的禮遇。

在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建立禁軍制度,保證中央的絕對權力,使宋朝及以後的朝代很少出現藩鎮割據的狀況。

在皇權和相權上,將相權一分為三,解除了權臣當道的威脅,從宋朝以後,沒有權臣可以染指皇權,保證國家的穩定性。

從諸多方面來看,宋之後的明清兩朝充分學習了宋朝的執政理念,而保持了長期穩定的發展時期。

可以說,趙匡胤對封建社會的制度建設,做出的是卓越的貢獻,可以說,無人能及。

而且和秦皇漢武,唐宗,一代天驕之間的區別在於,趙匡胤執政晚年並沒有出現什麼嚴重失格的政治統治,所以,把宋祖和他們在一起比,並沒有降低他們的身價。


史論縱橫


不請自來,希望我的觀點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他們的功勞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時代貢獻特別大,而且影響力經久不衰,對後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始皇帝,開八荒,掃六合,統一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利於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專制集權制統治的建立,其中郡縣制一直在我們沿襲下來。


漢武帝,確立主流統治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消潘平亂,頒佈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出兵抗擊匈奴,解除了北方邊境的隱患,其中“寇可往,我亦可往”至今顯得霸氣十足;派漢使出遣西域,加強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開拓疆域,使西域歸屬西漢版圖,促進了西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更好的融合一起。


唐太宗,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關係,任用人才,使決策正確,政治清明,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經濟上,實行均田制,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提高了經濟的發展,並且為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對待民族關係一視同仁,使得民族間更加融洽。實現了中國封建王朝的盛世“貞觀之治”。國外的“唐人街”也是因為唐代的空前繁榮,由此可見在世界影響力是多大。


接下來我們看看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有什麼功勞,竟與秦皇漢武唐宗其名的。

趙匡胤出現的時代背景正好是五代十國,大分裂的局面。他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之後長達200多年的諸侯割據的戰亂局面,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大家首先要明白生逢亂世,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由此可見宋太祖趙匡胤的眼光,實力不可忽視。假如沒有他的出現,潘鎮制度繼續持續下去,禍亂中國,那很有可能華夏會像歐洲那樣被分裂。政治上,重文輕武,扭轉了唐末以來武人專政的黑暗局面,使得宋朝的文化空前繁盛。

軍事上,杯酒釋兵權,順利節制兵權,然後削弱相權、罷黜支郡,真正扭轉秦漢以來外重內弱的狀況,至此中央控制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和財政權,以致宋朝300年的歷史,從不曾出現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經濟上;減輕徭役,賦稅專收,興建水利,發展生產,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儘快醫治了長達200年的戰亂創傷,迅速把宋朝推向繁榮局面,出現了史上有名的“建隆之治”。

縱觀宋太祖趙匡胤,重新恢復華夏統一,結束潘鎮割據局面,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起著承前啟後的的重要任務,而且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所以從大的歷史框架上面看,宋太祖趙匡胤是不負盛名,與秦皇漢武唐宗其名,也是確確實實的實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長歌蕭燼昤


公元907年黃巢農民起義的壯大的軍閥朱成忠。殺害唐朝最後一個君主唐哀帝,自封為帝,國號為梁,從此中國進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是指先後建立於中原地區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十國是指在南方地區與山西等地出現的。前蜀、後蜀、吳、吳越、南唐、楚、閩、南漢、荊南和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五代十國是晚唐藩鎮割據的延續,戰爭連綿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生長遭到嚴重的破壞。

趙匡胤由一名低級的軍官,在動盪的年代由於才能突出戰功顯赫,成為後周的高級軍事將領,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了後周統治,通過一系列的統一戰爭,為長達三百年的宋朝奠定的基礎。

趙匡胤十分注重文教,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為促進了宋朝的文化、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在吏治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了地方軍力,避免再度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一個承先啟後的時代,其影響十分深遠,因此他的功勳同秦皇漢武、唐宗一樣輝煌。


求圓4


當我們翻開唐朝與宋朝的歷史版圖,我們都會覺得宋朝很弱,但是事實上是這樣嗎?


其實宋朝並不弱,對外戰爭勝率很高,不過因為騎兵少,所以多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宋弱的感覺只是因為當時的北方其他政權太強了,這就得怪五代十國時那些漢奸了,給北方政權提供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還把戰略領地拱手讓給敵人。北方的契丹、遼、金、蒙古個個都不是善茬。你看蒙古西征時那些中亞東歐的國家誰能擋多久?而在南宋的領地四川的釣魚城還讓親征的蒙哥汗死於軍中。南宋在那個情況下還擋了蒙古五十多年!

宋朝對於中華文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它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國家長期處於分裂的局面,這是政治方面;其次它將我國的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產生了很多商業城鎮(比如景德鎮)使商業經濟得到很大發展,這是經濟方面;再者它以經濟為基礎,為很多科學技術的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土壤,我國引以為豪的四大發明有三件都是在宋朝得到運用和發展的,你更別說,把火藥等技術運用到戰場了。那時的程朱理學、陽明心學也豐富了我國的文化。這兩點是科學文化方面。


宋朝有這些貢獻該歸功於誰?當然是宋太祖趙匡胤了,在那個亂世,他能夠平定亂世,杯酒釋兵權,刑不上大夫。使國家不再處於亂世,和平解決大將兵權,加大文人的權力、不再讓武將專權造成叛亂。這些在當時可都是進步的做法。而趙匡胤也是一個能征善戰的皇帝,宋朝在初期還是很厲害的,當時的宋很快消滅其他政權,但是在打算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時候,出了一件至今都未解的“斧聲燭影”,然後其弟趙光義就當了皇帝,結果燕雲十六州也沒有收復,還讓北方政權坐大。


從這些歷史功績上來看,趙匡胤確實是可以與秦皇漢武比肩的。


鵬鵬看視界


首先宋朝弱,但是宋太祖趙匡胤不弱,否則怎麼結束五代十國統一全國的?

然後宋太祖趙匡胤的還有一個功績就是把文人抬到一個非常高的地位,而且趙匡胤開創的宋朝開明成為中國歷史上科技與經濟最發達的時代。

尤其是第二點功績,趙匡胤就足以與秦皇漢武唐宗並列。

宋太祖時期的宋朝一點不弱

眾所周知宋太祖篡奪的是後周的政權,當時後周三徵南唐,封鎖後蜀,北上徵遼,國力不是一般的強盛,而趙匡胤人殿前都點檢,節度使,也是憑武功起家。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先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統一戰爭開始後,先後平定荊湖、後蜀,吳越、南漢、南唐等。

這個時候的宋一點都不弱。而且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將中國再一次大一統,從這一點看功績可比秦始皇、隋文帝。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除了軍事上沒有軍魂之外,宋朝無論是政治開明度上、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幾乎都是高度發達。

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航海業、造船業快速發展,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趙匡胤留下三條遺訓

  •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趙匡胤給宋朝奠定了一個敦厚忠實又開明寬容的性格基礎。塑造了宋朝此後的盛世

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除了軍事,宋朝在其他任何方面可以說都超過了其他封建王朝,這一點功績足以將趙匡胤與其他三位並提。


妖鬼雜談錄


評價一個朝代的歷史地位應該依據其在經濟、文化、軍事以及其對後世影響程度來綜合評價。而不是單一從開疆拓土、軍事實力硬性指標來判定。

宋朝在歷史上先後被金和蒙古北方少數民族滅亡,給人一種軍事羸弱、貧窮弱小的錯覺。更有激進史學家批評石敬瑭出讓燕雲十六州造成北宋近二百年積貧積弱的國情。現在我給予宋朝一箇中肯的評價:

1、軍事實力略顯弱小

宋朝較漢唐軍事勢力差之千里,漢唐開拓西域、北征大漠,彰顯中華威武。反觀兩宋,北宋凌受遼和西夏長達百年的多次侵擾,卻又無力北征,只好妥協求和納貢。宋朝自詡有100萬禁軍,但至少有90萬留守京城附近,並且長期缺乏實戰和訓練,戰鬥力基本作廢。後來北宋聯金滅遼,遼國所剩幾萬軍隊也能勝宋軍數十萬。以至於北宋被金所滅,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客死他鄉。南宋抵抗蒙古軍隊50年後,陸秀夫抱幼主皇帝跳崖自盡。單論軍事實力,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如同割據政權一樣,在歷史長河中零星閃過。

2、經濟富裕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

據有關專家,確切計算,當時宋朝GDP佔據世界總量的80%,這是什麼概念,2017年美國GDP佔世界總量的24%,中國佔世界的15%。就是這麼拽的經濟數據,以至於後來明清的經濟總量也不及宋朝三四成。宋朝是中國歷史最富有的朝代。其經濟繁華程度從當時瓷器、絲綢、夜市等方面可見一斑,當時瓷器絲綢遠銷西亞歐洲,宋朝更是開創了古代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夜市。宋朝90萬禁軍的軍餉問題從不是問題,宋朝通過招兵等政策至少促使國內幾十萬有生戰鬥力的人群有經濟保證。但從經濟看,中國曆朝歷代,與宋朝無可比性。

3、文化繼唐之後,中華民族又一次的文化巔峰,也是最後一次。

都知道與唐詩並列的是宋詞,宋詞是一種文化昌盛的標誌。文化昌盛只能是在太平盛世、繁華富庶的前提下才能產生。宋朝在文化方面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不可磨滅,同時宋朝的在科技方面有印刷術,指南針等一系列的發明創造。在藝術方面更是登峰造極,畫有《清明上河圖》等盛世佳作,字有蔡襄(原本為蔡京,蔡京為奸臣不好評論),蘇軾,米芾,黃庭堅。宋朝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與唐並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單論文化方面,宋朝又是一個盛唐。

綜上所述,宋朝在經濟、文化方面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地位。縱使軍事實力羸弱不堪,其綜合國力也是盛世王朝。所以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完全有能力匹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在秦皇漢武之上。


君之所見


宋祖也是文韜武略頂尖的帝王。

首先,趙匡胤結束了自唐滅亡後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用各個擊破的戰略對付割據政權,先後攻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南唐諸國。



並且選用將領長期駐防北方要地,加強對契丹的防禦。要不是死的莫名其妙,還是有很大把握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如果不是趙光義這個敗家弟弟亂打仗把北邊的佈防弄得一團糟,按照趙匡胤的方略穩紮穩打那也都是不好說。



同時呢,削奪禁軍將領和藩鎮兵權;陸續派文臣帶京官銜外出,代軍人掌握地方行政;並另遣臣分掌地方財政,加強中央集權。設三司分散宰相的權力。也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於是出現了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這些鼎鼎大名的宰相。以及宋詞這種燦爛的文化。那這些讀書人肯定說他好話。


種花家社會人


對於歷史,我們不是當時的親歷者,所以無法最直面的感受那段時間,我們隊伍歷史的認知或者是對於歷史人物的認知最重要的點就是來源於史書,而史書的編纂者絕大部分是讀書人,而所處朝代對讀書人的態度就影響了後世對一個朝代的認知。



雖然如此,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個人的功績還是非常高的:

首先結束割據。

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到960年宋朝建立,一直都是軍閥混戰,你方唱罷我登臺,苦的是老百姓,直到971年滅南漢, 975年定南唐, 979年滅北漢,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亂戰。

個人政績不差。

首先統一全國,結束五代的軍閥混戰得到史學家的認同;

減輕徭役賦稅得到了普通大眾對政權合法性的認可,擴大文人上升通道以至於對宋廷歌功。

同時宋朝也是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的真正的民富是時代。



黑點相對少:很多皇帝的黑點之一就是屠戮前朝宗室和大臣,但是宋太祖就不一樣了,對前朝好,是真的好。首先對前朝宗室頒佈聖旨優待帝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後周宰相範質,宋朝剛建立時依舊為相,後封魯國公,964年逝世;後周宰相王溥,在宋朝建立後依舊為相,後封祈國公,982年去世。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文官好同時獲得了文人階層的“芳心”。宋朝的“抑武重文”得到文人的心,同時對科舉制度的改革,擴大文人的上升通道,文人的社會地位上升。此後的元朝將文人可以說是貶在地上,自然而然文人對宋朝就不會有貶低之詞了。對官制的改革,“冗官”政策讓更多文人有機會步入仕途,進一步提升文人的社會地位。

最後一點:繼任的元朝非漢人王朝,引起諸多漢文人的無限追思緬懷,再加上元朝的民族政策等諸多因素,讓大部分文人的地位降低,所以對宋的好感倍加。


虔雩志錄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些帝王都是以“武功”而聞名。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的第一人,掃清六合,席捲八荒;漢武帝經文景之治,多次派遣衛青霍去病等將領多路出擊漠北,打得匈奴一蹶不振,並開拓了河西走廊和河套等領土;唐太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統一全國,並且擊敗突厥,向西取西域之地,使唐朝的勢力範圍一度到達鹹海一帶。

所以 宋太祖和以上三位放在一起,可以說是對其“武功”的一種肯定。所以,題目有一個邏輯錯誤,即,宋朝弱等於宋太祖本人軍事水平不行。實際上,宋朝是在宋太祖駕崩後,宋太祖多次進攻契丹失敗,太祖一朝的精銳禁軍喪盡後,才真正成為武運不振之國。

宋太祖本人的軍事才能是非常強的。在他還沒有成為皇帝時,曾為後周武將。其可以說是和五代十國著名的善戰君主柴榮一手提拔,這一點就可以大致斷定,趙匡胤絕非泛泛之輩。

事實上,他的表現,作為一位將領而言,也可算是名將。在郭威駕崩,柴榮剛剛繼位時,北漢和契丹聯軍趁著新皇登基,朝局不穩,大舉進犯後周。柴榮御駕親征,留大將樊愛能為後援。但在戰鬥剛剛打響時,樊愛能便撤出戰場,這使得柴榮成為孤軍。危機時刻,趙匡胤臨危不亂,高聲呼喊:陛下有難,我等軍人當拼死一戰,以提高士氣;而另一方面,命令張永德摔弓箭兵佔領高地,一舉反擊,聯軍大潰而逃。

而在其後,後周趁著勢頭反擊,打到北漢河東城下。在攻城戰中,趙匡胤親自帶兵衝鋒,燒掉了城門,但不幸被流矢射傷手臂,皇帝柴榮親自制止他繼續衝鋒。

除此次戰役之外,趙匡胤在後來和南唐的作戰中,以一百餘人的兵力 用計謀擊敗了南唐老將皇甫輝,並且在和皇甫輝的一對一單挑中砍下其頭顱。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將領。他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沉著冷靜 且足智多謀,而其個人的武力也是非常強的。


在其登上皇位後,面對天下割據的現實,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平定天下之策略,先後滅掉了南漢,南唐,後蜀等國,實現了基本的統一;並且,多次進攻北漢,將北漢人口南遷,使得北漢再也沒有實力與宋朝抗衡,設置了連騷擾邊境的能力也沒有;由於宋太祖一生都在南方用兵,導致其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策略,不過在其當政期間,多次打退契丹,並且在970年,北宋大將田欽祚以3000人大敗60000入侵的遼軍,可見宋太祖雖然為了“先南後北”的策略而與契丹保持和平狀態,但並不懼怕契丹甚至在軍事上要稍強契丹一籌。

然而,可惜的是,宋太祖並沒有能完成統一大業,便離奇死亡,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在其生前,看中長安的戰略地位,打算遷都長安,但被趙光義阻止,一百餘年後,當金國鐵騎輕易攻破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的北宋度汴梁時,方知太祖的想法有多麼強的預見性。

所以,就武功而言,宋太祖完全有資格和其他幾位帝王並駕齊驅,只是由於宋朝整體的萎靡,使得宋太祖的武功被埋沒而已。


庭州行者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我們熟知的帝王,在歷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宋祖趙匡胤之所以能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些歷史上赫赫有名得帝王並列,自然是在文治武功,治國安邦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

宋太祖開創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近200年的混亂局面,使中國進入自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統一。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只有統一才能有和平,只有和平才能使社會發展,才能使中華文明進一步向前推近。就這一點,宋太祖就值得大書特書。

當然,除了使中國進入大統一,趙匡胤還做了很多事來維持和平,促進國家繁榮的事情,在歷史上為後人提供了很多治國的思路。居安思危是很多優秀帝王必備的品質。宋太祖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開國功臣的軍權,同時以高明的政治手段分化了相權。同時以漢唐朝為鑑,採取措施削弱了地方政權的勢力。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最終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局面。皇帝牢牢把控著整個國家,有宋一代都不曾發生大的動亂和地方割據,為國家發展培育科一個良好的發展溫床。

經濟發展是所有歷史發展得主旋律,宋太祖自然不甘人後,通過國家政策減輕老百姓的賦稅,鼓勵農民大力農業生產,在很短的時間就使國家糧食富足。同時,宋太祖還大力鼓勵商業的發展,甚至允許部份官員也可以從事商業活動,這在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商業的發展使國家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使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據我瞭解,宋朝經濟的繁榮程度,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再加上宋太祖重文抑武的政策,文化變得空前繁盛。一個國家的歷史傳承離不開文化的傳承。正因為有了宋太祖的這一系列政策,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那麼多宋人的詞,在品味蘇軾,辛棄疾,岳飛的優美詞句中對古時候的生活產生無窮的嚮往和憧憬。

正如唐太宗海納百川的胸懷,宋太祖也有很好的個人魅力在從古至今數百位帝王中鶴立雞群。據說宋太祖心胸大度,雖為帝王卻樸實節儉,嚴於律己,不好女色,好學不倦。作為皇帝,以身作則,引導朝廷風氣,從而影響世風,實為難得。

所以,宋太祖夢位列古代帝王之巔,是因為他能把自己得事業當成一種歷史使命,在各個方面改革國家,秉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大得功績和良好的聲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