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廣東名中醫治療眼疾屢見奇效

邱波,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張梅芳學術經驗繼承人,廣東省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從事眼科醫療工作三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邱老辨治眼疾的經驗介紹如下。

廣東名中醫治療眼疾屢見奇效

典型病例

1.眼底出血,視力下降

李某,女,47歲。主訴右眼眼前黑影飄動1月餘。1個月前出現眼底出血,外院診斷為玻璃體積血,行右眼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查裸眼視力右眼0.2,左眼1.0,矯正無變化,雙眼眼壓及前節正常。右眼玻璃體積血,視盤色紅,邊界模糊,視網膜片狀出血,左眼視網膜動脈硬化表現,大致同右眼。患者精神緊張,痰多難咳,飲食睡眠尚可,舌質淡,苔白微膩,脈細弦。西醫診斷:右眼玻璃體積血;中醫診斷:右眼絡瘀暴盲(氣滯血瘀)。處方:蒲黃30克(包煎),旱蓮草、生地、血餘炭、荊芥炭、丹皮、鬱金、仙鶴草各15克,丹參、桃仁、紅花、陳皮、法半夏、甘草各10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共7劑。囑其控制血壓,心態平和勿緊張動怒。二診:查視力:右眼0.8,右眼眼底示下方周邊部玻璃體積血,後極部視網膜出血吸收。上方加黃芪30克,服14劑。三診:視力:右眼1.00,眼底檢查周邊部積血較前吸收,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及益眼明口服液口服。隨訪至半年,視力穩定。

2.畏光流淚,眼瞼振跳

李某,女,43歲,主訴雙眼羞明、眼瞼振跳半年餘。患病後無法正常工作,曾輾轉多家醫院,行眼部檢查及顱腦CT、MRI檢查均正常,經肉毒素注射等治療,症狀無緩解。刻下墨鏡遮面,畏光流淚,眼瞼頻繁振跳。查視力:右眼0.6,左眼0.8,不能矯正。雙眼前節及眼底未見異常。面容憔悴,飲食睡眠差,舌淡,苔薄白,脈沉弦。西醫診斷:雙眼眼瞼痙攣;中醫診斷:雙眼“胞輪振跳”(肝鬱脾虛證)。處方:黨參30克,白朮、黃芪、當歸、酸棗仁、茯苓、伸筋草、柴胡、鬱金各15克,制遠志、防風各10克,木香、炙甘草各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共7劑。囑其放鬆心情、適當運動等。二診:服藥後食慾可,睡眠仍較差,眼瞼振跳未有減輕,雙眉緊鎖,眼眶晦暗,情緒低沉。囑多與家人溝通交流。方藥守上方加菟絲子、枸杞子、楮實子各15克,生龍骨(先煎)、生牡蠣(先煎)各10克,7劑。三診:就診時心情舒暢,眼瞼振跳好轉,繼續以上方加減調治直至症狀消除。隨訪未復發。

3.充血發炎,瞳神緊小

朱某,女,27歲,雙眼“瞳神幹缺”病史2年餘,發作頻繁,激素治療好轉。近日因工作繁重,再次發作,欲求中醫藥治療。查視力:右眼1.0,左眼1.0(自鏡)。眼壓正常,右眼睫狀充血(+),左眼睫狀充血(++),瞳孔約2毫米,等大等圓,餘眼前節及眼底正常,形體消瘦,面容憂慮,發熱,畏風,咽癢咳嗽,飲食睡眠可,舌質紅,苔微黃,脈浮數。西醫診斷:雙眼虹膜睫狀體炎;中醫診斷:雙眼瞳神緊小(外感風熱)。處方:連翹、金銀花、淡竹葉、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柴胡、黃芩、人參葉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共5劑。治療期間暫不使用散瞳眼藥水,囑其調整工作方式,鍛鍊身體等。二診:其心情愉悅,眼睛不適症狀已消除,繼服3劑,鞏固療效。2月後隨訪未有復發。

廣東名中醫治療眼疾屢見奇效

體會

中醫古籍《眼科金鏡》載:“目病之起因,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之傷也;外感有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氣之傷也”。因此邱老重視情緒因素在眼疾診療中的作用,調暢情志貫穿始終;對於眼底病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認為痰瘀作祟,施治時重整體,以氣血為基,側重肝脾腎的調養;疑難眼疾,強調中西醫結合個體化治療,量體而定,臨床上屢見奇效。

-END-

文 / 醫藥星期三

圖 / 網絡

廣東名中醫治療眼疾屢見奇效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