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四川有這樣一個人,放著好好的市長不做,非要下海經商,通過房地產賺到20億身家之後,他又頭也不回地跑去撿破爛,多年積累到80億身家之後,又毫不猶豫的都要上交給國家!這個人,宜賓當地的鄰居說他是“哈兒”,意思就是傻子,而江湖上都給他一個更響亮的稱號叫“舵爺”,意思是江湖義氣,豪氣干雲。他就是建川博物館館長、傳奇收藏家樊建川!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樊建川的人生經歷一言概之就是他是自己的主人,他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而且活得很明白。他於1957年出生在四川宜賓的一個普通軍人家庭,父母都是當兵出生,因此自小他就有一種韌勁和拼搏精神。長大以後他也先去當兵,然後在高考恢復之後,全軍80人報名,只有他一人考上了西安政治學院。畢業後從基層幹起,到34歲時就已經當上了宜賓市常務副市長,深得領導器重,可謂是前途無量。但這時候他卻不想幹了,理由很離譜,他竟說:“市長工資太低了,我要下海經商,去賺錢!”領導知道他很有自己的想法,無奈只得同意他辭職。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1993年,樊建川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那時候的房子可沒有現在這麼貴,樊建川在銀行貸了鉅款,蓋的房子卻賣不掉,只能帶著家人蝸居在成都的小房子裡熬著,差點就破產。還好碰上了國家第三次房改,轉眼間讓公司紅紅火火的發展起來,沒幾年功夫他就身家上億,進入了有錢人的行列,還在2001年首次登上了中國富豪榜。如果是普通人,夢想也應該到此打住,該享受生活了吧?但樊建川的夢想才剛剛開始,他告訴朋友,自己喜歡收藏,還要建博物館。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朋友覺得他是不是瘋了?個人建博物館,沒有國家補貼,那就是個無底洞,再有錢都難消耗得起。但樊建川已經下定決心,他不但要建博物館,還要建一座能讓每個中國人都能銘記歷史的博物館!為什麼他有這個想法呢?因為他是軍人出身,自小就喜歡收藏一些舊的報紙、書籍和軍功章等等,他對中國最艱難的抗戰時期,那些為國赴死的戰士們有著崇高的敬意。現在有錢了,就想把抗戰時期留下來的各種珍貴文物收集起來,然後保護在博物館裡,供每個人參觀。這種文物收藏,沒有風雅,只有中國人最刻骨的記憶。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樊建川身家曾達到20億,如今卻為了收藏文物把20億花光,還欠了銀行一屁股債,好好的一個億萬富翁,變成了一個到處收破爛的倔強老頭!他把公司交給合夥人打理,自己則四處奔波,不論是多殘多破的老物件,他都樂意掏錢買下來。有一座抗戰時期的碉堡,重達50噸!他毫不猶豫的付錢叫人運到成都建川博物館。到今天堅持了近20年時間,樊建川收集的藏品已經高達1000多萬件,100多萬枚像章、70萬封資料和書信還有數不清的抗戰遺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就有425件!他說:我們不尊重先烈,後人定會拋棄我們。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建川博物館一建就是500畝,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有30餘座分館,加上那些珍貴的文物,可想而知投入有多大。這是我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的抗戰博物館,樊建川還特地建了一個超大的廣場,為抗戰時期犧牲的戰士豎立雕像,他還跑遍全國找尋抗戰老兵,並把他們的手印收集起來放入博物館中。甚至他還特地建立了一座“戰俘博物館”,他說:“就算是戰俘,也曾經戰鬥過,並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也應當予以紀念。”這些都是民族曾經的苦難、戰爭的傷痕、國家的瑰寶,每年參觀人次達到100多萬,每個前來參觀的人都震撼不已。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從富翁變成“負翁”,幾十億的投入砸進去,每年光維護費用就是數千萬,但樊建川如今依然還在堅持貸款擴建。整座博物館加上那些海量的珍貴文物,有專家估價全加起來可達80億之多,這都是樊建川多年努力的心血。但他卻做出一個決定:全數上交給國家!他還立下遺囑:“我死後,把我的皮囊做成軍鼓,每個人都可以來敲,但敲完之後必須捐給博物館1000元。”他做這些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而是要讓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歷史,從今往後挺起脊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他放著市長不做去經商,賺20億後又跑去撿破爛,撿到80億全部上交

​樊建川在2017年曾因一張照片上了頭條,有不知情的網友很好奇,這不就是一位光腳坐在火車站的邋遢老頭嘛,為什麼大家都熱烈討論?這時候有人解釋道,你不知道,就這位邋遢的老頭,本可以坐私人飛機,卻甘願坐在地上等火車,本可以山珍海味,卻每天吃著十幾塊錢的盒飯,到處奔波為博物館勞力操心,本可以做一位優雅的富家翁,卻用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做那民族的敲鐘人!對此只想親切的說一句:“舵爺,您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