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鑼鼓巷是老北京的“富人區”嗎?

我是景大王


南鑼鼓巷位於北京的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處,它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場786米。南鑼鼓巷可以說是北京城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它與元大都同期建成,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它地勢中間高,南北低,像一個駝背的人,因此在舊時又叫羅鍋巷,直到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清政府在繪製《京城全圖》時,才將其改名為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元大都“後市”的主要組成部分,原來元朝在修建北京城時是遵循“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城市格局修建的。元代時,以南鑼鼓巷為軸心線,東邊屬於昭回坊,西邊屬於靖恭坊。明朝時又合二為一。清乾隆年間,南鑼鼓巷則屬於八旗中鑲黃旗的駐紮地。因南鑼鼓巷整體呈南北走向,呈“蜈蚣”狀,且據說當年在其最北處還有兩座長年乾枯的水井,所以此地在過去又被稱為“蜈蚣街”。

南鑼鼓巷東西兩側的衚衕是它成為老北京“富人區”的主要原因。西側的八條衚衕分別是:福祥衚衕、蓑衣衚衕、雨兒衚衕、帽兒衚衕、景陽衚衕、沙井衚衕、黑芝麻胡同、前樓古苑衚衕;東側的八條衚衕是炒豆衚衕、板廠衚衕、東棉花衚衕、北兵馬司衚衕、秦老胡同、前圓恩寺衚衕、後圓恩寺衚衕、菊兒衚衕。

在這些衚衕裡有王府貴地,也有名人故居。正是因為這些衚衕和衚衕里居住過的名人,讓這一條看似簡單而又古老的街區曾一度被稱為老北京城的“富人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