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個人都希望春節假期能和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過個年。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國上下吹響集結號,廈門的黨員幹部、醫護人員、口罩廠工人、航班機組人員、媒體記者編輯等紛紛提前結束假期,或奔赴防抗疫情第一線,或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後勤支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切只為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讓我們隨著記者的鏡頭

一起看看疫情防控過程中湧現的

那些“廈門正能量”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廈門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84歲高齡依然衝在防疫最前線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鍾南山在開往武漢的動車上小憩。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裡,一張照片在國人的朋友圈裡刷屏,照片中,一位老人坐在餐車一角,閉上眼,仰頭休憩,桌上擺放著一疊文件資料。這位老人許多人都認識,他就是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福建廈門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

1月18日,鍾南山院士臨時接到通知趕往武漢,當天的航班機票已經買不到,鍾南山院士乘坐動車前往,春運期間高鐵票緊張,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一坐定,他便馬上拿出文件來研究,累了才仰頭短暫休憩。

作為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今年已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度掛帥親赴武漢一線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連線媒體直播、解讀最新情況……連續幾天,他輾轉多地,奔走在與新型冠狀病毒抗爭的路上。他告訴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建議去武漢”,而他自己則選擇“逆行”,衝向防疫最前線。

17年前,67歲的鐘南山與SARS病毒正面交鋒,在成功抗擊非典一疫中創下了九個“最”;17年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他又一次扮演了關鍵角色。

“看到鍾南山就放心了”“我相信鍾院士說的”,他的存在,讓無數人民感到心安。


一份盒飯 就是他的“年夜飯”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姚向陽(右)和他的“團圓飯”。

1月22日,離除夕還有2天,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一輛救護車呼嘯而至。這不是一輛普通的救護車,而是一輛負壓救護車,裡面運送著後來確診的廈門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該院肺科副主任姚向陽和同事們早早地來到大樓門口等待,對他們來說,這個患者的到來,意味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真正開始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廈門市所有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都會被送到這裡接受治療。

“早在確診之前,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杏林院區已經提前做好準備,空置出好多間隔離病房。”姚向陽告訴記者,為了迎接防抗疫情的戰鬥,醫院對各項工作事先做了妥善安排。姚向陽提前在大年廿九給自己安排了一頓“年夜飯”。為了儘量讓其他同事過一個團圓年,他特地安排自己在除夕夜值班。

“輕症患者我們每天至少查看一次,重症患者視情況還要多查看幾次。”談到與患者的接觸風險,姚向陽十分淡定。他說:“作為醫生,作為黨員,碰到了,就往前衝,沒什麼說的。”

當被問及除夕夜是怎麼過的。姚向陽爽朗地笑著說,他和同事們在醫院裡吃盒飯,“有葷有素,挺豐富的,而且和同事們一起,也算是‘團圓飯’了”。


廈門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

17位白衣天使緊急奔赴“火線”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廈門派出1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受訪對象供圖)

春節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們卻告別家人背上行囊奔赴“戰場”,他們就是廈門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成員。

此次福建省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廈門派出了由17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助武漢醫療隊趕赴武漢。這支隊伍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市中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廈門市海滄醫院、廈門市第三醫院、廈門市第五醫院、廈門弘愛醫院等醫院的醫務人員組成。

肖琦來自廈門市海滄醫院腎內科,今年35歲,是本次援助武漢醫療隊成員之一。1月26日出徵的那一天,他接到通知是早上10點半,下午5點要集合,統一安排去福州。雖然準備時間很緊,但是他沒有半點遲疑。“我之前在重症監護室和急診科工作多年,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搶救經驗。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就主動報名了。”

臨行前,懷孕的妻子挺著大肚子為肖琦送行。妻子想讓他多帶點生活用品,他卻說:“不需要準備太多,我們是去‘打仗’的。”

肖琦的愛人也是醫院的工作人員,已經懷孕五個月了,肖琦犧牲春節陪伴家人的時間,毅然決然投入到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工作中,他說:“作為醫生,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武漢有很多患者等著救治。”


翔安區衛健局局長陳閩生

連續奮戰近十天 累倒在崗位上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陳閩生累倒在病床上。

1月29日下午,翔安區衛健局局長陳閩生回單位開會,全力投入醫療救助和疫情防控工作。會後,他沒有回家,而是直接躺在市第五醫院的病床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因勞累過度導致頭暈住院。這位59歲的軍轉幹部一直衝在防疫一線。

“他連軸轉了近十天,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只在大年三十晚上回去陪90歲的老母親吃了口飯,又回來單位值班。”翔安區衛健局綜合科科長吳國強透露,為了實時跟蹤全區疫情防控情況,陳閩生以單位為家,從1月19日至27日,夜以繼日地奮戰在防疫一線。

“我是一名老共產黨員,肯定要第一個往前衝。”陳閩生鏗鏘有力地向全體幹部職工承諾。1月27日,在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下,陳閩生因精神緊張、過度疲勞、供血不足等因素導致神經功能失常、血管痙攣,累倒在翔安區疫情防控部署會議現場。

據市第五醫院醫生梁富龍介紹,陳閩生在病房裡甦醒後,第一時間拿起電話忙工作,有一天中午還偷溜出醫院,回單位開了一個工作部署會。


廈門航空

專機接滯留境外的湖北遊客回家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200名左右滯留在曼谷、哥打基納巴盧的湖北籍遊客乘廈航班機回武漢。(廈航供圖)

“我們接你們回家!”1月31日,一架搭載著76名湖北籍旅客的廈航MF8676航班從曼谷起飛前往武漢。飛機上,熟悉的鄉音響起時,旅客們紛紛鼓掌歡呼:“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部分湖北籍遊客滯留在境外,中國政府決定儘快派民航包機把他們接回武漢。應外交部要求,廈航執行兩個特殊加班航班,從曼谷、哥打基納巴盧運輸滯留在當地的200名左右的湖北籍遊客返回武漢。

據瞭解,這兩架飛機都在當日12時從廈門前往曼谷和哥打基納巴盧,一架飛機16時25分從哥打基納巴盧飛往武漢,另一架飛機16時40分從曼谷起飛飛往武漢,執行此次任務的機型都是波音737-800型,每個機組9人,另外隨行的有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共11人。

航班任務執行完畢,機組人員將集中隔離留觀14天,再返回工作崗位。廈航還將嚴格按照國家發佈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消毒方案,對這兩架執行特殊任務的飛機進行全面、徹底地消毒。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平時變戰時 天天在戰鬥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正月初三,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早已進入“戰時狀態”。

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一樣,在此次廈門防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戰疫中,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編輯、發行人員也紛紛提早結束春節假期,一直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

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就是戰鬥的集結號,《廈門日報》《廈門晚報》《海西晨報》的記者、編輯們立即從四面八方集結起來,快速進入戰時狀態。廈門日報社17樓的新媒體中心夜夜燈火通明,新聞記者的身影活躍在城市的各條“戰疫”前線,他們為市民群眾報道及時準確的消息,傳遞廈門防抗疫情正能量。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以報紙、新媒體、視頻、音頻、海報等豐富的形式,傳遞最新的疫情信息,講述“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宣傳科學有效的防疫知識,推出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讓廈門市民足不出戶也能掌握各種疫情相關信息、科學防疫知識。


弓力(廈門)公司

返鄉工人趕來 加班加點生產口罩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王會(右一)與同事在車間加班加點,保障口罩生產。

今年春節期間,在位於同安工業區的弓力(廈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原本1月23日就停工的口罩生產車間卻十分熱鬧,伴隨著“咔噠咔噠”的機械轟鳴,工人們動作嫻熟地操作著每一道工序,生產線正開足馬力保障生產供應。

“加班加點,就是為了儘量多生產一些口罩。”記者採訪時,該車間負責人王會已經連續工作十多天沒有休息了。本應在四川廣元老家與家人團圓的她,今年一改以往的過年方式,讓家人從四川來到廈門過年。然而,這麼多天過去了,王會卻一直沒空陪伴家人,不僅如此,她還發動愛人和兒子來車間當臨時工。

記者瞭解到,因疫情發展迅速,口罩需求量大增,該公司緊急行動,生產部經理留守值班,從農曆大年三十起重開生產線,緊急召回25名工人投入生產。不少本已返鄉的工人,也紛紛從湖南、江西等地趕回廠裡,加班趕製口罩。甚至還有已離職的機修人員主動聯繫公司,回廠支援生產。廠裡的管理人員、保潔人員等也臨時上陣,到一線車間幫忙。到正月初二下午,車間包括召回的工人和臨時招聘的工人,已達70多名。

“工人們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1點多才離開車間。”王會說,這樣的工作量比平時大得多,但大家都鼓足幹勁,“我們多生產一隻口罩,也是儘自己的能力為疫情防控多出一份力”。


瀋海高速廈門出入口交通衛生檢疫站

對進入廈門車輛“逢車必檢”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2月2日,瀋海高速廈門出入口,工作人員為進入廈門的車上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2月2日,廈門高速迎來返程客流高峰,13時許,記者在G15瀋海高速廈門出入口交通衛生檢疫站看到,來廈門的車輛增多,每個車道出口都有兩名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身穿雨衣的工作人員,手持測溫槍對車上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

從大年初二開始,在瀋海高速廈門出入口,由集美區政府、公安、交通執法、建設與交通、百城公司等單位聯合執勤,為春運防疫保駕護航。市交通執法支隊直屬大隊33人參與廈門出入口的執勤,每天輪流22人上崗。副大隊長邵合卯說,他們的任務是給檢測發現體溫偏高的人員進行二次測溫,風險比較高,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對進入廈門的車輛,他們堅持逢車必檢,對湖北牌照或經過湖北的車輛及時進行勸返,對不聽勸返的車輛要進行消毒,對人員進行隔離觀察。

疫情就是命令

他們或奔赴防抗疫情第一線

或堅守崗位為疫情防控提供後勤支援

無論大家身處哪個崗位

我們只有一個目標——

打贏這場“戰疫”!

“戰疫”時刻!8個鏡頭看疫情防控中的“廈門正能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雷妤 郭欽轉 黃伊娜 洪豔豔 蔡櫻柳 曾昊然 唐光峰 陳曉青 通訊員:林虹麗

廈門日報社全媒體編輯:楊欣 審核:蔡文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