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小學不設校長、不設領導、不設各科室,全部由教師自行安排,會怎樣呢?

鯤鵬說教育


這是一個很好的設想,但是就目前現狀,這樣的設想不可能實現。

一、工作性質決定這不可行。

我們先大膽假設,這樣的情境已經實現:學校完全由老師自治。現在從開學開始,學生的書本誰來聯繫?書本到了學校如何分配?哪些教室安排哪些班級?誰來安排各功能室的課表?老師請假課務如何調整?教育局來人檢查工作誰來接待?教學設備損壞誰負責維修?有人會說,老師自治啊,會安排專門的人來負責這些工作,那不還是和現在一個樣嗎?學校是一個整體合作的單位,和一個國家一樣,必須完善自己的組織部門才能有效的運轉,不然將是一片混亂。

二、人的本性決定這不可行。

毛主席說過:“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教師群體亦然。每個學校都會有一兩個人是不服從安排的,每個學校都會有幾個人有受迫害妄想的,每個學校都會有幾個投機取巧的,每個學校都會有幾個屢教不改的……這是人性使然,所以必須形成一個有約束力的集體,利用制度來約束人性的散漫。放任他們的自由,就是對認真負責老師的不負責。

三、為教師的職位晉升鋪設道路。

雖然在許多人“淡泊名利”的人眼中,學校裡的職務,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晉升”。但是仍然有許多老師將這當作更好的“為教育事業奉獻”的一種方式。學校的各個職位,確實是能鍛鍊人的,並不僅僅是上傳下達的這麼簡單,校長就更需要超越常人的能力才能勝任。所以,一個真正有理想,想更好實現抱負的老師,不能只侷限於一個班級,而是要有大局觀。只有層層擔任過班主任、中層、校級領導的老師才能磨練出這種眼界和胸懷。放眼去看我們聞名全國的特級教師們,絕大多數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從一線老師做起,到達校長崗位才能推廣自己的教育理念,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的。

當然,我們現在社會,利用各種關係,謀取職位卻不做事的人有很多,這不僅僅只有學校,其它行業可能更多。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和人鑽了制度的空子,就全盤否定這種制度。我只有用積極的態度,不斷地完善制度才是上策。


浮生談


以前總覺得校長是個閒職,對教學無關緊要,甚至是可有可無。及至後來,才親身見證校長的重要。我們這裡由於人口較多,除了民為學校之外,鎮裡還有四所公辦小學,公辦學校成績較好,但其中最好的以前一直是中心小學。後面不知什麼原因,教辦就把中小的校長跟二小的校長對換了,其他老師學生不變,當年二小的中考成績居然就取代中小名列第一!此後若干年至今的升中考試,都是二小反超中小成為佼佼者。由此可見校長對於一所學校的影響有多重要!其實,我們只要稍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學校是個大家庭,可以想象,沒了主事的學校行政豈不是要亂成一窩蜂?少了得力的領導學校是不可能連年達到優秀的!



CB彬彬


現代教育,不是私塾教育。當年的私塾那是落後的教育模式。我們今天的教育語數理化政,體美音,不可能像私塾一樣一個人教,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團隊合作,而且,這個團隊必須有協作精神,你爭我奪或者互相拆臺,那怎麼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怎麼保障培養相應的合格人才?

再有,這麼多人,教學秩序怎麼維持,比如,我每天不想早起床,我想上三四節,我不想晚下班,我不想上下午的課,像這樣的問題誰來統籌安排,……

所以,現代教育制度規定,學校設有校長,科室主任,他們各司其職,領導學校的整體工作。

有人說,不設校長和各科室,還好些,那這些人,要麼是不懂現代教育,要麼是故意起鬨。試想,一個學校不設這麼個機構,學校教師各自為政,那麼學校就成了一盤散沙,這樣的學校教育的結局可想而知。現在只要是校長能力差一點,學校就出現質量差問題多的敗局。有人說,學校領導出去開會了,或者病了……學校會正常運轉,或者還好些,這樣說,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殊不知,那是由於學校在領導班子的安排下,已經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慣性,短期內是可以的,但時間長了,問題就出來了。

設計現代教育學校的制度,是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不能個人的好惡而否定。


用戶1956502798232


學校不設管理者,這應該是典型的無政府主義。就像一輛車,如果沒有方向,最終就不知駛向何方。

誠然,有些學校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真正從事一線教學的人員較少,甚至一些領導幹部與民爭利,嚴重挫傷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但是,絕不能否認領導人員和機構的重要作用。沒有校長和相應工作班子,誰來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誰來抓紀律作風和教學秩序,誰來保障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

整治不正之風,關鍵在制度和民主氛圍。不要覺得有些人隻手遮天,胡作妄為而得不到處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要廣大教師團結一致,相信不正之風、違法亂紀一定會逐步得到治理。但是,也不能因噎廢食,把不正之風的源頭歸結為學校的機構人員設置上。

※分享科學教子方法,觀摩優質教育案例,解決教子困惑;關注教育事業和教師職業發展----【教育心理專報】與您同在!※


教育心理專報


我在一中心小學任教,有一年校舍拆除重建,各班級分散在附近農戶家,校長會上表示班級分散不便管理,因為什麼時候上課下課,老師自己說了算,擔心學校成績全鄉排名退後,結果從全鄉第二,提升到第一。如果僅從學生成績來講,設不設校長,沒什麼關係,而且本人感覺輕鬆了許多。因為校領導對教師的教學指導微乎其微。校長要設,一個就夠,現在是副校長一打,還設副教導主任,等等。領導多,又要少上課,普通教師兼課自然更多,忙得團團轉。而評職稱,先大領導,後小領導,普通老師你就耐心等吧!耐心等吧!什麼時候校長是為老師服務的,就像我在頭條上看到的某中學校長五十多歲還未評高級,他說,我是為老師服務的。如果都是這樣為老師服務的校長,教育的春天也就到了!我希望領導也評高級,但不能領導都去爭高級,甚至不擇手段。


用戶8886707191030


不請自來。有句話,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說點題外話,在我們這裡,一個鄉的二中(初中),歸屬於這個鄉的中學管理。原來的老校長,很樸實,精力全部用在抓教學上,最多的時候,學校三個年級,學生數達到將近六百人,中學還不到五百學生啊,每年,考上我們這裡實驗中學(高中)最少有十人,在我們這裡,這個數字很厲害啊,很多鄉每年考上實驗中學的都是個位數,甚至一個都沒有,在這個鄉,小學畢業,學生沒有外跑的,都在這所學校讀書,後來,這個校長退休了,換了個年輕的校長,沒到五年,這所學校只剩不到一百學生,到現在,去年,2019年,新生只有二個,學生少了,老師就多了,好一點的老師自找出路,紛紛調走,好老師走了,學生更不來了,這就是現實。


落葉歸根xx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個話題,側面反映出,普通老師對於所謂學校幹部的不滿。

那麼。如果學校不設校長和其他幹部以及各個科室,由教師自行安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拓展培訓。30個人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選了組長、副組長;另一個小組只交代任務,其他都不安排,連小組長都沒有。然後,叫大家去完成。第一個任務並不複雜,通過一座獨木橋。大家搖搖晃晃,不需要人照顧,基本上都通過了。但很明顯,第一個小組通過的效率要高一些,因為,在之前,組長就做了安排,誰先過,誰後過,困難的人安排有人去扶持。而第二個組一擁而上,困難的沒人管。

第二個任務,翻越一堵高約4米的牆。沒有人能夠單獨完成,又不準使用任何工具。這個時候,大家只有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了。最後,還是我來組織,叫幾個年輕力壯的男性做地基,蹲下身子,再找幾個相對較輕的男性,踩在他們的肩膀上。

但由於我本身沒有經過任何程序,就指揮不動所有人——有人當場質疑,你憑什麼叫我蹲在地上,讓人踩我的肩膀?

但好歹為了共同完成目標,這些問題很快也就克服了。

通過這一些無序的行動,以及後面的爭論,我們這一組,落後第一組已經很長時間了——有些人,已經站在我們旁邊看笑話了!

舉這樣一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

一個組織,必須要有領導,否則,基本的秩序都不能保持,更別談什麼戰鬥力了!

那麼,學校是否也如此呢?

第一,沒有領導,前進的方向是什麼?

我們不怕累,但我們害怕走了很久,卻走錯了方向。領導的作用,首先體現在方向的指引上。學校發展,要不要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方向。

我在擔任校長的時候,就曾經給老師們講:一個學校,一天、一週、一個月,都可以沒有校長,但如果一學期沒有校長,這個學校必亂無疑!

第二,沒有領導,工作誰來按排?

一所學校,誰上語文,誰上數學,需要人安排吧?

第一節上什麼課,第二節上什麼課,需要人安排吧?

教師需要維修,維修需要經費,需要有人來統籌吧?

沒有領導,誰來負責?

第三,沒有領導,工作由誰來考核?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完成工作的效果也必然會有差別。如果幹好乾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誰還會有幹勁呢?所以,任何工作,最後都需要考核。

那麼,該由誰來考核呢?

也許有人說,考核本身就不公平——請注意,我們這裡不是討論如何科學考核,而是該不該有考核的問題!

第四,沒有領導,矛盾誰來調解?

我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矛盾。對一所學校而言,老師之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都會有矛盾。這些矛盾,該由誰去調解處理呢?


一般的矛盾,倒還好說,如果出現了重大的矛盾呢?出現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呢?學校被家長起訴到法院,該誰去應訴呢?

其實,一所學校,就像一個人的身體,各個器官的工作,不還是需要大腦進行統一的指揮嗎?

記得多年前,馬季曾經說過一個相聲,講的就是五官發生了爭議,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可能對於不少人而言,大家笑一笑,也就算了,而其中隱含的深刻的管理學的道理,大多數人並沒有去思考吧!

如果我們反觀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會有所感悟了。一個猴群,有一個猴王——管理猴群,並負責守衛領地。進入原始社會之後,原始人打獵,單打獨鬥,效果不好,才會大家聚集起來,一起去打獵。後來發現,如果進行合理的分工,效果更好,所以,就產生了領導——氏族的首領。再後來,氏族的首領,開始享受特權,才進入奴隸社會。再後來,有些奴隸不滿足於我幹活,你享受,就起義反抗。於是,就開始給一些人土地,另一些人去耕種,慢慢就有了地主和農民,歷史就進入了封建社會。依次往下,都是可以依照這一邏輯來思考的。

總之,對於一所學校來說,校長、中層幹部和各個科室,都是客觀需要的。只是,作為校長和其他幹部,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問題。


三水三心


現在學校領導太多了。形式主義嚴重。一個校長,四個副校長。下面又有四個科室。一大堆中層領導。指手畫腳的人多。各種活動多教師負擔就重,每個活動都要痕跡要存檔。多數活動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影響教師正常工作。為的就是給這些領導們留下工作痕跡。建議減少學校的領導和行政人員。少一些形式主義。多一些紮紮實實的工作。沒有校長不行。一個校長足夠。


緬因喵喵


這個問題應是隨口而出。就算是全部由教師安排,其結果依舊回到有領導的局面。所不同的是這個領導由現任在職教師產生(或民主或強者為王),因為不可能所有人一擁而上來安排工作,造成混亂局面,無法工作,影響大家利益。常言道:千兵有頭,萬兵有將。


老玉655


這個很好,好極了。但是老師們肯定會打起來的,那就是還要有裁判組,判定誰打贏了誰說了算![大笑][大笑][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