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埔四期裡面的人都很厲害麼?

藍方塊


提起黃埔軍校,很多人都對一期和四期推崇至備,這兩期出的名將,隨口都能說出很多名將來,比如林彪,徐向前,胡宗南,陳賡,宋希濂,杜聿明,張靈甫,陳明仁,左權等等。

說起黃埔四期,那是中共出將領最多的一期,其中,最出色最優秀的黃埔四期——軍事天才林彪,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戰功卓著。

都說黃埔四期出來的都很厲害,下面是幾位除林彪外,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

1、張靈甫

張靈甫,黃埔四期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的最特意的門生,心腹愛將,曾任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整編師第74師中將師長。

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戰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被視為“常勝將軍”,可惜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被粟裕將軍消滅在孟良崮戰役。張靈普有功有過,抗戰參加過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帶領國民黨部隊正面與日本作戰,為國家生死存亡流血犧牲,這是值得肯定和紀念的。

2、劉志丹

劉志丹畢業於黃埔四期炮兵科,陝北紅軍創始人,曾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為主席、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二十八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1936年4月,在東征戰役中的一次戰鬥中犧牲,年僅33歲,是東征中犧牲的中共最高將領。毛澤東為他親筆題詞“群眾領袖,人們英雄”。1996年,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優秀的36位軍事家之一。

3、謝晉元

謝晉元,黃埔四期畢業,犧牲時軍銜為團長。抗戰期間,淞滬會戰中,以“八百勇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對比國民黨正面與日軍作戰節節敗退的局面,極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1941年被汪偽政府特務殺害,蔣介石追贈謝晉元為國民陸軍少將。

4、胡璉

胡璉,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畢業,蔣介石嫡系,是國民黨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他與胡宗南並稱“二胡”,一個西北王,一個金門王。解放戰爭中,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參加過金門戰役,取得了金門戰役的勝利。

黃埔四期厲害的人物太多了,下面簡單舉例

中共的:

段德昌,有“火龍將軍"之稱;

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以游擊戰而貫名全軍

伍中豪,紅一方面軍中與林彪齊名的將領,毛澤東的“三驍將”之一

陳毅安,井岡山紅軍驍將之一

等等太多了……

國民黨的:

劉玉章,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李彌,國民黨十三兵團司令官

高魁元,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

……


賽門之略


眾所周知,黃埔一期最牛,名將一抓一大把。如果把一期比喻成鑽石級,黃埔四期就是僅次之的黃金級,整體成就超越其他期次。

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共2654人,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畢業,正好趕上北伐這個天賜良機,時勢造英雄,因此湧現出很多傑出軍事人才。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興師北伐,首次出師便連戰連捷,攻克重鎮長沙,北定武漢三鎮,東逼蘇杭寧滬,一時聲威大震,如日中天。隨著戰事推進,前線急需補充大批中下級軍官。在此形勢下,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畢業了,他們畢業即開赴前線,投入滾滾的革命洪流。

1926年10月4日,黃埔四期畢業典禮在廣州郊區瘦狗嶺沙河廣場舉行,前來觀禮的賓客不下萬人。學員方隊陣容齊整,列隊經過檢閱臺,高聲宣讀四期學員誓詞:

不愛錢,不偷生。統一意志,親愛精誠。遵守遺囑,立定腳跟。為主義奮鬥,為主義而犧牲。繼承先烈生命,發揚黃埔精神。以達國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謹誓。

我軍方面,以林彪元帥居首

1、林彪,湖北黃岡人。著名軍事天才,十大元帥之一,早年參加南昌起義,紅軍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參加長征;八路軍時任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時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林彪元帥用兵大膽,擅長突擊戰,指揮作戰敢打敢拼,猛衝猛攻,指揮軍隊從長白山一直打到海南島,解放了大半個中國,被蔣介石稱為“打敗了整個黃埔軍校的師生”。

2、 唐天際,湖南安仁人。曾任解放軍第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洪水,越南河內人。解放軍中唯一的外籍將軍,早在紅軍時便參加中國革命,開國少將,後應邀赴越南參加抗法戰爭,中國和越南雙料將軍。

4、葉鏞,四川樂至人。鄂豫皖蘇區創始人之一,曾任工農革命軍第4師師長。1929年因病被俘,英勇犧牲。

5、伍中豪,湖南耒陽人。曾任紅一軍團第12軍軍長,井岡山時期與林彪、彭德懷、黃公略並稱為毛澤東麾下“四驍將”。1930年遇敵襲擊,壯烈犧牲。

6、劉志丹,陝西保安人。陝北紅軍和蘇區的創始人之一,曾任紅軍北路總指揮兼紅二十八軍軍長等職。1936年在紅軍東征中犧牲,1994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7、段德昌,湖南南縣人。紅軍著名將領,洪湖蘇區和紅二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1933年在洪湖肅反中被錯殺。建國後被批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號烈士。

8、曾中生,湖南資興人。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創始人之一,1935遭張國燾殺害。

國軍方面,以張靈甫最為著名

1、張靈甫,陝西長安人。抗日名將,參加過“八一三”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被視為“常勝將軍“,後任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師長,兼任南京"首都"警備司令。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東野戰軍擊斃,死因成迷。

2、胡璉,陝西華縣人。抗日戰爭中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淮海戰役時為第12兵團副司令,被中原野戰軍全殲,本人化裝逃脫。胡璉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號稱“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3、李彌,雲南騰衝人。曾任第13兵團司令官,1948年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後逃往臺灣。

4、劉玉章,陝西興平人。1948年晉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任國民革命軍第52軍軍長,是遼瀋戰役中唯一突圍的國軍主力部隊,後率部撤退臺灣,晉升陸軍二級上將

5、謝晉元,廣東蕉嶺人。曾任國民黨第88師524團團長,著名抗日英雄,淞滬抗戰時率800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英勇抗日,震動全國。1942年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殺害。

6、文強,湖南湘潭人。曾任職軍統,分析判斷日軍將偷襲珍珠港,後脫離軍統,任長沙綏靖公署第一處中將處長、辦公廳主任。1949年在淮海戰役第中被俘。

7、李振西,甘肅定西人。抗戰期間,曾任38軍中將軍長,率部血戰娘子關,殲滅日軍3000多人,收復陣地,振奮全國。解放戰爭率部在四川茂縣起義職。

黃埔四期畢業生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天賦和才能固然重要,機遇更加寶貴,正所謂“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黃埔軍校以前六期最為出名,其中第四期畢業的共產黨員有:林彪(55元元帥)、郭天民(55年上將)、唐天際(55年中將)、段得昌、劉志丹、曾中生、伍中豪……

國民黨:胡璉(國民黨一級上將)、李彌(國民黨二級上將)、高魁元、張靈甫、劉玉章、文強、邱維達、賴傳湘、謝晉元……



越南:洪水(中越雙重少將)



黃埔軍校第四期出的名將數量僅次於第一期,由於林彪元帥和國民黨一級上將胡璉的存在,這一期的名聲超過了第一期。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分七批入伍,後來轉為正式學生,到1926年9月時,第四期共畢業學生2654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了2600多人,只有少數佼佼者脫穎而出。

黃埔軍校並不是多麼高級的學校,只是一個短期的軍事速成學校,這麼短時間培養出來的人怎麼能都厲害。放在現在的大學和軍校也是一樣的,雖然我們實現了大眾教育,能青史留名、脫穎而出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平庸。


歷史軍魂




在中國缺少有理想的現代化軍事將領的年代,黃埔軍校培養的軍官生就填補了這一空白。

更重要的是,隨著黃埔軍校和北伐戰爭的發展,直接催生了一支全新的軍隊,也就是國民黨的中央軍。

黃埔軍校的前六期學生接受的軍事教育質量遠不如後邊的十七期,但這六期的學員卻成為了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力量,可見實踐才出人才。

具體到黃埔四期,也是出了不少名將的,作為國共合作的最重要的產品,自然也同樣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批優秀將領。

整體而言,黃埔四期的學員都還是比較厲害的,但也談不上都厲害。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不可能都是名鳥。就算是都厲害,人生也不是能力強就有機會表現的,還需要有機會和運氣。



黃埔四期畢業的中共高級將領主要有林彪和劉志丹。

林彪,湖北黃岡人,1925年在黃埔軍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因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所以不受蔣介石待見。在後來的國共內戰期間大放異彩,蔣介石非常後悔錯過這樣的一個人才,曾大罵國民黨的那些高級將領“你們都是林彪的師兄,卻連師弟也打不過,丟人”。1955年被評為十大元帥。

劉志丹,陝西人。陝北根據地的創始人。1928年組織渭華起義,正式參加軍事領導工作。後來又擔任紅軍第二十六軍總指揮,把陝北紅軍發展到二萬多人的規模,建立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央紅軍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1936年4月,在領導紅軍東征期間,背後中槍身亡,原因不明。他的親密戰友習仲勳和高崗同志主持他的追悼會,並且永遠懷念他。

除去在革命和抗戰期間犧牲的曾中生、段德昌、袁國平和伍中豪,還有幾位解放軍的高級將領。

郭化若,1925年參加共產黨,之後又參加了北伐戰爭,並參加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失敗後,他又去了蘇聯學習。回國後,一直擔任紅軍大學的教育長,負責軍官培養工作。他還創辦了炮兵學校。直到解放戰爭期間,他才有機會指揮軍隊,一直在山東指揮作戰,長期擔任政委角色,後來在華東野戰軍擔任縱隊和兵團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解放後長期從事軍事院校的教育工作,1995年去世。



唐天際,湖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小青年團,並加入黃埔軍校學習,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樣是參加北伐戰爭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來回到湖南發動了湘南起義,後來又參加了長征。抗戰爆發後,任第十八集團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副主任兼八路軍晉豫邊區遊擊支隊司令員、黨委書記。解放戰爭期間在東北野戰軍供職,解放後擔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去世。


李運昌,河北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畢業後,加入毛澤東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始農動工作。之後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1938年夏秋領導發動冀東抗日武裝暴動,成立冀東抗日聯軍,任司令員。建國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交通部常務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2008年去世,時年101歲。



黃埔四期的國民黨軍事將領更多,比較知名的有張靈甫、胡璉、李彌。

張靈甫,陝西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軍事,因此被稱為文武全才。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1933年成為第一師的團長。1936年因為槍殺自己的老婆,被當時的婦女屆討伐,被判決關入模範監獄。他一路步行,沿路靠賣字為生,到南京入獄。抗戰爆發後,被特赦出獄,擔任74軍305團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並光榮負傷。回西安養傷後歸隊,徐州會戰中因表現優良,提升為少將旅長。在1938年的萬家嶺大捷中再次立下戰功,被田漢等人採訪,成為中央日報上的風雲人物,並被編成話劇,成為抗戰英雄。之後又參加了上高會戰和長沙會戰,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抗戰結束後被提升為74軍軍長,後改編為74師。在解放戰爭期間,一路上把粟裕的軍隊打得沒有招架之力,從江蘇退到山東,成為頭號敵人。最後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數倍於自己的華東野戰軍消滅,張靈甫戰死。


胡璉,陝西人。同樣是老鄉,張靈甫比較張揚,擅長進攻,而胡璉則擅長防守,這一點決定了兩個人的命運不同。胡璉在中原大戰才慢慢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得到陳誠的認可,提升為營長。因為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優異,被提升為旅長,然後轉入九華山進行遊擊戰,利用機會,配合特種作戰部隊,在長江投入魚雷,炸沉日軍艦船六十餘艘。石牌要塞是日本人沿長江攻入重慶的門戶,因此日本投入重兵發起進攻,擔任正面防守的就是胡璉的十一師。他指揮自己的軍隊和日本人血戰,甚至拼起了刺刀,消滅了日軍一千多人,保證了整個戰役的勝利。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想用吃掉張靈甫的辦法消滅胡璉,結果被擅長防守的胡璉打的傷亡慘重。在後來的金門戰役中,又是胡璉的軍隊把攻入金門的解放軍全部消滅。因此胡璉被稱為福將,甚至國民黨軍中有人戲稱“軍中有二胡,十個西北王(胡宗南)敵不過一個金門王(胡璉)。1972年被晉升為一級上將,1977年去世。


李彌,雲南人。1926年黃埔軍校剛畢業時,戰功並不明顯,但晉升的並不慢。1940年擔任國民黨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少將師長,在宜昌會戰中,利用重炮轟炸宜昌機場,炸掉了21架飛機,他開始在全國名聲大振。1947年擔任第八師師長一職,參加了南麻會戰,同年11月擔任第八軍中將軍長。1949年,雲南盧漢起義,但盧漢把李彌放了回去,他指揮自己的軍隊退往雲南邊境。1950年,他去了臺灣。後來,李彌奉命回到雲南指揮自己的舊部攻戰緬甸北部,並佔領這一地區,準備隨時反攻大陸。1954年,他指揮大部隊軍隊回到臺灣,沒有走的人這一部分人都為金三角毒販的主力軍。1973年去世,死後被授予二級陸軍上將。

同期的其它國民黨將領還有死四行倉庫謝晉元將軍,後來的七十四軍軍長邱維達,抗戰期間潛伏在南京的唐生明,軍統的大特務文強。


新知傳習閣


黃埔軍校前六期被稱為“老黃埔”,其中又以第一期和第四期最為厲害,出了將星無數,有許多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大人物,國共雙方都不少。但是也不能說個個都很厲害。從我軍來看,1989年和1994年確立了36位開國軍事家,這是極高的榮譽了。建國後還在世的,就是國家領導人和開國十大元帥和開國十大大將,國家領導人包括: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五人,還有11位是建國前犧牲的:葉挺、左權、彭雪楓、許繼慎、蔡申熙、曾中生、段德昌、羅炳輝、方誌敏、黃公略、劉志丹。這其中有黃埔一期生五名,四期生四名,他們是:林彪、段德昌、曾中生、劉志丹。參照評選標準,他們後三位(當然也包括全部11人)如果能夠活到授銜應該不低於大將軍銜。

1.林彪(1907-1971),湖北黃岡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八路軍115師師長、解放軍四野司令員,建國後任過國防部長、軍委副主席、黨中央副主席等。

2.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縣人。工農紅軍早期傑出指揮員,紅二軍團、紅三軍主要將領,洪湖蘇區主要領導人之一。被夏曦肅反冤殺。1952年,毛澤東簽署的第一號烈士證書就是段德昌。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3.曾中生(1900-1935),湖南資興人。紅四方面軍主要將領,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鞏固發展立下不朽功勳。而且軍事理論著述很多,是我軍游擊戰、運動戰理論的奠基人之一。因反對張國燾的錯誤領導,1935年8月被冤殺於長征路上。1945年七大予以平返。

4.劉志丹(1903-1936),陝西保安(今志丹縣)人。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在肅反中曾被錯誤關押。1936年4月在率28軍東征時作戰犧牲。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磨史作鏡



黃埔軍校,又叫“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總共辦了6期,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後,國民黨繼續單獨辦學,到1949年撤離前,又辦了17期。

對於前六期,常被成為“老黃埔”,這六期學員中,將星雲集,能人眾多。論取得成就大小,一期學員為最強,論軍事能力,黃埔四期不讓一期,能打、會打的一大把。

厲害人之一,林彪


林彪,大家都知道是黃埔四期學員,其軍事指揮能力絕對能排到“黃埔前三”,號稱“長勝將軍”,鮮有敗績。

打仗時喜歡先謀後動,現場指揮機動靈活,善用疑兵,深得毛主席欣賞。

在長征路上,奪取烏江天險,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都有林彪身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林彪也是帶隊衝鋒在前。

抗戰打響後,在1937年9月,林彪作為八路軍115師師長,帶隊參加平型關戰役。通過集中精力打殲滅戰,打伏擊戰,取得了抗日的第一場大勝,實現了“零”的突破,打破了“日本兵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嚴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解放戰爭時,在臨江戰役中,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戰術,徹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殲滅杜聿明4萬國民黨軍,國民黨從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

在遼瀋戰役時,以城市攻堅戰為主,結合陣地阻擊戰,殲滅國軍40多萬,奠定了解放戰爭成功的基礎。

其後,在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和海南島戰役中,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一路南下,沿途所過,勢如破竹。

論軍事指揮能力,在黃埔四期中,林彪首屈一指,整個黃埔將領中,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厲害人物之二,張靈甫


張靈甫長得帥,仗打得也不賴,是蔣介石的警備司令,是74師抗日鐵軍的首領。

張靈甫就是為打仗而生的,生活上比較衝動,曾經槍殺了自己的妻子,入了監獄。

抗戰打響後,從監獄出來“戴罪立功”的張靈甫,在抗日戰場,戰功顯赫,聲名遠播。

8年抗戰中,參加過淞滬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等一些列戰役,從一個團長幹到了副軍長。

特別是在萬家嶺戰役中,張靈甫帶領奇兵,從山後攀絕壁而上,攻佔了日軍退路張古山,形成了國軍對日軍106師團的包圍之勢,獲得大勝。

日本投降時,張靈甫已經是74軍的副軍長了。其後,74軍成了蔣介石的警備隊伍,張靈甫成了警備司令。解放戰爭打響後,74軍被整編成74師,張靈甫任師長,人員3萬多,裝備極其先進。


1947年5月,張靈甫所率的整編74師,在我軍優秀統帥粟裕的指揮下,有9個縱隊20多萬人,將74師圍困於孟良崮,有其中四個縱隊的十幾萬人猛攻74師,經過四天激戰,在無水無糧情況下,整編74師被殲滅一萬多人,被俘近兩萬人,張靈甫戰死。

縱然強大如粟裕將軍,對付張靈甫的74師3萬人馬,還是出動了二十多萬人,不得不說張靈甫彪悍至極。整編74師被打垮,對國民黨和蔣介石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對國軍各級將軍也是一個極大的威懾。

張靈甫的戰鬥力不容置疑,是個相當厲害的角色。

厲害人物之三,胡璉


對於胡璉,毛主席評價道:“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這個評價來自於臺灣整理,有多少準確性不得而知,但對胡璉的特點評價相當準確。

作為同樣是四期黃埔學員,胡璉和張靈甫是老鄉,也是陝西人。如果說張靈甫進攻能力比較突出的話,胡璉則是攻防俱佳,特別是防守,絕對是專家。

在抗日戰爭中,胡璉在1943年石牌要塞保衛戰中,發揮出色。在得知日本要大舉進攻重慶時,胡璉作為重慶第一道門戶石牌要塞的防守長官,和自己的將士們一起立下誓言,不成功,則成仁,誓與石牌共存亡。


其後,利用有利地形,做了各種部署,當日軍三十九師團前來時,作為十八軍十一師的師長鬍璉送了日軍各種“大禮”,讓日軍大受重創。這讓蔣介石對其刮目相看。

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中,胡璉鎮守山東南麻,頂住瞭解放軍數次的進攻,最後全身而退,不得不說,此人很有一套。

1949年10月,解放軍進攻臺灣的門戶金門島,防守指揮正是胡璉。此役解放軍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擊潰了一萬多解放軍,俘虜了5000人左右。胡璉有此被稱作“金門王”。

正是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胡璉在後幾年,先後被被授國民黨二級上將、一級上將,獲得了上級的最大認可。

胡璉,無愧“狡如狐,勇如虎”的名聲。

厲害人物之四,伍中豪


伍中豪,很多人不知道其人,但事實上,此人能力不在林彪之下,是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欽點的“三驍將”之一,另兩人是林彪和黃公略。

在建立井岡山根據地的過程中,伍中豪指揮戰役上百次,連戰連克,在1929年時,和林彪一樣,已經是縱隊大隊長(亦稱司令員)。


1928年2月,伍中豪率隊解放了寧岡,在其過程中成功實施“圍城打伏擊”的辦法 。1929年5月,率領自己縱隊人員,三次攻克龍巖,國軍陳國輝旅2000多人被殲滅 。6月,出任紅十二軍的軍長,並擔任首任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0年9月,參加打吉安 。

1930年10月初,伍中豪與警衛排戰士經過安福縣城時,突然遭到國民黨軍隊地襲擊,在倉促應戰下,戰士死傷過半。伍中豪組織突圍,至安福城郊亮家山時,彈盡援絕,被國軍靖衛團殺害。

伍中豪,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指揮員,犧牲時年僅25歲 。

雖然犧牲時很年輕,但出眾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歷史當中,留下了濃濃的一筆。


黃埔四期除了以上幾位厲害人物外,還有謝晉元、劉志丹、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邱維達、段德昌等,都是厲害人物。


藍風破曉




黃埔四期確實很出彩,有很多厲害的人,但是卻只有少數人能夠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有些更是很不幸地在中途夭折隕落。

胡璉、李彌、張靈甫、劉玉章、林總、謝晉元、邱維達、彭士量、伍中豪、廖運升、胡長青、曾中生、劉志丹、李天柱、廖齡奇、高魁元……

但是,最出名的則屬林總和張靈甫了。

當然,張和林不是一個級別,張靈甫近年來名氣越來越大,不可否認他是員悍將,但是在軍事指揮能力方面是遠遠不如林的,也不如胡璉,甚至不如李彌。



黃埔四期兩三千人,自然不可能都很厲害,我們能記住名字的也不過寥寥數十人而已,更多的人是在戰爭中犧牲成了無名英雄。因此,我在這便挑幾位簡單說說。

林總:值15個軍否?

傳言稱斯大林曾想用15個軍換林總。



胡璉: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被毛主席評為“狡如狐,猛如虎”,是位難得的猛帥,但是可惜的是蔣介石沒用好他。胡璉很得陳誠的賞識,也屢屢得到陳誠的重用。1943年胡璉帶著11師打了場石牌保衛戰,贏得了所有人的矚目。在淮海戰役爆發前夕,胡璉在競爭12兵團司令時輸給了半路上突然殺出來的黃維,頗顯無奈。但是,胡璉所率領的整編11師或者說18軍,也是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中最後一支被我軍殲滅的王牌軍。

直到蔣介石帶著國民黨跑到臺灣龜縮起來後,曾經在蔣心裡不冷不熱的胡璉才終於得到了蔣介石重用。胡璉將軍在石牌保衛戰中說的那句“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猶在耳畔,壯哉斯言!



曾中生:如不枉死,可當元帥!

曾中生在軍史學界有著很高的評價,被認為是傑出的軍事人才,更被認為如果沒死的話極有可能躋身開國元帥的前三名,徐向前也稱他“能文能武、智勇雙全”。1988年10月,中央軍委確立我軍建軍史上的33位傑出軍事家,曾中生赫然名列其中,他所寫的《與"剿赤"軍作戰要訣》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讚揚。但是很可惜的是,早在1933年曾中生便已經遇害。



伍中豪曾與彭德懷、林彪、黃公略並稱井岡山時期的紅軍“四驍將”,曾任紅十二軍軍長、紅二十軍軍長。1930年伍中豪帶領一個警衛排途經安福縣時被靖衛團包圍,最終因彈盡無援被靖衛團團長羅漢苟槍殺。

張靈甫是員悍將,但算不上帥才。近年來張靈甫名聲越來越大,想來大家對他也頗有了解,所以在這便不作細說了。

李彌在金三角為蔣介石打下豐厚的基業,當時的李彌“要做緬甸王卻易如反掌”,但是因為忠於蔣介石並沒有自立門戶,也因為受到蔣介石的猜忌,被蔣介石一紙召回了臺灣。

謝晉元在淞滬會戰中以400多人的兵力抵禦日軍,堅守四行倉庫,成功掩護友軍撤退。在國民政府無法增援和輸送物資的情況下,謝晉元率領殘部在“孤軍營”堅守了3年多,但是最後卻為叛徒所害!

彭士量在常德會戰中堅守石門,即使中彈,亦作豪情壯語:“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


寧糊塗


不請自來,黃埔四期出來的確實都很厲害,抗戰時期,出過很多名將,而且這些名將,我想大家還都很熟悉,比如說:林彪、左權、張靈甫、胡漣以及謝晉元等等,都是抗戰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我所熟知的幾位。

先從國名黨的名將說起吧,壓軸的一定要放在最後。

胡漣:1943年任陸軍第十一師師長,在鄂西一役,以少勝多,力抗高於自己數倍人數的日軍,守下了重鎮石牌,自此威名大震。在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被俘,後重傷逃走,住進了上海軍醫院,從背部取出彈片十幾塊。

謝晉元:37年淞滬戰役後,受命率領五二四團一營掩護大部隊撤離,死守於傷害四行倉庫,堅守了四天四夜,擊退日軍六次進攻,被當時的報紙媒體稱為“八百壯士”,此役,謝晉元名聲大起。

張靈甫:這個名字,我想大家最為熟悉,曾多次出現在多部影視作品中,其為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1938年武漢會戰中,張靈甫的敢死隊飛奪張古山,立下了赫赫戰功,此役後張靈甫名聲大作。1941年,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與57師一起同日軍血戰11日,戰功斐然。,後經歷大小戰役無數,立下赫赫戰功,威名大震。最後內戰兵敗,1947年死於孟良崮戰役。

下面再說說黃埔四期我們的共產黨名將。

左權: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高級將領。1936年。任紅一軍代理軍長,抗戰爆發後,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參謀長等職務,協同指揮八路軍取得了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1942年指揮部隊掩護機關突破轉移不幸遇難。

林彪:關於林彪的頭銜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說說主要事蹟吧,在井岡山時期,先後擔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務,抗日戰爭任八路軍五師師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

以上是我所熟知的幾位黃埔四期,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小馬侃歷史


黃埔四期裡的人都很厲害嗎 提起民國黃埔軍校,第一期和四期是很多人都推崇至備的。在這兩期中出的國共兩黨名將非常多,最為著名是我國十大元帥林彪,徐向前,和我國在二戰中不幸犧牲的著名將領左權,共和國開國十大大將陳賡。還有像胡宗南,宋希濂,杜聿明,張靈甫,陳明仁等等。黃埔四期畢業學生是歷來最多的一期出我黨出優秀將領。



其中,最出色最優秀的黃埔四期——軍事天才就是開國元帥林彪,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戰功卓著,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都說黃埔四期出來的基本都很厲害,下面是幾位除林彪元帥外,幾位比較有代表性的


‘常勝將軍’張靈甫

曾任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整編師第74師中將師長的張靈甫可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抗戰期間,他赫赫戰功,被蔣介石一再擢升,軍銜不斷高升。在淞滬會戰中,他與日軍18師團血戰,徐州會戰以優秀表現破格提拔為少將旅長安徽站當中峰寺日軍106師團退路使其全殲。張靈甫打過不少的勝仗,他帶領國民黨部隊與日軍正面交鋒,為國家生死存亡流血犧牲,民族英雄的行列當中應該有他的名字。一直有“常勝將軍”名號的他,在對日抗戰的過程中表現非常英勇,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在對內戰爭中,由於過於驕傲自滿,被我軍粟裕大將消滅。


‘人民英雄’劉志丹

畢業於黃埔四期炮兵科的劉志丹,曾經擔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是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1936年率領28軍進行東征,而不幸被敵軍不幸犧牲,年僅33歲,當時毛主席親筆題下“人民英雄”的稱號。他被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而且是新中國做出偉大的英雄模範100位之一。可見劉志丹的軍事才能和他做出過的偉大貢獻。

‘血勇死士’謝晉元

淞滬會戰中,他帶領800壯士死守四行中四行倉庫,鼓舞全國人民抗日熱情。在當時日軍節節退敗的情況下。謝晉元的行為大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為當時抗戰作出了偉大的精神貢獻,毛主席曾高度讚揚800壯士為民族革命的典型。

‘金三角之父’李彌

李彌是國民黨陸軍中將,被媒體所著稱的“金三角之父”在內戰中他曾經晉升到過兵團總司令的職位,地位非常之高。在抗戰期間,他曾支援湖北宜昌,李彌一改國軍的畏戰的風格,用炮兵猛攻日本機場,炸燬日軍幾十架飛機。一時間李彌聞名全國。在中國遠征軍去往緬甸,他以總指揮的身份,指揮部隊作戰巧妙配合,打破日軍重重防線,保障了國際志願通道的暢通,也為緬甸戰爭的勝利打好了基礎。



還有火龍將軍段德昌。曾中生,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以游擊戰而貫名中國。伍中豪,與林彪齊名的紅一方面軍將領,毛主席手下的“三驍將”之一。國民黨的中的劉玉章是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高魁元,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


這些黃埔第四期的將領們一個好的年代,能夠很好發揮他們才能,當然他們也是有高強的軍事作戰能力。儘管他們中有人的是名不副其實,但大多的人都有著高強的軍事能力和學有所成的,是黃埔軍校的驕傲。也為我國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偉大貢獻。為什麼黃埔四期能有如此好的佳績呢?

首先,黃埔四期的歷史機遇是比較好。1926年3月開學黃埔四期開學,10月畢業,而也就是這一年的,國民政府北伐獲得了極大的勝利,可以說他們是搭上了勝利的末班車,前面三期有兩次東征的過程,都是損失慘重,自然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但這次勢如破竹的北伐是勢不可擋,一舉定乾坤。錯過了北伐是黃埔後面幾期錯過了一舉成名的歷史機遇了。

其次,在黃埔四期中軍校的教學質量有所提高。前三期中,都是進行簡單的軍事基礎教學。到了黃埔四期的時,將學生分成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將學生的專業特長髮揮在現場之上,讓學員能專精一門專業,從而做到了深入教學,對於提升學員的專業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最後,黃埔四期畢業人數眾多。可以清楚的發現,黃埔四期是前面三期加一起還要多。因此,相比於其他幾期,黃埔四期多出幾個名人也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有那麼多人在。在黃埔軍校的辦學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招生,國軍體系內這些學生基本還有點水平的,都能加入到黃埔四期。所以黃埔四期如此優秀其實也是歷史的機遇和命運安排。你對黃埔四期怎麼看的?


策神歷史


黃埔四期出來的人放在中國當時來說整體水平肯定很厲害,但相對一到三期也並不突出。整個來說,黃埔六期都是比較牛的。

黃埔軍校最早是孫中山在蘇聯支持下辦的,國共協力,又引入了扶助農工的進步思想,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軍校。因此雖然每期培訓只有短短一年,卻湧現出大批軍界精英。從第七期開始,由於國共分裂,黃埔軍校整體質量下降。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黃埔前六期到第七期之後,彷彿一下子出現了水平斷層。

具體到黃埔前六期,應該說每一期都是英才輩出。其中五期和六期由於北伐已經開始,在培訓和資歷方面稍微可能比前四期又要差一些,但也不是完全沒法相比。拿五期來說,有不少國民黨的中將、少將,和共產黨的紅軍團長。六期更有羅瑞卿、戴笠等大牛人。

相比之下,黃埔四期最出名的林彪,當然是全中國屈指可數的名帥。但林彪這個級別的也就這一個。其餘名頭比較響的也就是胡璉、李彌、張靈甫、謝晉元等幾個。說實話這幾個人都沒法跟戴笠相比。

而第四期前面的第三期,有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將王耀武、方先覺。顯然,這幾個人除了比不上林彪,勝過胡璉等還是沒問題的。更別說更早的一期二期了,還要考慮到黃埔四期有2000多人,基本上等於前三期人數之和,底子大了多出幾個名人也很正常。

所以整體來說,黃埔第四期當然是很厲害的,不過相比前後幾期,也並沒有“鶴立雞群”的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