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王茅、華茅和賴茅有何不同?

玖點半


華茅、王茅、賴茅的定位各有不同。賴茅定位“國民醬香”,王茅的品牌口號是“人生正好,喝王茅”,定位次高端的時尚精英。而華茅的兩款產品,無論是“從源頭品味經典”還是“鑑初心 藏未來”都定位高端消費,鎖定高淨值人群。


素木


看來得講講歷史了!

貴州茅臺集團有很多子公司,除了運營之外,主要經營的酒產品包括習酒、保健酒、葡萄酒等等,其中正規軍是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酒也有很多款,但飛天茅臺才是正宗茅酒。



貴州茅臺酒廠是由華氏成義燒坊、賴氏恆興燒坊、王氏榮和燒坊合併而成。當時所有釀酒設備、釀酒工人、釀酒酒師都是這三家酒坊的。


這三家酒坊的酒師是同宗同源,1862年,華氏率先成立酒坊,釀造回沙茅酒。後來王氏榮和、賴氏恆興燒坊相繼建立,酒師都是從華氏成義燒坊聘請過去的。


當時的三家酒坊只釀一種酒,都叫回沙茅酒,為了區分各自釀的酒,於是又分別叫華茅、王茅和賴茅。像巴拿馬獲金獎的這個事,一開始都沒重視,華茅和王茅都拿了幾壇各自的酒去評比,結果得了金獎,兩家打官司都說是自己的酒得獎了。


後來民國政府出面調停,兩家都可以使用獲獎宣傳,獎牌由貴州省政府保管,這才解決糾紛。

因為歷史原因,這三家酒坊合併成一家茅臺酒廠,三家酒廠的釀酒大拿也到了茅臺酒廠,包括華氏成義燒坊的鄭應才、張支雲;王氏榮和燒飯的仇海雲、肖青海;賴氏恆興燒坊的鄭義興、鄭興科;其中鄭應才是大拿中的大拿,是張支雲、鄭義興等人的師傅。


很有歷史感的是,當時成義燒坊二師父,也是後來茅臺酒廠六大開創酒師之一的張支雲老先生現在依然在世,今年已94歲高齡。張支雲從13歲跟隨鄭應才學釀酒,後來被收為關門弟子,乾兒子。

王茅、賴茅、華茅的歷史就說到這,茅臺旗下這幾款酒大概也是為了紀念一下,或者說搶注發佈這幾款產品,因為現在市面上已經有相關的醬香酒出現了,至於酒的品質,應該和飛天茅臺相差不大,因為酒這個東西眾口難調,有人說好、有人說壞,但終歸到底品質肯定不會差的。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不同意見。
獲取更多、更專業、更有趣的白酒相關知識,請點擊@支雲薈、關注我們。頭條主頁菜單欄有張支雲酒小酒,歡迎品鑑。

醬香泰斗張支雲



賴茅、華茅、王茅其實是茅臺酒的前身,可能有的年輕的朋友不知道,但是老一輩的人,可能會有所聽聞,其實當時這三家,才是真正的國酒茅臺。

為什麼現在咱們只聽過賴茅和茅臺呢?而很少聽說過王茅和華茅呢?他們和茅臺酒比較又怎麼樣呢?下面我梳理了一下這三家酒的來歷和關係,希望你看完之後能對茅臺的歷史有所瞭解。

賴茅:

1929年,貴陽市商人周秉衡在茅臺村開辦“衡昌酒房”,併為生產的酒命名為“衡昌茅臺”。1941年,貴陽賴永初接管該酒房並更名為“恆興酒廠”,“衡昌茅臺”也由此更名為“賴茅”

1988年,貴州茅臺酒廠註冊申請“賴茅”商標並獲准註冊,享有該商標專用權

2005年3月16日,茅臺酒廠因連續三年停止使用而被商標局撤銷“賴茅”商標,同年3月29日,茅臺酒廠有限公司再次提出“賴茅”商標的註冊申請

2014年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賴茅”商標歸屬茅臺集團。同年10月,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在全國市場運營賴茅品牌系列產品

華茅:

1862年華聯輝(字桎塢)父子創辦釀酒作坊,於1872年定名為“成義燒坊”,酒名回沙茅臺,人稱“華茅”

1876年,商業新興,酒業隨之發展,華家在毀於兵災十多年的“茅臺燒房”的廢墟上,重建酒房,取名“成義酒房”,生產的“茅臺燒”即“華茅”。

王茅:

1879年,王榮(又名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號老闆合股開設“榮太和燒坊”名字的由來是三人的人名中各取一字。

後來,榮太和燒坊發生了股權變更,孫全太、天和號老闆的股份發生轉移,到1936年,燒坊的股份全部歸王家人所有,燒坊正式改名為“王茅燒坊”,生產的酒被稱為“王茅”,規模也比華茅小,王茅酒年產量平均1噸,最高年產量3噸。

話說回來,王茅和華茅之間在被貴州茅臺酒廠合併之前還發生了一點恩怨。

1915年,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美國人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當時任天津商品陳列所所長的樂嘉澡是貴州人,負責徵集全國優質產品送往舊金山參展,選中了“成義”“榮和”兩家燒坊的酒,沒有加以區分,統一以“茅臺酒”的名義送出。

在展館裡發生了一件趣事:“茅臺酒”因陳列在農業館,無人問津。一位中國代表靈機一動,佯裝失手摔碎一罈“茅臺酒”,頓時酒香四溢。博覽會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專業人士競相品嚐,讚口不絕!至此,茅臺酒一舉奪得當屆巴拿馬金獎,被評為世界名酒。

原本茅臺酒是“成義”和“榮和”兩家燒坊,一併送出參展的,還得到了意外驚喜得到了一個金獎,這下兩家不樂意了,兩家對於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難於裁決,後經貴州省公署處調節,最終判處兩家燒坊的茅臺酒都可以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

1953年茅臺鎮的三家燒坊: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燒坊(賴茅),被收歸國有,合併成了貴州茅臺酒廠。這就是茅臺酒的前世。

後來,在2009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裁定:駁回貴州茅臺酒廠申訴,王茅重新獨立,“王茅”嫡傳後人擁有“王茅”相關知識產權,併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

2013年,歷經多年申訴“王茅”嫡傳後人,終於獲取國家工商局批准成立“貴州王茅酒業有限公司”!結束了多年來眾多冒牌產品侵權“王茅”的亂象。

以上就是三茅之間的來歷和關係了。說實在的,以前這三茅的品牌商標一直都沒有定下來,市面上大量充斥著各種冒牌產品,最靠譜的還是賴茅,畢竟他屬於茅臺系列酒,通過茅臺酒的官方渠道,買賴茅肯定靠譜很多。而另外兩個的名聲在現代不如賴茅響,所以酒友們購買的話還需擦亮眼睛。

現在的茅臺鎮上面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廠,有的釀造出來得到品質雖比不上茅臺酒,但是比三茅好的話還是卓卓有餘的。


匠心醬香


現在許多企業為了給自己品牌打廣告,都不遺餘力地挖掘故事與價值點。而對於一些老牌名酒企業來說,把自己產品的故事展現出來將更有說服力,茅臺便是白酒圈裡的“故事大王”。

我們都知道茅臺酒的王、華、賴三茅合一整合而來的,可是隨後的“華茅”、“ 王茅”一直未引起關注,偏偏“賴茅”引發如此大規模的亂象呢?

在茅臺酒公司正式生產賴茅之前,所出過的賴茅可謂五花八門。

上圖中的開國大典和香港迴歸還能在某寶上搜到。賴茅在這段時間內有多亂?亂到生產廠家數量世界第一(400多家)、使用該商標生產產品的企業數量世界第一(50多個)、產品種類世界第一(1000多款)。

茅臺酒廠在三茅歸一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只使用了貴州茅臺酒這一個品牌。

導致“華茅”、“ 王茅”、“賴茅”三個商標都一樣被擱置,唯獨賴茅引起巨大混亂。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賴家後人的堅持,因為他的堅持導致商標沒能穩定下來,於是乎很多商家投機取巧,紛紛生產“賴茅酒”。

貴州茅臺集團1988年開始申請“華茅”“王茅”“賴茅”三個商標,“華茅”“王茅”均已獲得通過。“賴茅”商標因一直存在異議,未能解決商標歸屬,

是造成賴茅亂象的根源。

直至1996年賴茅商標才獲得國家商標總局審批通過,2003年被賴氏後人申請異議,2005年國家商標總局撤銷茅臺集團的商標註冊。茅臺集團2009年再一次提起賴茅商標註冊申請,2012年複審核准註冊,2014年賴茅商標最終歸屬為茅臺酒。

茅臺集團最大失誤在於始終未使用賴茅商標進行生產,

這是賴氏後人申請異議的核心依據,也是賴家敢於提起訴訟的根本點所在。然而茅臺集團畢竟兩次通過註冊審核並且將“茅”進行了保護性註冊,也算是在商標歸屬之爭中佔據了制高點。

隨著賴茅商標歸屬問題塵埃落定,賴茅酒又重新被茅臺集團擺放到了重要位置。茅臺股份公司生產起賴茅酒,並且品牌定位於“國民醬香”。雖然賴茅已經今非昔比,無論是包裝設計還是酒體勾調,都帶有典型的茅系風格。

賴茅也算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了,目前主要有傳承、重沙、端曲和傳禧幾個系列,比較適合於醬香型白酒的嘗試與培育性消費。現在的酒水市場就和曾經的賴茅一樣,魚龍混雜,就是不知道結局能不能像賴茅一樣處理好。

我從事醬香酒業以來,對這種現象深有體會,無論什麼酒只要做的好了,總會有人跟著去模仿、複製。所以各位酒友一定要認準對的渠道、對的人。

賴茅雖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離茅臺酒還是有挺大的差距。但是好酒並不是茅臺酒的專屬名詞,口感接近飛天的性價比好酒還是有的,只要酒適合自己便是最好。

德譽醬香(wxxt0000)一直致力於為大家奉上純糧好酒如有興趣可前來了解更多,或學習交流更多白酒知識。


杯酒言歡T


解放初期,政府把王姓、華姓、賴姓三家燒坊合併成茅臺酒廠,也就是俗稱的王茅、華茅、賴茅。個人感覺瞭解一種酒的歷史演變固然重要,但當今人們更注重的是酒的質量,酒質好了酒的品牌自然而然會發揚延續,否則就會衰退甚至推出白酒舞臺。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是關於白酒品牌。一個白酒品牌的建立是及其不容易的,需要幾輩人甚至幾十輩人的辛勤努力,付出心血汗水才有可能得到的,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等這些知名品牌都有著深厚的底蘊,也深得人們認可,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一些有損品牌的情況也出現了,例如貼牌酒的出現,一些劣質酒貼上品牌銷售,嚴重損毀了品牌的認可度,我認為這樣是在自取滅亡。

二是關於白酒價格。近些年來,白酒價格可謂是“一飛沖天”,白酒板塊股更是炙手可熱,個別酒的價格甚至高到不可思議,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泡沫”這個詞,其實也可以套用那句話“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個人感覺一個白酒品牌要想更好的延續下去,就必須對價格進行合理的調整,好酒應該讓大多數人喝得起,反之就不能稱之為“好酒”,這一點上汾酒做的好一些,價格比較親民。

三是關於白酒質量。這是要命的東西,酒質不好其他的就免談,我感覺白酒企業也都會把質量作為一切發展的基礎,不管是醬香型、濃香型還是清香型,好酒終歸是好酒,各有千秋,為了產量縮減生產週期、從別處購買基酒,這樣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迴歸自然、一杯濁酒、不需要過於華麗的宣傳,避免惡性競爭,把心思真正用在釀造好酒上,畢竟人們的口碑才是最重要的。


山西小牧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