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讓孩子更關注讀書而不是遊戲?

Isabellaqin


這個問題提問的方式就不太科學合理。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最關注的,他們對讀書的關注永遠都不如隊遊戲的關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書本與遊戲沒有可比性,各有關的屬性、特點和優勢,他們兩者之間的關注對,對於孩子來說,不能相提並論。

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都希望孩子喜歡讀書和多讀書,而不希望孩子多玩遊戲,其實孩子無論讀書還是玩遊戲,對他們的成長都有利。問題是,凡事都有個度,過了就是傷害。而孩子的自律自控的專注了不能完全自理,關於度的把握,需要我們大人來幫助。所以,我們既要引導孩子多讀書,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還有科學正確的引導他們玩遊戲,而不是強制性的干預和阻止。

如果只是想讓他們對關注讀書,而斷絕或者少關注遊戲,是行不通的。兩者的參與對他們都非常有利,問題是度的把控與科學合理的運用了。所以說,讓他們只關注閱讀,而不關注遊戲是根本不可能的,放棄徹底扭轉的念頭吧。一個不聲不響的玩意,一個音影並茂還能互動的玩意,你說更關注哪個?適當引導還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關鍵在於言傳身教,父母看書多,孩子相應也會多。或者佈置讀書任務,任務達成的獎勵是玩遊戲。

總之,從小培養閱讀興趣是有必要的。從親子共讀開始。0-3歲的時候可以以玩具書為主要的閱讀書籍。比如洞洞書翻翻書,機關書等等。3歲到學齡前以閱讀圖畫為主的繪本,以親子共讀為主,輔以適當的遊戲。到了學齡階段的低年級,以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為主,選擇書籍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有拼音的書籍開始。比如米小圈系列,童話故事,以及一些經典的國際繪本和一些動畫片改編的書籍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家庭中,父母是否是持續學習者影響孩子對學習的認知。再有,遊戲未必不是學習的一部分,要看父母如何引導了。

 


關注新教育


這個如何讓孩子更關注讀書,減少玩遊戲,應該都是家長頭疼的事。

但我的方法和方式,有點簡單粗暴了些。

1.定規律

把電腦撤走,送到單位辦公室或先放到親戚家,讓孩子摸不著。你玩不成,我當家長的更得守規律咱們都不完。

手機我家目前五口人,兩個智能機,(兩位老人家他們是老人機手機),想玩手機遊戲門都沒有,孩子她媽媽的手機,用時她會玩會看看QQ群,聊聊天,或查資料,別的時間我們不給她機會。

2.有獎有罰

一定別用手機,平板,這些電子設備獎勵孩子,因為這些孩子一旦擁有了,就很難有藉口收回。打一巴掌給個甜棗,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把孩子想玩的氣氛或時間空間消滅掉。別的條件咱們都可以商量著來,就是玩手機不通過。

3.溝通講道理

就是規勸孩子收收心,別這麼貪玩遊戲,在多講下沉迷玩遊戲導致的一些案例,觸動孩子明白學習重要性,而不是玩遊戲。

最後時間有些倉促,就寫這麼多,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明港大視窗


‘’讓孩子關注閱讀而不是遊戲‘’,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考驗著家長的毅力和恆心的事。

說一個我親眼見證的事例。我的一個前同事,在懷孕的時候,就買了很多各種嬰幼兒繪本,從0歲到5、6歲都有,我們都好奇地問她:孩子還沒出生呢?買這麼多書幹嘛?她說:我要從小培養他,我要讓他一來到這個世上,看到的都是書,讓他一生與書為伴!這位同事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時,就每天讀書給孩子聽,孩子大一點後,家長每天堅持不看電視看書,孩子也模仿著家長自己拿著書看。這位同事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初中了。聽說學習成績非常好,學習上的事從不讓家長操心,而且每晚看書都是家長催著去睡覺。

再說一個孩子,現在上幼兒園大班。這位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媽媽平時負責孩子語言藝術方面的培養。她的培養不是上各種培訓班,而是一有時間,就和孩子講述各種繪本故事和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孩子聽完故事後,讓孩子把故事內容畫出來,講述給爸爸聽,或者表演給爺爺奶奶聽。

而孩子的爸爸負責孩子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傳授體育活動。這位爸爸經常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些科學小實驗,讓孩子觀察實驗現象,然後說給媽媽聽。除了做實驗,還帶孩子出去踢球,爬山等等。這孩子在幼兒園,每天都喜歡看書,在班級科學區搗鼓一些科學小遊戲。

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希望孩子怎樣,首先自己要從這方面做起,以身作則,堅持陪伴,從小養成好的習慣,特別是孩子6歲前的習慣養成,對孩子終身受益。很多家長等到孩子上小學、初中時,才知道這個道理。





編外人員


非常榮幸的回答你的問題!

我作為一個,畢業🎓沒多久的,高中生。當時我也特別的想玩手機,在週末從來都沒有寫過作業,只專注於玩手機📱,主業就是打遊戲🎮。我就在高一,下個學期,全面改了這個壞習慣!我怎麼改的呢!
當時,我特別的喜歡看新聞,在一個新聞裡面看到了,一段話: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我看到了,這段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不過我當時,也很想改變這個壞習慣,覺得,天天玩遊戲,非常的迷茫。


建議:

  1. 首先,把這個壞習慣,改了。
  2. 讓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
  3. 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4. 自來控制能力,要加強。
  5. 持續不懈地努力,不要半途而廢,時刻要想起堅持✊

結語:希望能有所幫助!


只見未來795


讓孩子關注讀書,就要給他創造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

我相信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因素。這個問題,古人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孟子小時候家離墓地很近 ,由於經常能看見辦喪事的儀式,加上小孩子好奇心強,潛移默化地,一個人就時常玩起辦喪事的遊戲。他的媽媽雖然並不知道未來孟子會成為一個大教育家,但是憑感覺,這可並不是一個教好孩子的地方,所以二話不說,就搬家了。

這回選了一個人多的地方——集市旁邊。

買菜倒是方便了,但是孟子的好奇心也更重了。那時不像現在的小食品花樣繁多,買一頓豬肉就夠小孩子樂上半天了,所以孟子又對賣豬肉感上了興趣。沒事的時候,就幻想自己右手拎著刀,左手拎著肉,很是威風。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孟子媽媽可算看明白了,這光說服教育不一定完全好用,小孩子都屬於看見啥就學啥的那種類型,得,咱乾脆還是買個學區房,別人都在努力學習,你也跟著努力吧。

結果,自打買了學區房,孟子這孩子學習態度果然大有改觀。由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追求,終成了一代著名的大教育家。

孟子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能夠專心學習的環境,如果有一絲的干擾因素,都要堅決去除。

用孟子媽媽的觀點,看現在很多的家庭教育就很有意思了。一般情況,很多家長本身就是一個遊戲迷,潛移默化中,又怎麼就不會讓小孩子成為一個遊戲迷呢?

誰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強,大人這一輩子就算是定型了,小孩子要比自己強,以為自己可以作為反面教材的案例,可是孩子偏要拿你做正面榜樣。

一個家中無非就是三、四個屋子。你家孩子在一個屋子讀書學習,家長在另一個屋子沉迷,你的表現足以讓孩子深深地感覺一定還有一種比讀書更讓人著迷的東西。這時你雖然給他鎖了門,也只扔了一本書,他人雖未過去,其實心已經和你一起掉在遊戲裡了。

要想讓孩子不著迷遊戲,首先家長就要做到不玩遊戲,然後就是多讀書,給家裡創造出讀書的氛圍,孩子自然也就關注讀書了。


男孩強則國強


第一,以身作則。現在的孩子最開始接觸遊戲就是父母的手機,父母對待遊戲的態度,在漫長的相處,會前移霧化孩子對待孩子的態度。父母有多依賴手機,沉迷遊戲,孩子自然也會收到影響,所以父母在家的時候,應該多放下手機,拿起書本,營造濃厚的文化氣息,塑造孩子的正確價值觀。

第二,科學遊戲。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不玩沉迷遊戲,索性全面禁止了遊戲,小二認為這樣不可取。因為孩子接觸到遊戲的渠道很多,父母防不勝防,孩子認識了遊戲缺不瞭解它,往往會對遊戲的產生神秘感,好奇心,一旦有機會接觸了,反而會快速腐蝕孩子的心智,如此,不可取。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建立契約!譬如在玩遊戲前跟孩子做好約定,背了5首詩才能玩,這是其中一個,再者,規定玩的時長,時間已到,堅決不能再玩,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強孩子的契約精神,有可以練習孩子的執行力和自制力。在玩遊戲時,家長儘量參與,加強與孩子的互動,培養感情。

第三,有效引導。我們都知道,讀書容易讓人感覺到枯燥,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的,家長可以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結合個體差異實際,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本,由淺入深,引導孩子不斷髮現書本的魅力。譬如5歲的孩子,選擇一些科學類的書,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久而久之便會漸入佳境。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中二老少年看世界


當前,不愛學習、專注遊戲的孩子很多。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給出如下建議:

  • 1.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不愛學習、專注遊戲的孩子多半是父母不常在身邊,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注、缺少跟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親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 2.立場堅決地沒收孩子的智能手機、時刻監督禁止孩子進入網吧這樣的場所。

  • 3.家長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堅決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玩電腦,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試想一下:一個左手拎著酒瓶、右手掐著香菸、面對手機電腦滿口髒話的父母,如何能教育出關注讀書和學習的孩子?

一句話總結:

改變孩子的前提是——先改變自己!


撒哈拉不哭泣G


我是一名老師,又是一個家長,孩子在家愛讀書,還是愛玩手機,直接影響他將來的學業,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孩子面前儘量不要玩手機,其次我們要引導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如果養成讀書習慣,就對他將來的學業和知識面很有幫助的。那麼我們如何讓孩子更關注讀書,下面是我個人收集的一些小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

1、長期不間斷的讀書

讀書習慣的培養同其他習慣養成法一樣,需要持續、連貫固定地長期進行。不間斷的閱讀也能夠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以後的閱讀、學習和工作中更加輕鬆。

2、學會選書

閱讀對於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效果顯著。在閱讀初期家長應捕捉孩子的閱讀愛好並加以培養,而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應當鍛鍊他對於知識的甄別和取捨能力,去糟取精,提高效率。

3、利用零碎時間讀書

我們倡導家庭安排固定的時間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當習慣養成後如何提高閱讀效率?面臨日益增加的課業和課外補習如何堅持閱讀?訓練孩子把握碎片時間很有必要。

4、兼顧閱讀深度和廣度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閱讀內容由淺入深。老師的閱讀作業,學校的閱讀推薦,長長的書單......閱讀儲備固然重要,但是強調閱讀深度的同時亦不能忽略了閱讀的廣度,讓孩子多接觸各方面的書籍,開闊眼界,發散思維。

5、讀書要快,儘快讀完一本書

這裡針對的是能夠獨立閱讀的孩子。不要以為孩子能獨立閱讀後家長就大功告成了,當你們發現孩子讀完一本中短篇書籍速度過慢時應當指導幫助他,以樹立閱讀成就感,並引導孩子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6、做讀書筆記

針對故事類叢書,做一個主線筆記有助於加深閱讀記憶,鍛鍊思維能力。而對於非故事類叢書,畫一幅思維導圖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有趣又能掌握知識點。

7、書不一定要買

家裡有很多書孩子並不一定會看,相反會對他產生一定的壓力,養成拖延的不好習慣。而帶他去圖書館閱讀或者借閱回來閱讀,孩子會受到閱讀氛圍的影響而專注起來,並在興趣消失前完成閱讀。

8、讓讀書成為像每天吃飯一樣的動作

可以說絕大多數家長們沒有每天閱讀的習慣,事實上讓閱讀在家裡的地位像每天吃飯洗澡睡覺做遊戲一樣必不可缺,孩子就會習慣並堅持下來。

最重要的是孩子要學會讀後分享和交流,這樣他才能感覺到讀書的快樂!




職業教育追夢人


首先你要找出孩子關注遊戲而不關注學習的原因,我是一個家長,也是一名老師,據我判斷大部分孩子疫情期間在家在線學習也好?自學也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是自制力不強。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的狀況:

“一打開書本就老是走神”

“我控制不住我心情”

“睡前下定決心好好學習,

第二天醒來就回到格式化狀態……”

那如何改變這種狀態,讓學習效率提高呢?答案只有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自制力?我有下面五個小方法,你可以試一試。

1、不要讓閃過的念頭欺騙你的大腦

每次你不想學習的時候,那就一定留意自己腦海裡此時閃過的那些試圖說服自己不學習的念頭了。

比如學不進去的時候,腦海裡有個聲音說:我就玩5分鐘手機,我就躺一小會兒,晚上再做吧,睡覺前一定快速把這個做完···

當這樣的念頭閃過的時候,一定要立刻清醒。再看一眼自己今日原本的計劃,看看到哪了,然後再逼迫自己先把這個任務完成好再去休息。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

2、制定真心認可的目標和具有執行性的方案,並堅持下去

經常難以堅持學習的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的計劃不合理。我們總是盲目自信地給自己安排滿滿當當的學習計劃,最後發現怎麼都完成不了。越積累越多,就越不想做。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天給自己安排適量的任務,並按照自己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然後根據水平和實際情況,逐步增量。

比如,今天的學習計劃是複習一道錯題。那麼執行到第3天,你的學習計劃就可以增加到複習兩道錯題。完成得了的目標才是目標,否則只能給自己增加焦慮。

3、現在就行動,要不然好狀態永遠不在

你是不是曾經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我現在狀態不好,一會兒再學。”

“我現在的心情不適合學數學,歇一會兒再說。”

執行性的計劃是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決定性的事情是——去做啊!者。

今天狀態不好,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調整狀態好好學!

計劃堅持失敗了,這次又沒有戰勝自己,下次制定新計劃一定好好堅持!

因為不能接受失敗,所以乾脆拖延去做,這是很多人非常嚴重的問題。不要把某天或某個新計劃當做分水嶺,這樣你只會發現自己每一天依舊如此“頹廢”,更加不安,每天生活在自責與糾結中。

計劃中途中斷了,不要宣告計劃和自己的失敗,而是分析為什麼中斷的,卡在哪裡了,有沒有可能再撿起來。撿起來就不是英雄嗎?每跑2、3天休息一下,不比因為沒有連續堅持而沮喪不跑的人強多了?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一旦開始運轉起來,其實一切沒你想得那麼難。

4、允許自己適當“偷懶”

這裡的“偷懶”自然是讓大家有自己放鬆的時間。但是前提是設置合理的學習-休息時間作息。

學習15分鐘休息半小時?不!嚴格給自己制定一個休息的時間。比如說學習20分鐘休息5分鐘,學習40分鐘,休息10分鐘。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設置。

這個也是考驗大家意志力的時候,能夠做到的人其實離自律也就不遠了。

5、每日花一小段時間進行復盤

每天自己的學習情況,最好每天都花點時間做點梳理。

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表,看看自己任務完成多少,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完成,應該在哪些方面加強調控,每天都要做一下反思。這些比徒自懊惱管用得多。

加油!

誰都可以成為閃閃發光的人!

你也可以!


家有初中生


我一直想弄明白一些問題:在讀書和遊戲之間,為什麼太多的孩子更偏愛遊戲,遊戲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裡?為什麼書本不能像遊戲一樣吸引孩子呢?我們能否把讀書和遊戲結合起來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曾和孩子一起玩過幾場遊戲。發現遊戲除了強大的畫面感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最具誘惑性的是過關斬將的那種快感和成就感,以及虛擬頭銜、獎勵與排名機制帶來的榮譽感,還有在現實中不敢為或不可為而在遊戲裡找回自我的替代性體驗感。

遊戲的這些特質,顯然,好多是書本不具備的。這也就是遊戲更容易打敗書本的原因。那麼該如何實現翻盤,讓孩子更愛讀書呢?我想,必須在引導上下功夫。咱不妨借鑑遊戲的方法,讓讀書也實現遊戲化。

現在的兒童讀物較以往的無論是畫面還是質感都提升了不知多少倍,一本插畫精緻的繪本或故事書,也可以第一時間吸引孩子。接下來就是要讓這種吸引力具有持續性。

第一步,拿到書本,給孩子講一下故事的起因,最主要給他設置一些懸念,誘導孩子讀下去,自己找尋答案。

第二步,讀完一本書以後,可以設計閱讀的一個個小目標,然後鼓勵孩子一個個完成。完成後及時給予獎勵,可以是物質的,但虛擬的最好,比如一些頭銜:“讀書小達人”、“讀書小超人”、“讀書王子”等等,每完成一個目標要讓頭銜更高一個級別,讓他有達成目標的一種成就感。

第三步,(可以和第二步同時進行)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看誰讀書的時候堅持的時間更久,看誰更專心,看誰記得更牢,看誰記得更多……

第四步,和孩子一起堅持下去,有條件的話有必要一直堅持下去,讓習慣成自然,讓自然轉變成喜歡。直到孩子愛上讀書,家中形成一種讀書氛圍,還是要堅持讀下去。

建議家長們一開始逐步減少孩子玩遊戲的次數,慢慢引導孩子去讀書,讓讀書實現遊戲化,讓孩子在讀書中找到樂趣,那麼,孩子愛上讀書應當是水到渠成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