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最“堅強”的寺廟:800年來水淹無數次,被譽為“閣堅強”!


我國的寺廟眾多,有些坐落於深山,有些坐落於懸崖邊上……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這座寺廟所處的地理位置很特別,它位於長江中,這座寺廟就是鄂州觀音閣。

觀音閣,佇立於湖北省鄂州市小東門外大堤俯瞰長江,可見一巨型礁石屹立江心,其勢蜿蜒如龍,此即“龍蟠磯”。

相傳孫權定都武昌之前,有黃龍蟠臥磯上,積日方去,因而又名“蟠龍石”。

而更為奇妙的是,一船形古閣突兀在龍首之上,凌空虛懸,橫江而峙,這便是令人歎為觀止的鄂州觀音閣,又稱龍蟠磯寺。

觀音閣長24米,高14米,以紅石青磚砌就,與龍蟠磯巧妙地融為一體,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

觀音閣始建於宋,元至正五年重建,明清多次重修。閣坐東朝西,在礁石上壘石成臺,臺上建閣。

現有祖師殿、觀音殿和老君殿三殿以及純陽樓、觀瀾亭等建築。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閣”。

千百年來,它飽經風霜,縱覽長江。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簷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

狂濤巨瀾曾使多少名樓華構席捲而去,然而,“中流砥柱有蟠龍”,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

觀音閣又被譽為“閣堅強”,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