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家有沒有是搞水產養殖的,想問一下,淡水魚什麼容易養且價格貴一點?

笑壓群芳


一、革鬍子鯰

1)生活習性


革鬍子鯰屬於底棲魚類,除呼吸外,很少到水面活動。革鬍子鯰白天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夜間活動頻繁。適應水溫10~38℃,生長適溫18~35℃,當水溫低於12℃時,則停止攝食,最低臨界水溫是7℃,人工養殖條件下,越冬水溫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

革鬍子鯰適應力極強,在水質惡劣、溶解氧極低的環境中也能生存,離水後,在保持體表溼潤的情況下,可存活很長時間。如果生活水域環境較差,夜間,革鬍子鯰能利用強壯的胸鰭硬棘,在陸上支撐身體擺動尾部向前爬行,越過障礙物,去尋找新的水域生活。

革鬍子鯰體質非常健壯,抗病力很強,一般非致命性的傷口能夠自愈。

2)食性與生長


革鬍子鯰雖說是肉食性魚類,但食性較雜,尤其是成魚階段,對食物根本不挑剔。出膜3~4天以內的仔魚以自身卵黃為營養,魚苗魚種階段以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水蚯蚓、搖蚊幼蟲等小動物為食,成魚階段主食各種小魚蝦以及螺、蚌等。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革鬍子鯰能很好地攝取人工配合餌料以及動物屠宰場的下腳料。

革鬍子鯰生長較快,在池塘養殖條件下,革鬍子鯰經4~5個月的飼養,當年魚苗可長到500克,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如果是越冬魚種,第二年普遍可長到1千克,最大個體可達4千克以上。

二、淡水白鯧

1)生活習性


淡水白鯧喜歡微酸水質,宜生長溫度為22~30℃,不耐寒,水溫低於12℃時,失去平衡,不久死亡。淡水白鯧對低溶解氧的忍耐力較強,在水中溶解氧0.5毫克/升時,仍不會浮頭,但在3毫克/升以上的水中食量大生長快。在環境適宜的淡水中,淡水白鯧食慾特別旺盛,飼料不足時,往往會互相撕咬,有的因尾鰭被吃掉而死亡。

2)食性與生長


淡水白鯧為雜食性魚類,消化系統非常發達,食譜極廣,既捕食小魚蝦和底棲動物,又攝食水草和藻類。在飼養條件下,能攝取多種人工飼料。

淡水白鯧群體生長均勻,個體差異小,在原產地最大個體可超過20千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通常飼養一週年體重可達1000克以上。在廣東,當年孵化的魚苗,飼養到年底可長到500克以上的上市規格,最大的可達1000多克;到第二年可長到2000克左右。

三、加州鱸

1)生活習性


加州鱸有佔地習性,活動範圍較小,幼魚喜歡集群活動。加州鱸的生存水溫為1~36℃,10℃以上開始攝食,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加州鱸對水質和溶解氧的要求較高,水中溶解氧在1.5毫克/升時開始浮頭。

2)食性與生長


加州鱸是肉食性魚類。仔魚期主要攝食輪蟲和水蚤等浮游動物,全長5~6釐米時,捕食水生昆蟲和魚苗,全長10釐米以上時,主食小魚蝦。飼料不足時,常出現自相殘殺現象。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攝食配合飼料,生長良好。

加州鱸食量大,在人工養殖環境下,當年魚苗可長到0.5-0.75kg,達到上市規格。養兩年的加州鱸,重達1.5公斤,三年可達2.5公斤。


牧海


搞養殖的很多,但是對於你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太好回答,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物依稀為貴,魚價格貴說明相對稀缺,那麼稀缺說明什麼呢?不好養啊,那麼對於容易養且價格貴的魚真是不好說。

養殖的易與難都是相對的

很多種水產品,在正常情況下養起來都沒有太大的難度。對於多數的朋友來講,目前能夠養殖的魚你也都可以去養殖,所謂的難度多數都是人為設限的,也是不學習的結果。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都是一樣的,很多事情看起來難,但是如果用心去做的時候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價格越高的魚門檻相對越高

很多物品,貴有貴的道理。就比如水產裡的很多價格高的魚,為什麼貴呢?那就是很多人說的難養。那麼難養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1. 品種的特性決定的。對於我們所認識的一些價格高的魚,多數是一些肉食性魚類,這一類魚在魚苗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大魚吃小魚,那麼這樣就會造成魚苗的成活率低,那麼自然魚苗的價格會高。


  2. 成本問題。很多肉食性魚類對糖類飼料原料消化性差,因此要大量的動物性原料,那麼在這過程中飼料成本會相應的增加。

  3. 病害問題,如果一個魚的病害多,養殖成功率低,那麼其就會產生難養的現象。

相關的品種

對於價格好且很好養殖的魚是不存在的,只要價格高其養殖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價格高的魚有哪些呢?在這裡我主要簡單說一下有一些品種可供選擇:首先就是加州鱸魚,其次是桂花魚,第三就是筍殼魚,第四甲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是珠海禾蟲哥,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交流討論。感謝有你!“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珠海禾蟲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d34700022a83b82f6c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