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說郭德綱一路路坎坷走來,必定嫉惡如仇?

安琦伊露


這樣的題目容易招人恨

所以,先用郭德綱的一句名言鎮樓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這句話誰說的?

算來,這句話是侯三爺說的。原話是:一路坎坷走來,所以他勢必嫉惡如仇。這是侯耀文對郭德綱的總結。那個時候是拜師後不久,也就是04、05年左右。

侯耀文問什麼會這樣說呢?

那就要看看他經歷了什麼

郭德綱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7歲開始學評書,之後又開始學的相聲。等到能夠上臺表演了,才知道,相聲界又分為了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

95年開始闖蕩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天天想著能紅,天天想著能有口飯吃。如果想知道這一段的具體事情可以聽一下郭德綱、于謙合說的相聲《十年》,有很詳盡的描述。

在北京作劇場相聲的德雲社不是第一家,那個時候,北京的大柵欄有很多的小劇場。比較出名的是李金斗、孟凡貴的北京相聲俱樂部

想在北京混得開,得看不少的臉色。沒有師承,沒有扶持的人想在北京立住腳那可是難於上青天!好在,郭德綱雖然才20出頭還有張文順扶持著。96年成立北京相聲大會,和李菁、張文順一起說相聲,“歪肩膀”老頭張文順可沒少幫忙。

張先生逝世以後,德雲社到現在還供著張先生的相片,這叫感恩。

除了做北京相聲大會,郭德綱也想出名。那只有參加相聲大賽了。於是就有了2003年參加大賽得了個三等獎,還鬧了一肚子氣。這段在《十年》裡面也有記錄。

既然參賽沒有好成績,那就收拾小劇場。

也不好乾,最難的時候就一個觀眾。

剛有點起色,就有遇上了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界的“反三俗”,可謂是九死一生。

好在,04年侯耀文力排眾議收下了郭德綱,也算是在相聲界有了個扶持。

不是說郭德綱咬牙切齒,有些人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還有很多的事情,就不一一列舉了

最後,借用老郭的那句名言結尾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娛扒府


什麼叫嫉惡如仇?

都是形容以前沒落過什麼好,現在大富大貴了,開始報復那些曾經欺負過他的人的人。

郭德綱應該算得上是這類人了,以前受過各種苦,如今紅透半邊天,曾經被同行排擠,被人看不起,如今可以反擊了,而且反擊的還很厲害。

郭德綱曾經自己說過,當年自己窮困的時候,連狗都不願意多看自己一眼,說相聲只能在郊區,來北京一個人闖蕩,相聲這行講究門庭,沒靠山不行啊,想盡辦法拎著東西去一位相聲名家門下想要拜這位為師,沒想到人家連東西帶人一起轟出來了。沒辦法啊,也沒別的手藝,自己掏錢在廣德樓租茶樓跟幾個人一起說相聲,最慘的時候臺上一個人說,臺下一個人聽,聽著聽著這位電話還響了,那時候為了讓人聽相聲,大雪天我,李菁,張文順到門口打著快板拉人,現在想想是很心酸的。

後來剛有點起色,就有人看著眼紅,想各種招兒背後裡捅你,你這說得好好的,突然有文化部門的人來查你,說有人舉報,你某某相聲裡哪些內容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啪啪你就要整改,等你一段時間整改完,你那個場子房東不租給你了,幾年下來你積攢的觀眾就全流失掉了,還要從頭開始,好不容易通過於謙引薦認識了侯耀文先生,侯先生力排眾議收了自己,結果侯先生59歲就突然猝死,真是屋漏偏房連夜雨啊。

通過郭德綱的自述不難發現,他嫉惡如仇是有原因的。

一是,打臉曾經的歲月和人事。

二是,反擊老天前半生對自己的磨難。

侯耀文對郭德綱很瞭解,也只有他最瞭解郭德綱的秉性,身為師父之所以沒有阻止而且還當著媒體的面說出來,從某種程度上去說是一種對外界的警示。作為一個天資高,脾氣倔強的人來說,只有在被打壓和不認可的情況下才會激發他的創作慾望,你看看郭德綱的相聲內容就能發現,幾乎大部分都是屌絲的人生觀,而大眾往往喜歡的就是貼近自己的段子,因為真實,雖然現在的郭德綱已經是富麗堂皇珠光寶氣加身,但段子還是以前的感覺,這比那些主流相聲人就聰明的多。

相聲是草根文化,過去撂地兒,也就是在街上給人家說,憑真本事,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人覺得這種草根狀態不雅,所以到了電視上,而恰恰是這種改變一度曾經扼殺了相聲的生命力,這就好比一棵野花,在外面很鮮豔,你把它挪到花盆裡放在屋裡,它沒幾天就完犢子了,有人不理解,屋裡多好啊,風吹不著,雨打不著,還有人細心照顧,咋就這麼上不了大雅之堂呢。這不能怪野花,要怪就怪你不瞭解它的習性。

相聲也是如此,需要跟觀眾互動,更需要觀眾的真實反應,但電視臺大多數都是虛假的,為了營造效果,有人帶著笑,帶頭鼓掌,這種相聲是綜藝相聲,看起來也有說學逗唱,但缺的是相聲的基本屬性。真正的相聲講究埋扣和栓人,這兩個技巧在劇場裡才能看出一個相聲藝人的真本事,電視相聲是一個編導的藝術,編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剪輯的,所謂為什麼你覺得不好笑的地方現場會覺得好笑,是因為一到包袱編導就切觀眾,一到包袱編導就切嘉賓,你當然覺得笑的很奇怪了,因此編導他本身就不是個相聲專業人士,他怎麼會剪出好相聲呢?

所以郭德綱的崛起正是巧妙的讓相聲迴歸了劇場,這才保住了相聲。由於相聲的門檻兒很低所以才有很多不坐科的人渾水摸魚,拜了有名的師傅開始論資排輩兒,攪和行業。所以郭德綱看到這一切也覺得很氣憤,就開始跟他們劃清界限弘揚真相聲的基本功,但行業裡的外行人會覺得他是個禍害,因為有一大批人都不會基本功,包括所謂的相聲名家姜昆,他自己都說過,他不會報菜名,地理圖,但他卻狡辯說現在的觀眾需要聽的是新相聲,所以不會基本功也行。

可想而知,你都不會,又怎麼能體現出專業和不專業的區別呢,而觀眾又憑什麼花錢聽一個不專業的人在哪裡嘚吧嘚呢,聽笑話坐在家裡看手機也行啊,所以這也是老郭嫉惡如仇的一個重要因素。


苝宅崔牧



提到郭德綱當然要說他創辦的《德雲社》了,德雲社徒弟眾多,每個都是非常有能力的相聲演員,但是話說回來,郭德綱的成名之路也是萬分坎坷的,他早年拜相聲演員楊志剛為師,學藝後郭德綱覺得自己可以去闖一闖了,於是才有了他一路北漂的艱難生涯。

郭德綱奮鬥了幾年後,想拜入李金斗為師,不論怎麼說郭德綱也想找一個有名的師傅,這樣他才不會被同行排擠。但是李金斗似乎並不覺得郭德綱是人才,無論郭德綱怎樣去討好他他都對郭德綱不予理會。後經別人介紹,郭德綱最終拜了侯耀文為師,侯耀文最後自己也說,郭德綱才華橫溢,是難得的人才,我們亦師亦友,互相學習。

郭德綱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侯耀文的幫助,現在郭德綱已是相聲界的領軍人物,徒弟眾多,是郭德綱拯救了相聲,讓相聲死而復興。馬季就曾經評價過郭德綱:‘相聲這個行業原來還可以繼續發揚光大,這得多虧誰呀?還得是郭德綱,原來相聲是有人看的’。

可自從侯耀文去世之後相聲界似乎就開始不斷的打擊郭德綱,說郭德綱是非主流相聲演員。可一個說相聲的還分主流與非主流嗎?曾經郭德綱三進北京沒有發展空間,他也感嘆世態炎涼,也曾給一個人說過相聲。郭德綱曾說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你非把我轟出去,硬生生的把我逼成了龍。

體制內的相聲團體不是那麼好進的,郭德綱曾幾天吃不上東西交不起房租,儘管如此郭德綱也沒有怨天尤人,只得偷偷的安慰自己,相信自己終會翻身。

郭德綱的前半生真是窮苦潦倒,被同行排擠,賣表吃飯,最難的時候給一個人說過相聲,曾經的相聲大會差點倒閉。可郭德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成為如今鼎鼎有名的相聲演員!

沒有苦哪有甜,還記得郭德綱經常對觀眾說‘感謝我的衣食父母,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

郭德綱的前半生經歷了太多苦難,所以他一路坎坷走來,必定嫉惡如仇。

在這裡也祝願德雲社越來越好,以後郭德綱能給我帶來更好的段子來發揚相聲,鋼絲會永遠支持你!



姜道人i


說起郭德綱就不得不提相聲,說起相聲又首屈一指郭德綱,這句話好像是侯三爺說的:“郭德綱一路走來坎坎坷坷,所以他必定嫉惡如仇”。下面說一下郭德綱:

郭德綱1973年1月18日生於天津,由於父親是刑警,無暇顧及他,經常把他放在少年宮,從小耳濡目染,對曲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1979年拜評書大師高慶海學習評書,然後跟著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最後又拜了大家都知道的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

1988年,十五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報名參考全總文工團下的一個說唱團,結果只是一個臨時工,負責“撿場”甚至連上場機會都沒有,後期在相聲作品中也頻頻提到這些經歷。由於各種原因,被退回來,當時迫於生計,不得不回到天津,混跡在茶館繼續自己的相聲事業。

後來郭德綱又第二次進京,當時住在前門外一個最便宜的旅館,一晚上十五塊錢,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仍然是支付不起這廉價的房費。當時找到煤礦文工團,希望能夠收留,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為他說一句話,哪怕是收留他。也就是他說的:“我想給你們當狗,你們不要,是你們把我逼成了龍”後來口袋裡一百多塊錢花沒了,不得不回到天津。

1995年秋天。他再次進京,這一次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抱著必死的心態來的”他在大興郊區租了一間平房,準備長期的奮鬥下去。很多訪談節目裡他都說過,他當年在沙子口找了一個小劇團唱戲,答應一個月給一千塊錢,但是後來唱完了沒給錢,晚上自己走回家,邊走邊掉眼淚,這是真事。他還真有一次從是走回的大興,因為晚上散場了,演出了一天,而當時走到公交車站的時候,公共汽車已經沒有了,當時身上只有2塊多,也沒法打車,然後他就只能走,用身上僅有的兩塊多買了幾個包子,吃完了接著走,走著走著,眼淚留下來了,郭德綱說,這是他在北京,唯一哭過的一次。

後來郭德綱參加各種綜藝節目,例如:2003年郭德綱參加綜藝節目《超級大贏家》的錄製,導演為了考驗郭德綱能否勝任主持人這個職位,把他關在商場玻璃展示櫃裡48個小時,吃飯睡覺都在裡面,還要接受人們的觀看,當時郭德綱險些崩潰。就是為了掙錢來養活相聲。直到2005年,大鵬在網上宣傳郭德綱的相聲以後才慢慢的為大家所知,更創造了二十七次返場的記錄。成名後,還有很多同行在臺下聽郭德綱的相聲,然後記錄下來不當的語言去相關部門彙報。

郭德綱成名前的經歷,練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與強大的心理素質,以至於以後遇到很多的困難他都能渡過。正應了那句老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周巠力木公


題目好詭異

1,題主認為創業者的路難道都是一馬平川嗎?聽說過黃光裕嗎?聽說過儲時健嗎?聽說過張文中嗎?聽說過快播王欣嗎?哪個寫出來不是在中國國內響噹噹的人物?那個不是引領中國某一領域可以叫做開創性的人物?如果沒有聽說過,我告訴你。他們的創業歷程不是郭德綱比的。那才是叫做艱辛歷程,郭老闆那裡就覺得坎坷了?

2,因為創業坎坷,所以嫉惡如仇?如果不坎坷,就不用嫉惡如仇?題主沒上過邏輯學課吧?嫉惡如仇是做人的原則,如果僅僅有過坎坷才嫉惡如仇,話就說不過去了吧?

3,千萬別說郭德綱被同行怎麼怎麼樣了,那是你們一直在社會底層,根本不知道競爭的殘酷無情和商場如戰場的哲理依據。這些大佬拿出來哪個對社會的貢獻都是郭德綱餘生都無法企及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和郭德綱一樣的對社會這樣的仇恨,對同行極盡所能的侮辱,對有競爭關係的一律實行打擊。

作為營銷手段,做就做了,更何況並沒有對你有什麼傷害,反而對你有過幫助,千萬別自己還要立一個牌坊,那就會被人所不齒。學習儲時健吧,那才是大寫的人。


慕容曉春


這句話是侯耀文評價郭德綱的言語,當時的背景是有人帶話侯耀文,讓他管管郭德綱,別讓他亂來。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郭德綱屬於離經叛道,他打破了相聲行業幾十年來建立的行業次序和遊戲規則。整個相聲行業都在遵循這套規則,大家都是一點點的往藝術家熬,走的都是固定路線。而郭德綱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整個相聲行業的格局,進而也改變了相聲行業的發展方向。

侯耀文在收郭德綱為徒的儀式上,說過一段話很是語重心長,“相聲行業虛假繁榮,三十歲左右有成角樣子的年輕演員很少…”,他還著重提到郭德綱,肯定了郭德綱的相聲功底,他也坦言希望整個行業團結共同進步。

2007年侯耀文突發心臟病去世,侯耀文遺產案也鬧得沸沸揚揚。有感亂相,郭德綱寫了段文字,這裡分享下大家看後就會明白,侯耀文為什麼會說郭德綱嫉惡如仇。

魑魅魍魎亂吼紛飛,恨霧悽悽催人淚垂。人做鬼,狗做賊,至此般又怨誰?滿座的高朋移在哪裡飲酒,骨肉的相知又在何處作陪?紅粉佳人變成了殘荷敗蕊,三千食客也忙著去把牆推。八寶山痛哭的有你有你,拍胸脯起誓的有誰有誰?

孔聖人教給我們忠孝仁義,可人走後茶杯內落滿了土灰。都忙著持彩筆把畫皮描繪,須提防頭頂上雲響霹雷。 德崩義墜,雨打風吹,何時能雲兒淡彩霞飛,湖中影倒垂。雖不必人人神聖,也不該個個心虧,休道那為非作歹皆由你,須明白善惡公平古往今來放過誰?

我且佯狂佯醉,候等風雲會,刮盡那豺狼宵小狐媚狗賊,還一個朗朗清平峰巒疊翠,日暖風和緩踏芳菲。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成大器者,心胸要海納百川,容得下各種不滿和非議,韜光養晦。睚眥必報,得勢一時但成不了大器。


429方寸世界



“我吃盡了他們多年的苦,我若退讓一步,我的徒子徒孫們日後必無立足之地”老郭的“嫉惡如仇”也是守護愛徒的一種方式。


10年8月,愛徒李鶴彪打人事件,老郭做出回應“嚴厲譴責北京電視臺汙衊我的事”,隨後召開記者發佈會,播放現場視頻,還原事情真相。


“一個賣白菜的,為什麼非得去罵修理自行車🚲的”老郭的“嫉惡如仇”也是一種自我防衛的表現。據說天津的部分同行曾打算聯合起來去天安門靜坐,讓政府部門封殺郭德綱,這得是多大的仇恨!老郭的“嫉惡如仇”僅限於同行的內部,只有同行間才有赤裸裸的仇恨!


10年的“八月風波”讓老郭及德雲社走入低谷期,“自己親手養的徒弟,竟想親手弄死我”也讓老郭倍受打擊,老郭的“嫉惡如仇”也是眾叛親離者所迫。“一貴一賤交情乃現,一死一生乃現交情!”



從“非著名主流相聲演員”到“著名相聲演員”,老郭的“嫉惡如仇”也造就了他“嘴不饒人”的演出風格。現如今的老郭,很少“犀利”回應同行們的攻擊,除了說相聲,他正忙於復興其他傳統藝術!


德雲店小二


郭德綱剛紅的時候,也許我是最早的鋼絲。一次他在北京臺的一臺節目中主持,他身著一件白色唐裝,我激動萬分的向家人介紹,這個是郭德綱。那時提起郭德綱,我的同事和朋友十個裡面有一個認識,但是一百個裡面絕對沒有十個認識的。

接下來沒想到的是,老郭一直深陷漩渦中,中央臺的發小告他,曾經的師傅告他,倒是沒什麼,好像蚍蜉撼樹,反而越發紅了。這主要是北京臺一直力捧郭德綱,當紅主持春妮經常和郭老師在一起做節目,我覺得郭德綱會用一輩子回報北京臺。後來出了個打記者事件,北京臺做了評論,惹惱了郭老師。我記得他對這鏡頭是這樣說的,北京臺一貫花小錢、辦大事。後來出了全面封殺事件,起因是北京臺臺長去世,老郭寫了一首有關小肚雞腸為主題的小詩,遭來北京臺全面的封殺,連小劇場都封了,我以為郭老師這次完了。

一樣的安然無恙,郭老師和德雲社越來越火。這時候東北小品遭遇重創,喜劇界幾乎德雲社一枝獨秀,商業價值突顯。家裡面出了點小事情,出現幾個腦袋後面有反骨的徒弟脫離德雲社,已經算不得什麼了。郭德綱力捧小嶽嶽,一時間春晚、各種綜藝節目,小嶽嶽在臺上一首五環之歌,和者無數。德雲社獨霸江湖,各路英雄紛紛來降,就連寶島的綜藝大咖也一跪拜在門下。

雖一路坎坷,但是卻越走越高。這就是事實。就像《口吐蓮花》中說的,送走了呂洞賓,請來了郭德綱。郭德綱已經是一位大神兒級人物了。

以今天郭德綱之江湖地位,不必在和以前糾纏,小人也好,損友也罷,隨風而去吧。江湖缺乏的是俠義天下之一代宗師。郭老師,當你小心翼翼抱著你的小兒子的時候,就感覺你心中是充滿了慈愛的,撇開江湖恩怨吧,祝你早日成為和侯寶林、馬季一樣的大師。


河畔一壺酒


我是郭德綱的粉絲,特別喜歡他的相聲,更敬重他的為人,當然他不認識我,郭德綱早年為了相聲差點餓死北京街頭,妻子離開,後來又遭同行排擠,百般刁難,幸得候耀文老師收為徒弟,呵護有加,加上現在妻子王惠的鼎力支持,原本郭德綱就才華橫溢,剛正不阿,坎坎坷坷一路走來,他成就了自己,成就了相聲,成就了德雲社,成就今天的輝煌!正因為他歷經滄桑,領略就人情冷暖,也就造就了他不服輸,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品格,為他贊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