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認為現在的80後導演中誰有成為大師的潛力,稱他們為“第七代”合適嗎?

張立啟


1、我首先想到的是路陽,(我找了很久資料都沒有找到關於他真實年齡的記載,百度上的資料顯示他從某工科大學畢業,然後工作了一年,再進入北電讀導演系,2007年畢業,所以我推斷他大概是出生在1979-1981之間,如果有誤請見諒)

路陽導演最出名的電影是《繡春刀》和《繡春刀:修羅戰場》,從這兩部片裡能看出他對故事主旨的把握、對人性的挖掘以及對在夾縫中生存的小人物的掙扎的細微呈現,而且他又有對大環境的深刻思考,是一位很有思想和能力的年輕導演。

2、劉雨霖,知名作家劉震雲之女,1987年出生,紐約大學研究生畢業,2014年憑藉微電影《門神》入圍了30多個國際電影節,並獲得了包括第41屆美國奧斯卡(學生單元)最佳敘事片在內的8個國際獎項。

2016年,劉雨霖將父親劉震雲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一句頂一萬句》搬上大銀幕。

她和他父親一樣對小人物的生存狀況關注入微,又善於從微小中找到普遍性,因此作品既接地氣又有深度。

3、忻鈺坤,出生於1984,從小就對電影感興趣。前期曾在片場做過錄音舉杆、場務茶水等幕後工作,後來拍廣告片和宣傳片,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拍電影。

他所走過來的路非常的紮實、穩健,並且上進。

暫時只看過他的《心迷宮》和《再見,在也不見》,他的敘事手法,對宿命的探討,以及對劇情的精巧處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正準備看他的《暴裂無聲》。

據說,中國第七代導演影片方向基本都定位在商業片,那麼,稱呼這批80後導演為第七代是否合適?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我覺得基本上合適,因為現在是商業時代,片子的商業價值還是應該放在首位的。


電影爛番茄


你提到的這幾位80後導演裡,來自香港的許宏宇算是發展最全面的一位了,光是經他剪輯的電影,恐怖片、動作片、武俠片、愛情片、喜劇片,歷史劇......只是類型就叫人看花眼了,出手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我愛你》也是深諳市場套路,已經取得良好反響和業界認可;


臺灣的陳正道也是一位兼具商業表現與藝術創意的導演,他會講故事,編劇能力強,他的大師系列(《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結構縝密,懸疑故事和心理分析相互解構,催眠意識和夢的嵌套故佈疑陣,都是值得二刷的好作品;


畢贛和張大磊都是個人風格明顯,走文藝路線的導演,電影鯊認為他們的作品,無論畢贛的代表作《路邊野餐》還是張大磊的《八月》,都太小眾,要做現象級“大師”有難度,但因為已形成風格,這類電影的受眾反倒是更穩定持久的;


在答主列舉的幾位80後導演中,目前看來勢頭最強勁的當屬84年生人的忻鈺坤,他的處女作電影長片《心迷宮》的確具備大師風采,也不愧是2014年度繼《白日焰火》之後唯一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大獎的影片。可惜乘勝追擊的《爆裂無聲》比起這部處女作來就刻意、套路了許多,有點吃力不討好啊。


當然,除了以上幾位,80後導演中的我們所熟知的韓寒、郭敬明、大鵬、和周星馳有過多次合作的盧正雨,無論你喜不喜歡吧,不可否認地,他們的作品都曾創造過現象級神話。


我們不太熟悉的,劉震雲的女兒劉雨霖,她的處女作《一句頂一萬句》,雖說格局不大吧,但完成度挺高的;入圍“青年導演計劃”的楊慶,得到徐崢的賞識,合作拍出的一部《夜·店》也口碑良好。


電影鯊尤其偏愛的2位導演,他們分別是84年生人,執導恐怖片《殭屍》的麥浚龍;和同樣84年生人,專長懸疑恐怖,曾執導《目擊者之追兇》、《紅衣小女孩》的程偉豪。


不過總的來說,電影鯊覺得屬於80後導演的春天還沒到來,當今的電影市場仍是以70後導演的主場,勢頭正旺,對比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楊雅喆的《血觀音》、更別提賈樟柯、陸川、甯浩、徐崢......,80後導演的整體水平還是稍顯稚嫩了。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