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中國人沒法像西方人一樣喝酒時不吃東西?

遠湖慕風


這個不成立為一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我覺得題主觀察到的也就是一些個別的現象吧。

首先說我原來公司有一個大哥,西北漢子酒量真的是沒話說,他很多時候喝酒都不吃東西,56度左右白酒2兩一杯也是一口一個的幹,看他喝酒我都發怵。我們都勸他稍微吃點東西,要不然酒精傷胃,他的說法是不習慣,覺得耽誤事。

我也在深圳的一些大排檔見過幾個外國人一桌,就人手兩瓶啤酒,然後叫了滿桌子的各種燒烤吃的別提多嗨了,可見外國人也不都是喝酒不吃東西啊。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基本就是個偽命題,喝酒還是看個人習慣的。不過確實不推薦空腹飲酒,真的很傷腸胃,可能年輕時候覺得沒什麼,等到年紀見長,年輕時候放浪形骸“欠的債”就都找上來了。

我已經戒酒3年了,因為題主也說到了有的人覺得空腹喝酒,胃會很不舒服,下面稍微給大家說一下空腹飲酒的危害吧

1、空腹喝酒會導致低血糖。人在空腹的時候,酒精會直接進入肝臟,影響人體肝糖原的分解使得血糖變得更低。

2、空腹飲酒會引發胃炎。空腹的時候酒精會直接刺激胃壁,這也是題主說的喝酒時不吃東西有人胃很不舒服的原因,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胃炎,更嚴重的酗酒有可能導致胃癌。

3、空腹飲酒會導致休克。空腹飲酒有時候會引起大腦的麻醉,酒精在胃裡停留時間很短,直接進入吸收階段,甚至吸收量能達到90%以上引起中毒,甚至會導致休克。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空腹、過量飲酒導致休克、猝死的例子也不少見了。

偶爾、適量飲酒是可以放鬆心情、有益身心的。但是真的不要空腹飲酒,不要飲酒過量,後果真的很嚴重,希望大家愛惜自己的身體,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


啞巴美食家


中國其實也一樣,幹喝的都是行家是酒鬼,也可以說是職業選手,真心是為了喝酒而喝酒,配小菜什麼的就破壞了酒的味道。為什麼現在看不到了?因為環境啊,我記得小時候的副食商店還叫門市部的時候,店裡的櫃檯上固定放一個青色的瓷罈子,上面放一個小搪瓷缸子,旁邊放著酒提,有人買了就舀一提子在小搪瓷缸子,那人就站著慢慢的喝,喝完了把缸子放在酒罈子上。全程是不吃東西的。

江浙一帶的酒館估計也大抵如此吧,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可以佐證,或者郭德綱先生的評書閒白中也提到過,真正喝酒的人,幾粒花生或者半塊豆腐乾都可以喝上4兩半斤,有時候用鐵釘子蘸著醬油唑都能喝半斤。真的顛仨炒倆那都不算喝酒。

所以說喝酒這事,真的不存在什麼東西方差異,只是社會大環境不同,西方國家保留了純粹喝酒的地方,而中國這類場所要麼已經變質要麼已經消亡,畢竟,錢才是我們真正的神。


當陽光落在我的床上


看情況,他們多數都是喝低度酒,或者各種果酒,主要是品酒的別的香味。中國的酒味道太單一了,吃飯喝酒就是為了助興,或者個別有酒癮的沒酒不行,如果不是經常喝酒的話,應該不會有人一開始就對酒有癮。可能我不常喝酒,也不會喝,對於不同的酒味道中的差異實在是品不出來,但是喜歡遠遠的聞酒的味道,喝就一般了,除非和別人吃飯,喝酒純粹是一種交際手段了。或者晚上睡不著,搞點花生米,喝的迷迷糊糊好睡覺,多少要吃點東西,不然味道太辣了。國外喝酒講究就多了,中國的白酒可以說適合任何很多就餐場合了,在家裡不算,基本上都是中餐。外面的大排檔,各種高級的中餐館,都可以喝白酒。國外對於不同的就餐環境,用酒也不一樣,比較正經的就餐還會有什麼開胃酒之類的,講究也很多。感覺說的有點亂,將就看吧。


A牧羊人施清海


別和任何人比

我就說我,之前喝多都喜歡邊吃邊喝,自從前年覺得自已有發胖的趨勢,琢磨是不是吃的太多了。

然後,晚上喝酒的時候就吃一點點菜,這樣持續了幾個月,確實是瘦了,但是胃三天兩頭的難受,做了個胃鏡,胃炎了。

所以,告誡大家,一定不要空腹喝酒,我就是反面教材。





我的牛牛叫艾米


歐洲人的酒才有多少度?咱們中國人喝的酒,又是多少度?酒文化不同。


咱們中國人,喝酒總要來點小菜,至少也是碟花生米,其實和酒沒有關係。和咱們喜歡有事沒事來點零食有關係。下酒菜,雖然是為了下酒,但究其作用,應該算是日常小吃零食的一種。


歐洲人,喜歡下班之後,在街邊酒吧來一杯。他們這種來一杯,不是喝酒,而是社交。一般就是咖啡,飲料,帶酒精的話,那就是啤酒。



喝啤酒,一般是來一杯,而不是一瓶。也有一瓶的啦,只是習慣是一杯。這一杯,還不到一罐的量。酒精度數在4% -13%。大部分也就是5%。有的人還喜歡來衝了蘇打水或者檸檬水的啤酒,那酒精度數就更低了。



這種閒聊來一杯,就和我們平時來一杯可樂一樣,屬於飲料。算不上喝酒。


西方人正正式式地算喝酒,那是在兩種場:吃飯的時候,和晚上泡吧的時候。一般也是晚飯會來杯葡萄酒。午飯,如果下午還要上班,可能就是被啤酒。美劇裡我們常看到,辦公室裡一個小酒鬼,誰來都倒上一小杯威士忌,這個可能是國家領導人或者金融大鱷才有的待遇吧,並不是歐洲人工作的常態。


晚上夜酒吧或會所喝酒,一般是雞尾酒。



如果你是坐在戶外露臺喝雞尾酒,酒保可能會送點乾果或者薯片。如果你是在人群擁擠的會所,那給碟乾果,也不方便吃啊。拍黃瓜這種帶汁水的小菜,就更加不合適了。再說,龍酒、威士忌、伏特加這些酒,雖然看起來很烈,實際上也不過40度。

俄羅斯人愛得要命的看起來很烈的伏特加,也就40度。喝的時候,也不是一個口盅倒滿,一口氣幹了。一般是做雞尾酒的基礎酒,然後加入橙汁或者其他飲料。這麼一沖淡,酒精度數其實也不高。



最大的原因,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是,歐洲人沒有太多吃零食的習慣。我們的下酒菜,帶著汁水油鹽,在歐洲人眼裡,這算早午飯或者餐前開胃菜了。沒到吃飯時間,我吃啥開胃菜?!


歐洲人一群人小聚喝酒時,也會點一兩盤點心,大部分時間是乾果和薯片。西班牙人比較愛吃。在馬德里這種大方的城市,點一杯啤酒,店家會送一小碟下酒菜,叫Tapas。到了巴塞羅那這種摳門的城市,你點兩杯啤酒,都沒得送。想吃,還得另花錢。



西班牙大米良


西方人喝酒不吃東西?中國人喝酒習慣不同?

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在法國生活了8年,說西方人喝酒不吃東西,是要分場合的。

  • 比如說,在酒吧喝酒,西方人一般喝啤酒和雞尾酒,很少配東西吃,但也有配些小吃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 在露天茶座或者咖啡廳,如果是跟朋友一起,西方人點啤酒或者葡萄酒時會點些火腿或者奶酪作為搭配。

  • 在家跟朋友家人小聚,餐前酒一般是起泡或者微甜的白葡萄酒,會配些簡單的餐前小食,甚至是薯片都會出現……

當然,西方人喝酒不吃東西往往在酒吧喝啤酒或者點一杯葡萄酒甚至是烈酒,這個時候還真不常見配吃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吧:

  1. 國外的品鑑類啤酒一般雖然度數較高,但是麥香濃郁,而非一般“解渴”啤酒那麼單薄。

  2. 葡萄酒度數較低,如果點的是乾白,甜白,桃紅,起泡,清淡型乾紅,單獨飲用也是很好入口的。

  3. 點如威士忌,或者朗姆酒,白蘭地等烈酒,一般也就一兩杯,而且以男性居多,這種凸顯“男人本色”的時刻如果要吃食來緩解酒的灼燒感應該不是西方直男的作風……

  4. 中國人主要還是喝白酒和啤酒居多,而且中國人喝酒常常在飯桌上,即便是朋友小酌,一般也圍繞著一堆下酒小菜。這時候重點不是喝的什麼酒,而是吃的什麼菜,所以說酒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總是充當配角的,離開了花生米,茅臺也就是白酒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4939686532655492523,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4/72282f9b2b1749ad96435ccf1ce13118\

三豐食堂


我看到這個問題,不由得好好考慮了一番。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喝酒的人,從第一杯酒到現在也接近40年了。

題主說西方人喝酒不吃東西,中國人喝酒喜歡吃東西,其實不是原因,而是文化。

喝酒吃不吃東西,是一個人的選擇,同時不吃東西也必然是不好的結果,酒是可以讓人增加熱量的飲料,但是沒有任何營養,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喝酒不吃菜,一定有問題。

所謂的外國人喝酒不吃東西,其實是一種文化背景,我聽說一個故事,日本人不想回家,是因為房子小,德國人不想回家,是因為喜歡喝啤酒。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是建立在吃的文化背景之下的,而很多的國家把喝酒作為文化的目的,自然就有喝酒就是喝酒,而我們喝酒是為了養生。


煮茶聞書香


西方人喝酒就是喝酒,不要下酒菜。中國人喝酒必須要有小菜,哪怕啤酒、黃酒,一樣的無菜不成酒席。

這不是國人嘴饞好吃,實在是生活習慣不同。 普濟曾經為此做過嘗試,體會喝酒不吃菜的感受。那還是每週只有一天休息的時候,週日無一例外去鄉下釣魚。早上出門,不帶吃喝,就帶一壺高度白酒,渴了餓了,抿上一口。上午感覺還行,下午實在渴的受不了,胃裡火燒火燎。



後來不斷琢磨,結合平時喝酒的經驗,認為西方老外喝酒不吃菜,我們的喝酒必吃菜,都是正常,主要區別在於:①人家喝酒和吃飯是兩碼事,我們是一次性解決,一碼事;②人家都是飽著肚子喝酒,不需要再吃東西,也吃不進,我們都是飯點喝酒;③人家喝酒是休閒,聊天助興,我們是酒壯慫人膽,把酒當辦事的武器工具。


所以,酒在東西方人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都不一樣,生活習慣也不同,自然的喝法各異,不足為奇。


普濟


因為喝酒的目的不一樣。

中國人喝酒為了大事,像今天這種有事沒事喝點的日子,不到五十年。古代都是過節祭祀後,喝點酒。

外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喝酒為了解渴。

為什麼有這種區別?

因為我們中國人是炎黃子孫,一大特點就是吃熱食,這是中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不同。這是從炎黃時代就留存下來的習慣。在商朝代替夏朝時期,湯,也就是熱水普及,成為商朝對今天最大貢獻。湯的軍師伊尹就是個廚子。

熱食,譬如炒土豆絲。熱湯,就是熱水。湯成了藥湯湯茶,那是在孫思邈之後。

外國人不喝熱水。到今天都是,到了馬來西亞,大早上喝冷牛奶,美國的早餐就是冷牛奶泡燕麥片,我吃一次拉一次…這就是外國人的習慣。

外國人解渴方式,航海的喝酒,遊牧的喝奶。別看日韓都用筷子,日本就是冷食,日本的熱茶學中國的。

為什麼?因為水會變質。長期不喝的水喝了會死人的。所以大航海在中國和西歐,中國喝茶,西歐喝酒,沒有遊牧民族什麼事,比如俄羅斯。所以中國被清朝佔據,中國失去了海洋。

既然西方人喝酒為了解渴,要什麼小食?中國人喝茶要小食的,是特別講究的地方,尋常人比如我,喝點熱水就行了。


夢香寒冰


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沒來過祖國的大西北。位於西北內陸的甘肅蘭州,男人們熱衷於喝酒,當地號稱一年喝倒一個酒牌子。什麼意思呢?就是每年會在這個城市流行一種白酒,酒場上一般都喝這個牌子,但是第二年又開始流行喝另一種白酒,之前的就沒人喝了。


由於這個城市可供人們娛樂的文化旅遊項目太少,又加上屬於高寒地區,所以人們的娛樂主要就是喝酒,曾經在市中心的南關十字,有一個叫萬人坑的一大塊空地,到了夏天就成了啤酒攤,每晚在那裡喝酒的人保守估計也有幾千人,在那裡主要是喝啤酒,黃河牌扎啤,儘管四周有各類小吃,但人們往往不就任何下酒菜,當地叫幹喝。

另外,本地人喝白酒,經常在路邊或樓下襬個小桌,打開白酒,一人一杯春尖茶,就這樣划著拳,能喝上半天,除了茶和煙,沒有任何下酒的,在這邊我們都習以為常了,而且很多人的習慣是吃飽了飯,在飯後專門去喝酒,所以說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沒有來過大西北的蘭州,有機會來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