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山西省的兩個縣,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

山西,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目前,山西省共轄11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鄉寧縣和武鄉縣來說,均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同時,對於鄉寧縣、武鄉縣,都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

山西省的兩個縣,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

首先,就鄉寧縣來說,據《郡縣釋名》:“鄉寧縣,蓋合呂鄉、昌寧之名為名也。”鄉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山西省西南端,臨汾市西隅,呂梁山南端,西隔黃河與陝西為鄰,面積2029平方千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該地區春秋時期屬晉國,戰國先屬韓後屬趙。秦屬北屈,漢為騏縣。西漢於今縣城東南30千米關王廟村置騏縣,屬河東郡。公元474年,北魏在該地區設立昌寧縣。

山西省的兩個縣,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

五代十國時期,該地區改稱為“鄉寧縣”。由此,對於鄉寧縣這一建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公元1051年,也即北宋這一歷史階段,鄉寧縣徙治今縣城。公元1086年,鄉寧縣屬慈州。金國佔據中原地區後,鄉寧縣屬吉州。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時,鄉寧縣隸屬於山西省平陽府。1913年,鄉寧縣屬河東道,後直屬於山西省。1970年,鄉寧縣屬臨汾地區。2000年至今,鄉寧縣屬臨汾市。如今,鄉寧縣轄5鄉5鎮,總人口約為25萬人。

山西省的兩個縣,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

再者,就武鄉縣來說,名字起得同樣非常謙虛。武鄉縣因境內有武山、鄉水而得名。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太行山西麓、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最北端,東鄰黎城縣、左權縣,西界祁縣、平遙縣,北與榆社縣毗鄰,南與沁縣、襄垣縣接壤。據《水經注》,武鄉縣,以城瀕武鄉水得名。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居住。西漢建立後,設立涅縣,屬幷州,縣治在今故城鎮。西晉這一歷史階段,涅縣分為三縣,即武鄉縣、鐐陽縣和涅縣,從此始有武鄉縣之名。

山西省的兩個縣,以“鄉”命名,名字起得太謙虛了!

最後,唐朝這一歷史階段,武鄉縣屬河東道韓州。五代十國時,武鄉縣先後屬後唐、後晉、後漢的潞州,後屬北漢。宋朝,武鄉縣屬河東路潞州。元代,武鄉縣屬中書省晉寧路沁州。清朝這一歷史階段,武鄉縣屬山西省冀寧道。1930年,武鄉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 11月,榆社縣和武鄉縣合併,稱武鄉縣。一年後恢復武鄉縣的建制。如今,作為山西省長治市的下轄縣,武鄉縣總人口約為24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