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西安城擁有太多有故事的背街窄巷,它們藏於霓虹之後,時常作為舊時光的佐證,靜靜的佇立在高樓身後。

出安定門向西直行,在西關正街中段路南,有條人口極為稠密的巷子,這就是嘈雜而忙碌的南小巷。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物是人非反過來

就是現在的南小巷



南小巷北起西關正街,另一端向南延伸至豐慶路,長度約一公里。這條並不悠長的小巷,卻包羅市井生活萬象。

進入巷中,可以看到各色店面、市場、攤販擁擠於道路兩側,路上人車川流不息,日夜熙熙攘攘。這裡居民的密集度之高令人咋舌,據說容納有數萬人之眾。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巷子兩旁除了介家巷、人民西巷、八家巷等略寬敞些的巷子,還有一些不知名的窄巷。這裡的房子拆了蓋、蓋了拆,週而復始。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南小巷了,現在舊式庭院、屋舍大多已不復存在。但是這裡的人大都沒有離開。

南小巷小學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南小巷幼兒園

深藏小區裡的幼兒園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據西安地方誌記載,明代時南小巷就已經存在。當地的“四至碑”曾記載:明隆慶六年(1572年),這裡系位於西關南側的小巷,即稱南小巷。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名回回巷,1949年恢復南小巷名稱。1966年“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抗美三巷,1972年恢復原名。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遠在清代時期,這裡曾經是回民區,後來回民集體遷至西羊市,才有了後來的回民街。

儘管曾經的歲月不復存在,但在清代留存至今的老地圖裡,我們依稀可辨南小巷昔日的影子,尋覓到一條老街巷變遷的足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圖源LOFTER @老雎

清代光緒年間的西安地圖中,南小巷的名稱並未明確標示,但西關老城牆的南郭門內,正對一條從北延續至南三四百米的小巷子,在巷內西側,回回巷、介家巷猶如兩條平行線分列於此,這便是南小巷所在地。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解放後的五六十年代,南小巷還沒有通到豐慶路,巷子的南頭是人民西村。那時候南小巷一帶基本家家是土房,磚房極少。

那時是土路,有部分路段僅容兩人通過、不足兩米寬,使得整條街道呈現出狹促而陳舊的感覺。每到雨天,路面泥濘不堪,人們一家老小必須穿上高筒靴才得以通過。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當年,巷子中段有一個巨大的“天坑”,當地人稱之為豆芽坑。這坑足有七八米深,大約兩層樓的高度。至於這坑有何來歷,是自然形成還是有專人挖掘,就連當地的老人們都不得而知。上世紀80年代改造時,這個巨大的豆芽坑終於被填平。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今極少有人能回憶起來,南小巷邊還曾存在過兩座小廟。巷子東邊的廟,是介家巷的介姓人家的祠堂家廟,解放之後,這座家廟成為了西關派出所的舊址。

南小巷北頭以西,過去也有一座供奉著關公爺廟。後來,這座廟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當地居民孩子自由學習的場所。不過時光荏苒,小廟變作樓房,當初的位置如今已經是社區醫療站了。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在資源格外緊缺的年代,南小巷居民全靠巷口靠西側的煤店保障用煤。煤炭緊張時,甚至需要半晚上到煤店排隊。現在過去風光一時的煤店逐漸蕭條,現在改成了居民小區。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在家家戶戶都沒通上自來水的日子,南小巷的居民吃水全靠肩挑手提。那時巷子周圍建了幾個水站,因為居民數量多,用水量特別大,每天下午,排隊擔水的人群都成為街上一景。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誰還記得這裡也曾是

輝煌一時的輕工業集散地



五、六十年代,掀起了國營建廠的風潮。原本是混雜居民區的南小巷,漸漸成為當時西安城的一處輕工業集散地。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圖源LOFTER @老雎

南小巷由北向南,西安食品廠(即冰峰汽水廠前身)、糖廠、時裝廠、玻璃廠、晶體管廠紛紛開辦起來。老輩人回憶,只要食品廠做點心的車間一開動,街道上就不時飄著麵包、點心的香味,十分誘人。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圖源:華商論壇 @石泉一眼

糖廠主要生產各種水果糖,玻璃廠生產生活用器皿、酒杯、酒瓶。其中,西安食品廠出產的冰峰汽水名氣最大,暢銷不衰數十年,那延續至今的冰涼味道,幾乎貫穿了西安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那時,面積與產業最龐大的國營廠是南端的西安晶體管廠。當時晶體管廠在南小巷南段一直延伸到豐慶路,共計佔據了50畝地,其中一間廠房就是現在未來出版社的舊址。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改革開放的浪潮一來,國營老企業逐漸在上世紀80年代末關張倒閉,堅持下來的也都搬離南小巷另覓新址。現在走在西關正街上還能遠遠的看到“冰峰”的大招牌,但實際冰峰早在2008年就已經搬離了南小巷。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南小巷改造後,路面被拓寬成了6米的柏油路面,居民們徹底結束了泥濘的跋涉。過去的國營老廠變成了各個單位,周邊一層一層的樓房也蓋了起來。

未來出版社、童話世界雜誌社、西安市機電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單位陸續進駐南小巷,當年的輕工業集散地再也看不到了。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現在的南小巷又迎來了一次改革,兩邊的攤販沒有以前多了,路口現在也為了起來,但一到早晚高峰這裡還是堵,遠遠的看過去,上世紀的熱鬧場景彷彿還在眼前。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養育幾代人的美味

如今寥寥可數



南小巷經歷了西安城由田地到工廠再到高樓的每一個階段,不論動盪或是靜默,真正屬於這裡的味道始終在。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紅油米線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在西安,還叫著“紅油米線”的傳統店面已經不多了,所以這家店一被吃貨發現就火了,很多人聞名來吃,飯點人多可能還得排隊。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這家米線的味道更適合重口味的人吃,而且配料足份量大,端上來是滿滿一碗,米線比較細,而且筋道,不論人多還是人少,每一碗的質量都是有保障的。店裡的籠籠肉夾饃也是一絕,肉給的特別實在。

乾州四寶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乾州四寶是在南小巷家屬院小區樓下的一家店,門口擺著幾個高高的大蒸籠,平日裡用來蒸洋芋擦擦和菜疙瘩。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在門口蒸好洋芋擦擦,只需要放涼,再加入蒜苗,青椒、小火爆炒即可,炒好的洋芋擦擦特別勁道,一定要用勺子舀上滿滿一口送進嘴裡,那個滿足簡直說不出來。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這裡的菜疙瘩也是特色,雖然是一道家常菜,但做的更香,再經過油潑辣子和秘製的醋攪拌吃起來更酸爽。

五星自選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不知道門頭的“五星自選”是不是它的名字,一進南小巷就能看到這家店,是不是飯點人都超多,也說不清開了多少年了,網站上都找不到,但生意好到不行。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一般妹子來的話最多要個10串,老闆給你調好,或者你自己加好調料就可以吃了,南小巷裡有很多這樣的小店,其實老闆都是以前的小攤販,不讓擺攤了才開起了店。

廣東腸粉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這家店很神奇,只賣腸粉這一樣東西卻開了四、五年,老闆說就擅長做這個,也就沒想著再賣別的啥。店裡沒什麼環境可言,但每張桌子都仔細的擺著一排老闆自制的醬汁。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雞蛋腸粉是點單率最高的,粉皮很薄,雞蛋打散在裡面,兩三分鐘就好了,常來的顧客一般都是自己調汁,桌子上四五樣調料隨意搭配味道都出奇的好吃。

南小巷就是這麼神奇,你隨便走進一家店味道都不會太差。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入夜後的西安喧囂逐漸退場,但這時候的南小巷開始凸顯它的另一番樣貌,這個巷子賣水果,下一個巷子賣蔬菜,再下一個巷子聚著各類小攤販……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如果我不說,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西安最早的回民街在這裡…

我們無法預知

這樣的南小巷往後又會是什麼樣

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早已明白

再多的變遷

也抵不過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那麼你最無法忘記的是西安哪條街道、哪個巷子?

歡迎評論裡告訴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