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很多人標榜攝影從來不後期修片,修片就是作假,就是無意義的攝影,你怎麼看這類人?

卷太郎攝影坊


從膠片時代開始,攝影就有後期,到了數碼時代,後期更強大了,為什麼要抵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讓自己拍攝的東西表現得更漂亮,更美好,何樂而不為呢?攝影,即使到了數碼時代,仍然有很多分類,大多數分類都可以後期,也需要後期,即使是紀實攝影,也允許裁剪和必要的色階調整,只是嚴格規定了不允許添加或減少元素,並非不允許後期,你一刀剪下去,實際上就是後期處理。科技在發展,我們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自我陶醉在堅決不做後期製作怪潭裡面不能自拔。要知道,你所謂可以直輸的照片,其實是相機已經提前為你做了後期。數碼照片無後期,你根本拿不出手。


DK天狼


知道自己攝影水平!!!為此這張調高了飽和度,通過照片一發,惹得自己一些朋友心動動的想到此一遊。

原圖,自己都認為這種圖能拿出來嗎?上面的圖有後期還算勉強可以!但知道如果攝影技術高的人,能拍出更好的成像質量和效果,可以不用後期。

為了使這張圖背景更深,達到個人認為的效果,調了對比度,但沒有調飽和度。

原圖,即使沒有後期發到朋友圈上還算可以,但調整後個人認為效果更好,才不管別人怎麼評論。

玩攝影就是圖個興趣愛好,自己喜歡的別人不一定喜歡,但別人不喜歡的也無可厚非,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去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或思想,對於標榜攝影從來不修片的人,也許攝影水平真正的很高,但無論怎麼去看待修片的人,怎麼樣去評論修片的人,只要語言和行為上不傷害到別人,存在就自然有道理,修片好不修片也好,看需求看自己樂趣,要有相互的包容性,如果一味苛刻的去指責人家作假,那肯定超過一種底線。

下圖是用手機拍的,沒有修片過,飽和度比正常用眼看到的要高不少,但色彩漂亮多了。

其實說到修圖就是作假,那絕大部分手機拍出來就是作假的一種表現,包括數碼相機也是一樣,上了偏振鏡能濾掉不少強光,使天更藍,調整相機一些設定模式,能達到更好的成像,還有拍婚紗照人化妝連爹媽都不認識,並且還需要後期處理,但能說作假嗎?只能說效果更好,相片更美,美是人的一種追求,也是廣大攝影愛好者的追求。

最後的一句話:心寬攝影好!


冰紅茶230255504


對於這個問題我分開來說一下。

“從來不後期修片”

現在都是數碼產品,不管你用手機還是相機拍照,很多傳統的後期手段都內置到了器材裡,你拍出的照片即便你沒有做調整,器材也幫你進行自動後期了。

比如相機中的人像、風光等拍攝模式,無非就是對比度、飽和度、銳化等參數的不同組合,這些都是後期範疇。包括手機中的一些濾鏡效果、夜景模式、AI攝影等等都是後期的前置化。

即便是膠片攝影的時代也是離不開後期的,只是那個時候是通過暗房中的手段,現在是通過PS和手機軟件。真要追求直出的話,建議你去玩小孔成像吧。

“修片就是作假”

後期可不是你理解的給照片添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這麼簡單。很多時候你不修片才是真的假。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下圖的逆光剪影照。

拍攝的時候,對準背景中的亮部進行測光,人物就會呈現剪影效果。但這個效果真實麼?

如果你在現場用眼睛直接看這個場景,人物和馬絕不是純黑的樣子,一些色彩和細節還是有的,對吧。誰要是說用眼睛看到就是這個剪影效果,那我只能說他眼瞎了。

這張風光照也是逆光,為什麼色彩和細節都很豐富呢?一個是拍攝時機選的好,另外就是通過後期把暗部細節提亮了。

“就是無意義的攝影”

攝影的意義是什麼?除了記錄價值以外,還有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一張賞心悅目的風光照,因為後期就沒有意義了麼?呵呵。

這類話題在悟空上我還可以說幾句,如果是身邊有這類看法的人,我是不會和他聊攝影的。

這種人一是不懂攝影,二是不會後期,還有三就是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手機攝影手冊


我也不喜歡照片後期,最多調整一下亮度和飽和度就可以了,往照片裡添加其它的是沒有多大意思的,說不定最原始的還更能打動人。





秋夜風舞


有人說:攝影從來不後期修片,修片就是作假,就是無意義的攝影,我覺得這類人,肯定不是真正的攝影者,或者說是根本都不會後期修片。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下面與大家一起聊聊後期修片的意義。

第一:後期修片是攝影者態度端正的表現

拍攝照片以後,照片肯定是會有不足之處的,哪怕是照片的一點雜點,只要視覺看得出來的,都要經過後期處理,如果覺得後期修片的過程,可有可無,個人認為是一種對攝影不認真的表現。

第二:攝影后期修片的重要性

後期修片是攝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管是攝影大師還是一般的攝影者,在前期拍攝中不可能百分之百拍攝出我們想要的效果,比如曝光的準確度,構圖的適合度,色彩的吻合度,畫面的清晰度等等,這些都要靠適當的後期處理,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第三:說從不後期修片的這類人,多數是不會後期

其實後期處理,也是需要動腦筋的,沒有想法是無法進行後期修片的,不僅僅是會用PS軟件,就會後期修片。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明白,一張照片哪裡應該處理,哪裡不應該處理,是無從下手對照片後期處理的。

第四:適當後期不是作假,而是錦上添花

後期處理,是彌補前期拍攝的不足,比如曝光不準確,要麼過曝,要麼欠曝,所以很多重要的拍攝,我們要拍攝成RAW格式(圖像原始感光信息),在後期的時候,運用Lightroom等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調整,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讓拍攝的照片效果更加出色。

第五:如果是過度後期才叫失去攝影的意義

如果說在後期過程中,一幅作品,是用幾幅或者好幾幅作品,嫁接而成的,屬於過度後期,我覺得這樣的作品,就是失去了攝影的意義,但適度對一幅作品後期調整,是不會影響攝影的真正意義的。

綜上所述,無後期不攝影,說攝影從來不後期修片的人,要麼是不會攝影,要麼是會攝影不會後期的人。(以上純屬個人愚見,請大家留言討論)


腦攝狼圖事界,愛好攝影,善於PS後期處理,喜歡與大家聊攝影,敬請關注。


腦攝狼圖事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攝影圈內分出了後期修片和後期從不修片兩類人群了。好象在膠片時代,從沒人討論後期暗房技術的必要與否。其實,各人有各人的喜好,用不著相互指責和評判,從不後期的,不用責難後期修片的。喜歡修片的,也不要貶低不會PS的人。只要各位玩得開心,能拍出自己滿意、他人認可的照片就好。攝影不光是記錄,也是一種創作,拍什麼不拍什麼?怎樣取捨?從哪個角度拍?突出哪個為主題?也就是創作提煉的過程。小說、影視可以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攝影為什麼就不能源記實而勝於記實呢?攝影愛好者拍片不是交警拍違章,不光是記錄實景,也應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比如我們要拍朵花,我們會選一朵開的正豔、姿態最好的花去拍攝,我們不會去選一朵殘敗的花去拍攝,你能說我只拍了美麗的花而沒拍殘敗的花就不真實了嗎?

 我是個退休以後才玩攝影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後期也是在學習攝影中慢慢摸索自學的。後期修照片,也和拍攝照片一樣,也有其中的樂趣,所以我不反對後期修片。  

  比如,我想拍一枝櫻花,但後面的背景很雜亂,我將一件衣服掛在花枝後面也不解決問題,拍後回來後期修整一下,感覺就好多了。




再比如,我想拍拍護城河畔的晚霞,當有晚霞、人物點綴下前景時,景觀燈還沒亮,等到景觀燈亮了的時候,晚霞和人物消失了。我就用三角架將相機架在那裡不動,有晚霞有人物時拍上幾張,等到後來景觀燈亮起後又拍幾張,回家後再後期合成,從而達到我想要的效果。攝友們都笑話這不是照片,而是照騙。





藍領A


後期不後期,這裡有個度的問題,我們首先要釐清“後期”這個概念,這樣才便於在後面的文章中對這個話題進行恰當的闡述。根據對畫面改變程度的不同,後期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後期為零,也就是說對畫面不作任何調整;二是在不移動像素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調整;三是移動畫面像素、添加元素以及其它方面的調整。通過以上的分類,我們明白了後期的調整程度,現在就可以非常清楚的回答題主的問題了。

我想不贊成後期的這類人,應該是第二種情況

即在不移動像素的基礎上,對原始畫面做簡單的調整,包括飽和度、對比度、明度、清晰度等方面的調整,這也是許多攝影比賽對紀實類攝影的後期規範要求,這也是必須的,因為我們在拍攝時的相機設置一般用RAW格式,這種格式的好處是可以保存照片豐富的原始信息,但是打開的圖片卻發灰,所以必須進行簡單的諸如飽和度、對比度等方面的調整,我想任何一個攝影人都不會反對這些調整的。

還有一類調整,估計人群就會產生分化了,觀點就不一致了,那就是對畫面局部之亮度和色彩的調整。

在攝影創作過程中,有時因為客觀的原因,我們無法人為地移動主體,拍出的畫面主體不在光區,得不到突出,那就要求我們在後期人為地提亮主體、壓暗背景,增加亮度對比;有時我們還要改變主體和背景的色彩,使之產生色彩的冷暖對比,以便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這些都是後期的範疇,我個人的觀點是贊成的,因為這種操作遵循了攝影藝術創作的規律,應用了亮度對比、色彩對比的攝影手法,沒有想當然的胡亂改變原始畫面。當然,如果在現場具備光比、色彩這些客觀條件,我們還是一次性拍成最好。


第三類就是改變像素的後期調整,這種調整在各種紀實類比賽中是不允許的,但藝術和商業類可以運用。

有一句話叫做“存在即是合理”,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中,藝術類和商業類作品都有大量的後期存在,鼓勵你進行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當然,素材必須是攝影圖片,你甚至可以將不同場景、不同時間的攝影素材進行組合創作,這種類型的後期力度就較大了。這種後期您是否認可,那就見仁見智了,有的人認為這樣就失去了攝影的初衷,有的人認為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高度自由地進行藝術創作,我的觀點是,選擇權在自己,喜歡呢就去做,不喜歡呢就堅持純碎的攝影,一切聽從自己的內心吧。

總之,後期不後期,後期到什麼程度,那是自己的事情,沒有對錯。


攝影點評


攝影,我感覺,最重要的是通過圖片向受眾傳達,讓他們感受我們想傳達的內容,並引起共鳴,必要的後期是有,但是絕對不能過度,現在很多的照片,從技術上都無可挑剔,呈現教科書式的標準,很美,但沒有靈魂。現在的數碼後期簡直是無所不能,太完美了,卻因為完美讓很多打著攝影得人失去靈魂,拍出一副完美,實為現代工業機器,智能複製出的毫無生命的圖片,膠片時代的後期同樣存在,但絕對適可而止,那個年代相機的鏡頭,膠捲的類型,擔紙的選擇,放大頭的選擇,對照片都產生直接的影響,人們通過選擇不同的組合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然而都是通過物理的改變,是有底線的,現在的數碼後期,有的時候有人確實沒有底線,,,,,,, 現在有人把相機內置的一些設置視為是後旗這個對,但也不全對,現在數碼相機一些對色彩的設置,就相當膠片時代對膠捲的選擇,猶如當年柯達,富士負片反轉片之分。是有底線的。現在莫些人對後期得應用,已經超出了攝影的範疇。這實在藝術攝影的悲哀。但商業攝影另談,,,,,,,本人水平有限,對攝影的真實看法這樣。以上圖片用的是國產手動頭,還有手機。












不贊成對人物還有對風景簡單粗暴拼命修圖的行為,比較反感,已經失去了真正攝影的意義。

對於創意類的圖片是完全不反對,這種類型的圖片是需要強大的後期,而且後期是在於強大的技術能力。

人物修片,要講究恰到好處,臉上跟塗了一層臘,有什麼意義呢?越是自然反應的狀態越好越真實。

也反對標題中“修片就是作假”的定論。有兩種可能,一是還沒有從膠片時代脫離出來,二是智商還達不到做後期的能力。如果能這樣定論,也只能定論這類人了吧。

當然,如果有新聞工作者拍的關於新聞題材類的照片,他這麼說,我是不會反駁的。畢竟應用領域不同。

這些只是說明當下的觀點。

隨著科技技術不斷髮展,在未來,最快的可能性要不了五年,攝影慢慢不會變得那麼專業,只會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大眾娛樂的方式。到時候只是發送語音指令就可以拍出自己想要的畫面。


斜槓新疆青年


只有不會後期的人才說原片才是最好的………

只有不會後期的人木說後期是畫蛇添足………

答案就是,他不會後期!!!

別說什麼色彩還原,全TM用JPGE拍還好意思談色彩還原?

別扯爛J兒的膠片,只玩過400的卷吧?沒進過暗房吧?後期只是數碼時代的事?

其實什麼都不用說,我們都明白,其實你只是不會而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