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四川省理县人民政府将联合举办《“魅力理县”艺术活动系列—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系列活动。本次艺术活动重在从学术层面关注艺术的时代性与多元的文化内涵。这将是一场文化意义上的寻根之旅,努力为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搭建又一个宣传的发展平台。


组织单位


一、指导单位

四川省文联


二、主办单位

四川省理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四川美术馆


三、承办单位

中共理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省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四川省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


四、协办单位

成都市美协水彩水粉画艺术委员会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成都润邦国际酒店


五、赞助单位

无锡凤凰画材集团

保定市华融纸厂(宝虹纸厂)


六、媒体支持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华西都市报、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四川艺术网、现代艺术、艺术早读、陕西水彩、粉画研究院、四川美术网、中国水彩、亚洲文旅卫视、凤凰艺术、艺术新闻、艺术新干线、徐之腾艺术空间


活动及展览概况

1.活动时间:2019年12月19日—2019年12月23日

2.开幕启动仪式:2019年12月19日上午11:00

3.活动地点:理县桃坪羌寨

4.作品展览开幕时间:2020年3月上旬(具体时间待定)

5.展览地点:四川省美术馆

6.展览规模:本次展览参展人数约为10人,共展出约为60幅作品。


本次邀请的艺术家:蒋振立 刘明明 董克诚 李意淳 章肇方 陆庆龙 汤志刚 廖建华(按年龄排序)


名家介绍: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蒋振立

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 《中国水彩》杂志主编, 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名誉主席。


水彩的长处就是对景写生创作,写生能够保持对于景物的敏锐性和生动性。不过现在,我都是当场感受,捕捉到了那种感觉,回家丢掉客观的东西再画。加强画的深度,不断的简化、提炼、概括。我的立意就是要给人更多画外之音,强调画的意境。

——蒋振立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野渡》 46×6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早安漓江》 55×7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遇龙河》 38×53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高原小学》 53×7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农庄》 38×53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大明山色》 75×5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刘明明

中国美协会员 重庆市美协水彩艺委会主任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有些人误认为水彩画只能轻描淡写画点小趣味小幅画的画,其实水彩画除了它可以轻描淡写这个特点以外,同样具有表现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丰富而多样的表现力。一种绘画形式的表现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工具材料本身的繁简,而是看画家以何种愿望和何种技法来操纵它。

——刘明明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国道318·海子山2》 76×56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藏地2017-3》 56×3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藏地2017-2》 56×3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国道318·澜沧江》 76×56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藏地2017-3》 56×3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董克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天津水彩艺委会副主任。


康定斯基说得好:“艺术作品必须在人内心深处激起回响。”多年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我越来越在“形象准”的基础上,主动探求“感觉准”和“精神准”。

每次写生、创作,我都反复提醒自己:既不照搬眼前自然,也不照抄过去自己。潜心一志,由技入道,渗情入法,放逸生奇,去画那自然激起的内心深处的回响;去画那“活泼泼地,生气充沛,精神进露,远出纸上”的艺术感受。我追求的是在书卷气中透出思想光芒。

——董克诚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克拉玛依的黄昏》16×22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玛曲阳光》26×32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喀山教堂入口处》36×2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喀什正午》42×3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看藏戏》26×4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李意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郑州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认为“典型技法”是艺术典型重要的部分。感受力是寻找艺术典型的源头和造就艺术典型的重要动因。传统绘画技能是现代艺术家的宝贵财富。但艺术并非炫技,我希望在作品中表达出恬静中和、厚重慈悲的艺术气质,成为“自然而简易的艺术”。我致力于在作品中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水彩画技术,致力于探讨传统水彩艺术在现代语境下创新的可能性。

——李意淳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莱切的风景之十一》35×5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勃艮第风景之三》35×53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顿弗林日落》29×42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瓦伦西亚风景之四》35×5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苏格兰的曙光》35×5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章肇方

四川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现场写生。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写生是必然的,只有通过写生才能取舍或者表达一些优秀的东西。同时,现场写生更能带有个人意图,写生并不是纯粹的对物写景。所以,我在写生的过程中,往往纸面上画的和眼里看见的是有差异的,在我的画面中带有我自己主观意识在里面,比如色彩控制、人物、建筑、情节,都有自己的思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自己的作品。

—— 章肇方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城市阳光》50×7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天边的云》28×26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沙溪晚歌》50×74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入冬》53×39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闲亭》53×39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车轮悠悠》33×53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陆庆龙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文化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美协副主席兼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江苏省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

“在画面对象表达上,我都倾向于以草木、石头、树干、树枝、草垛、路面、泥土等具有骨干的物体去展现生命的旺盛与枯寂,象征生命的变化及不安,整体画面亦均隐含有沉郁孤独感。”

——陆庆龙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村庄》 130×15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村头小景》 53×73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小村庄》 50×7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雪域之光》 110×8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雪山》 101×151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黄土系列一》 185×11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汤志刚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教授 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四川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 四川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四川美协理事。


“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活的过程,只有你觉得有意义乐趣就行。它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个人精神释放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生活的全部。”

——汤志刚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暮色将至》76×10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土地之物》54×76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游园惊梦—珊瑚石的意外角色》29×42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游园惊梦·系列》54×73.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游园惊梦·系列》54×73.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游园惊梦·系列》54×73.5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廖剑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广东省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

一个优秀的画家应该把生活中人们没有看到的美的事物发掘出来,并通过他的作品传达给观众。画家首先要在生活中积累、吸收,然后结合自身的修养,厚积薄发地表现在作品中,这样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并与之产生共鸣。

——廖剑华


作品欣赏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外婆的故事》150×11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渔获》180×11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锈》109×7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夕阳》160×120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锈.五》55×78cm


中国水彩名家走进理县

《流金岁月》160×140cm


羌,一个古老的文字。

羌族,一个古老的民族。


羌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不仅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羌族的很多习俗都是口口相传的,然后生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坚韧且美好。

理县是藏、羌、汉族共同生存的地方,它的文化多元性大大区别于其它地区。理县的人文和建筑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所以带来了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理县拥有最具羌族特色的物质民俗—碉楼和桃坪羌寨,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下水网”系统、还有羌族“千年木锁”的制作技艺,更有独具理县特色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羌族多声部古歌、唢呐吹奏、口弦表演、羌笛表演、释比祭典表演、羊皮鼓舞表演)。2008年6月7日,理县羌族自治县申报的羌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理县,既有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如米亚罗红叶风景区、毕棚沟自然风光、孟屯河谷原始生态;又有体现古羌文化和嘉绒藏族文化的人文景观,还有集休闲、度假、疗养、保健于一体的古尔沟温泉,更有每季都有的甘甜水果。理县的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的美名。跨越2000多年的历史,历经512汶川地震的考验,一代接一代的传承,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都为这座古老的寨子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这个略微寒冷的冬日,你是选择与空调、wifi、秋裤、热水袋在家宅呢?还是决定和我们于12月19日——12月23日,携手一群国内知名水彩画家,一起走进理县,走进桃坪羌寨,去探寻羌寨神秘古老,感受冬日高原蓝天、白云、雪山、阳光的独特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