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黃正清與宣俠父的革命情誼

黃正清與宣俠父是民國時期甘肅藏區極為有影響力的兩位重要歷史人物。他們相知相交共同開展革命鬥爭的時間雖然只有短暫的兩年多,但他們為甘南藏區傳播革命火種、反抗封建軍閥殘酷壓榨和民族壓迫,所做的歷史功績和表現出的崇高精神風範,永遠為甘南藏區各族人民所銘記和懷念。

黃正清,又名羅桑澤旺,藏族,出生於1903年,四川順化(今理塘)人,1920年隨其弟第五世嘉木樣(活佛)遷至拉卜楞(今夏河縣境內),1928年在拉卜楞任番兵司令。1934年,番兵司令部改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任保安司令。1944年任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1949年8月率部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甘肅省農業廳副廳長、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畜牧部副部長、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53年任甘青川三省剿匪指揮部副司令,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長、甘南軍分區司令員。1954年後任甘肅省副主席、副省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後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省副省長等職,1997年10月6日在蘭州逝世,享年95歲。黃正清同志是西北地區藏族的領袖人物,一生愛國愛教愛民族愛社會主義,致力於藏族地區的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是一位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少數民族上層人士。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1928年前歸青海省西寧道循化縣管轄,寺主嘉木樣呼圖克圖歷來都是拉卜楞地區政教合一制度的領袖。1918年6月,甘邊寧海鎮守使馬麒借拉卜楞寺內部出現糾紛之際,派騎兵突襲攻入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組織藏民武裝力量反擊,慘遭失敗。同年11月馬家軍集結數千騎兵,向阿木去乎大舉進攻,將阿木去乎寺院燒成灰燼,屠殺男女僧俗七百餘人,掠去難以計數的金銀財寶,其部隊路過卡加溝、隆哇溝及上八溝部落時,均大肆搶劫焚殺,三十多座寺院無一倖免,攝政阿莽倉逃往歐拉部落。

1920年9月五世嘉木樣坐床後,因其年幼寺院大權由其叔叔黃位吉、父親黃位中執掌,黃正清協助處理寺院內部事務。1920年12月,五世嘉木樣長兄黃正清等人應馬麒邀請前往西寧商談拉卜楞寺政教事務,雙方因拉卜楞寺攝政人選而產生芥蒂。自1921年起,擔任民國時期寧海軍鎮守使的馬麒為了統治和奴役拉卜楞寺院和民眾,駐紮在拉卜楞的寧海軍不停地侵犯寺院的權利,干涉寺院內部事務,因而引起了僧俗民眾的強烈反抗。

1924年2月,馬麒以“私備槍馬,謀為不軌”的罪名,對拉卜楞寺提出了5條苛刻的處罰決定,剝奪了黃氏家族參與寺院事務的權利,收繳了寺屬各部落和寺院差官的槍支等,先後捕走拉卜楞寺所派行政官員及部落首領20餘人;處罰拉卜楞寺繳納白銀四萬兩。黃正清及其父黃位中的行動受到監視,失去自由。黃氏父子派羅佔彪(藏名桑木旦)潛往河州鎮守使裴建準處向甘督陸洪濤電告馬麒在拉卜楞的所作所為和犯下的累累罪行。

1925年,拉卜楞寺所屬僧俗民眾為了擺脫馬麒的殘酷壓榨和民族壓迫,再次組織藏民武裝進行抵抗,但民兵終歸打不過兵強馬壯的正規部隊,拉卜楞寺慘遭馬麒寧海軍的瘋狂洗劫。馬家軍慘無人道地把桑科部落赤手空拳的男女老幼300餘戶全部屠殺,搶走了嘉木樣及阿巴阿洛(黃正清)家的全部財產。同年7月,馬家軍從美武進入合作地區,合作周圍百餘里內的村莊寺院全部燒光,寺院村莊的財物一搶而光。馬家軍再次攻入拉卜楞寺。面對如此殘忍的鎮壓,甘南藏區人民並沒有被嚇倒,阿巴阿洛(黃正清)等調集阿木去乎、黑措、歐拉、卡加民兵外還爭取了阿壩六旗、若爾蓋12部落和三喬科、卓尼42旗的支援,組織2萬多藏兵抗擊馬家軍。如此規模的戰爭也驚動了當局,甘肅省政府對馬麒的暴行進行了查處。拉卜楞藏民不斷向北京的北洋政府控告馬麒,但毫無結果。時值國民軍來甘肅,拉卜楞僧俗代表黃正清等人又去蘭州向甘肅督軍劉鬱芬控告馬麒。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宣俠父參與此案的訴理過程,並與黃正清相知相交共同開展甘南藏區反抗封建軍閥壓迫、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

1924年春夏,九世班禪大師經青海、甘肅去北京。拉卜楞方面組織100人左右的代表團,由黃正清帶領前往蘭州,一是迎候大師,二是向甘督陸洪濤狀告馬麒。班禪大師抵蘭後,黃正清又電告五世嘉木樣以朝拜名義前往蘭州。嘉木樣到了蘭州,擺脫了馬麒的勢力範圍,便大膽狀告馬麒,不僅向班禪大師和甘督狀告,也向各有關方面控告,但未取得結果。在這種情形下,黃家認為只有靠自己的力量來驅逐馬家軍閥。於是,一次次組織拉卜楞藏區民兵與馬家軍閥進行對抗,但都遭到殘酷鎮壓。

1925年11月,宣俠父奉馮玉祥之命跟隨甘肅軍務督辦劉鬱芬的暫編第二師從張家口經寧夏到蘭州駐防。宣俠父到蘭州後,參與創建了甘肅省第一個黨組織——中共甘肅特別支部,甘肅特支成立後,積極發展黨員,團結動員廣大民眾和國民黨左派及上層進步人士,廣泛開展革命宣傳和反帝反封建鬥爭。同年秋,黃正清帶領9人團再次到蘭州呼籲,他們在劉鬱芬督辦公署面遇宣俠父,詳細敘述了馬麒寧海軍所犯的種種暴行。宣俠父聽後萬分憤慨,並深表同情和關注,他反覆指出:“一個弱小的民族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解放,就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反動軍閥的欺壓”。為此,宣俠父和代表團成員成了朋友,黃正清給宣俠父起了一個吉祥的藏族名字——扎西才讓。“扎希崔倫,就是黃正清和薩丹給我所取的藏名。”

當時黃正清等人的漢語講不好,文化水平不高,在社會上被稱為“番子”,處處受到冷遇和歧視,但他們第一次聽到“少數民族”和“民族平等”等親切字眼時,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宣俠父熱情幫助黃正清等藏族同胞,在蘭州浙江會館成立了“藏民文化促進會”,組織會員學習文化,啟發會員覺悟。“我幫助他們,組織了藏民文化促進會,會員除留蘭藏民以外,青年的國民黨員也多相繼加入該會。”

黃正清和宣俠父在日常生活和革命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勉勵、情同手足,結下了深厚的階級感情和革命情誼。

“從青海東南部的俄拉草地,寄來一張黃位中的像片,高大的軀幹,吻合了人們理想中所謂大酋長的狀貌,我於此更打動了草地遠征的念頭。”

1926年8月,宣俠父作為甘肅督辦代表前往甘南藏區。宣俠父在翻譯羅佔彪(藏名桑木旦)等人的陪同下,途經東鄉、臨夏、沿大夏河進入甘南藏區,跋山涉水,曉行夜宿,克服高原反應和生活不適等困難,一路察訪了岔崗寺、白石崖寺、多合寺、阿木去乎寺、西倉寺,經過十幾天的馬背顛簸,渡過瑪曲黃河到達參智合寺,數日後到達五世嘉木樣和其父黃位中避難的歐拉草原,受到藏族僧俗盛大而熱烈的歡迎。

在昌札赫寺(參智合寺),宣俠父受到嘉木樣活佛父親黃位中的熱情接待。通過交談,宣俠父瞭解到封建軍閥馬麒在甘南的種種惡行和藏族群眾被殘酷盤剝及壓榨的情況,建議組織甘青藏民大同盟,並當即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宣言》。之後,在他的建議和幫助下,黃位中在歐拉扎西灘,召集方圓400裡內的230多名部落頭人參加的會議,正式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會上討論通過了他起草的“大同盟宣言”,推選黃位中為盟主,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自求生存”。期間,許多藏族頭人紛紛拜訪宣俠父,明確表示接受他“團結起來,自求生存”的忠告,同時為表心跡還贈送了銀元和土特產。對於藏人所贈錢財,宣俠父婉言謝絕不成,只好帶回蘭州捐贈蘭州革命青年週報社。宣俠父甘南藏區之行,歷時50多天,於同年十月歸蘭,歸蘭後立即向劉鬱芬彙報了甘南之行所瞭解的情況,要求劉鬱芬責令馬麒迅速撤離拉卜楞藏區。劉鬱芬因馬麒勢力,事情遲遲無果。從甘南迴到蘭州,宣俠父立即起草了《甘邊藏民泣訴國人書》,以懇切的語言、犀利的筆鋒,淋漓盡致地揭發、控訴了軍閥馬麒在甘南犯下的種種罪行。他利用國民黨黨部的有利條件將《甘邊藏民泣訴國人書》巧妙地卷在國民黨省黨部向外送發的材料中,寄往全國各地,同時黃正清等代表團成員借蘭州東校場召開慶祝馮玉祥五原誓師大會之際,將《甘邊藏民泣訴國人書》貼在蘭州的四個城門上,並大量在大會會場內散發,因而沉重打擊了馬麒軍閥欺壓藏族人民的囂張氣焰。同年底,宣俠父因時局隨國民軍去西安,專們晉見馮玉祥將軍和國民黨元老於右任。于右任即時給劉鬱芬發電,命令馬麒從拉卜楞撤軍。1927年春,在中共地下黨員賈宗周的參加下,黃位中父子與馬麒的代表在蘭州談判,達成了協議,簽訂了《解決拉卜楞案件的條件》。協議規定:馬麒軍隊全部從拉卜楞地區撤離;設拉卜楞設置局,直隸甘肅省,歸蘭山道管轄;由甘肅省派遣一個保安大隊常駐拉卜楞,以保護藏民生產生活安全,拉卜楞地區由青海正式劃歸甘肅,從此結束了封建軍閥對甘南藏區的剝削和壓迫。

黃正清在宣俠父的影響和幫助下,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接受了政治思想教育和黨的民族政策教育,激發了黃正清愛共產黨、愛祖國的情懷,從此黃正清逐步走上了愛黨愛國、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革命道路。

黃正清和宣俠父在為甘南藏區反抗民族壓迫、最終解決拉卜楞事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也為之後甘南藏區和平解放事業奠定了基礎。(州委黨史研究室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