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導語: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費一兵一卒攻下了紫禁城,明朝三大營不戰而降,空有一身抱負,卻也回天乏術的崇禎帝爬上煤山,穿著帶補丁的龍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君王守社稷,天子死國門"的大明王朝畫上了句號。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崇禎皇帝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那些昔日裡在宮中對皇帝唯唯諾諾的奴才、太監們,見大勢已去,主動給李自成帶路,搜刮皇宮中的金銀珠寶。而那些"仁義道德忠孝廉恥"掛在嘴邊的文武大臣們早就散的散,跑的跑。

在大明王朝轟然倒塌之際,坐擁"百萬大軍"的左良玉的態度卻是耐人尋味。

鎮守一方的大將

左良玉,晚明名將之一,也可以稱其為"逆襲"上位的人生贏家。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晚明名將左良玉

左良玉原本只是邊陲小鎮的一名普通士兵,在抗後金(滿清)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也算是一名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但左良玉平日裡卻愛做些偷雞摸狗之事,以至於後來險些鋃鐺入獄。

恰巧左良玉得到東林黨首腦之一的侯恂的賞識,才將其保住。之後左良玉就一直跟在侯恂左右,最後被破格提拔成總兵官。

明朝晚期遭遇大規模的天災,國內各地受災嚴重,農民起義不斷。於是左良玉便從抗擊清兵的戰場上轉到了對內的鎮壓農民起義。雖然說農民起義軍不斷崛起,隊伍也在不斷增多,但是左良玉從前線送來的捷報也未曾斷過。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左良玉出師圖卷》

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時,鎮守南昌的左良玉已經是 "兵八十萬,號百萬",可以稱得上是威震四方。

不過在京城告難之時,這位"擁兵百萬"的大將軍不是應該立刻整頓人馬,北上救主嗎?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

此時的京城已經亂作一團,但是左良玉依然待在他的南昌城內按兵不動,而他平日裡也不是在練兵,而是"出軍船所掠下江貨物",絲毫不像一個大將軍,更像是稱霸一方的大山賊,似乎大明江山的存亡都與他無關。

究竟是什麼,讓這位晚明名將偏居一隅?而他手下的"百萬大軍"是"雄獅"還是"熊師"?

所謂的"百萬大軍"

明崇禎六年,左良玉率領部下殺入河南,平定了此地的農民起義,因此嶄露頭角,當時他手裡的軍隊僅有兩千人。

但那時的左良玉可是被人稱為悍將,兵馬雖不多,但也是見過大場面的。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左良玉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情商"極高

在抗擊清兵的戰場上,左良玉"以斬級功,官遼東司",他當時的官爵可是靠著戰功攢出來的。在轉戰中原以後,在邊塞征戰多年的左良玉更是如魚得水,以"驍勇,擅左右射"而聞名。

就連李自成、張獻忠的部隊,在他的手中吃了不少的虧。

不僅驍勇善戰,左良玉能夠發家,還離不開他為人處世的手段高明。

在早年掛靠在侯恂手下時,就將侯恂這位"主子"伺候的舒舒服服的,除此以為,文武一向不和的大環境之下,左良玉對於讀書人是相當的恭敬,更重要的是,左良玉對部下也是相當的體恤,部下的將士們在出生入死之餘,還能得到領導的"體貼關懷",自然得到他們的追捧。

就這樣,左良玉帶著自己的部下在戰場上越殺越勇,名氣也是越來越大。

在對戰張獻忠的時候,這位"大西皇帝"就被左良玉殺了個三進三出,張獻忠的部隊險些被左良玉打的全軍覆沒。

但是當我們仔細去看左良玉的人生履歷,會發現這位大將軍戰果累累,卻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包藏私心的左良玉

在左良玉成為總兵以後,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從那時起,左良玉的如意算盤就開始打響了。在戰鬥中,左良玉要是遇到的隊伍較為弱小,或是實力不如自己,那麼左良玉就會對他們窮追猛打,不僅能積攢戰功,還能將被其打至潰散的隊伍收編。

在他麾下的許多猛將,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收納進來的,例如馬進忠、王光恩等人。

當遇到硬仗的時候,左良玉的如意算盤就打得嘩嘩響。

在追擊張獻忠一戰中,左良玉故意放走了張獻忠。而在朱仙鎮戰役中,對戰李自成不敵時,馬上就腳底抹油——溜之大吉,讓還在堅守的友軍苦戰至全軍覆沒,經此一戰,大明的精銳也損失殆盡。

戰事是越來越嚴峻,但是左良玉的部隊卻是越打越多,。手底下的兄弟多了,吃飯也得看左良玉的。這時候的左良玉打仗不積極,但是在發財方面,卻是相當的積極。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朱仙鎮之戰

尤其是在朱仙鎮慘敗以後,左良玉逃到了九江,一邊向崇禎訴苦,另一邊在當地燒殺搶掠,和山賊沒有什麼區別。

崇禎皇帝的信任

但就這樣的一個人,崇禎皇帝卻是非常的信任他。

在早年間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戰場上,只要左良玉撒潑要錢,崇禎皇帝的錢立馬就送到,畢竟平亂這件事上,也只能仰仗左良玉。即便他一遇到打不過的,就撒腿跑路,依然是影響不了崇禎對他的信任與依賴。

而崇禎能做的,也就是能哄就哄,並許以高官後祿,生怕左良玉撂擔子不幹。就在崇禎煤山上吊的前幾天,左良玉還剛被加封為"寧南伯"。

崇禎皇帝上吊時,在南方坐擁百萬軍隊的左良玉為何不救駕

即便京師告急,左良玉仍是按兵不動

有這樣的將領,這支"百萬大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實際上八十萬的兵力,除了降兵降將,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土匪賊兵收編來的。

於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在李自成的大軍攻入紫禁城的時候,左良玉躲在南昌;在南明政權建立以後,清軍南下真的要將明朝殘權剿殺的時候,左良玉才感到危機感,裝腔作勢地"勤王",結果卻引起了南明的內訌,自己也在不明不白中死去。

結語:這場荒唐的內鬥,不僅耗盡了南明最後的氣數,也為清軍大舉南下提供了一個契機。而左良玉留下的百萬大軍本就不是什麼良師勁旅,在遭遇清軍以後就潰不成軍了。有的人還成為了清軍的走狗,繼續在亂世中渾水摸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