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漫長的封建史中,只有中國產生了太監這樣的畸形產物呢?

靳源春


首先,題主這個問題並不準確,太監這個群體不止在中國才有,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乃至整個亞洲都有太監。當然不一定是叫太監這個名字,有的是叫閹人,有的是叫內侍,不管叫什麼,其實性質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只有中國太監這麼出名呢?原因是中國的太監不僅僅只是服務於宮廷,有的時候他們直接干涉國家內政,組建集團,甚至干預皇帝的存廢,權力之大,令世界歷史學家瞠目結舌。

說起中國太監,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隨著專政王權的建立,龐大的後宮充斥了越來越多的嬪妃。而這些嬪妃有的長年累月難被帝王召幸一次,極易與進出後宮的年輕男性偷情,禍亂宮廷。因此從戰國時代就開始使用經過閹割的年輕男性在後宮服務,到了漢朝,宦官的數量開始猛增,他們不再只是在後宮從事簡單的服務性工作,有的開始介入政治。如何成為太監?當然是自願割掉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一般把這個過程叫做“淨身”。所以出入後宮的太監似女非男,無法與後宮女眷發生任何關係,皇帝也就不用擔心了。

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清朝末年,將近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太監的數量達到了成千上萬,這其中還出了不少名人呢。細細數來就有齊桓公病危時作亂的豎刁;指鹿為馬的趙高;平竇憲之亂的鄭眾;造紙術的發明者東漢蔡倫;禍亂蜀國的黃皓;唐玄宗寵臣高力士;唐肅宗時宰相李輔國;唐監軍魚朝恩;甘露之變中劫持唐文宗的仇士良;北宋童貫;七下西洋的鄭和;引發土木之變的王振;禍國殃民的大太監劉瑾;馮保;九千歲魏忠賢;安德海和李蓮英。

顯然,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極為信任宦官,把宦官當成了心腹,結果導致宦官後來發展成為一種特殊的政治勢力,干預國家朝政。而是國外,宦官或閹人只是單純作為服務者存在,當權者甚至都不把他們當成人來看待,因此他們是沒有任何機會介入政治的,因此也就不為人所知了。


動如脫韁兔


封建統治者,獨裁統冶對權力的貪濫而又要幻想永久霸佔。在身感無力應對國家、人民、官員、侍從的管理,心生恐懼加上自私居然閹割男侍從為其服務。並把閹割概念延伸到文化、經濟、軍事、人文歷史等等各個領域,對中國文明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把人民訓化成綿羊,平時剪羊毛開心、安心。遇到外族入侵就無力抵抗,最終為其挖掘了被外族滅亡的結局。這在各個朝代屢見不爽,換了一個湯還是那個藥,因此結局大致相同。隨著社會信息發達週期愈短。在歷史長河中朝代不斷更替戰禍不斷,而一旦掌權者接過權力就欲罷不能。其中獨裁是痼疾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