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經過了一個史上最漫長的春節假期,從今天開始,很多人陸續返工,明天也到了立春時節。

本來,萬物生長的春天最能給人帶來生機和希望,但今年的立春日卻因為肺炎疫情顯得有些沉重。

我曾在武漢生活過好幾年,喜歡這裡的熱乾麵、豆皮、糊湯粉、面窩、蛋酒……也習慣了這座城市的人們,如吵架一般的說話,現在只希望一切都可以儘快過去,儘快好起來。

生活雖然充滿種種意外與艱難,但到了立春,春餅總還是要吃的。

細嫩、半透明的春餅,包卷著散發著春天氣息的時令蔬菜,是最新鮮的春天味道。

那中國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春餅卷一切的呢?

01立春,曾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在現代人看來,立春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除了要吃春餅,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大暑、大寒……並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然而在中國古代,立春可是農耕社會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從周代開始,立春這一天,上至天子,下至官員,都會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禮記·月令》記載:“天子率公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後漢書·禮儀志》也說:“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清幘,立清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此後歷朝歷代,無論是在朝廷還是民間,立春都是很受重視的節日,在古代也被稱為“春節”。

由此還產生了“打春”的習俗。所謂“打春”,就是擊打春牛,最早的春牛是用泥土塑造的。打碎之後,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之物。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如今,“打春牛”成為特色旅遊項目。圖/中國日報

而在立春這一天,老北京的廟會里,在賣皇曆的同時還會連帶著賣春牛圖,而城裡的人家,哪怕不再種地,也會把春牛請回家。

到了民國,1912年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而公曆的1月1日則稱為“元旦”,立春的重要性從此逐漸下降。

02春餅,立春的儀式感

中國人對於某個節日最大的尊重,就是給它安排個獨特的吃食。而中國人對春天的喜愛,也是從吃開始的。

春餅,就是中國人最家常、最直觀迎接春天的方式。

春餅起源於古代的春盤,而食用春盤的習俗源於晉代,最初名為“五辛盤”。五辛盤中盛有五種香辛蔬菜,如大蒜、小蒜、韭菜、芫荽、蕓薹等。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五辛盤。圖/網絡

或許是單獨吃這些香辛蔬菜過於辛辣,唐朝的人們已經開始用餅將這些蔬菜捲起來吃了。

《關中記》說:“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且在唐代,食用春盤已經成為一種迎春潮流。《開元天寶遺事》曾記述:“長安春時盛於遊賞,都人仕女每至正月半後,各乘車跨馬,帶上‘春盤’,供帳與園圃中或郊野中,號為‘探春之宴’”。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到了廚藝迸發的宋代,春餅也做得愈發精緻。周密所著的《武林舊事》中記載:“春前一日,後苑辦造春盤,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到了明清時期,春餅已成為市面上常見小吃,清朝嘉慶年間,出現了專門售賣春餅的店鋪。而當時的春餅,以南京人做得最有名氣,袁枚認為它“薄如禪翼,大若茶盆,柔潤絕倫”。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yelp.com

春餅因為形狀像漂浮在水中的荷葉,所以也叫“荷葉餅”。它並不是什麼複雜高深的美食,但做春餅一定要用燙麵,就是用開水和麵,因為熱水會影響到麵粉的筋性,這樣做出來的春餅才足夠勁道。

和好的面擀成薄餅可蒸可烙。蒸出來的春餅皮薄透亮,但又韌性十足,很多地方又稱為“筋餅”;烙出來的餅皮稍厚,帶著一絲煙火氣息。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餅皮之外就是配菜了,在北京,最經典的就是豆芽、韭菜、粉絲和肉絲炒成的“合菜”,再搭配上醬肉一起捲起來,就是迎春的期盼。

春天的時令蔬菜有很多,時間不同、地域不同都可以滋生出不同的風味,春韭、春筍、香椿芽、嫩蒿、薺菜、榆葉……這些都是可以包捲進春餅裡的春天味道。

03春捲,春到人間一卷之

春餅主要盛行於北方,到了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帶,就是春捲的天下了。

春捲是由春餅演化來的,元代時,第一次出現了“春捲”這個詞,不過當時更通用的名字是“卷煎餅”。

明代《易牙遺意》記載:“卷煎餅,用羊肉二斤,羊脂一斤,或豬肉亦可,大概如饅頭餡……裝在餅內,卷作一條,兩頭以麵糊黏住,用油煎,令紅焦色,或只熟。五辣醋供……”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而到了清代,春捲已經成為蘇浙等地的著名美食。清代詩人林蘭痴在他的《邗江三百吟》中就寫到:“調羹湯餅佐春厄,春到人間一卷之。”

清朝乾嘉年間,揚州有道名菜叫“佛跳牆”,不是我們今天熟悉的那道彙集珍饈的福建菜,而是用韭黃、肉絲等炸制而成的春捲。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春捲皮的製作與春餅不同,需要將面和成溼面,抓在手上黏住,無論怎麼甩,麵糰都不會脫落,然後在鍋底快速一抹一拉,就攤出一張薄如蟬翼的春捲皮。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春捲的餡料也會因地而異。上海人鍾愛三絲春捲,黃芽菜、肉絲、筍絲拌好,下鍋炸至金黃,吃時蘸上些辣醬油,入口酥脆,內餡鹹鮮。

到了蘇州,最受歡迎的就是飽含春天氣息的薺菜餡。新鮮的薺菜洗淨、切碎,與肉丁、雞蛋餅、木耳、香菇調好餡,急火煸炒,春捲的餡就做好了。從市場上買來剛出鍋的春捲皮,包上薺菜餡兒,在鍋中或煎或炸至微黃酥脆。咬一口,包含著薺菜的清香,還有迸發的汁水。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成都人的春捲,在吃法上,更接近北方的春餅,不同的是,成都人更多的會捲上涼菜,比如海帶絲、筍絲、折耳根……

04咬春,賽過脆梨的白蘿蔔,最能喚起心底的元氣

按照現在的說法,立春吃酥脆的春捲,或是春餅裡包裹些豆芽之類脆生生的蔬菜,有“咬春”之意。

其實按照老規矩,“咬春”不僅指的是吃春餅、春捲,還有一種重要的食物——蘿蔔,直到現在,還有地方有立春吃蘿蔔的風俗。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網絡

為什麼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清末成書的《燕京歲時記》就寫到:“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

有記載道,一到立春這天,北京城裡的菜販們就挑著擔子在衚衕裡吆喝:“蘿蔔賽梨——”

立春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安排吃春餅?

圖/photoAC

其實,無論是春餅、春捲還是嚼蘿蔔,都不是昂貴、繁複的飲食,但卻透著一股儀式感。簡單的搭配,保留春天最清新的味道,又有什麼比這個更合適呢?

正是這些春天蔬菜的新鮮滋味,讓我們感知到歲時交替,四季交替。也願這春光撒到中華大地的每一個人的身上。

- The End -

文 | 衛奕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