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閆姓和閻姓是一個姓氏嗎?

七劍江湖


閆和閻是同一個姓,並且從規範字的角度講,兩字均應簡寫作閆。

《康熙字典》記錄:“閆同閻,俗用。” 《中國姓氏辭典》記錄:“閻又作閆。” 《中文大辭典》記錄:“閆,姓也,與閻通。”諸多文獻均有閻和閆互通的記載,並未分作兩姓。並且,最初作為姓氏只有“閻”這個字,後來逐漸簡化,出現了三個字,分別是:閆、閻、閆。

民間流傳最廣,使用最多的是閆,為什麼這麼說呢?閆氏宗祠有一名聯曰:門庭若市興旺久;三星並臨福澤長。上下聯首字門和三即構成“閆”字。而1956年大陸推行漢字簡化,對於閻、閆、閻、閆四個字統一簡化寫作閻,所以作為姓氏,身份證上只有“閻”而沒有“閆”,打字也一樣,例如你打出“閻錫山”三個字。而這實際上還是認為“閻”和“閆”同。

一個是人們的使用習慣,即習慣用“閆”字,一個是規範字的規定,即用“閻”字,二者的矛盾造成了“閻”、“閆”使用混亂、難以區分的局面。後來又經歷了很多波折,“閆”也成為了規範字。

另一種說法是閆姓為閻姓的別支,因為《姓譜》將其分為兩姓。《五音集韻》記載:閆“同閻義,俗用。”閻、閆兩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閆為閻的俗用,故《百家姓》裡面兩姓並存。這種說法,只是說明了兩姓並存的原因,本質上還是一姓。

閻姓起源有很多,第一,源於姬姓,皇帝裔孫后稷,承襲姬姬姓,12世孫古公亶父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周武王時,太伯曾孫仲奕被封於閻鄉,他的後代就以封地為姓氏。第二,周昭王小兒子手心上有個“閻”字,周康王封他於閻城,後代以封地為姓。第三,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來被晉國所滅,後代以封底為姓。第四,出自羋姓,楚國公族閻敖。第五,其他民族改姓。


考古班二愣子


閆和閻在現實社會中是一個姓。很多一家人,他爸姓″閻″,他哥姓″閆",他自己甚至姓了″嚴"。出現這種亂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會上的漢字使用不規範造成的。別人對你的姓氏不瞭解,用了錯別字,你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滿不在乎。有時寫你姓名的人為了圖生勁,故意將你姓字寫錯,你也不伸辨,聽之任之。尤其是計劃經濟時期,老百姓去交公糧,賣黃煙業,賣生豬,買豬肉等擠得水洩不通,為了雙方買賣儘快完成交易,填制姓名時,任由制單員隨便寫,不管你姓什麼,只要同音字就行,以致把″閻"寫成"嚴"。″戴″成“代"。″魏"成″位"。″傅"成″付"。″童."成“仝″。″滕"成"疼"。″夏"成,"下"。五花八門。這每次經濟交易中寫錯姓問題還不大,可去派出所辦戶口,身份證也這麼折騰,後果就嚴重了。九十年代,戶籍管理沒聯網,一家出現二,三個姓字很普變。這是因為一家人有幾個在外面工作的寫一種姓字,在家裡的由大隊會計寫一種不是簡化字的簡化字。

二是在建國初的文化掃盲運動中,為了普及文化教育,提高掃盲率,在59年第一批簡化字沒正式公佈之前,就提前用了一部分簡化字,造成文字使用不規範。出現不少錯別字所致。

綜上所述。造成姓氏用字混亂的原因概括為:一是寫姓者懶,二是用字不規範,三是擁有姓名者對自己不負責任。

說起用字規範問題,也是莫衷一是。

在1992年版的 新華字典 裡“閆”和“閻”是同一個字,後者是前者的繁體;而在1998年版和第十版中“閆”和“閻”被列為兩個字,雖然都有姓的解釋,但是已經是兩個姓了。

閆只用于姓氏,閆是閻的不規範簡化字,古代只有閻沒有閆 ,後來民間出現不規範簡化字閆, 成為閻閆並有局面, 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規定把閻一律簡化成閆, 這個方案因為簡化過度不久被廢止, 但是有些簡化成閆的沒改回閻, 用閆的更是一直用了下來 。

《說文解字》有閻無閆,閆乃後世俗字,閆不是姓。今之所謂閆姓是因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後被廢止)把閻的繁體字誤簡化為閆才出現的。故閆正字應作閻。當時,連閻錫山的名字也被誤寫成閆錫山。


由此可見,連權威部門對漢字的解釋也是不斷變化的,何況民間。


魯南觀點


閻是以前的繁體字寫法,大家都知道解放後推行了簡體字,寫法複雜點的字都被簡化。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實簡體字之後,還在這個基礎上再次推行了二簡字,也就是再次簡化的漢字。閻這個字也被簡化成了閆。同時被簡化的姓氏還有很多,比如蕭就被簡化成了肖。傅被簡化成了付。

在推行簡體字的活動中,姓閻的人戶口等身份記錄中也都被寫成閆。然而二簡字只用了9年,因為某些原因又被廢除了。

這幾年中,很多人已經養成了習慣,也就順其自然就這麼繼續寫下去了。還有一部分在二簡字被廢除後,又改回了以前的寫法。一部分繼續寫閆,還有一部分改回了閻,兩種寫法都有人使用。

後來有的到派出所改回了姓,有的人繼續用簡化後的閆。這就造成了現在閆和閻都有人叫的現象。同樣的,我前面說的例子,付和傅,蕭和肖,同樣也是這樣的情況。這就造成了同一個姓變成了兩個不同的姓,而兩個不同的姓以前其實是同一個的現象。

最後的結論就是,兩個姓以前確實是一個,不過現在因為習慣和別的原因,又成了兩個不一樣的姓了。現在我們偶爾還能看到一些年紀大的人寫的字很奇怪,不認識是什麼字,字典上還沒有,其實這就是被廢除的二簡字,比如下面的圖片,你能認出幾個字。


漂浮菌


閆姓最早出現於什麼時期呢?有回答說是宋代。其實閆姓出現的時間還要早,可推至唐代。見《吐魯番出土文書人名地名索引》。

而閻姓的歷史就早了,戰國古璽可見。

那麼閻姓與閆姓是什麼關係?

閆是閻的異體字,《異體字字典》中雲:俗用為閻的略字。

如何理解上面的話?

可以理解為:閆是閻的俗體。要知道,在唐代可沒什麼簡化字之說,民間對某一字可以有不同的俗體寫法。

那麼在閆姓創立之初,可以理解為與閻是一個姓,只是俗寫為閆。

但是在有了“閆”姓的寫法之後,這兩個姓就分化了,閆與閻是分化姓。

關於分化姓,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如蹇與寋是異體,後分化兩姓;召為邵初字,後分化兩姓;旬、郇同氏,後者為邑化字。西周之筍與後世的荀同字,竹字頭與艸字頭恆通。商代之旬氏與西周的筍氏,與後世的郇、荀本來是一個氏稱,後來才歧而為四。丙姓與邴姓、申屠與信都、逄與逢、卞與弁等等。

為了明晰這個說法,再多說幾句。閆是閻的俗本字,或稱為廣義假借字。

廣義的假借字,還包括按語音相同或相近原則的古今字、異體字、俗本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後來長期使用。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異體字:異體字就是彼此音義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嚴格意義的異體字可以成為狹義異體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稱為部分異體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廣義的異體字。《古姓異文》列舉出古代文獻中同一姓氏的不同字形:丙或作邴,雍或作雝,郤或作郗,特或作植,藉或作籍,知或作智,瓶或作缾,來或作萊,或作郲。

俗本字:誤認同音或音近的字為本字,用它代替真正的本字,稱為俗本字。陳立注《白虎通疏證》中舉了個例子:價值的“價”,古皆作“賈”,說文無“價”字。漢世多習魯論,時隸書盛行,故多俗字。裘錫圭認為:“我們在前面講過的俗本字,可以附在假借字裡。”

實際上,我們所講的廣義通假就是通用字的概念。裘錫圭在《文字學概要》中寫道:“通假有廣義、狹義之分,最廣義的‘通假’和‘通用’所指的文字現象的範圍是相同的。”指出文字之間的通用關係,古代多用“A讀為B”,“A讀曰B”,“A與B同”,“A與B通”等說法。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質上不屬於錯字或別字,屬於正常的文言現象。裘錫圭認為:古書裡有些本有本字的假借字,性質跟現在的同音別字並無區別。在文獻中,有時會見到某字同某字或者某字通某字,這裡“同”和“通”的區別是:“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體字”等同於“現代漢語中的某字”;二是表示異體字,即同音同義不同形的字。比如孔乙己曾經說過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之間就可以說A同B。“通”一般是指狹義的通假字,是指“寫錯或印錯的字 ”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它們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異體字字典》把“閆”列為“閻”的異體字,我認為列為俗本字更為恰當。

總結一下:閆與閻在開始的時候,閆姓只是閻姓的俗寫,後來分化為兩姓。


濁世清風


閻(簷)是由門和臽會意而成的字。門指示屋門,就是指鄉里的巷門;臽表示人從小阱裡只露出頭。總體會意為,從巷門伸出頭張望,看看外面是否安定,有無盜賊。原來的巷門是封閉性的,開門前,先觀察動靜,無虞才可開門。借“簷”聲表示門開在公共屋簷下。後簡化為“閆”,表示巷門有三重門閂。


嚴師說字


是的,閆,其實是國家搞簡化字那會兒一失敗字眼,類似的還有肖、付等等。話說,閆字簡化不成功,大部分閆姓人已重新用回閻姓,小部分消息不靈通的,繼續用閆,於是衍生出這個怪姓,古代是沒有滴。同樣,肖、付等都返還蕭、傅,但還是留下了一部分尾巴。


覃仕勇說史


我們村幾乎全姓閆的,不知為什麼,辦身份證時,村裡的都改成閻這個來了,外面上班的還是閆,村名字也改成閻了,有人能解答麼?


消防小不點




我小時候這兩個字都是被默認為同一個字,所以我寫哪個字都不錯。

查史料,閆姓發源于山西閻鄉,周武王滅商後將其叔父的後人賜於閆鄉,自此以地名為姓。

據考,閆與“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這是有古代碑文所證明了的鐵證。所有以前的名人都寫作閆錫山、閆肅、閆維文、閆林保等,最近十幾年才訛寫為“閻”。

我第二次照身份證時,名字裡的“閆”忽然變成了“閻”,當時派出所的解釋是“電腦裡打不出“閆”字,反正兩個是一個字,就這樣吧!”後來除了畢業證之外的其他證件都改成了“閻”,並一直延用“閻”至今。前幾年再次進修學歷時學校要求開證明“閆”和“閻”是同一個字,費了一番折騰。


現在《百家姓》裡“閆”“閻”同在,已經算是兩個姓了。

目前我是兩個字共用,大多數我在非正式場合還是習慣用“閆”,正式場合需要與身份證保持一致的時候會用“閻”。

最近在練習簽名,寫來寫去,是“閆”比“閻”要好看的的多,可寫的的形式也多…


冰花舞飛揚


是兩個姓.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為二.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裡,兩姓並存.


回首河邊一頭牛


有一位朋友姓蘆,還有一位朋友姓盧,他們二人告訴我蘆盧不是一個姓。人們常常引古籍引工具書來討論用字乃至讀音的對錯,可謂言之有據。強調這些依據是為了文字的穩定性及規範地使用。但是人們又常常發現權威的字典也會前後不一,這並不奇怪,因為語言言文字本身也在變化之中,有一個原則就叫約定俗成,所以盧蘆二氏的族人會十分在意他們不是一個姓,不是一個祖宗,而世人卻往往混淆這兩亇字的區別,不經意地認為他們同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