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1、南越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40萬秦軍攻打嶺南,至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全境。秦朝在這一帶大量移民,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越南三郡

公元前207年,秦亡之際,趙佗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併桂林、象郡,統一嶺南;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趙佗像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並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各朝代(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2、越南丁朝

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越南(當時叫安南)利用中國的四分五裂局面,逐步擺脫了中國的控制。公元938年的“白藤江之戰”吳權擊敗中國南漢,939年稱王,史稱前吳王,建立吳朝,但吳朝政局處於不穩狀態,出現十二使君割據的分裂局面。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吳權像

公元968年,驩州刺史丁部領掃平群雄,統一全國後,便即皇帝位,尊稱為“大勝明皇帝”,後世又稱“丁先皇”,改國號“大瞿越”。公元973年,宋朝遣使冊封丁先皇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但越南諸朝雖表面上對中國稱臣,對內則自稱皇帝,與中國平起平坐,歷史上稱之為“外王內帝”。

3、前黎朝時代

公元980年,丁廢帝繼位時,年方十歲,主少國疑。北宋南侵入,越南版陳橋兵變上演,十道將軍黎桓被軍士擁立為帝,史稱“前黎朝”。981年(前黎朝黎桓天福二年),黎桓擊敗來襲的宋軍 ,穩固政權。戰後,黎桓於982年春,所以遣使到中國“上表謝罪,且貢方物”。公元993年,北宋封黎桓為交趾郡王。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黎桓像

4、李朝時代

前黎朝後期,黎桓諸子爭立,公元 1009年,左親衛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奪取帝位,定都升龍(今稱河內),是為李太祖,建立李朝,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對外採取擴張政策等。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李公蘊像

公元1054年,李聖宗改國號為“大越”,併成為此後越南數個朝代的國號。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李朝自立國時起,便對宋朝實行兩手策略,一方面向宋朝通好,請求冊封,提高李氏王室的政治威望和國際地位。另一方面又連續侵犯宋朝南方邊境,直至1076年,宋越熙寧戰爭,越南大敗。李仁宗對此深感不安,便向宋方要求停戰,兩國重歸和好。1164年,宋廷封李英宗為“安南國王”,越南亦開始被稱為“安南國”。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宋越熙寧戰爭

李朝後期,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相繼發生了“範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

5、陳朝時代

公元1225年,權臣陳守度安排李昭皇禪讓昭皇之夫陳煚,史稱“陳朝”。陳煚對於南宋,是奉行友好入貢的態度。南宋紹定初年,陳朝遣使入貢,宋理宗冊封陳煚為“安南國王。

公元1253年,蒙古帝國兀良合臺率兵侵入大越,陳煚親自迎擊,雖然成功擊退蒙古軍隊,但自知是“小國”,唯有“誠心事上”,看“大國何以待之” ,便改名光昺,遣使上表納貢。其後,蒙古帝國亦冊封陳氏朝廷為安南國王。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陳朝統治時期,從漢字演變而來“字喃”書寫的作品盛行起來,喃字的盛行是越南民族意識增強的體現。越南陳朝時期的封建民族意識已很強烈,陳藝宗(陳暊,1370~1372)於1374年甚至“詔諸軍民不得服北人(中國人)衣樣,及效佔(佔婆)、牢(老撾)諸國語”。這種狹隘的封建民族意識,已發展到排斥外來文化的程度。

6、明屬安南時期

15世紀明成祖永樂年間,越南陳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國明朝應陳朝遺臣的請求推翻了胡氏政權。明軍順勢收復了越南,設郡縣、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進行了直接統治,這一段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在,越南被“安南屬明時期”。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在安南二十餘年裡,推行中國的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封建經濟模式以及科技文化等,均對安南封建社會的發展起重大作用,這是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7、後黎朝時代

明屬安南時期,明朝在越南多有擾民之舉,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義,使得反明衝突不斷。公元1418年,黎利在藍山起義反明,公元1428年,黎利稱帝,是為後黎太祖,建後黎朝。多次示好明朝,明宣宗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兩國保持和好。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黎利像

後黎朝後期政局混亂,國家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兩大家族不斷髮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後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併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

8、阮朝後黎朝時代

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持下阮朝。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國中國,請求改國號為“南越”,最終嘉慶皇帝下賜國號“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阮福映在位期間進行軍事、行政、經濟、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大興土木修建城市、官道等建築,並在1815年參照中國的《大清律》,頒行《嘉隆律書》。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阮朝疆域

阮朝時期法國多次侵入,清朝與法國就越南問題展開中法戰爭,越南境內亦掀起激烈的反法鬥爭。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與柬埔寨一起組成所謂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阮朝名存實亡。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印度支那聯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取代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地位。公元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後,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帝被迫退位。

得而復失的藩屬國,越南(安南)歷史簡述

末代皇帝保大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