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交匯點訊 今天是首批江蘇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的第4天,醫療隊成員、正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支援的南醫大二附院李靜寫下了一篇日記。她說:“熟悉環境後我們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但是下班的時候我們衣服都溼了,臉上勒出了道道印跡,此時我們心裡已無擔憂只留滿滿的信心!”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前線日誌

2020年1月29日

南醫大二附院 李靜

今天開始正常進入病區工作,工作量很大,我心裡是激動與擔憂並存。激動是因為我們終於實地開展我們的救援工作,武漢的醫護也可以輕鬆一點,患者會有更大的信心,疫情得到控制也越來越近了;擔憂是因為知道前方的疫情很嚴峻,我們面臨的困難很大。

但是激動遠大於擔憂,我在這兒記錄下昨天我們第一次進入病區的情景。我們大步自信地踏向醫院,在醫院裡有人詢問我們是哪兒的,我大聲地回答,我們是江蘇人,南醫大二附院人,聽到他們說一聲辛苦了,謝謝你們,更加堅定我們幫助他們的心,在熟悉環境的過程中,我們進入病房跟每一名患者打招呼,告訴他們我們是來幫助他們的,我們有信心幫他們戰勝病毒,和患者一起加油,有的患者對我們說你們的到來給了我們陽光般的希望,謝謝你們。但是我們也遇到了困難,就是語言不通,有些老年患者溝通起來比較困難,但是旁邊年輕的患者會積極主動地幫我們翻譯,感覺武漢人民真溫暖。

熟悉環境後我們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雖然只是短短几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但是下班的時候我們衣服都溼了,臉上勒出了道道印跡,此時我們心裡已無擔憂只留滿滿的信心!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李靜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上小學一年級,老二不到三歲。老大得知媽媽要去武漢時,問她:“什麼時候能回來?”李靜說:“不知道。”丈夫是南醫大的老師,得到消息沒有任何猶豫,“如果需要你去,你就去吧!”他說。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李靜

李靜出發前往武漢後,兒子每天的日記裡,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媽媽。兒子年紀太小,很多字不會寫,暫時用拼音代替。1月27日,兒子在日記裡寫道:“今天是媽媽去wu han的第三天,媽媽說hai有一個月才回來。媽媽你一ding yao平安。我們dou xiang你。”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李靜說,這兩天和先生視頻時都不敢說話,怕兩個孩子聽見會更想媽媽。她說,自己在外救治病人,對兩個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保護,她願意做孩子們的榜樣,做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和李靜一樣,南醫大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的其它隊員今天也正式進入病區工作,護士高燕主動請纓去了重症隔離病房,她是一名中共黨員,28日,她和孫立群主任一起前往重症病房熟悉情況。高燕告訴記者:“這裡的病人相對較重,病情變化也快,交班就能交一個多小時。”

病人病情重也意味著風險更大,但高燕依然願意衝在前面:“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不想將來留下遺憾,而且我是黨員,更應以身作則, 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來自江蘇援鄂醫療隊的消息 | 武漢人民真溫暖,我們信心滿滿

醫療隊的秦湧副主任醫師分在了在呼吸五組,28日下午,他參與檢查了幾個重病人的情況,今天上午,他將把所在病區整個病區60個病人全部摸查一遍,把所有病人的病情和治療全部掌握,以便接下來更好地開展救治工作。

據悉,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此次共派出七位醫療隊員,包括四位醫生、三位護士,分別來自呼吸科和重症醫學科,既有高年資的主任級的醫生、護士長,也有年輕的主治醫師。

通訊員 陳豔萍

交匯點記者 葉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