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操問誰能擒文丑,為何張遼和徐晃都搶著去?

陸棄




首先,張遼和徐晃有著一樣的背景,那就是降將。張遼原屬於呂布部下,呂布死後曹操本來是要殺了張遼的,後來經過劉備和關羽求情,曹操沒有下手,張遼也感念曹操不殺之恩,於是投降於曹操。徐晃原屬於楊奉部下,楊奉在被曹操殺得大敗之際,徐晃趁機投奔了曹操。

曹操手下將領多是家族兄弟,這些人不愁曹操重用,而作為降將,只能多在戰場上立功,才能鞏固自己在曹操手下的地位。在看當時的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家小,委曲求全投降曹操,曹操也因為賞識關羽的才能,又是送赤兔馬,天天好吃好喝,又是送金銀珠寶,又送美女的伺候著關羽,希望關羽能為自己所用。關羽、張遼、徐晃同是降將,但在待遇方面那是天壤之別,同為降將的張遼、徐晃自然心裡不是滋味,誰不想能得到領導如此賞識。而關羽在解白馬之圍時又斬殺了袁紹一員上將顏良為曹操立下一大功。文丑又是與顏良齊名的一員猛將,此時聽到曹操說誰能擒住文丑時,作為武將,又是降將的張遼、徐晃,一來是想在自己的領導面前表現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得到領導賞識。二來是想多殺敵將立功,站穩腳跟。所以兩人都想著爭奪搶功。


潘大蟀


張遼和徐晃搶著去擒文丑是想去撿便宜,撈個功勞,順便把丟掉的面子找回來。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延津之戰時,曹操故意命糧草輜重先行,又故意把馬放在山坡下休息。文丑大軍忙於搶馬,隊形大亂。曹操命軍將一起衝下土山猛攻袁軍,袁軍大敗。文丑一個人挺身獨戰,但是止遏不住敗軍,只能跟著敗走。曹操問“誰可擒之?”張遼和徐晃兩個人一起上陣,追殺文丑。

如果單比武藝,張遼、徐晃兩人和文丑都想去甚遠。就在白馬之戰時,徐晃大戰顏良二十合就敗走。張遼雖然沒有和顏良交過手,不過他應該比徐晃還弱一些,而且徐晃敗了以後張遼不敢出戰,顯然也是不如顏良。

文丑和顏良兩人齊名,而且文丑此戰是來為顏良報仇,他的武藝肯定不亞於顏良,張遼、徐晃和他單挑肯定也不是對手。不過兩人還是搶著出去是有原因的:

一來此時文丑正在兵敗之際,有機可趁。武將打仗時也要看狀態,比如魏延兩次對戰泠苞,第一次兩人對戰廝殺,三十合不分勝負,而第二次泠苞中計心慌意亂之下,被魏延數合活捉。張遼和徐晃是久經沙場的老將,經驗豐富,覺得文丑此時的狀態應該不如平時,自己上去還是有機會的。

二來此時文丑大軍已敗,文丑開始挺身獨戰,此時正好落單,他身邊都是曹軍,自己上去是以眾擊寡,可以說佔足了便宜。

第三,在白馬之戰時顏良殺的曹營眾將不敢出陣,最後只能去找關羽助戰,大家都臉上無光,這次既然有機會打落水狗,自然不能錯過。

而且關羽斬殺顏良後被封為漢壽亭侯,張遼、徐晃和他關係好,不至於妒忌,不過肯定也是很羨慕的。這次文丑處境不佳,正式一個撈回面子封侯的好機會,所以張遼、徐晃按捺不住就搶著上去。

然而張遼和徐晃都沒想到文丑雖然敗退,但是卻仗著自己武藝高強毫不慌張,先放箭偷襲張遼,將張遼射倒以後再來廝殺。徐晃只能獨戰文丑,結果自然是敗下陣來,要不是遇到關羽正好趕來,估計也要麻煩。

所以張遼、徐晃是白開心一場,還是關羽笑到最後。


不沉的經遠


張遼和徐晃不是搶著去,而是一起去,他們是想二打一,因為一對一,無論是張遼還是徐晃,都不是文丑的對手。

文丑是袁紹手下大將,河北四庭柱之一,之所以是文丑出戰曹軍,是因為在上一回中,河北頭號大將顏良被殺,顏良與曹軍對峙裡,親手斬了曹操手下原呂布的二員降將宋憲和魏續,後來又二十回合擊敗徐晃,徐晃雖武藝高強,但不是顏良的對手。



當時張遼也在曹操軍中,卻不敢出戰顏良,徐晃敢出戰,卻被顏良打敗,最後還是關羽出面才殺了顏良,要不是關羽出面,曹軍手下那些大將,還真不敢出戰顏良。

一個顏良就已經把曹營大將都嚇得不敢出戰了,現在文丑來了,曹營諸將對於顏良、文丑之名肯定有所耳聞,這個文丑之勇並不亞於顏良。



在袁紹與公孫瓚的磐河之戰時,文丑十個回合就擊敗了公孫瓚,然後一個人獨鬥公孫瓚麾下四員戰將,刺死一將,其餘三將被文丑擊敗逃走,要不是趙雲剛出道擋住了文丑五六十個回合,公孫瓚早就被文丑殺了。

文丑與劉備率領十萬大軍前往延津迎戰曹操,當時曹操在延津兵微將寡,又有大批的輜重物資要運輸,如果與袁軍硬拼,曹操沒有勝算,因此曹操使了個計謀,當時曹操大軍與輜重車隊一起沿黃河西行,原本是軍隊在前,輜重在後,曹操反過來了,讓輜重物資在前,軍隊在後,曹操的目的就是以輜重物質引誘袁軍,再出擊。



果然,文丑與劉備率領軍隊前來,遇到了曹軍的大批輜重物資車隊,這些後期運輸部隊又不是正規作戰部隊,人又少,一看到袁軍大隊人馬出現,曹軍全都逃了,而後面跟著的作戰部隊,在曹操的命令下,全部下馬休息,袁軍一看這麼多的物資,有糧食、馬匹、衣物等等,曹軍又下馬了,趁著這個大好機會,袁軍都去搶財物了,文丑攔都攔不住。

想想那個場景,大批的袁軍士兵下馬搶東西,全都亂成一團,完全不成隊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操下令全軍上馬,立即攻擊袁軍,袁軍措手不及,被曹軍打敗,而這個時候的文丑自持勇猛,上前迎戰,由於手下士兵亂作一團,無法作戰,文丑只得回馬退兵。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操向身旁的武將問道:文丑是河北名將,誰能將他擒來?

這個時候,張遼和徐晃雙雙出戰,也不等曹操答話,雙雙騎馬追趕文丑,並大叫:文丑休走!

這個時候要注意了,張遼和徐晃不是搶著出戰,而是雙雙出戰,兩個人像商量好了一樣,一齊去攻擊文丑。



要知道當時的文丑已是敗軍之將,袁軍由於忙著搶物資,已經亂一團,被曹軍少量部隊擊敗了,文丑無法應戰,而是準備撤退了,可以說,要不是袁軍戰敗,文丑撤退,張遼和徐晃還真是不敢出戰!

徐晃能和許褚五十個回合戰平,張遼能與張郃五十個回合打成平手,看起來,似乎徐晃比張遼強一點,還有徐晃敢與顏良對戰,雖然二十個回合落敗,但畢竟敢戰,張遼還不敢上呢,這樣看的話,徐晃在早期應該比張遼武力高。



徐晃與張遼兩個出戰敗軍之將的文丑,仍然沒有佔到便宜,文丑見二將殺來,便拉弓射箭,先是一箭射中張遼的頭盔,再是一箭射中張遼的面頰,於是張遼落馬,無法再戰。

接下來文丑調轉馬頭來戰徐晃,沒幾個回合,徐晃落敗,回馬逃走,反而是文丑追著徐晃打,這個正好關羽帶著十幾個騎兵過來,截住了文丑,只打了三個回合,文丑就害怕了,於是回馬準備逃走,結果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從文丑先射張遼來看,張遼如果不是衝在徐晃前面,就是文丑隨機拿箭射向張遼,但不管怎麼樣,文丑射退了張遼,接著又擊敗了徐晃,按理來說,文丑是敗軍,張遼和徐晃兩將居然還拿不住文丑,可見文丑武藝之高。

由此也可見,張遼和徐晃根本不是搶著立功,而是聯手出戰,畢竟曹老闆都下令了,袁軍都是敗軍了,如果還不敢出戰,你讓曹老闆面子擱哪啊?讓曹老闆怎麼看自已?



文丑雖勇,可是一物剋一物,被關羽所殺,文丑此戰本來就是為顏良報仇的,見到殺了顏良的人,文丑卻害怕了,不是武力不行,而是內心害怕,可見文丑武力雖高,但心理素質極差,如果頑強抵擋,關羽也未必殺得了文丑,可惜了文丑一身武藝,卻在關公手下不過三個回合就被殺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文丑之死,其實就是自己作死。

首先要說的是,這一幕乃是《三國演義》中的場景。

官渡之戰,顏良讓曹操很頭疼,但是在關羽眼中,河北軍隊就是一群不入流的草芥,顏良此人就是插標賣首,隨後關羽的確也是不負眾望,在措手不及中殺了顏良。

顏良之後有文丑,此時顏良已死,文丑建功之心,報仇之心一起湧上了天靈蓋。

那麼說到這,重點來了,袁紹想派劉備同文醜同往,估計也是吸取了武夫不能獨自成事的教訓。

文丑表示劉備是敗軍之將,和他同去將禍亂軍心,派劉備引後軍,文丑帶前軍主力。

說到這,不得不感嘆,文丑這個安排直接把自己安排死了。

假如關羽看到劉備的話,應該就不會殺了文丑,當然了也可能沒有了“千里走單騎”。

文丑在被關羽斬殺之前,曾遭遇曹操兩員大將的挑釁。

一員大將就是能把江東小兒嚇笑的張遼張文遠。

另一個就是給傷關羽迎頭痛擊的徐晃。

就在文丑死前,其大軍已經亂了,曹操弄了遍地輜重、馬匹,文丑軍旅不整,都去搶東西,亂作一團,文丑遏制不住,曹操見情勢良好,問誰能擒拿文丑。

張遼、徐晃應聲而出,脫陣來戰文丑。

文丑不愧是名將,要不是徐晃提醒,張遼就要被射中。

文丑第二箭射中張遼坐騎的面門,張遼摔落在地,頓時失去了戰鬥力。

此時徐晃來戰文丑,也是為了救張遼,徐晃看到文丑軍又有集結,感覺打不過,就跑了。

後來由關二爺穩定局面,文丑心裡害怕,跑又跑不過赤兔馬,被殺。

因此看來,張遼和徐晃打文丑應該很困難,強出頭的原因是因為降將想立功。

張遼大家最熟悉了,他是呂布的手下,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豈能不表現,還有張遼為何和關羽關係這麼好呢,是因為關羽曾替他在曹操面前求過情,不然可能也要隨呂布而去。

至於徐晃,本來是楊奉的部下,楊奉在曹操之前“奉天子”,徐晃見京師權力之爭日盛,勸楊奉和曹操合作。

楊奉先是同意後又反覆,被曹操殺敗,而徐晃就成了曹操最忠心的部下。

因此徐晃也想立功。

之後,二人在面對文丑時,一是盡一個武將的責任,二也是想爭功。

河北名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是袁紹部下最勇猛的四員大將。

四員大將有多勇猛,其實只是江湖傳聞,並沒有多少人見識過。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紹就吹噓過:如果顏良、文丑有一人在,就不怕華雄。

眾人肯定都聽見了,加深了對顏良、文丑的印象。

後來白馬坡一戰,顏良立斬呂布舊將宋憲、魏續,讓眾人認識了顏良的名不虛傳。

宋憲和魏續曾與張遼,同為天下第一飛將呂布的部下,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其武藝能差得了哪去?

要知道張遼是與關羽、張飛水平差不多的。

宋憲與魏續犧牲後,大將徐晃出馬迎戰顏良,徐晃是與關羽水平差不多的大將,結果與顏良交戰,二十個回合就敗走了。

顏良的本事徐晃可以見證。

但是,這麼厲害的一位將軍,竟然被關羽秒殺了,而且是在千軍萬馬之中。

這讓張遼與徐晃心裡很不舒服,很沒面子。

其實論武藝,張遼、徐晃與關羽,是伯仲之間,差不太多的。

關羽秒斬顏良,事出有因。

估計張遼與徐晃都憋著口氣,看什麼時侯找回這個面子。

恰好與顏良齊名的文丑來了,所以他們倆認為找面子的機會來了,爭先恐後地想去立功。

而且此時,文丑中了曹操的計謀,正是殺他的時候。

沒有想到的是,文丑不只武藝高強,箭術更好,張遼與徐晃又一次丟人,張遼還差一點丟了性命。

斬文丑的光榮使命,又落到了關羽的身上,而且,又是一次漂亮的秒殺。


瘋趣樂園


河北名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是袁紹部下最勇猛的四員大將。四員大將有多勇猛,其實只是江湖傳聞,並沒有多少人見識過。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袁紹就吹噓過:如果顏良、文丑有一人在,就不怕華雄。眾人肯定都聽見了,加深了對顏良、文丑的印象。後來白馬坡一戰,顏良立斬呂布舊將宋憲、魏續,讓眾人認識了顏良的名不虛傳。宋憲與魏續曾與張遼同為天下第一飛將呂布的部下,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其武藝能差得了哪去?要知道,張遼是與關羽、張飛水平差不多的。宋憲與魏續犧牲後,大將徐晃出馬迎戰顏良,徐晃是與關羽水平差不多的大將,結果與顏良交戰,二十個回合就敗走了。顏良的本事徐晃可以見證。

但是,這麼厲害的一位將軍,竟然被關羽秒殺了,而且是在千軍萬馬之中。這讓張遼與徐晃心裡很不舒服,很沒面子。其實論武藝,張遼、徐晃與關羽,是伯仲之間,差不太多的。關羽秒斬顏良,事出有因。估計張遼與徐晃都憋著口氣,看什麼時侯找回這個面子。恰好與顏良齊名的文丑來了,所以他們倆認為找面子的機會來了,爭先恐後地想去立功。而且此時,文丑中了曹操的計謀,正是殺他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是,文丑不只武藝高強,箭術更好,張遼與徐晃又一次丟人,張遼還差一點丟了性命。斬文丑的光榮,又落到了關羽的身上,而且,又是一次漂亮的秒殺。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歷史春秋網


一為面子二搶功。

首先作為武將,對軍功的渴望肯定都是有的,看看關羽的收穫:

斬顏良,解白馬之圍,被封為漢壽亭侯。

隨後的獲取戰功的機會就是:

與顏良齊名文丑隨即率兵與曹軍交戰,這是另外一份戰功送上門來。

曹操並沒有特意指派,(不提文丑)因為對於武將來說,功勞就是漢堡包,誰先上誰先吃,搶還來不及,幹嘛要指派呢,扔出一個漢堡-眾將,誰能擒之?(老神在在,信心滿滿作高深狀)

其實題主所問可以拆解為兩個問題:

為何張遼和徐晃搶著去?

為何張遼和徐晃搶著去?(在明知打不過的情況下)

《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操在土阜上指曰:“文丑為河北名將、誰可擒之?”張遼、徐晃飛馬齊出,大叫:“文丑休走!”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徐晃大叫:“賊將休放箭!”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

他們搶著出擊的結果:

文丑先是射倒張遼戰馬,張遼不是步將,性命堪憂。

徐晃救張遼,截住文丑,但人家小弟到了,遂逃,敗給了文丑。

難兄難弟一起吃了苦頭。

首先從臉面上說:

關羽所獲:斬名將、立大功、名揚天下、青史留名、加官進爵(漢壽亭侯)風采無出其右者。羨慕嫉妒恨吶。

張遼-面子。和關羽一起去解白馬之圍的,結果,關羽斬了顏良,自己灰頭土臉,顏面何存,作為自視極高的一員猛將,如能誅殺文丑則不單找回顏面,還是大功一件。沒想到啊沒想到,顏良文丑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兒,自己又敗了。

徐晃-面子。自己則被顏良二十合打敗。和張遼一樣,這個面子要找回來,否則落個能力有限的帽子,今後的好差事和獲取戰功的機會誰還敢放心給呢。但是,他的結局和張遼是一樣一樣的。

到這個時候,張遼和徐晃通過交手,已經都知道文丑是他們在武力上所不可抗衡的。

但是,為什麼還要搶著上?

當時並不是兩軍對壘,開打就完。文丑的部隊已經入了圈套,都忙著去分“行李”去了。

隊伍的混亂是必然,且已經露出了敗勢,曹操下令出擊,文丑軍大亂,戰敗已成定局,武將戰敗自然會影響士氣、軍心,但同樣的,如果自己的部隊亂了,主將既要單挑,又要顧著部隊,也是心慌意亂,張遼和徐晃看準時機,準備利用這個機會,擊敗文丑,沒想到文丑太強悍,他們還是輸了。


古今通史


曹操問誰敢出戰文丑,為啥張遼、徐晃要搶著去?



這提問說的是袁紹、曹操的延津之戰,與關羽斬顏良的白馬之戰,基本上緊接著,曹操戰場動員,張、徐二將爭先恐後,出面應戰,主要是 :



第一,對張遼來說,是前一戰的激勵為主。解白馬之圍時,張遼是主將,關羽是配角,但上場表演,卻被關羽獨領風騷,張遼心有不甘,這正是表現自我、立功報效、揚名立萬的好時機,張遼搶先響應,是對曹操的大力支持,也是自信心體現,更能激發全軍士氣,不論實際作戰效果,光這些副產品,就能使曹操另眼相看。



第二,對徐晃來說,主要是對前一戰,表現不佳的彌補。以徐晃的實力,戰贏顏良不可能,但二十合就被幹敗,主要還是心理因素。前面顏良乾淨利落的把宋憲、魏續打發上路,徐晃心底裡有了陰影,戰顏良不是徐晃自動出戰,而是曹操指名道姓,讓徐晃應戰,這種情況下,徐晃是硬著頭皮,死撐著害怕心理,勉強出場,結果上去只打二十合,就趕緊退下來了。如果像許褚那樣,不顧一切放開打,起碼翻一倍,就是四十合還是有可能的。



可能徐晃過後總結一下,覺得作為將軍,資歷比張遼老,人家已經牛一回,戰場太慫被人恥笑,實在太丟人,得趕緊把自己形象改善改善。這時,張遼的躍躍欲試,讓徐晃擔心再遲疑,功勞被別人搶去,就壯著膽子,先強一把再說。可是,心理因素比較頑固,徐晃雖然嘴頭上硬,心裡還是不踏實。開打後,張遼戰馬被射倒,文丑回馬來殺張遼,徐晃雖然紮了亮相勢,作出搶救姿態,但一看文丑後隊擁上來,就又慫了,回馬就跑,多虧此時關羽斜插上來,截住文丑,才救了張遼一命。



第三,曹操策略變換。延津一戰,曹操吸取教訓,不再直接指派,而是動員式,讓那些有立功慾望、想表現的自動出頭。從實際看,這比前面對顏良一戰,曹操先派宋憲,立馬被殺;再派魏續又再被掛;三派徐晃,僅僅二十合就敗下陣,曹操自己臉上,都有點掛不住。而這一次,曹操一開口,立馬就有兩位將軍響應,雖然開打效果不怎麼樣,但很快,就被隨後趕到的關羽,乾淨利落地解決了。



那為啥曹操發話時,關羽沒反應呢?這是因為,張遼、關羽是從白馬那邊趕過來的,可能張遼部在前面,早到一步,關羽隨後,晚一些。但俗話說,趕得早,不如趕得巧,不偏不倚,正碰到關鍵時刻,文丑也是時運不濟,接連射倒張遼、赫退徐晃,本來還有斬將立功,打贏這一戰希望,不想卻又撞到這紅臉冤家。



第四,多打一效應。戰文丑不是張遼一人,也不是徐晃單幹,而是兩員猛將,一齊出手,心理上佔優勢。不管實際本領如何,先把場子哄起來,不然,讓丞相冷場,沒人應聲,多不好意思啊?



這世上的事情,有時也奇怪。第一次,顏良被關羽殺掉,袁紹得到報告,氣得七竅生煙,當時就要殺了劉備,然劉備一番花言巧語,化險為夷。可第二次,文丑又被這“紅臉長鬚”大漢幹掉,袁紹竟然相信劉備要寄信,勸說關羽歸降自己的鬼話,又一次讓劉備死裡逃生,簡直就是奇蹟,讓人沒法相信,然卻是事實。這就是命啊,實在沒辦法。(545)


流譽後


張遼、徐晃搶著要擒文丑,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橋段,畢竟羅貫中老爺子對二人的定位都是衝鋒陷陣型武將,每次曹操遇到武將比鬥,基本都有張遼、徐晃參與,二人武力值在民間傳說中的“三國24名將排行榜”中就排在一塊。

《三國演義》中,禰衡嘲笑曹操手下人物時,稱:“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這裡面就有張遼、徐晃,可見二人都是曹操面前重要人物。每次曹操出征都是張遼、許褚、于禁、李典、徐晃、樂進、夏侯惇、夏侯淵這幾員大將跟隨。

張遼、徐晃齊出搶著戰文丑,竊以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①此前,顏良前來挑戰,刀劈宋憲、魏續二將,徐晃接站二十回合,敗歸本陣;最後關羽出場,秒殺顏良,當時張遼就在觀戰。二人爭著戰文丑,含有血洗前恥的意思。

②關羽在曹操陣營中,僅與張遼、徐晃關係比較好。二人搶先出戰,也有搶關羽功勞之意,擔心關羽殺文丑後,會辭曹操而去。


安定郡小書生


張遼、徐晃都是魏的名將,顏良、文丑是袁紹帳下河北名將,之所以敗給顏良我想應該還有別的因素在裡面。當時,張飛因為搶了呂布的馬,呂布大怒,發兵攻打劉備,張飛和呂布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雙方收兵之後,呂布將劉備團團圍住,劉備在小沛待不下去了,突圍去投奔曹操。

在突圍過程中,張飛在前開路,劉備居中,保護家小,關羽斷後。就是在關羽斷後的時候,張遼來追,關羽和張遼交了手。關羽對張遼的功夫多少有點了解。後來呂布攻打劉備,張遼帶兵攻打西門,被關羽言語感化,張遼又帶兵到了東門,張飛準備出戰,這時,關羽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所以並不能說明徐晃、張遼打不過顏良。顏良之所以被關羽所殺,這裡有一個因素,當時兩軍對陣,顏良、文丑都出了一個毛病,就是先問問“來者何人”作為名將不想殺無名之鬼。誰知道關羽並不答話(我分析當時的關羽也確實沒什麼名氣,跟劉備一起合袁紹打董卓的時候,介紹過關羽只是一個馬弓手)關羽的赤兔馬的速度快,手起刀落,兩名將就這麼一命嗚呼了


未來需探索


這個問題咱們聯繫一下當時的背景就很好理解了

首先,個人身處的狀況,要知道張遼和徐晃都是降將,並且還是那種暫時沒有展現出自己能力的降將,他們畢竟不像關羽“素有威名”,被曹操給好吃好喝的給供著,赤兔馬賞賜著,美女給伺候著。

他們還缺少一個機會,一個極大加重自身地位的機會,而這時,文丑來了,你說他們能不興奮嗎?要知道關羽“斬顏良”之後那是備受重用啊,而文丑又是素來與顏良齊名,你說他們能不想抓住這次的這個機會嗎?如果成功,那地位估計就不下於關二爺了。

(張遼)

其次,這也是一次表忠心的良機啊,本就是降將,如果還不趕緊藉機以表忠心的話,以曹操的性子,難免以後不給自己小鞋穿(或者說冷落自己)。

最後就是對自己武力的自信了,通讀三國的我們也都知道,張遼和徐晃作為曹操後來的“五子良將”,那個個的戰鬥力也都不是蓋的呀,而武將都有自己的傲氣,很難服氣誰,所以一時氣盛,想要擒下文丑也是很正常的心理。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能在評論區各抒己見。

手機碼點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點贊和關注,謝謝。

還有更多其他內容,希望大家能關注我,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動力,謝謝!(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