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北滄州:48噸宋朝鐵錢被燒燬成十來塊鐵疙瘩,原因成謎待破解!


河北省滄州市鐵獅子景區東邊不遠處的鐵錢庫景點,票價10元,是在鐵獅子景點售票處不由分說搭售的。圖為正殿財神廟。這麼漂亮的銅錢和財神廟,似乎並未吸引來多少的善男信女。

東殿是古幣展館,西殿是礌石館。圖為遊客在東殿前面觀看一疙瘩碩大的鐵錢。這疙瘩鐵錢有七噸重,因太重、太大而無法拖入館內,只能寄放於院內場地上。

古幣展館內,是更多的鐵錢。這些鐵錢總重約48噸。據介紹,滄縣舊州鎮的鐵錢最早出土於1997年,已經出土的鐵錢幣約50噸。據文物專家勘探,目前埋藏於地下的鐵錢幣超過50噸。

鐵鑄錢幣在當地俗稱“鐵驢”,當地還有一則流傳甚久的“哥兒八個挖鐵驢”的傳說:舊州城內有頭大鐵驢,深埋在地下,要想挖出來非得親哥兒八個才行。有一家兄弟7人想試一試,便叫上姐夫湊成哥兒八個。當挖出驢腿往上抬時,老三一不小心叫了聲“姐夫使勁”,已經抬出大半個身子的鐵驢立即陷入了地裡,無論怎麼挖也挖不出來了。

由於年代久遠,大部分鐵錢已鏽蝕成塊,古錢呈圓形,方孔,幣厚為4毫米,少數古幣字跡依稀可辨,其中有‘大和通寶’系唐朝文宗年間鑄幣;‘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則鑄於北宋徽宗年間。時間跨度長達三百餘年的貨幣為何大規模地出現在一起?這是古錢幣研究的一道謎,至今沒能破解。


由於史料少有記載,專家推測鐵錢幣埋藏地可能是一個造幣廠。不過,這種推測被一些專家否定,持否定態度的專家認為,這個地方在宋代時期是個邊關,應該不會有國家把造幣廠設在邊關。

也有許多專家傾向於“毀錢說”。這些專家認為,粘連在一起的鐵錢幣,有明顯火燒熔燬的痕跡,而且一串一串比較整齊,或許特意從外地把它運到這個地方集中熔燬。但是持反對觀點的專家認為,把大量的錢幣運到邊關燒燬,沒有必要,也是浪費。

另外一種說法似乎更具有說服力。那時滄州長蘆鹽場交易很是興盛,官府必徵收大量賦稅以儲備,由於河北東路流行大量鐵錢,官府收稅必收之並置庫房以存放。只不過隨著金的鐵蹄兩次南下打斷了正常的“通貨”進程,而金為了征服當地並摧毀舊政權的餘威,採取戰爭打擊,在戰火的摧殘中熔鍊了一部分,這些在實際出土的鐵錢實物中也得到了見證:鐵錢庫中的鐵錢堆的外部鐵錢有明顯被燒過的痕跡,裡面的鐵錢則保存較好。


古幣展館。中國古代一直以青銅鑄幣為主要流通貨幣,“鐵錢”自漢代時有鑄造流通,至宋代達到鼎盛,明清亦有。在2000年左右的歷史中,一直是屬於“非主流”貨幣。根據史料記載,宋代鐵錢的流通也只是發生在經濟相對較好的南方。

重達7噸的鐵錢疙瘩。鐵錢,俗稱大鐵錢,比一般的銅錢大,始於漢初的鐵“半兩”,至宋尤其徽宗時達到使用的一個高峰期。據專家說,唐宋時期的主要貨幣是圓形方孔的銅錢,而在北宋徽宗時期,由於和北方遼金長期打仗,導致國力衰微,銅錢鑄不起了,只好鑄鐵錢充數。

專家通過多年實地考察發現舊城內的土地上遍及鏽蝕後的鐵錢塊,散佈之廣,數量之多讓人驚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足可稱舊州城為“鐵錢城”。【《瑞視覺》發佈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或者收藏!王子瑞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如果你身邊有奇聞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幫助的人,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