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亮劍》中李雲龍、丁偉和孔捷,誰的指揮能力最強?

圓點53


毫無疑問,是丁偉將軍的軍事才能最強,李雲龍次之,擅長帶兵和戰術奇襲,孔捷指揮中規中矩。只有丁偉的軍事眼光獨到並且具備一定的戰略思想,這才是一個將軍真正才能的體現。

《亮劍》結尾部分三個人的畢業論文很有代表意義,李雲龍強調的是軍魂的“亮劍精神”,孔捷研究的是“對付美軍的向心突擊”戰術理論,惟有丁偉,提出了對北方鄰國大規模機械化進攻的戰略應對預案。



在當時的歷史情況和氣候下,這樣的論文拿出去能把天捅個窟窿,即便是劉帥,也只能表示欣賞卻鎖進檔案櫃,絕不敢公開發表。事實如何呢?十幾年之後的歷史證明,丁偉的未雨綢繆是極具前瞻性的,這才是軍事家風範。

丁偉有在四野擔任主力軍長的經歷,他倒是真有四野名將“鍾偉”的影子,三下江南,奇襲威遠堡,敢抗命敢作生意,是打掃戰場有名的“鐵掃把”,解放後曾任北京軍區參謀長,與《亮劍》裡丁偉擔任北方某大軍區參謀長及後來的結局不謀而合,絕對的軍中翹楚。



不僅戰略層面水平較高,戰術上新一團團長丁偉也擅打“聰明仗”,李雲龍攻擊平安格勒時,新一團自發投入阻擊日軍援兵的作戰,面對日軍重兵及炮火給新一團造成的較大傷亡,丁偉隨即命令部隊“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炸橋破路,拿出全部家底佈雷來遲滯日軍推進。

新一團的伏擊連長一邊打日軍工兵,一邊誇讚:“還是咱團長腦袋好使”!

當李雲龍、孔捷和丁偉三個老戰友在趙家峪喝酒時,三人談話時所表現出來的軍事素養高下立判,李雲龍轉什麼鬼點子,丁偉立刻就能洞悉,而孔二愣子都是後知後覺,包括後來再商量如何對付楚雲飛的大孤鎮駐軍時,丁偉的反應也非常迅速,一下子能戳中問題核心所在,雖然在《亮劍》裡是個配角,但軍事才能的展現毫不遜色於李雲龍。



孔捷打了敗仗,總部命令李雲龍緊急接管獨立團;李雲龍抗命,正奔赴延安的丁偉被總部在途中截回來接任新一團團長,在總部首長心目中,三員戰將的軍事才能是有數的。

不是每個八路軍團長都有去延安抗大學習的機會,那是信任,是準備重用的必須資歷。


度度狼gg


《亮劍》中晉西北的鐵三角李雲龍、孔捷、丁偉三人,是貫穿於整部劇的三個主要角色,當然,作為全劇的男一號,李雲龍的戲份毫無疑問是最多。



三人都是老紅軍,資歷都差不多,最後在授銜時都同樣授予少將軍銜,可見三人一直都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三人之間如果非要分一個孰強孰弱,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三個人性格方面相差太多,註定三個所擅長的方面也不一樣。


先說李雲龍。李雲龍是個粗人,從小沒讀過什麼書,大字不認識幾個,而且對於知識分子的從骨子裡有一種天然的排斥。但是李雲龍土歸土,但是粗中有細,土辦法多,路子野,有一股子不服輸的精神,頗有點草莽英雄的味道。山崎支隊主力團的程瞎子打不掉,李雲龍就硬生生用土工作業的方式給打下了;平安縣城別人不敢主動去打,但是他李雲龍就敢去。


再說丁偉。丁偉的文化水平明顯要比李雲龍高出一個檔次,屬於重點培養對象。在晉西北鐵三角中,丁偉腦子是最活的一個,大局觀也是最出色的一個。丁偉是鐵三角中最先提出新一團、新二團、獨立團成品字形防禦,互相支援的那個人。而更能體現出丁偉大局觀的則是最後的那一篇畢業論文 在論文中丁偉敏銳的指出在當時的局勢下,我們的假想敵應該是橫亙在北部邊境的超級大國。但是,丁偉身上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腦子太活,容易走歪路,劇中就提到了他在東北釀酒賣的事情。


最後說說孔捷。孔捷被李雲龍稱為孔二愣子,在劇中表現中規中矩,一出場就是吃敗仗。但是就因此否定孔捷的能力,那是不行的。孔捷是紅軍時期的老團長,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但是由於是配角,很多地方都被忽視了。如果比路子野,孔捷不如李雲龍;如果比腦子活,孔捷不如丁偉,那麼孔捷憑什麼和前二者並駕齊驅?因為孔捷忠厚,服從命令,按部就班,不出么蛾子。在大部隊行軍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孔捷這種人,如果都是李雲龍或者丁偉這些人,不出亂子才怪。為什麼在《亮劍》的原著中,晉西北鐵三角中只有孔捷一人安然活到了最後,並肩負起了照顧李雲龍和趙剛孩子的責任,這就是原因。


總結一句,晉西北鐵三角中,如果就論臨場指揮能力,攻堅能力而言,李雲龍無疑是最強的,因此李雲龍最適合作為攻城拔寨的尖刀,作為突擊隊長。而丁偉,更適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謀劃,去參謀部是個不錯的選擇。至於說孔捷,無疑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執行者。


小鎮月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亮劍》作為當下熱度經久不衰的電視劇,也不斷引發著激烈的討論。在這部抗日戰爭佔了很大篇幅的電視劇裡,晉西北“鐵三角”不得不提。

在鐵三角中,李雲龍、丁偉以及孔捷,作為同班出身的將領,在帶兵打仗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能力上也相差不多,最後都成為我國的開國上將。

但是,三人畢竟不是三胞胎,肯定有諸多的不同,再加上在不同環境下摸爬滾打,三人的指揮風格和指揮能力肯定是有差別的!

那麼,李雲龍、丁偉和孔捷三人,在指揮能力上到底孰高孰低呢?靜夜史認為:

三人指揮能力不相上下,但是擅長領域各有側重。三人的區別簡單說來就是:李雲龍適合指揮特種小分隊作戰,孔捷適合帶領一個團衝鋒,而丁偉則適合統帥一個大兵團機動!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

1、李雲龍單刀直入

李雲龍大別山窮苦人家出身,上過幾天私塾,學歷等於文盲,從14歲參加革命一直沒有機會系統學習,所以李雲龍沒有機會接觸到更高水平的軍事理論。

所以,李雲龍的軍事指揮藝術是從戰火中淬鍊出來的,通過一次次死裡逃生的磨盤滾打,李雲龍領悟到了戰爭的真諦。

相比於孔捷和丁偉,李雲龍脾氣火爆,做事果斷利落,這使得李雲龍的部隊恬然地嗷嗷叫。

在李雲龍的作戰生涯中,多次出現單刀直入,通過小部隊突擊取得戰爭勝利的案例。比如在第一集蒼雲嶺阻擊戰中,李雲龍掩護炮兵突擊,一炮幹掉坂田聯隊指揮部;在掩護八路軍總部突圍的過程中,李雲龍帶領一營伏擊鬼子的觀摩團;在解放戰爭中,李雲龍帶領偵察連向敵後猛烈穿插,在和楚雲飛的狹路相逢中差點壯烈犧牲。

從《亮劍》就能看出,李雲龍有著嚴重的個人主義傾向,這雖然可以保證部隊嗷嗷叫,更有戰鬥力,但是在面對大部隊的統一協調時,李雲龍的指揮弱點就暴露了,那就是不擅長指揮大兵圖作戰。

在解放戰爭中,李雲龍和國民黨軍攪在一起,敵我難分,最後李雲龍拔得了頭籌,但是這種打法太過冒險。

在小說《亮劍》中,南京軍事學院的畢業論文報告上,李雲龍闡述的,不是《亮劍》精神,而是特種作戰的軍事理論,這和李雲龍在晉西北和山本一木的交鋒中得到啟發。

在小說的後半部分,李雲龍還組建了特種分隊,滲透到金門島對楚雲飛部展開了猛烈打擊。

所以綜上來說,李雲龍爆發性強,最適合指揮特種小分隊作戰!在特種部隊指揮上,李雲龍完勝孔捷和丁偉。

2、孔捷中規中矩

在晉西北鐵三角中,孔捷是最不顯眼的一個,也是公認的能力最差的一個。

但是,孔捷作為和李雲龍同班出身的戰士,也是個火爆脾氣,從他提刀剁手指感謝李雲龍就能夠看出來。

和李雲龍以及丁偉不同,孔捷帶兵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有“情”。

雖然孔捷被李雲龍稱為“孔二愣子”,但是孔捷卻是三個人之中最有情有義的人。在丁偉杳無音訊,趙剛和李雲龍先後自殺後,孔捷承擔了撫養李雲龍和趙剛孩子的責任。

在電視劇《亮劍》中,孔捷因為獨立團受到山本特工隊的偷襲而被撤職時,孔捷因為沒有機會給政委報仇而傷心落淚。

在孔捷離任前,團部戰士不讓孔捷走,其中那個經常客串的戰士說孔捷在他入伍第一天就認識他,這說明孔捷體恤下屬,因此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

類似的有情還體現在孔捷在黑雲寨對謝寶慶說的話,堪稱推心置腹。而在軍事學院學習時,針對李雲龍的出軌行為,孔捷打了小報告,做了費力不討好的活。

可以看得出,孔捷是三人中最有情有義的人,如果說李雲龍以“勢”帶兵,丁偉以“智”帶兵,那麼孔捷就是以“情”帶兵。

這種帶兵策略沒有問題,尤其是在血火橫飛的戰爭年代,這種領導更親切。但是一旦部隊規模擴大,孔捷就不可能對所有人有“情”了。所以,這注定了孔捷也和李雲龍一樣,不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孔捷在朝鮮戰場上一個師沒有幹掉美軍一個營的作戰,固然有雙方裝備的懸殊,指揮能力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孔捷最適合的,是帶領團級單位,在抗戰期間,孔捷的新二團同樣是強悍的武裝!

3、丁偉格局高遠

在晉西北鐵三角中,丁偉的綜合素質是最強的。

丁偉出場時,是在去延安學習的路上,這說明丁偉能力突出,上級有意培養。

在晉西北期間,丁偉率先提出晉西北“鐵三角”的構想,以三個團的品字形佈置,勝抵十萬雄兵。並且丁偉也預感到抗戰勝利後國共遲早都有一戰,所以丁偉是三人中看得最遠的!

丁偉在全劇中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軍事學院畢業論文報告中,丁偉在兩大國友好的大氛圍中,率先提出蘇聯可能是未來對我國威脅最大的國家,並據此提出了國土防禦的大縱深戰略。

丁偉的預言在1969年不幸得到了驗證,這說明丁偉眼光獨到,是個謀略性將領。

丁偉的思維,是在去李雲龍家做客期間和田墨軒吃飯期間田墨軒提出的,丁偉接受並將其完善,這說明丁偉雖然也是個大老粗,但是有超強的學習能力。

丁偉的報告,在當時可謂是驚世駭俗,由此可見丁偉的膽識非同一般。在小說中,丁偉最後在反右傾鬥爭中被逮捕,後被下放,這說明了丁偉的寧折不彎。

在軍事指揮上,丁偉在抗戰勝利後出關到東北,跟隨林總參加了一系列戰役。在東北,丁偉的部隊迅速壯大,創造了一個師橫掃廖耀湘一個軍的記錄,這說明丁偉已經具備了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遠遠走在了李雲龍和孔捷的前列!

在現代戰爭中,丁偉的指揮能力無疑是最強的,因為有句成語叫“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現代戰爭需要的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優秀將領,丁偉無疑是鐵三角中最適合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三個人相比,在那個戰爭年代我認為是李雲龍最好。原因有三點:①李雲龍身上體現的是“亮劍”精神,這是最主要的。是抗日戰爭年代,我軍小米加步槍戰勝敵人飛機大炮的關鍵。毛澤東在提到抗美援朝時說:志願軍打敗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先輩們在戰火硝煙中錘鍊出不畏強敵,敢於刺刀見紅的精神正是這種“氣”,它是軍人的血性,是克敵制勝的精神利器。②隨機應變的能力。根據戰場態勢不斷的變化中,指揮員沉著冷靜的應對變化,不斷做出戰略調整,李雲龍做的比其他倆人好。古話說的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敢這麼做的也就李雲龍。③作者的本意估計也是這樣的。“亮劍”是都梁的一部同名小說。李雲龍是融合了王近山、鍾偉等許多優秀的中共高級將領而創造出來的人物,在這些將領中,李雲龍最像應該是王近山。王近山因作戰勇敢,善打硬仗,被譽為“王瘋子”,被授予中將軍銜。鄧小平同志曾為其題下“一代戰將”四個字,算是對王近山一生的評價。丁偉的原型是丁盛和鍾偉。丁盛和鍾偉也是中共一位著名的勇將、戰將、悍將。丁盛和鍾偉經歷過無數次的戰鬥,戰功累累,兩人均被授予少將軍銜。孔傑原型是孔慶德,孔子第73代孫。身經百戰,被授予中將軍銜。我們可以看出,李雲龍是融合了最多中共高級將領的人物,所以指揮能力絕不一般。

要是把三人放在當代的話,那丁偉的軍事才能應該是最好的。丁偉戰略眼光獨到,思維超前,更適合現代戰爭。



散木安然


誠邀,如題。既然是劇中的人物,以劇中三人的戰績來比較,竊以為孔捷最強!

就拿平安格勒戰役來說吧。

李雲龍的命令是“沒有助攻,全團都是主攻”,這樣雖然說勇猛但是損失很大。老李在下發命令時也有點想當然。以一個連對抗日軍有重武器的野戰聯隊,這種命令也只有李雲龍能下得出來。老李常常意氣用事,雖然有時有奇效但是也容易讓自己的部隊陷入險境,小編覺得老李的人格魅力滿分,指揮能力不行。

那麼平安格勒戰役中丁偉和孔捷表現如何呢?

劇中提到丁偉“命令一線部隊阻擊敵軍步兵,二線部隊來阻擊日本的騎兵”“把咱們防區的橋樑全部炸掉”,可以看出來丁偉的命令讓新一團充分利用有利地勢,用最小的代價阻敵增援。

孔捷的表現也差不多,孔捷是把“一營、三營、警衛連、縣大隊區小隊民兵全部投入戰爭,依託有利地形,展開全面阻擊”這一點與丁偉相似,但是劇中提到在部隊傷亡慘重的情況下,孔捷仍然以二營全部戰死為代價阻擋日軍整整八個小時。從此可以看出,孔捷比丁偉多了些血性。戰鬥中勇氣和血性也是很重要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綜上,小編覺得孔捷是三人中指揮藝術最好的.


電視劇裡看歷史


《亮劍》是我國抗日影視劇中的一個標杆,同時也開啟了抗日劇火熱的十年。在看完各類奇形怪狀的奇葩抗日劇以後,回望亮劍,可以發現在那些奇葩劇的襯托之下,亮劍的形象顯得偉岸了起來,讓更多人為此去閱讀原著小說。李雲龍作為主角,雖然表現的是個粗人,但是他的粗中有細證明他是指揮能力最強的人,雖然是一介莽夫,但是智謀堪比諸葛。

被觀眾所津津樂道的晉西北三人組李雲龍,丁偉,孔捷常常被並列一起做比較。在反制日本特戰隊的作戰之中,丁偉與孔捷同樣有力的支持著李雲龍的戰鬥。但從戰鬥的細節之中,我們可以一窺三人的指揮水平。在團部被特戰隊襲擊以後,李能有效地組織團部撤離,保留有生力量,隨後對特戰隊的阻截圍堵完全是勝券在握,成功的利用太原敵人出兵的間歇期殲滅了特戰隊。丁偉同樣參與了這次戰役,並且表現良好,一步步將特戰隊引入包圍圈。孔捷則略微次之,對上特戰隊之後硬著頭皮迎戰,損失慘重。

在之後的歷程之中,三人的道路更是一路坦蕩。李雲龍在南京學習時發表的特戰隊論文可以說是十分超前的,在抗日戰爭後的解放戰爭之中,無處不是對抗日戰爭時面對特戰隊時的經驗消化,提升的成果。李雲龍比起其他二人而言是真正貫徹了毛澤東主義軍事哲學的一名優秀的工農紅軍,八路軍,解放軍指揮員。


水鏡曉先生


其實這個題很有意思,關於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在當時都是團長,後來都給了一個少將,但是要說誰指揮能力最強這一點,不好下結論,我們慢慢往下分析。

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不是一樣的東西

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根本就不一樣的東西,很多人都說蔣百里軍事才能很高,實際上說的是戰略能力,是處於宏觀層面的,而真正到指揮層面則未必好使,頗有一點“紙上談兵”之嫌。

一般來說,八路軍方面的人比國軍要會打仗許多,八路軍是在摸爬滾打中一點點總結出來的,雖然在作戰中必須服從上級指揮,但是很多時候給了將領充分自主發揮的權力,比如李雲龍的獨立團在抗戰中連個無線電都沒有,打仗基本都靠自己。

國軍則不一樣,國軍的指揮系統還是可以的,對於李雲龍這樣泥腿子肯定是看不上的,從楚雲飛這個國軍代表就可以看出來,國軍崇尚軍事教育,只有接受教育的人才能當軍官,這樣的話,學院氣息就有點重,循規蹈矩的層面更多一點。

所以,說到軍事才能,國軍要比八路軍強一點,但是要說到指揮能力,則要顛倒過來。

掌握好這個尺度就可以看李雲龍、丁偉和孔捷了

首先,孔捷肯定不行,孔捷在亮劍裡面出場就讓山本給幹了,部隊也不行,指著收編的土匪還能有什麼出息,李雲龍管他叫孔二愣子,主要還是太愣,對於孔捷,李雲龍的評價最客觀,我一個營就能幹掉你新二團。實際上孔捷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一個師沒能全殲美軍一個營,這種指揮能力根本就不行。

李雲龍相對於孔捷來說,還是強上不少的,再加上主角光環,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最厲害的,實際上李雲龍指揮團級作戰還行,團級以上就差了點意思,而戰略層面就更少了,所以,在軍事學院畢業的時候,李雲龍整了一個亮劍,講軍隊的士氣和戰鬥意志,但是對於戰略和戰術層面的東西講的還是太少。

在亮劍中,李雲龍打造部隊實際也是以亮劍精神為出發點,就是兩軍對壘,以一個尖刀小隊進行突擊敵軍指揮部,出奇制勝,這個戰術李雲龍多次使用,但是在當師長參加淮海戰役的時候,就不行了,李雲龍負傷那一仗,根本就是整個師都亂套的,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部隊,所以才和楚雲飛遭遇了,李雲龍人要是多一點,就全殲楚雲飛了。

三個人當中,軍事才能最厲害的應該是丁偉,本身文化水平就比李雲龍和孔捷高一點,在三個人最後的學術論文上,丁偉指出蘇聯肯定是對中國以後威脅最大的國家,並且提出了大縱深的防禦理念,這種軍事戰略眼光可以是很遠大了。

在指揮水平上也說得過去,丁偉經常說他一個師掃廖耀湘一個兵團,實際上這是真的,遼瀋戰役,丁偉的部隊率先衝進廖耀湘的兵團中,廖耀湘當時急著逃命,建制都被丁偉打亂了。


史論縱橫


指揮能力最強者,非丁偉莫屬。

原因如下:

第一,丁偉出場時,是去延安學習,其實就是深造,誰強誰弱,老總心裡是有數的。

第二,大掃蕩時,三人在趙家峪聊起損失情況,丁偉的損失是最小的。

第三,在軍事學院時,丁偉說:我一個師,橫掃他廖耀湘兩個軍!李雲龍和孔捷反駁了嗎?沒有。

第四,軍事學院畢業論文答辯會上,丁偉的論文明顯要比李、孔二人在境界上、格局上、整體戰略觀上要超出甚多。


同為團長時,丁偉就已經非常牛,同為師長時,李雲龍明顯已經落後了。在淮海戰場上,作為師長的李雲龍,居然帶領突擊隊深入敵後。對於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只顧自己痛快了。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會放心這樣的將領。


所以,在後期,丁偉能夠最先被提拔軍軍長。李雲龍,頗有不如。


那麼,李雲龍和孔捷比呢?若論臨場戰術指揮、機變靈活,孔捷不如李雲龍。

但是,在相當規模和級別的大會戰中,善打硬仗的孔捷,比李雲龍要強。這個時候,更需要服從大局、服從命令。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李雲龍,不是最佳人選。


脂肪故事


這要看在哪一級的指揮了。

丁偉在去延安學習的路上,被通知去接手因違抗軍令被撤職的李雲龍的新一團,應該那時他還沒坐到正團長,此任命有提拔之意,可見丁偉資歷,要低於李雲龍和孔捷。


之後情節中,三人在軍校學習時,李雲龍也擺過這個資格,說自己用上快慢機了,丁偉還拿著老套筒呢。

戰爭年代,基層指揮員,資歷在排、連級還有點用,再往上的營、團級並不重要,能打才是硬道理,打的好提的一定快。老李在團長位置上都几上幾下了,可見在營、團級是強於丁偉的。

這一級指揮,“賊”最重要,怎麼能打贏怎麼打,孔捷勇敢,聽組織話,和“程瞎子”是一類的團長。李雲龍和孔捷是一個班的老戰友,在李雲龍任獨立團團長,他任副團長時,打起仗來,還是很聽李雲龍的,說明心裡也認,老李打仗強於他。



如果再往上,到軍、師一級,丁偉體現出的大局意識和戰略能力,就明顯高於李雲龍和孔捷了。如果到大規模以集團軍為單位的作戰單位的大戰,孔捷甚至都會高於李雲龍。林彪在遼瀋戰役打響時強調過,大兵團作戰,首重紀律!像李雲龍在淮海戰役中,帶著少量部隊化妝成國民黨軍就衝進去了,致全師指揮於不顧,是絕對要不得的。

結論是,團級李雲龍>丁偉>孔捷

師級以上,丁偉>孔捷>李雲龍


淨月暖陽


應該說,還是李雲龍的指揮能力更強,記得在電視劇裡邊,在反掃蕩戰鬥之後,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人一起喝酒,說起各自在反掃蕩中的損失,孔捷最大,部隊損失三分之二,李雲龍損失一半,丁偉三分之一,但是,丁偉說他是撿了一個現成的,他當團長,全團是齊裝滿員,裝備正經不錯,而李雲龍團則是還在武裝當中,戰鬥力還在提高當中,而孔捷團由於剛剛成立,所以損失最大。

不過按照小說裡邊的說法,其實丁偉在這三個人裡邊,文化最高,是初中水平,這個在當時中國可以被視為知識分子了,李雲龍和孔捷,李雲龍比孔捷好點,孔捷是在部隊中掃的盲,所以丁偉後來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時的課題才會是論中蘇關係,而且後來到了文革中,中蘇交惡丁偉的設想全部落實。當然寫小說,作者讓誰最能打,誰就最能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