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2019年石油和化工園區發生哪些改變?今年的發展趨勢如何?


2019年石油和化工園區發生哪些改變?今年的發展趨勢如何?


2019年,對於國內676家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來說,是不平靜的一年,“3·21”響水爆炸事故、化企搬遷改造、安全環保政策持續收緊等,都對化工園區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規範、整合、提升,成了2019年化工園區的關鍵詞。


2019年,石油和化工園區領域發生了哪些改變?今年的發展趨勢如何?為此,我們採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

記者:2019年,化工園區主要發生了哪幾件影響深遠的事?

楊挺:2019年行業確實發生了不少大事。影響比較大的首先就是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這起事故使各地“減化”步伐大大加快,對各地化工政策的收緊起到了刺激作用,掀起了國內對化工行業的一系列整治浪潮,其中不乏一些過激政策:一些省份宣佈將大幅縮減化工企業和化工園區數量,壓縮化工園區面積,甚至發出建立“無化區”等言論。這起事故為行業、為化工園區都敲響了警鐘,讓我們認識到化工園區認定、科學佈局的重要性,也讓我們認識到,在園區安全上我們還有許多短板要補。下一步,園區委也將加快推進標準制訂,引導行業規範發展。


其次是在2019年,第一批綠色化工園區的誕生,這是由國家發改委主推的一項工作,標誌著化工園區綠色化發展已經提上國家日程。首批6家綠色化工園區分別是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聊城化工產業園、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這幾家園區的綠色化工作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他們在循環經濟、“三廢”處理等方面具有先進經驗。另外還有6家園區入選“綠色化工園區(2019年創建單位)”。這些示範試點的確立將對全國化工園區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起到引領作用。為進一步發揮園區綠色標杆的示範作用,未來我們還將協助國家發改委繼續開展化工園區的綠色評價工作,實現在2020年樹立20家綠色化工園區標杆的目標,並在“十四五”規劃末期,推動60家以上化工園區完成綠色化工園區創建工作。


再次是智慧化工園區持續深入,示範試點繼續擴容。2019年,又有一批化工園區入選“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單位”,至此全國共有8家試點示範園區。作為提高安全、環保水平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0%的省級以上重點化工園區啟動了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智慧園區建設正從示範試點向全行業穩步有序推進,相關理念也得到了推廣與深化。從目前情況來看,園區對申報智能園區示範單位非常積極,也反映出園區對智能化管理的渴望和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此外,包括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長江大保護等,都對化工園區今後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總體來看,2019年園區面臨的是一個持續改進和提升的環境。

記者:化工園區的改進和提升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目前有哪些具體措施?

楊挺:化工園區改進提升的基礎是規範發展。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化工園區的標準制訂工作,相關標準編制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已啟動三項國標,其中《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規程》於2019年4月已正式實施;《化工園區綜合評價導則》及《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指南》正在編制中;此外,《綠色石化園區評價通則》《危化品車輛停車場建設標準》與《化工園區應急事故池建設標準》三項團體標準已通過評審;《化工園區開發和建設導則》正在編制中。今後,我們將從化工園區的專業化管理、配套設施建設、安全環保治理等各個方面不斷完善化工園區標準體系,按照“成熟一批,創建一批”的原則,努力為化工園區規範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推進化工園區的規範化發展。


還有一個工作就是關於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估主要立足於化工園區的現狀評估,兼顧未來發展規劃的預評估。安全評價單位要在全面瞭解化工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產業定位和發展現狀,掌握化工園區總體佈局、企業分佈和周邊環境的基礎上,充分辨識現有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確認安全風險的受控程度,為化工園區安全生產和周邊環境安全,提出預防事故、控制風險、降低事故損失及影響的對策措施。今後我們將與應急管理部聯合宣貫,推進園區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化工園區的提升,最重要的還是各地相關政策。可以看到,關於化工園區的認定、保留、發展工作,各地早已開始進行。其中山東省已經完成了化工園區的認定工作,園區數量從原來的199家大幅削減到85家;江蘇省的認定工作正在進行;陝西、雲南等地也在陸續開展這項工作。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國內確實有一些不合規的化工園區需要淘汰,相信經過大浪淘沙,我們的化工園區將更加規範、綠色、安全,有限的資源將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記者:您認為今年,化工園區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楊挺:今年,化工園區將繼續延續2019年發展趨勢,在規範整合中,實現提升和發展。由於發展不平衡,我們的化工園區將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狀態:一批園區仍處於“補短板”的階段,在淘汰的生死線上苦苦掙扎。這些園區在基礎配套、產業鏈建設、安全風控、環境管理上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補足這些功課,才能談到下一步的生存和發展。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批化工園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部”園區,則已經進入了綠色、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些園區將進一步完善循環產業鏈條,將循環經濟、規模經濟做得更好,引領行業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啟動之年。為此,2020年我們將重點圍繞“十四五”及中長期化工園區發展規劃,以及進一步推進化工園區的規範建設、智慧管理、綠色發展,創建世界級化工集群開展有關工作。


今年我們將完成“十四五”及中長期化工園區發展規劃的編制,規劃既要突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施重點工程,為園區可持續發展培育重點和骨幹,也要兼顧全國園區的發展;既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強調園區的規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也要瞄準國際一流,突出世界級化工園區的創建方向;同時,既要規劃好未來5~15年的中長期發展,又要落實好現階段的工作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