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有什麼獨特的寶物?

老豬的碎碎念


我想說說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國家珍貴文物陶鷹鼎。

1993年,北京申辦奧運會時,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到北京給奧林匹克博物館挑選了七件文物。他希望這些文物能夠向世人展示中國的悠久歷史。其中有一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陶鷹尊。這件文物約在公元前4300-前3600年,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陶鷹尊造型優美,生動逼真。作為盛酒器,鷹的尾巴垂地,兩腿中空,穩定性強,是原始製陶工藝的代表性器物。

這件器物1958年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文化遺址——元君廟和泉護村遺址。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兩個遺址。

元君廟遺址位於華縣柳枝鎮南關橋河村、渭河支流溝峪河東南臺地上,西南距泉護村1公里。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0.2~0.8米。1958年冬~1959年夏,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陝西分隊華縣隊,對元君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揭露面積800平方米,清理出一處保存完整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墓地;並在此北面探掘同時期遺址,還發現有少量老官臺文化遺存。元君廟遺址的發掘,對了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墓葬習俗和墓葬形制,提供了系統的實物資料。

泉護村遺址位於華縣柳枝鎮東南泉護村北約20米處 渭河南段二級臺地上。面積約93.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7~1米。1955年,黃河水庫考古調查發掘遺址,當時確認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1958年、1959年、1997年,分別由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陝西分隊華縣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後三次對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總揭露面積約7179.25平方米,清理出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多種類型遺蹟,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

元君廟遺址仰韶文化墓地共發現墓葬57座,可能分屬兩個氏族。有45座南北成排分佈,均為六排。形制上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葬式上有單人葬、合葬墓,且多人合葬稍多於單人葬;二次葬多見,其中集體二次葬28座,佔墓地死者總數的92%。一墓中少者2人,多者可達25人,一般都在4人以上;均為仰身直肢,頭朝向。墓地中發現對老人和幼女的厚葬現象,一個老年男性墓穴周圍用礫石砌築,形若石槨,隨葬7件陶器;另以墓中的幼女身佩骨珠1147顆。隨葬器物以陶器為主,基本組合為泥質紅陶繩紋小口尖底瓶,飾繩紋、弦紋或素面的夾砂紅陶罐和磨光的細泥紅陶缽。個別墓還出土黑彩寬帶紋或幾何紋的陶缽、碗、盆、罐、紡輪,以及蚌刀、骨針、骨鏃、骨骨珠等陶質可分為細泥紅陶、夾粗砂紅陶、泥質紅陶和細泥黑陶,其中以細泥紅陶最多,夾粗砂紅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文、彩繪、指甲紋、錐刺紋,席紋、劃紋等。彩繪極少,只有黑彩一種,紋樣簡單,或為寬帶,或為幾何形圖案。陶器製法均為手製,絕大多數為泥條盤築而成。器形主要有罐、缽、碗、盆、盂、尖底瓶等。

泉護村遺址主要為泉護村一期文化遺存,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廟底溝文化遺存發現有房址、灰坑、窯址及墓葬。房址平面為方形,建築方式為半地穴式,四壁及居住面塗有草泥土,門道呈斜坡狀,居住面經火烤,有灶坑。灰坑數量最多,平面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等,結構上有筒狀、袋狀等,部分灰坑坑壁上可見有工具痕跡。還發現有帶斜坡或臺階、坑底有燒灶的居穴。窯址發現有兩三座一組的橫穴式陶窯,由火口、火膛、火道和窯室組成,窯室平面呈圓形。出土想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夾砂褐陶最少;紋飾有繩紋、線紋及黑彩;器形有缽、盆、尖底瓶、葫蘆瓶、罐等。還發現骨針、骨匕和蚌刀等。兩種花卉圖案一種鳥形鳥形的彩陶盆(缽)、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蘆小口平地瓶和夾砂陶罐等特色十分鮮明。1997年發掘發現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地穴數十個,成排分佈,東西延續數百米。地穴平面多呈圓形,一般深2~3米,有的底部還有灶坑、陶器,穴壁有草拌泥,在同時期遺址中頗為罕見。遺址中還發現了稻穀,是研究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料。


文蹤旅跡


中國國家博物館我已經前後去過4次,可以說比較熟悉了。而它最精華的地方,就在於地下二層的《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其中,在《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裡,就有6件在國博,它們是:

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2,陶鷹鼎3,後母戊鼎,4,大盂鼎,5,虢季子白盤,6,九龍九鳳冠。

為什麼這些一級文物不能出國呢?因為它們是孤品,僅此一件,有的還易損,所以都是頂級國寶。

另外還有一些教科書中的文物(第三批禁止出國文物),比如:人面魚紋陶盆,四羊方尊,玉龍等等。

題主說的比較獨特的文物,我個人感覺有三件比較與眾不同。

一,中國的戰神——婦好鴞(xiāo)尊。尊,酒器,鴞,即鴞鳥,俗稱“貓頭鷹”,在古代,貓頭鷹晝伏夜出,一擊必中,是充滿了獰厲之美的神秘生物,因此當時人們很崇拜它,將其定義為“戰神”。

這件婦好鴞尊昂首挺胸,躍躍欲試,就像它的主人婦好一樣,有一種英姿勃發的氣概。



二,貴族的標配——“金縷玉柙”,也稱玉衣、玉匣,就是用金絲玉片穿制而成的喪葬殮服,只有皇帝和諸侯王等貴族死後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現場參觀陳列在國博的這件玉衣,給人的感覺非常震撼。通過玉衣,人們似乎可以看到其主人的顯赫與尊貴。
三,


最恐怖的“存錢罐”——詛盟場面青銅貯貝器,貯貝器是用來儲存當時的貨幣——珠寶和貝殼所用,這件貯貝器出土於雲南晉寧石寨山,上鑄立體人物127人(殘缺者未計入),貯貝器真實生動的再現了滇王宰殺奴隸祭祀天神的血腥場面,據說出土時連專家也驚出一身冷汗。

2013它被列為禁止出國展出的第三批文物。

你能找到圖片中即將被殺的那個人嗎?


劍膽琴心01


太多了,畢竟國家博物館代表的是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好東西實在太多了。說幾個用途或器型讓人很意外的吧。【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紅山文化玉馬蹄形器】【山東青州出土的獸面紋銅鉞】、【婦好墓出土三聯甗】、【西周杞伯偶鬲】、【銅冰鑑】。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人面魚紋彩陶盆雖然是盆,但它是一種葬具,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不單用途讓人意外,它上面的【人面魚紋】也很特別,人與魚的組合很令人費解。


山東青州出土的獸面紋銅鉞

銅鉞是禮器,同時也是王權的象徵,這件銅鉞與山東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亞醜鉞】出土於同一墓葬。當時這件銅鉞出土不久,就被調到國家博物館了。這兩件銅鉞長得也像,都是圓圓的大眼,濃濃的眉毛,“大笑露齒”的模樣,很是生動可愛,令人過目不忘。

  • 亞醜鉞


紅山文化玉馬蹄形器

這種造型的玉器,目前只在紅山文化中發現。乍看之下,不就是一個玉筒子嘛?其實,這類馬蹄形箍形器,製作這麼一個需要至少幾十年的時間。所以,這類馬蹄形箍形器絕非一般人能擁有的。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種筒子還有與之匹配的芯子,並且這個芯子是從筒子裡完整取下的。也正因為如此,制度過程的耗時耗力不亞於良渚文化的玉琮。


一端作平口,一端為斜口,平口兩側各有一小孔。所以,這件玉器可以戴在頭上。目前學者認為它與巫祭有關,是巫以玉事神時所用的玉神器,使用時將它箍束於頭頂。


婦好墓出土三聯甗


婦好墓不用說啦,出土了很多精品。這件三聯甗就是其中之一。甗在先秦時很常見,屬於蒸食器,上部為甑,放食物,下部為鬲,用來盛水,然後在底部燒火加熱,就相當於現代的“蒸鍋”啦。單個的甗是很常見的,可是像這樣三個連在一起的卻不多見。


西周杞伯偶鬲


鬲是炊器,單個的銅鬲很常見,可是這件是雙聯的,並且還是一件陪嫁品,寓意就很明顯了。它器身上的銘文也證實了這一點。鬲的口沿上鑄有銘文21字“杞白(伯)乍(作)車母朕(媵)鬲,用享考(孝)於其姑公(翁),萬年子(子)孫(孫)永寶(保)用”。意思是杞伯製作的這件鬲是車母的陪嫁,用來祭祀車母的公婆,祝子子孫孫萬年永保延用。


【銅冰鑑】

冰酒器,內置銅尊缶,內外壁之間有縫隙。湖北省博物館也有一件一模一樣的,當時是出土了兩件,造型、紋飾、大小均同。這個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


我是阿斗,喜歡逛博物館。歡迎點贊關注。


文物考古聊歷史


相信很多去過國博的朋友對《古代中國基本陳列》都不會陌生,在這裡有很多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來遺存下來的精美的文物,而今天咱要說一件從西漢穿越而來的中山懷王劉脩金縷玉衣。說到這個劉修,恐怕沒幾個人知道他是何人,但要提及其祖也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中山靖王劉勝(此人也被三國的劉備劉玄德宣稱為祖先)那就容易理解了。下面是筆者實地拍攝的金縷玉衣照片,咱邊看邊聊。

這件玉衣是於1973年在位於河北定州八角廊村出土的,此地在古代就是古中山國的勢力範圍,且風水上佳,玉衣的主人劉修從族譜上看是劉勝的第六世孫,也是中山王的最後一代,因無後而絕。在對劉修墓的考古中,發現其墓慘遭盜掘並且還有被大火焚燒的痕跡,幸運的是最重要的棺槨部分極少被擾動,留存下來了大量的隨葬品,特別就是今天看到的這件玉衣,據史載是漢宣帝所特賜,故而這個玉衣的規格極高,是用金線連接玉片製成,除了特別恩賜這樣的規格只能皇帝使用。

從實拍的照片上大家可以看到,玉衣滿覆全身,它分為頭罩、臉蓋、上衣前片和後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褲筒和左右腳套等部分,尤其是劉修的生殖器部分也充分的考慮到了,也給做上一件“護甲”,很多人打趣的說,此物特別像小手雷。。。。。


老豬的碎碎念


早起要上骨笛,石斧,骨針,貝飾貝幣

青銅器德上夏代的爵,商代的鼎,西周的簋,東周的鐘

陶器得上鸛缸 黑陶觚,唐三彩,宋汝窯 等等吧!


eagles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