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囧媽》: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孩紙

今年的春節檔,可謂是期望已久,卻又出乎意料。先是紛紛提檔,然後是全部撤檔,最後時刻,又殺出了一個不安常規出牌的山爭哥。頭條系穩準狠,執行力彪悍至極,《囧媽》亦是穩賺不賠,倒是氣哭了中間商。


這裡不說行業的恩怨情仇,只說《囧媽》這部電影。在這個充滿疫情的悲壯之美的春節,我們真應該好好宅家,陪媽媽安安靜靜的看完這部好電影。


豆瓣評分不佳,劇情視乎前後割裂,影調定位搖擺,這算是一部好電影嗎?徐崢這次確實是想要的太多了。囧媽原來的名字叫做《開往莫斯科的媽媽》,其實兩個名字對比,我更喜歡第二個,一部定位於母子親情的電影。


記得之前看十三邀,許知遠問徐崢為什麼會拍這麼一個電影,徐崢就講了自己媽媽的故事,給媽媽一個簡單的抱抱,是中國親情裡多麼缺失的東西啊。當然了,徐崢也吐露了電影名字定為《囧媽》確實是聽了別人的意見,繼續走囧系列的IP路。


存在是為了表達。無論電影,還是音樂,文字,圖畫,甚至是抽象主義,都是為了表達創造者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核。這一點全人類都是相通的。給媽媽一個抱抱,是電影的精神內核,如果你能懂,其他的瑕疵也自然就不重要了。


《囧媽》: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孩紙


回到電影本身,劇情很簡單,中年油膩男伊萬(徐崢飾)陷入了和妻子張璐(袁泉飾)的離婚官司和商業糾紛,卻因為護照陰差陽錯的陪老媽登上了去莫斯科的K13火車。5天6夜的火車行程上狀況頻出,母子二人三觀不和,最終矛盾激發,雞飛蛋打。然而最終又因為親情而撫平治癒。親情,愛情、成長,獨立,關愛,人生,在這列開往莫斯科的火車上,盡情的演繹著……


劇情中的媽媽簡直就是中國式媽媽們的真實寫照。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是媽媽覺得你餓,有一種虛是媽媽覺得你虛。母子關係表面吵鬧,內心卻都是深深的愛著對方。徐崢一路被老媽關愛著,飼養著,受不了的徐崢,偷偷把媽媽準備的小番茄從車窗扔掉,看起來還有點小調皮。


中國式媽媽,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可敬的人,為了孩子,犧牲了太多。她們甚至把自己的一生都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多年後,孩子長大了,我們又真的能理解自己的媽媽嗎?


我們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而父母也漸漸老去。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電影裡的世界時,現實中,我們更應該思考自己該怎麼和父母相處。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自己希望的樣子,正如有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理想的妻子或丈夫。每個人都在按著自己的既定樣子要求著別人。這往往也在傷害著最愛的人。夫妻關係緊張,母子關係緊張,朋友關係緊張,又何嘗不都是因為如此?


《囧媽》: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孩紙


電影裡,媽媽的願望是可以去莫斯科演出,圓了自己年輕時的遺憾。當我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在想,我的媽媽呢,她年輕時的夢想是什麼?我現在有能力幫她實現嗎?


小時候,媽媽保護我們,那個時候,有什麼事情找媽媽,準能解決掉。現在呢,長大了,我們又做了什麼。反而出走的時間越來越多。


有時候,一句“我要保護媽媽”,就能讓父母暖心一輩子。而自認為長大的我們,卻丟掉了在父母面前的孩子心。總覺得自己的父母老了,做任何事情都是錯的,也總把自己認為對的強加給對方,甚至會問,我明明這麼說的,為什麼還要這樣做?我們也總想著按照自己習得的道理跟父母辯論是非。


可是,情感的世界裡,哪裡有那麼多的道理呢。想想自己的小時候,和自己的父母無理取鬧過多少次。父母不還是依然寵愛著我們。正如電影裡徐崢說的:

“在感情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是我們都太愛對方了。都不自覺地用著自己的方式愛著彼此。電影的開頭一幕,徐崢和袁泉吵架,袁泉對徐崢說,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妻子,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對待著自己最愛的人,也同樣傷害著自己最愛的人。


電影的最後,徐崢和媽媽關係轉暖,在跟妻子的信中說到:這趟俄羅斯之行,六天時間是我從大學離開家20多年以來,跟媽媽相處最久的一次。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六天的旅行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可惜,我明白的晚了。


《囧媽》: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孩紙


可惜,我們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這一點。因為太愛,所以試圖改變,然而真正的愛,是彼此的尊重和互相成長。


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出走半生,歸來,我們仍然是個孩紙,無論面對的是媽媽,爸爸,還是妻子,丈夫。


電影結束了,我躺在客廳的沙發上,依靠著媽媽的肩膀和媽媽一起看完了。窗外的陽光照射進來,在冬日裡感覺好愜意……


《囧媽》: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孩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