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公司前同事辭職了以後,還經常打聽現在公司的一些事情,這種人是怎麼想的?

微影院在線


每個人都有一顆“熊熊燃燒”的八卦之心,特別是在職場上很多人對於一些小道消息都非常的上心,如果對上家公司的近況比較上心,可能都是有一些個人想法了。

總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自己雖然離開,但是對於公司中一些關係比較好的人或者領導懷有感恩之心,想要了解這些人的發展情況,心繫他們。第二種情況是:雖然離開了,但是對於曾經為難過自己或者與自己有衝突的人員想要了解他們最近的情況,是否如意?滿足自己的私心。

1、自己雖然離開,但是對於公司中一些關係比較好的人或者領導比較上心,想要了解這些人的發展情況。

看到這個主題讓我想到了《忠犬八公》的故事這個電影,雖然主人早就離開,但是八公還是願意在原地去等待主人的在此迴歸,一直到永遠。

人都是感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在遇到一些美好的事情的時候,都會在我們的記憶中烙下非常深刻的印記,就像是我們第一次受到老師的表揚,賺到的第一筆錢的時候,都會讓我們激動萬分,這份感動久久留在心底。

在職場中,特別是很多剛進入公司的小白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職場問題,但是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來幫助我們,從而讓我們更快的進入工作狀態,我們難免會心生感動。還有在日後的工作中,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領導或者同事的鼓勵也會讓我們能夠更加的自信的完成任務。這些事情都會讓我們在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雖然是由於各種原因離職了,但是這份感情確實無法割捨的,就像電影中的八公一樣,即便是情況發生了變化但是感情始終沒變,“身在曹營心在漢”等行為都是心懷感恩之人,願意通過別的渠道去了解這些幫助自己的人在公司發展的是否如意,是否需要自己幫助他們等等。

2、雖然離開了,但是對於曾經為難過自己或者與自己有衝突的人員想要了解他們最近的情況,是否如意?

前文我也說過,人是感性的生物。在職場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一些摩擦,比如一些跨部門合作的項目中,因為溝通不及時從而導致整個項目出現了問題,從而讓相關人員受到牽連,導致獎金被扣或者其他責罰。

有的人會從中反思自己的工作不足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人將所有的工作推到別人的身上,從而對於哪些讓自己受到牽連的人心生不滿,雖然後期已經離職,但是卻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想了解他最近的發展情況,如果不順利,自己內心肯定是竊喜的;如果順利也會認為是狗屎運而已。

說到這裡,我們總結一下:雖然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我們都應該懷有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去對待所有的事情,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成長。氣量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管理能力,這句話也反饋出一定的道理,沒有氣量將來自己也不會走的更遠。

感謝閱讀,我是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分享,感謝閱讀、點贊與評論,歡迎關注向我提問!@筆記簿杏豆


筆記簿杏豆


我的前同事兼同學小李,從單位跳槽出去之後,常常趁著我們偶然聚聚、打電話聊天等機會,向我問起單位的工資情況。

特別是去年的工資指導線標準下來的時候,特意問我們漲工資了沒有。

我很洩氣地說:沒有。

他在電話那頭笑的特別爽朗:我們漲了!最高標準漲的,這樣算下來,我的工資比你高出了近20%。看來我這次跳槽是跳對了。

這個我算是明白了他總問工資待遇情況,原來是為了印證自己做出了一個正確而英明的決定。

我心裡很不爽,以後他再問我單位的事兒,王顧左右而言他。

不在單位工作了,還操心著單位的各種事,他們的想法除了上述小李那種的,還有以下這些:

對老東家有感情,是從內心關心老東家的發展。

我們單位有幾個老幹部,每次見面,都問東問西的,恨不得把單位的一切都問個清楚明白。

想想他們都退休了,拿著社保的養老金,單位的好壞,跟他們又有多大關係呢。

他們是因為在單位工作了幾十年,對這個自己奮鬥了半輩子的地方非常有感情,特別關心單位的發展動向,如果他們覺得不合適的地方,就立刻給老闆打電話,要求改正。

很多離職的員工也是這樣,因為其他一些原因,雖然離開了,但從內心還是關心老東家的發展,所以多問問,只是反映出了他們重感情,特別在乎原單位。

對老東家有仇恨心理,希望打聽到老東家的各種不好,以換取自己內心的平衡

這些人離開單位之後,對原單位有仇恨心理,不希望老單位發展的好,越來越差才是他們的想法。一旦打聽到老東家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心裡一下子就平衡滿足了。

出於在現在單位工作的需要,套取原單位有利用價值的信息

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跳槽一般都是行業內部的流動,有很多一致性的東西可以拿來進行參考對比。

我們單位在制訂某項措施的時候,老闆也會對我們說:問問其他同行,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這個問,其實也是打聽。

至於說公司離開他們是否無法運轉了這樣的話,有點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公司的運行,靠的制度,而不是某個人的權力。

別說離開了一位員工,就是離開了老闆,短時間內依然正常運轉。

他離開了,這個位置會立刻有人補上,還有可能比他做的更好,職場上,永遠都不要高估自己。


錦瑟談職場


我來告訴你我是怎麼想的。

我一共離過兩次職,和之前的同事一直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經常會約出來吃飯逛街聊天,然後他們也會經常和我吐槽最近遇到的鬧心事,我也會問問自己認識的那些同事現在怎麼樣了。

1 純好奇

倒也不是刻意八卦,只是對於曾經認識接觸過的一些人的現狀的瞭解。一般也不會問得很深入很隱私,大家也就是淺嘗輒止地聊一聊。

所以一般也就止步於誰誰誰辭職了,誰誰誰結婚了,類似的。

2 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參考

離開原公司多多少少是因為覺得原公司不是自己職業發展的最好選擇,所以也會想了解一下,曾經的同事他們的職業發展的道路。

比如也會有一些之前看起來很如魚得水的同事離職,大家就會一起分析這個情況,是不是我們對他不瞭解,還是我們過去對這個職位的瞭解不夠深入。

3 從公司的變化探討行業的發展

很多時候雖然離職,但並沒有完全轉行,所以大家關於行業的訊息有很多共同話題可以探討。比如可以通過公司高層管理模式的變化了解到,行業是偏向自律還是彈性化。

有的時候我們當局者可能很難看清一些事情,而離職後我們就能跳脫出來,用更理智也更高屋建瓴的角度去分析情況。

4 只要把握住底線,可以隨時分享交流

我自己也會把新單位的一些事和我以前的同事分享,只要不涉及到項目和客戶的商業信息,聊一聊比較廣泛性的問題,其實可以有助於我們的職場提升。

舉個例子,有的時候我們以為某個上司針對我們,可等換了個環境,你會發現可能這就是某些上司待人處事的方式。

你們是不是也會有和以前同事交流聊天的時候呢?一般都會交流些什麼呢?歡迎評論分享


蟹肉的職場星球


這種人,是抱著看笑話的心理去打聽的,他希望以前的公司越做越差,想聽到以前公司同事的抱怨,證明自己離開得正確

以前,我們公司就有一個離職的女生,離職以後,沒隔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就會微信聯繫舊同事,打聽以前公司的情況。


美其名曰,關心老同事,關心老公司,其實,當她聽到以前的同事過得不好的時候,心裡開心得不行,然後各種暗爽自己離開得對。

如果她聽到以前的同事過得好,心裡就不高興,心裡隱隱的期待,他們過得不好,才能顯示自己現在的優越。

這是病,得治。

還有一種就是時常和老同事套近乎,想挖老同事去他新公司

很多人離職後,找到了新工作,但是在新公司感覺孤立無援,沒有支持自己的人,就想挖以前合作得不錯的同事或者朋友,去自己的新公司。

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實力,讓自己快速的在這個公司站穩腳跟。


同時,有親近的人支持,自己開展工作也順利,並且有底氣一些。

所以離職以後頻繁聯繫你,順便打聽公司近況的人,大部分別有用心。

另外,還有一種就是缺心眼,沒事去八卦

殊不知,這種沒事去八卦或者聊天的人,被以前公司的老闆或者領導看到,他們會如臨大敵,會擔心你挖走他的員工。

如果那個員工離職了,雖然不是因為你,最後這個‘鍋’你也背定了,誰讓你頻繁聯繫人家呢,畢竟別人也不會告訴領導說你沒挖他,就算說了,肯定也是不信的


這樣的話,無意中還給自己樹敵了,畢竟前公司,也算是自己的人脈,以後如果有項目要合作,還是能走走人情關係,加上以前同公司,合作起來也肯定更信任。

但是,如果你頻繁聯繫舊同事,被前老闆或者領導懷疑,那你就真的跳進黃河洗不清,同時還得罪了他們。

後期想合作,門檻肯定會高,而且,會防備。

活生生的把盟友作死成了敵人,你說是不是得不償失。

守住自己的八卦的心,別沒事去八卦前同事過得好不好,鹹吃蘿蔔淡操心,把自己操心好吧。


點擊關注「@多多職場說」,4年職場高管經驗,專注職場,個人成長,2019帶你職場躍遷


多多職場說


我覺得也不見得有什麼想法,可能對原公司原同事還有感情,即使辭職了也還會關心一些原公司的事情,我們部門也有辭職的同事,我們當時建群用來私聊八卦一些公司的事情,或者週末聚餐去外面玩玩搞個活動什麼的,已經辭職的也捨不得退這個群,因為關係處的都挺好,有時候我們聊公司的事情他們也都知道,也會打聽些現在的公司情況,都是善意的,也沒什麼。當然你說的那種他不懷好意的情況也可能有,也不排除他有看笑話的可能,但是你的格局也未免太小了,是不是他在外面找的工作很好,你有點嫉妒,所以討厭他知道你現在公司的事情,即使現在你公司的情況不好也不願意告訴他。那你就不告訴他公司實情好了。





枇杷樹下


離職後,對於原來公司的事情,一般就不會太過關注了。充其量在與要好的前同事聚會時,聊一聊前同事們的發展現狀而已。如果刻意的打聽公司目前具體的工資、管理辦法等細節性內容,就顯得有些稚嫩且不太正常了。結合個人經驗,分析有如下幾種可能性:

1、你所說的第一種情況,即“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想看看公司離了他還能不能轉”。當然,這屬於絕對小概率的事件。畢竟,作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應該知道,無論是做職能工作還是業務工作,都不存在絕對好與不好,每個人背後的資源和能力都不一樣,做事的風格、方法也不一樣,但都有自己的職場生存之道(無論是新聘還是老員工兼崗,你留下來的工作自然會有人幹,說不定乾的比你更努力、更好)。

一個員工的力量何其渺小,又怎能對公司的發展造成決定性影響呢?

2、該員工屬於專業研究型。到任何一家公司,喜歡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設計管理體系進行落地並驗證,從中找出問題及改進空間,通過不斷的覆盤、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那麼他此時問你有關薪酬和管理方向的問題或許也只是驗證下他當時的管理假設,確認下公司有沒有朝他預估的方向走,抑或是有可供學習的更好的解決方案出現。

3、該員工跳槽到一家同行業或者同崗位的公司,想通過前公司的一些管理文件進行對標學習,取長補短。說不定有一些新的思想或方法就可以幫他打開眼下的困惑。

4、優柔寡斷、藕斷絲連型。雖然現在已經跳槽了,但可能過得並不太順利(因為一般只有現在過的不如意的人才會往後看),想通過打聽前公司工資和管理現狀的方法來做個橫向的比較,以期給自己找點心理安慰。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初期。

總之,作為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從你離開那一刻起,對於前公司的文件資料如果有部分保存,也請不要公開宣傳;更不要再頻繁的與前同事打聽公司具體的運營與管理現狀,從而引起不必要的猜忌。這些都是基本的職業素養,尊重他人你才能被尊重,請大家謹記。

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上的那些人和事。有關人力資源、職場社交、職業發展的問題歡迎隨時交流,共同進步。

職場百態1020


我默簡之,專注人力資源管理13年,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你的問題其實很普遍,離職的人大部分都會對前單位的部分人和事念念不忘,想了解一下前單位單位近況無可厚非。



我也有空會登錄離職六七年的一個老東家的官網,看看新聞和動態,老東家已經是一家很不錯的行業互聯網公司。

在官網投資者關係裡,經常會有一些合作併購的新聞,也會看到項目簽約時的前領導照片,也會很欣慰。

我作為一名前員工的心態來回答一下正常情況下離職原前員工對前單位關心的心態:

❶ 這家單位讓自己印象深刻,成長很快。

❷ 在該企業待了不短的時間,雖然以為一些原因離開了,但也有一些關係不錯的同事和領導在,離職後,沒有了利害衝突,相反關係更親近了,難免會關注一下老東家和同事的近況。

❸ 看看單位近況,要是越來越好,自己是不是跳槽跳錯了。



你提到的對方打聽薪資待遇,管理方面的事情,我分析如下:

❶ 該人離職後入職了前單位的競爭對手那裡,或許到了管理層,想來刺探情報。

【分析】既然打聽這些內容,代表他以前肯定不是管理層,一般管理層會對本部門員工待遇和規章制度都有數,不需要打聽。所以預判他此前是基礎崗位。

因為是基礎崗位,現在高升到了管理崗位,就會涉及薪資待遇和制度,自己又沒有接觸過,所以就向前單位的你打聽,這種可能是有的。



❷ 你提到了通過他打聽的薪資待遇、制度等來倒推單位沒他好像不行,好像有點牽強。

【分析】一個人做到了在單位核心人員的地位,基本上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崗位,才敢有這樣的想法單位沒他不行,看前同事打聽的內容,也不像是核心人員需要打聽的範疇,當然沒我不行的想法是狹隘的,一個企業除了創始人,說實話沒誰都行。

❸ 可能想通過了解薪資待遇和制度來變相知道,自己換了新單位的性價比,還有前單位有沒有改進,給以後自己吃窩邊草打基礎。很多人離職後再回來上班的例子也是有的。

以上是我針對這道題的分析和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我是默簡之,歡迎大家關注我,針對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交流。

默簡之


辭職之後依舊打聽公司的事情,其實也很正常。

題主猜測的證明公司離了他就運轉不了。我覺得少有人會傻到有這種想法。

原因很簡單,此人在公司並不是中流砥柱,也不是重要的人才骨幹,即便是重要的人才骨幹,離開了公司,公司也照樣能運轉,最多受到一點小波折。一個在公司懷才不遇的人,簡單來說,就在公司並沒有派上用場的人,怎麼會離開了導致公司不轉?

所以,此人不至於這麼沒有自知之明。

辭職以後打聽原公司的事情,可能有以下幾種動機:

第一,好奇心。

比如原公司採取的是密薪制。然而人人都對別人的工資有好奇心,也希望知道自己的工資水平在整個公司中的位置。

可是在密薪制的公司,只要被發現打聽別人工資這種事情,不講任何情面,一律開除。

所以,離開公司之後,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向前同事打聽工資的情況了,滿足一下好奇心,同時可以用來判斷自己在前公司的位置。

第二,為了總結經驗和教訓。

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其中,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

一方面在於我們的視角,另一方面在於複雜的利益糾葛,沒有人會跟你說實話。

可是,等到我們辭職之後,就跳出了旋渦,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同時,與所有前同事沒有了利益糾葛,別人在說一些事情的時候,不會再隱瞞真相。

那麼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此前自己到底有多蠢,到底吃了什麼虧,到底得罪了什麼人。這些也算得上有料的職場生存經驗吧。

第三,去了同類公司,利用前公司的管理武裝自己。

很多事情在在職的時候是不方便問的。

但是到了辭職之後,就不那麼敏感了。問出來,別人想說就說,不想說也沒有那麼多禁忌。

很多人辭職之後並不會離開原來的行業,去新公司面試,總要帶點有料的東西傍身。否則,HR覺得他在前公司什麼也沒學到,作為一個往屆生,又有什麼競爭優勢。

如果可以說出行業中的管理方式,人人都覺得他是個有經驗的內行人,找工作,晉升都會輕鬆很多。

綜上,辭職之後還打聽前公司的事情,並不是為了向前公司證明自己什麼,而是一切往前看,為後續職場生涯做好準備。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員工離職後和老同事還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關心公司發展和公司內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過度關心就不好了。如果遇到這樣愛打聽事兒的前同事,就要稍微留意點了,也許對方從你這裡聽到的事兒很快就會傳出去。信息在傳播中會有偏差,也會有信息衰減,也會出現斷章取義。

公司員工離職(不管是主動或被動)很正常,就像是人每天需要吃飯睡覺一樣。但是,和有人吃得香、睡得好,有人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樣,有的人離職風輕雲淡,有的人離職雞飛狗跳。江湖不大,離職者在外面的言行,遲早會傳回原公司、前老闆的耳朵裡。所以遇到這樣的同事,一定不能什麼都說。

這種情況的出現,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離職人員的自我修養問題。我對離職人員的自我修養有以下認識。

修養一:不說老東家壞話。這一條看著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需要胸懷。公司無論大小,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個離職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情緒,這兩者結合,很容易有負面的東西滋生出來。作為離職員工,不帶情緒說話,不對別人說老東家的不是,這是基本修養。

修養二:不做損害老東家權益的事情。長期在一個公司工作,一定會知道公司的很多事情,不管是核心競爭力也好,還是公司的短板,與客戶的合作等等,不外傳是基本要求。

修養三: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說老闆壞話。在很多員工心裡,老闆可能是最“笨”的一個,大家看到的問題老闆竟然視而不見,員工的建議老闆聽而不聞。員工只能按老闆說的去做,稍有問題,就會被批判。但是,有一點需要員工注意,來去自由是自己的,選擇是自己的,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一味吐槽和找別人毛病是弱者的表現。

修養四:心懷感恩之情。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離開哪個公司,才知道哪個公司的好。實際情況也是這樣,公司不論大小,是否規範,都可以促進自己的成長,都可以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無論在哪裡,都要感恩曾經工作過的公司和同事。

修養五:不要刻意打聽原公司的事情。因為這樣會讓老同事為難,也會讓大家覺得你不靠譜。過去的事情可以成為美好的回憶,你能做的是祝福老東家發展的越來越好。

修養六:反省自己,放眼未來。主動或被動離職,首先要反省自己,你從這裡學到了什麼,你有哪些短板需要補齊。面對公司存在的問題,你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對你有什麼啟示?你的能力是否和崗位匹配?在這裡工作的時候,你對個人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提升滿意嗎?然後,你如何改進和麵向未來。

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天,大家又遇到一起了。做好自我修養,是立足職場的關鍵和根本。


職來職去


如果您在琢磨這個問題,老鬼建議您收收心吧!琢磨一個已經離職的問題在思考什麼?這不是閒著沒事浪費腦細胞嘛!

一、這種問題不僅對自己沒什麼價值,即使和別人閒聊,也別拿這種問題出來當談資!只會自降身價!

一個已經離開了人,和自己沒有了交集的人、辭職的人,他們想什麼、琢磨什麼——你管他幹嘛呢?!這種人到底在琢磨什麼、想什麼,對自己沒有絲毫的價值。唯一的價值就是浪費自己的時間。

琢磨這類問題,除了給自己大腦中增加點負面的、不好的思想、情緒、結論之外,還能有什麼?不僅沒有好處,還很大機率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或多或少負面影響的事情,為什麼要幹呢?

人在社會上結交人脈、與人互動過程中,如果拿這種對雙方都毫無意義的話題出來作為談資,您覺著有意思嗎?

謹記:人與人之間即使做打發時間的閒聊,也不是逮住什麼聊什麼!我想很多人很反感一些女性朋友東家長西家短的那種聊天,認為那些太無聊了。

而職場中,對於已經離職的員工的這種問題探討,同樣是無聊的。又或者說:不僅無聊,還只有害處、沒有任何好處。

二、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或許可以研究、思考某些人離職、辭職的原因以及他的現狀,從而對自己的職場發展有所借鑑

職場人,可以通過某個、某些同事的離職、辭職來思考、分析、評判對方離職的有關信息。從而對自己的職場生存、發展、選擇等等進行借鑑。

也能夠對自己的行為、言語等等有警示與參考作用。

例如,有些人,人家辭職以後在其他企業工作非常好,而且提拔的也比較快。針對這種情況或許我們應該回顧人家在企業工作時有哪些值得學習、借鑑的行為習慣、精神狀態、價值觀念裡、思維方式,人家辭職時機的選擇,人家是如何得到新的、更好的工作機會的!

這些才是對自己有價值的!需要研究、學習、借鑑並且轉化成實踐的。

而有些人,他們平時在企業中工作表現、為人處世等等都不好,他們辭職就辭職嘛!關我屁事兒!他們走了之後還打聽原來的情況,這不是更加印證了這種人在職場混不好很正常嘛!根本不值得在為這些人浪費任何的腦細胞了。

三、職場中兩個群體值得重視、思考、研究

老鬼這個傢伙很無趣,做事情喜歡衡量有沒有價值,喜歡去評估哪些行為、思想對自己沒任何好處、意義、價值,從而儘量避免讓自己進入一些浪費時間的事情、環境中。

老鬼認為職場中有兩個群體才是值得我們研究、學習或者日常閒聊探討的。

1、那些和我們一樣出身草根卻一步步憑藉個人努力發展不錯的來了。

這種人當然我們值得去尊重,更值得研究,甚至我們可以主動靠近人家進行交流、互動、請教。也可以在私下幾個好友一塊聊聊人家到底為什麼可以做到那些.....

2、那些原來一直表現不錯或者比較成功,但是由於某些原因而導致失敗或者落入某種窘境、困境的人

這類人也是值得我們研究學習的。例如,某個員工、同事在公司中大家對他的印象很好,工作方面也得到包括領導在內的很多人的努力。然而他辭職了,但在新的企業中很不順利。

這種職場人,或許還值得我們研究一些,或許發現了原來這個同事由於重新選擇的不慎重或者受到了其他企業的忽悠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了。

這種現在還值得我們聊一聊,從而知道如果要選擇新的企業,必須要注意哪些因素調研哪些信息、評估哪些事項......

這些對我們是有參考價值的。也是值得研究並且借鑑的。這才是有意義的。

值得我們親近、研究、學習、思考、交流、閒聊的人、事、物很多很多!別盯著那些沒用的東西就好。有些事情,整明白了、研究透徹了,照樣還是無用的垃圾。

四、永遠記住:自己日常思考的問題,日常與人交流的話題等等,決定了你發展的速度、高度,對你的職業生涯有重大的影響。

有些整天聊毫無意義與價值話題,琢磨那些浪費時間的問題的人,總喜歡找一個根本不值得反駁的理由:這不就是閒聊嘛、這不就是沒事兒時候琢磨了一下嘛,上綱上線幹嘛!——這種思想、這種說法,老鬼沒空搭理,更難得反駁。

只是希望朋友們認真對待這一點為好。


以上供參考。

歡迎【關注】老鬼,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內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