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头工艺,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础,又是镂雕纹饰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艺根据工具的差异,分为线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湿的解玉砂为中介磨料。

古玉中都会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迹,为我们辨识古玉真伪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痕迹鉴定视角。

线切割痕迹特征

线切割又称古玉制作的拉丝工艺,是使用时间早、使用时期长的一种重要解玉方式,大约史前时期的制玉就以线切割为主,一直沿用到后代。

根据线切割的操控可以分为手拉线切割和弓线切割两种工艺(图1)。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1-1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1-2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1-3

根据线切割作工的形式可以大致分为开片切割(包括成形对开)、环型玉件开口切割、筒型玉件取芯切割和镂雕纹饰切割几种方式。不同的切割方式所以留存的工艺痕迹各有其特点。

1、以玉料塑形为基础的开片线切割(包括成形对开)(图2):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2

其痕迹特征:

①线切割痕迹为大开口抛物线形,几乎有相同或者相近的重心,抛物线很少重叠与交叉。

②切割痕迹呈波浪纹推进,宽窄、深浅、长短不一。

③切割面不平整;相邻的切割交界面对接也不准,很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2、环型玉件开口切割(图3):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3

其痕迹特征:

①线切割痕迹为开口抛物线形,几乎有相同或者相近的重心,抛物线很少重叠与交叉。

②切割痕迹呈波浪纹推进,宽窄、深浅、长短不一。

③切割平面掌握不准,经常发生走线(切割面错位)现象。

3、筒型玉件取芯切割(图4):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4-1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4-2

其痕迹特征:

①作为切割的起始点和终结点,筒型玉件取芯切割都从开孔定位开始,一般留有定位孔痕迹。

②由于线切取芯的操作难度加大,上下拉丝的同时还要保证取芯的圆整度和尽量厚薄均匀,拉丝痕迹呈现不规则的弧曲、波浪起伏纹。

③完成的筒件壁面厚薄不一,筒件的开口也往往呈不规则椭圆形。

4、以镂雕纹饰为目标的雕琢线切割(图5)(详细参考《古玉学步(20):开料镂雕怎解玉 细察工痕藏拉丝》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595527564295953016):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5-1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5-2

其痕迹特征:

①作为切割的起始点,镂雕线切割都从开孔定位开始,一般留有定位孔痕迹。

②拉丝工痕略带弧曲和不规则略倾斜于加工侧面。

③拉丝工痕往往呈现错位叠加。

仿古件线切割有诸多破绽,如抛物线重叠交叉故意留乱痕(图6)、拉丝线垂直于加工面规则平行(图7)等等,仔细甄别古工线切割痕迹特征,不难发现仿件的疑点所在。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6

古玉学步(40):开料解玉古工艺 细察切割留痕迹(线切割)

图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