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廣場協議”到底怎麼回事?

天蠍座男孩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資本瘋狂擴張,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甚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而此時的美國,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美元不斷升值,導致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面對日本經濟的瘋狂擴張,美國財閥和國會議紛紛遊說美國政府,強烈要求當時的里根總統干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日元升值,踩著日本挽救美國經濟。



1985年,美國聯合英、德、法對日本施壓,誘使日本同意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解決美國鉅額赤字。五國鉅額拋售美元,造成市場恐慌拋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貶值,日元大幅升值。隨著日元持續升值,日本國內房地產、股票市場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為避免嚴重經濟危機,日本政府迫不得已主動戳破房地產泡沫;日本政府和企業購買的美國國債大幅縮水,損失慘重;外向型出口企業喪失競爭優勢,大量倒閉。



美國對日本的資本掠奪導致日本經濟長達二十餘年的長期停滯。


木子言道


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的公告,通常被稱為廣場協議或廣場協議,是由5個大工業國法國,西德,日本,在美國合眾國和英國,以貶值的美元相對於日元和德國馬克在干預外匯市場。五國政府的在1985年9月22日簽署的協議廣場酒店在紐約市。

1980年至1985年間,美元兌日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和英鎊(當時是接下來四大經濟體的貨幣)升值了約50%。 這給美國工業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但最初他們的遊說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忽視了。金融部門能夠從美元上漲中獲利,貶值將與羅納德里根政府降低通脹的計劃背道而馳。廣泛的製造商,服務提供商和農民聯盟通過開展日益高調的活動來應對,要求保護免受外國競爭。

主要參與者包括穀物出口商,汽車生產商,卡特彼勒公司等工程公司,以及包括IBM和摩托羅拉在內的高科技公司。到1985年,他們的競選活動為國會提供了足夠的動力,開始考慮通過保護主義法律。貿易限制的前景刺激了白宮開始導致廣場協議的談判。

美元貶值的理由是雙重的:減少美國經常賬戶赤字,這已達到GDP的 3.5%,並幫助美國經濟擺脫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嚴重衰退。保羅沃爾克領導下的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通過提高利率來阻止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但這導致美元被高估到其使美國(特別是汽車工業)的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競爭力下降的程度市場


經濟愛好


廣場協議的背景

上實際70年代美國發生了漫長而痛苦的滯脹過程,到了80年代後滯脹達到頂峰。主要表現為美國的財政赤字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里根當上總統後採取了一系列反通脹措施。經過幾年的整頓美國的通脹率從兩位數降低到%4,但是這導致了美元的大幅升值。本幣升值更加加速了逆差速度,尤其日本是最大逆差貿易國家。這迫使美國聯合其他幾個貿易伙伴國談判促使美元貶值。

廣場協議簽訂

1985年9月,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等財政負責人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貨幣協議,為了使美元度過危機大家一致同意美元貶值。因為大家是對美貿易的受益者所以大家很歡快的簽訂了這個本幣升值協議。

廣場協議的影響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採取了一系列避免本幣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這些措施把日本推入了陷阱,眾所周知本幣升值會導致本國資產價格大幅上升。如果此時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就會避免泡沫產生,但是日本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在輸入性膨脹的配合下國際資本大面積湧入日本,先是股市瘋長之後就是房價瘋長。當日本發現泡沫危機後採取了緊縮貨幣政策,但為時已晚反而加速了泡沫破裂。

廣場協議的反思

當時簽訂廣場協議的有法、英等國,為什麼只有日本進入了經濟蕭條呢?因為日本太精明的算計,如果當時利用本幣升值加大技術升級產業升級那麼就不會有後來的經濟衰退。寬鬆的貨幣讓虛擬資產價格迅速瘋長到泡沫影響到了實際經濟的衰退。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探討


坐井觀牛


廣場協議到底是怎麼回事,它是互相合作還是互相使壞?

時間:1985年9月22日

地點:美國紐約紐約廣場飯店。

參與者:美國、日本、西德(West Germany,當時東西德國還處於分裂狀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

事情: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背景:在1980到1985年間,美元兌日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和英鎊升值了約50%,在當時來講,日本,西德,法國,英國是除美國之外的四個最大經濟體。這給美國工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困難,他們的遊說被政府忽視了,而美國的金融業能夠從美元升值中獲利,而貶值將與羅納德·里根政府降低通貨膨脹的計劃背道而馳。製造商、服務提供商和農民之間的廣泛聯盟通過運行一個越來越引人注目的運動來保護他們免受外國競爭的影響。主要參與者包括穀物出口商、汽車生產商、卡特彼勒公司等工程公司,以及IBM和摩托羅拉等高科技公司。到1985,他們的競選活動已經獲得國會足夠的支持,開始考慮通過保護主義法。貿易限制的前景促使白宮開始促成廣場協議的談判。美元貶值的理由是雙重的:減少美國佔經常GDP的3.5%的經常賬戶赤字,並幫助美國經濟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嚴重衰退中復甦。在Paul Volcker執政下的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已經停止了。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是通過提高利率來實現的,但這導致美元估值過高,以至於美國的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下降。

效果:美元貶值使得美國出口貿易夥伴的價格更低,這反過來意味著其他國家將購買更多美國製造的商品和服務。

美元兌日元匯率從1985下跌至1987,下跌51%。貨幣貶值的主要原因是參與的央行花費了100億美元。與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貶值不同,這次貶值是按計劃的、事先宣佈的方式進行的,並沒有導致世界市場的金融恐慌。廣場協議成功地減少了美國與西歐國家的貿易逆差,但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實現緩解日本貿易逆差的首要目標。這一赤字是由於對貨幣政策不敏感的結構性條件,特別是貿易條件。美國的製成品在出口市場上變得更具競爭力,但由於日本對進口商品的結構性限制,在日本國內市場上仍難以取得成功。

廣場協議的簽署意義重大,因為它反映了日本作為管理國際貨幣體系的真正參與者的出現。

意義:平衡世界貿易和貨幣,是世界貿易和貨幣可以持續的原因和理由。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是可協商可調和的,這在世界經濟中成為政府和政府間合作的一個方面。各國之間貨幣和貿易是可調和的還是不可調和的。這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

附件:

1 德國馬克和美元兌換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字,從1985年之前的不足0.4,升值到1996年的0.7。


2 英鎊兌美元歷史,從最低的靠近1:1,升值到1.5








大舟財經觀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22日簽署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廣場協議的簽訂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經融財政的部門)的強力推動。當時日本經濟發展過熱,日元升值可以幫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場,成立獨資或合資企業。廣場協議簽訂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由於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本經濟的長期停滯!說白了,美國就是為了打壓日本。美國怕日本經濟強大了,然後危及美國利益,最終擺脫美國的控制!可是日本作為戰敗國,也只能服從美國!


海浪


瞭解廣場協議,就必須先清楚廣場協議簽訂前的背景,廣場協議簽訂前,美國政府財政赤字狂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 美國政府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促進對外出口,改善美國對外收支不平衡的狀況,而同一時期,日本的經濟過熱,日本政府希望推動日元升值,降低日本海外擴張的成本,而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日本生產的產品充斥著美國市場,日本製造在美國瘋狂的佔領著市場,美國製造業損失摻重,美國國內的經濟學家很多都在遊說當時的里根政府改變強勢美元的政策,拯救美國製造業,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1985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五國財長在紐約廣場酒店簽訂了廣場協議,誘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有序貶值。

廣場協議簽訂後,本來應該是有序貶值的美元,卻遭到了市場的瘋狂的拋售,三個月的時間,美元兌日元就貶值了20%,幾乎是以光速完成了美元預定貶值的目標,貶值速度過快就像是失速的火車,想停下來就不容易了,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兌日元貶值了一半,結果就造成了日本的對外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日本這個對外貿易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經濟發展幾乎停滯,日本經濟幾乎陷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停滯期。

從整個協議來看,至少從字面上看,這個協議是有利於各國政府的,看起來皆大歡喜,從實際結果來看,卻像是美國將日本坑了,最廣為人所知的就是陰謀論,認為這一切都是美國所設的局,美國通過這個廣場協議將日本發展多年的財富席捲一空,但是這種說法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無法解決,那就是其他的貨幣也都經歷了兌美元的大幅升值,德國馬克升值巨大,但是卻沒有向日本那樣陷入經濟困境,並且協議簽訂後,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並沒有減少,相反還在擴大,也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認為這一陰謀論並不成立。

陰謀論雖然說不成力,但是各國政府對市場反應估計不足是很顯然的,在1977年,僅僅因為美國財長的一番話,就導致美元被大量拋售,不到兩年的時間,美元對日元就貶值了41.38%,而這次可是正式簽訂協議,美國和日本最開始定的目標也僅僅是美元貶值20%,這毫無疑問是低估了市場對此的反應。而另一個方面則是日本的政策失誤,日元升值,對於日本出口是個利空,但是日本買不像德國擁有歐盟的廣大市場,德國在馬克升值後可以將目光放在國內市場,而日本就沒有德國的條件,並且日本政府仍在國內施行低利率政策,製造泡沫,當資金無法支撐時,就是泡沫破裂之時。

廣場協議對於日本影響巨大,現在的我國與當時的日本情況相視,同樣擁有巨大的美元儲備,中國製造銷往全球,人民幣也存在巨大的升值潛力,不同的是我們擁有世界第二大的單一市場,未來也會成長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我們可以完全擴大內需,來彌補人民幣升值造成的外貿損失,又有i本的前車之鑑,我相信中國的發展不會也不允許走向同樣的境地。


Freed4om


首先,廣場協議是日本人心甘情願籤的,並非純粹是美國人的陰謀

其次,日圓升值是大方向,即使不籤,日元還是會升值,同時代德國馬克也是升值的,但不同的是德國當時沒什麼資產泡沫。

最後,同歐美國家不同,當時的日本在產經結構上是大財閥,大家混合持股,很多時候是銀行和某企互為股東,加上當時國家指導性很強,在當時日本產業出現蕭條的時候,日本人降低利率 而不是像德國扛過去,同時日本人政經結構也是一大問題,比如日本的幾任首相 看似競爭激烈但其實都只是在有限的圈子裡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