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鐵骨天畫丹景石

吳恭讓|撰文

涪江丹景石是中國觀賞石中的奇葩,具有色彩莊重,粗獷大氣,呈畫鮮活,浮雕感強等特點。在眾多石種中標新立異,獨領風騷,成交價格屢創新高。具體分析丹景石形成的地理人文因素,我覺得四個方面特色顯著。

一、聖潔雪寶頂賦予丹景石大雅風骨

地處阿壩州松潘縣境內的雪寶頂為涪江發源地。海拔5588米,是千里岷山主峰,又稱川西第一峰,同時又是藏區苯波教七大神山之一,藏語為“夏旭冬日”,即東方海螺山。雪寶頂雪線高度約4700米,山峰主體由石炭紀的石灰岩構成,高山湖泊眾多,大小海子遍佈。山體西北多為裸露岩石和峭巖。山峰北側是黃龍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人間瑤池”。涪江源頭複雜多變的地質構造,源源不斷的冰川雪水,以及河流下切,從深谷窄峽衝出的豐富層巖斷石,與其說為丹景石生成創造了得天獨厚條件。不如說是雪寶頂為丹景石注入了雪山的聖潔與信仰的崇高,賦予了大氣大雅風骨。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蒼松圖 肖傳星收藏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鳳凰涅槃 梁光金收藏

二、清澈涪江水洗潤丹景石畫意天韻

涪江因流經漢武帝時置縣的涪城(即今綿陽)而得名。涪江流域是天府之國的糧油主產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積澱異常深厚,收藏風氣自古尤盛。涪江全長將近700千米,從源頭至江油254千米為上游段,江油以下至遂寧237千米為中游段,涪江從下游合川河口匯入嘉陵江,海拔高度僅為200米 。也就是說,涪江在近500 千米上中游區段蓄勢發力,形成了上千米落差水流勢能灌溉沃野、洗磨沙石。宛如天將降大人於斯人必先乏其體膚苦其心志一樣,丹景石形成須經涪江水日積月累成千上萬年地衝撞擊打,來來回回地遭受傷筋動骨磨礪打造,反反覆覆地毀容整容洗心革面,才能重塑體膚,煥發嬌容,神繪出丹景石畫意天韻。碰巧在山洪暴發或者泥石流驟降,或者枯灘,挖沙等千載難逢的機緣裡,深埋泥沙偶露崢嶸的丹景石有幸被發現者慧眼識中,才得以登堂入室,被藏石家奉為至寶。由此說來,涪江堪稱點石成金的藝術巨匠,愣是利用歲月把一塊塊危巖碎礫點化成了丹景瑰寶。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田園詩歌 梁光金收藏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版納風情 梁光金收藏

三、莊重硃砂紅構成丹景石美學基調

丹景石上的硃紅色圖案鮮活奪目,得益於石中含鐵元素的融巖受地質力作用自然分佈、偶然呈畫。由於硃紅色氧化亞鐵斑痕比石英質底石硬度更高,更耐磨蝕。所以丹景石畫面自然會高出底石,呈現富有立體感浮雕效果。硃砂防腐,殺菌,驅邪,常被宮庭或者達官顯貴用來製作祥瑞配飾。或者研磨成粉調製朱漆塗染門庭。硃砂紅自古以來就是官喜民愛的吉慶顏色。當代中國對於紅色的熱愛和推崇可以說達到空前狀態。紅色象徵熱烈,象徵革命,象徵與時俱進:“那是從旭日上採下的虹,沒有人不愛你的色彩,一張天下最美的臉,沒有人不留戀你的容顏”。中國共產黨黨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都採用了紅色。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紅太陽、紅五星、紅領巾、紅寶書、紅衛兵、紅海洋曾經風彌一時,甚至與個人的命運、國家的安危息息相關。所以說我們這代人與紅色的緣分真是太深太深。一般說來,丹景石底石顏色顯灰白或黃白,更能襯托鼓凸的紅色莊重大氣,畫面更加醒目具有衝擊力,視覺效果格外賞心悅目。從歷次書畫藝術品拍賣來看,喜氣洋溢的紅色作品廣受歡迎。如李可染用宮庭硃砂作畫的數幅《萬山紅遍》,比同類題材山水就屢創新高。啟功用硃砂寫的書法、用硃砂畫的紅竹、紅蝙蝠作品收藏家更趨之若鶩。人們對硃紅藝術品的喜愛由此可以窺斑見豹。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嫦娥奔月 梁光金收藏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松雲圖 範吉明收藏

四、李白美故里點染丹景石詩畫靈氣

若按中央電視臺文化旅遊標示,江油為大詩人李白出生地。若照郭沫若佐證,李白則出生於唐代西部設防最邊遠的小鎮碎葉城(即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某地),其幼年生活在江油青蓮。這兩種說法不論哪種,都證明江油是李白故里。李白小時候在江油生活遊學成長,留下了許多遺蹟和傳說。竇圌山林木蒼翠,景色秀麗。李白少年結伴遊玩,吟出“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千古名句。現代草聖於佑任為此手書勒碑銘世可證。江油有李白紀念館,有李白衣冠冢等等。江油因此稱為詩城。涪江滋養了詩仙李白,涪江也孕育了丹景奇石。欣賞《蒼松圖》、《嫦娥奔月》、《鳳凰涅槃》、《版納風情》、《田園詩歌》、《金鳳呈祥》《松雲圖》、《紅巖魂》等丹景石精品,詩情畫意無不躍然石上。如《詩仙望月》:李白抬頭仰望,神態生動;一彎殘月高懸半空。詩仙吟月,月羞掩面惴惴,人月交融,詩情畫意悠悠。又如《耕樵畫屏中》:田野如疇,風光似畫。近看,耕者面朝黃土,辛勤播種;遠望,喬木挺拔,灌木逶迤,樵夫忙碌。好一幅謳歌勞動、讚美家鄉的寫實風情畫,天然再現了“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詩意豪情。細閱一方方丹景美石,暗吟一首首詩仙大作,無論觀石讀畫,還是品詩賞石,“地靈人傑出,人傑地更靈。丹景映詩魂,和順滿詩城。”之激情油然而生。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詩仙望月 梁光金收藏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耕樵畫屏中 梁光金收藏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紅巖魂 彭畢中收藏

吳恭讓簡介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吳恭讓

原蘭州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著名奇石收藏家。1987年首次發現酷似中國版圖的戈壁肖形石,經新華社定名“中國石”向世界播發,其散文《中國石》發表在人民日報,後被選入全國小學語文課本、1995年出版石文化專著《漫話黃河石》,2006年出版賞石、藏石指南《點石成金》,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論黃河石的美學魅力》,在《收藏》、《石友》發表數十篇賞石論文,大力提倡“神、形、色、質的賞石四要素”,積極主張“賞石當重奇與美”,大聲呼籲藏石務須“注重稀有性,著眼觀賞性,富有文化性,把握經濟性”的現代藏石價值取向。1998年被中國首屆國際觀賞石藝術節組委會評為“百名觀賞石名家’,2005年獲得甘肅省“奇石收藏、賞石理論突出貢獻獎”,2012年獲得甘肅省觀賞石協會“特殊貢獻獎”。

這裡據說是李白的故鄉,有人收藏了塊石頭,畫面還真像詩仙望月

中國石

吳恭讓是頗有名氣的軍旅賞石大家,也是藏家石友尊敬、喜愛的的賞石文學家、理論家、評論家。很多石友以自己的石頭得到吳恭讓的點評為榮。他的創作成果累累,他的大作英氣逼人,他的觀點鮮明精準。最近,他在黃河九省區奇石大展高端論壇主講的《當前奇石收藏走勢分析》、《絲路文化對當代賞石的深刻影響》、《一帶一路拓石緣》,觀點鮮明,文筆犀利,切中了賞石現狀要害,點明瞭賞石發展趨勢。指導性很強。聽者大呼過癮,獲益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