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單反M檔拍攝時應該如何注意測光問題?

祺禎亦寶


不知道你是用來拍什麼,用的什麼測光模式?一般情況下,用點測光就行,尤其是在被拍主體和周圍環境差別比較大的時候。如果感覺測完光後拍攝情況不理想,那麼就相應的調整光圈、快門、ISO、白平衡,其實就這幾個參數,M檔並不需要曝光補償。但這幾個參數(除了白平衡之外)是相互關聯的,因此要綜合起來判斷怎麼調。

不知道你是用來拍什麼,假設是拍運動的物體,如果光線太暗,並不建議把快門調慢來獲得更多的光,因為快門慢了很容易虛,此時可以調大光圈,或者調高ISO。如果光線太亮,那麼可以首先考慮把快門調快,也可以考慮把光圈調小,ISO調小。

假設是拍靜止的物體,如果光線太暗,那麼首先考慮光圈調大,或者適當把快門調慢,也可以把ISO調高,由於快門慢了,你拍的時候一定要穩住,防止抖動。如果光線太亮,那麼可以首先考慮把快門調快,也可以考慮把光圈調小,ISO調小。


帶上單反去旅行


從你的描述裡,發現你的概念有點混亂。首先,測光準確不準確,跟你採用何種曝光模式沒有關係,測光準就是準,不準就是不準,用什麼曝光模式都一樣;再者,在使用M檔時,什麼“白加黑減”之類的曝光補償已經不起作用了,曝光補償是在自動模式如A或S或P的時候才會起作用,M檔,它就是個擺設了。

相機一般有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光,單反M檔拍攝時,建議用點測光來測光。不是說點測光比較準確,而是說點測光是針對某一“點”來測光,就這一個“點”來講,就比較準確,而平均測光是一個平均值,對某一“點”來講,是個近似值。

單反手動M模式時,採用點測光,什麼曝光補償、白加黑減的,統統不用管,就盯著目鏡裡下方的這個測光指示:綠色光柱在中間位置,表示曝光值適中,偏向負值方向就說明欠曝,偏向正值方向就說明過曝(相機不同,方向不同,請注意正負值!)點測光時,一定要將測光點對著主體,也就是對著主體進行測光,不管背景是多麼亮還是多麼暗,一定要以主體測光為準。需要注意的是:佳能單反的點測光除1DX少數機型外,點測光的位置還是畫面中央位置,如果主體不在中央位置,需要先測光再構圖;尼康相機就好多了,尼康是點測聯動,也就是測光點跟對焦點是聯動的,移動對焦點對焦時,測光點也會跟著過去,這就方便多了,直接將對焦點對著主體就OK!

不管背景是亮還是暗,對著主體測光,按照主體測的值來曝光,就是準確的,用M檔就不要想曝光補償、白加黑減的事了!


南方之南


在m擋模式下,自動測光功能是用不了的,而且曝光補償功能是無效的,所以題主說的白加黑減,這個假設並不成立。

那麼在m檔拍攝時,怎麼樣獲得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呢?攝影三大參數就是光圈,快門以及ISO,將這三者協調的整合到一起,就能獲得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

第一要決定的參數就是光圈,光圈直接決定拍攝效果,光圈影響景深,如果是拍攝人像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大光圈來虛化背景,而如果是拍攝風光的話,那麼就要使用小光圈,但是使用小光圈就會影響進光量,從而影響另外兩個參數。

固定好想要的光圈之後,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ISO和快門速度,如果是拍攝風光的話,那麼ISO就設置到最低,使用三腳架進行拍攝,在小光圈以及低iso下,可能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快門曝光時間,例如0.5秒甚至2秒,但是有了三腳架,我們就不用擔心。

而拍攝人物的話,顯然使用三腳架並不合適,這時候我們要先固定快門速度,根據相機是否有五軸防抖功能以及模特是靜止還是運動,先固定好快門速度,例如1/125,然後再試拍,根據效果調節ISO來獲得一個正確的曝光效果。


光學法則


對於拍出一張好照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使用單反的過程中,除了“曝光”,你可能還聽過一個跟“光”字有關係的詞——“測光”。

什麼是測光?

從字面上來說,“測”作為一個動詞,那麼測光就是一個動作過程啦。沒錯,測光就是計測光線的明暗,使相機實現正確曝光的過程。

體現在相機上,有一個叫做測光標尺的東西,標尺指向0時為正確曝光,如下圖。

具體來說,在使用M檔時,我們在選定光圈、ISO的參數後,通過撥動快門使測光標尺位於中間,得到的光圈、ISO、快門的組合就叫曝光參數,這個過程就是測光。測光標尺調節快門速度移動測光標尺讀完上一段文字,可能有人會問了:所謂“正確曝光”是絕對正確的嗎?它是如何認定這個標準就是正確的呢?這就要來說說測光的原理了。相機在測光過程中,會將拍攝的所有物體都默認為反射率為18%的灰色,專業術語叫“中級灰”,並以此作為測光的基準,曝光的目的是為了正確還原這種灰色。

以皮膚和白牆為對比,在黑色圓圈處測光
根據測光標尺提示調整曝光,相機測光區域實現18%灰反射率為什麼要18%的灰色而不是其他的百分百?因為18%灰與人皮膚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調一樣,而人是我們最常拍攝的對象。其它物體的反射率如銀是96%,繪圖白紙75%,純黑是3%等。測光表工作時,如果按照反射率18%來曝光,被攝體的色彩和影調就會相對真實地被還原,尤其對我們的皮膚、平常的色彩斑斕的景物來說,這種以灰色基調為還原標準的曝光是非常準確的。添加微信mdxhappy365,攝影乾貨多到爆!但是,18%灰也不是絕對正確的!像拍攝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機也把它們當作灰色來還原,直接對著它們測光聚焦,往往會拍出灰色的雪和煤,導致了畫面的影調和色彩的失真。不信就來看看小編在同一光線條件下,對黑、白兩種顏色的物體來測光的不同效果:
將黑色瓶蓋與白色瓶身用於測試
在黑色圓圈處測光,分別調節至“正確曝光”
黑、白兩處曝光效果對比明顯 因此,我們不能絕對依賴相機自動的測光效果,甚至不能完全相信測光表標尺為0時的曝光程度。下面就來看看,如何人為地、主動地來進行測光吧。認識單反上的測光圖標首先,我們要認識在單反上, 哪個圖標代表著測光及測光的不同方式。測光圖標會出現在相機的顯示屏上或者中高端單反的肩屏上。佳能750D顯示屏上的測光標識按住Q鍵及方向鍵可選擇測光方式,按SET鍵進入測光菜單或調節機頂撥輪選擇測光方式
中高端單反肩屏上的測光標識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選擇4種測光方式。以佳能入門單反750D為例,這4種測光方式分別為評價測光、局部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評價測光。4種測光方式
使用不同測光方法,會調整不同曝光參數,呈現不同曝光效果粗略地看了看這4種測光方式的不同效果,下面我們就來詳解這四者的區別。

首先是評價測光:評價測光是最常用的一種測光模式,也叫多區域測光。對於初學攝影的小白來說十分適用,廣泛用於從風景到抓拍的多種場景,對畫面的整體亮度進行平均測定,對逆光主體也有效。如果想要記錄下整個場景恢弘氣勢的時候,往往拍攝的主體都很分散。

此時可以選擇評價測光,適合大場景拍攝,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在這種光照較平均的條件下,畫面的高光部分和陰影部分的差異並不大,用這種加權平衡全畫面光線的方式,可以比較好地平衡整個畫面的光線。

局部測光是對畫面的中央部分進行測光,相機的測光元件會對畫面中心處約佔畫面12%的範圍進行測光,並最終進行平均加權而得出測光數據。當被攝主體位於一個局部區域,所佔畫面的比例不大,又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的時候,運用局部測光比較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局部測光比評價測光更準確,又不像點測光的範圍過於狹小,如果不謹慎地進行測光可能會很容易出現失誤。

正如剛剛所說,點測光的測光範圍比局部測光更為精確,測光元件僅測量畫面最中心1%-3%的極小範圍區域進行測光。

這種測光模式大多在拍攝者希望將拍攝主體充分表現的情況下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一般在主體佔畫面較大面積,或者在光比與色彩差異比較大時使用。這種測光模式將畫面中央約60%的區域作為測光的重點,同時併兼顧畫面的邊緣。與評價測光的區別在於相機會根據拍攝者的需要強調對某個區域進行重點測光,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域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出現,對於一些重點主體部位,圖像也能很清晰地進行反映。

上圖水中礁石佔畫面大部分面積,為了讓礁石的細節都很清楚,攝影師選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不但使水中的礁石得到了準確的曝光,同時也兼顧了水面以外礁石的細節。曝光鎖定如果在想要表現的畫面中,需要測光的主體並不在中心點,此時可以先對準需要表現的主體進行測光,並使用曝光鎖定功能鎖定對主體測光的數據,最後再重新構圖,對焦後按下快門按鈕拍攝。

曝光鎖定即鎖定某一個點的曝光值,圖為曝光鎖定按鈕。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評價測光時,曝光鎖定的是合焦的自動對焦點的測光結果,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和局部測光時,則鎖定中央對焦點的測光結果。半按快門鍵就會針對被攝主體對焦、測光,再按下曝光鎖定按鈕即可鎖定曝光值。

以佳能EOS 5D MarkⅢ為例,設定和使用曝光鎖定功能的方法如下:針對主體測光對準想要重點表現的主體,半按快門按鈕測光,觀景器下方顯示光圈和快門值

按下曝光鎖定按鈕,鎖定之前測光得到的光圈和快門組合,此時取景器下方顯示*標記移動相機重新構圖,使取景框中顯示想要拍攝的畫面,然後完全按下快門按鈕完成拍攝
曝光補償我們還可以使用曝光補償來糾正測光後的曝光偏差,曝光補償簡稱EV值,使用該功能可將相機設置的自動曝光向上或向下調整,選擇+值讓圖像變亮,選擇-值讓圖像變暗。EV值每增加或減小1.0相當於攝入的光線量增加或減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機的補償間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單位來調節。
佳能曝光補償鍵在機身背面;

尼康曝光補償鍵在機身上方當拍攝明亮物體時,應採用比測光標尺推薦的指數適當增加曝光量,而對陰暗物體則要適當減少曝光量,此時的曝光增減就可以通過曝光補償按鍵的+、-值來實現。

18%灰的參照物文章開頭說18%灰的時候提到,拍雪景很容易出現曝光不準確的問題,此時可以先對著自己的手半按下快門進行測光,然後再對雪景按下快門,那麼雪的白色就會曝光正確了。同理,拍攝穿黑衣服的人像時,也應先對臉部進行測光,然後再構圖拍攝。

這都是出於尋找反射率為18%灰的參照物先進行測光來實現正確曝光的原理,在此小編再告訴大家幾個反射值接近18%的參照物:大部分淺綠的樹葉或植物葉子;幹樹葉;長期放置、沒有刷油的木材;紅、棕色的磚,包括水泥牆;舊的、修復的柏油路和混凝土等等。

以上就是關於測光的那些事兒,各位是不是對曝光及測光有了更多的瞭解呢?雖然使用相機默認設置的評價測光對於小白來說也算適用,但親手進行更加精確、或更符合拍攝畫面表現力的測光,既能體會到攝影的樂趣,也能幫助你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提升水平,何樂而不為呢?快拿起手中的相機,與光影作伴,體會測光帶來的不同感受吧。


廣州千衛攝影


當你用手動擋拍攝時,你腦子裡應該熟記一張光圈快門組合表,否則用手動拍攝意義就遜色很多。當你選用不同的測光模式(點、多點、矩陣等)可能也會出現未按你想象來曝光。過曝或者不足都可以通過調整光圈及速度來,調補償、感光度來完成,後期也可以做適當調整。


海娃放羊


一個測光看了這麼多沒有往主題上說的。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又來了。拍照首先是定調然後是測光。用簡單的敘述應該往哪裡測是關鍵,大家注意了一個拍攝主體測光就是主體明暗交界處測偏了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有點過曝。大家練練就行其實就這麼簡單




遠近攝影


我是假老練,只有笨辦法。首先確定你的攝影意圖,然後再用景深按鈕觀察,然後調整拍一張,看效果後再調整,然後再拍一張看。畢竟現在不是膠片時代,除了時間,你幾乎不會增加什麼成本。養成用景深按鈕的習慣,幾次以後,好多過程都不用了。其實很簡單,左手握機,無名指自然就在那個位置。


弱智浩二D


最近我頭條忽然多了些關於攝影的標題,路過經常被標題及跟帖者回復所驚鄂。感嘆……;跟帖者作為文按回答需嚴謹,否則誤導初學者及後來人。提問者可少許看書或百度所問內容是否相關聯,提些有溫度及高度滴東東,就本話題M檔下就沒測光一說。作為攝影愛好多年,天天在頭條看見此類問答,喝酒了碼了幾行字,行家與未來色家們勿噴。


超低音115


用M檔的時候 曝光補償已經沒有意義了 甚至很多波輪操作補償的機型都沒有動作 實際上M檔主要就是人為控制快門和光圈的組合以實現改變曝光 也就是說你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做曝光補償 所以這時候可以忘記曝光補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