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陳冰:“中興案”迎來轉機 來自中國的反制正在起效?

深圳衛視:馬上連線特約評論員陳冰先生。陳先生,美國突然改變對中興公司的處罰立場,美國商務部長也說將快速尋求處罰中興的“替代方案”,您認為中興事件出現轉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陳冰:“中興案”迎來轉機 來自中國的反制正在起效?

陳冰:美國為什麼現在要重新評估對中興的制裁,或者按照特朗普的話說,要讓中興復活呢?我認為關鍵的因素有六個,而且這六個因素同時聚集起來了。第一是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將影響美國中期選舉,給特朗普及所屬共和黨帶來非常不利的後果。中國針對美國的貿易大棒,拿出反制方案,直擊特朗普的軟肋,美國的農業。農場主和農民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而中國的反制措施動搖了特朗普的票倉。第二是中國也有制約美國公司的手段,比如美國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這一收購案已經得到歐盟、日本、俄羅斯等8個監管機構的批准,就差中國批准了。這一收購案,將使高通獲得從手機芯片到汽車芯片的戰略轉型,對高通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在5月25日前得不到中國商務部批准,那麼高通就得向恩智浦半導體支付20億美元的解約費。這個時間點快到了,美國有點扛不住了,決定對中興事件重新評估,於是,中國也重啟對高通收購恩智浦的評估。

第三是美國有200多家大小公司與中興合作,美國商務部禁止向中興出售美國零部件,等於在砸美國公司的飯碗,放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越來越感到吃不住,不斷向白宮遊說。

第四是中國為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推動作用有目共睹,而具有重要節點的朝美峰會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美國提出了更為激進的去核條件,金特會能不能取得預想的成果,讓特朗普著急,所以用盡快恢復中興業務向中國示好,希望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繼續提供幫助。

第五是特朗普政府的內部爭端,有了初步結果。美國和西方的一些有影響的媒體分析認為,美國財經代表團訪華後,以財長姆努欽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為主的“主談派”,獲得總統倚重,而以商務部長羅斯、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為主的“主戰派”,遭到總統冷落。美國媒體的最新報道說,羅斯領導下的商務部對中興“判處死緩”,讓美方很被動,引發中國人的集體憤怒,近乎砸了中美貿易的談判桌。而讓羅斯參加貿易代表團訪華,是總統猶豫再三,最後才讓他參加的。這幾個因素在5月份聚合在一起了,中美貿易摩擦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中興事件,那麼美國不得不以中興事件為開端,向中美貿易談判的下半場開球,也就是避免貿易戰。

陳冰:“中興案”迎來轉機 來自中國的反制正在起效?


深圳衛視:美國商務部長說將迅速尋求解決中興的“替代方案”,你估計會是什麼方案?

陳冰由於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受特朗普的冷落,加上他是一個強硬的主戰派,所以解決中興事件的“替代方案”現在還不太好說,是按照貿易摩擦事件看待,還是按所謂的執法行動來處理。我個人的判斷是,或許會是貿易和執法的結合體,也就是美方先解除對中興的零部件出口禁令,讓中興先運轉起來,同時附加一定的法律條件,繼續用美國的國內法來牽制中興。當然,這要看馬上在華盛頓舉行的新一輪中美貿易磋商,要是雙方談得比較好,那麼磋商結束之時,就是中興重新運行之日。但是,中興事件帶來的陰影,是一時半會兒難以消散的。中興已經依法繳納了罰款,只因為延緩處理了幾位員工,就把一家跨國企業打成休克狀態,充分暴露美國經濟霸權和技術霸權的心狠手辣,讓世界上任何一個與美國打交道的企業感到後怕,而中國也將在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上下功夫,擺脫受制於人的尷尬。有美國分析家認為,美國將為致殘中興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將是美國將面臨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更為激烈的挑戰。

陳冰:“中興案”迎來轉機 來自中國的反制正在起效?

深圳衛視:劉鶴副總理從今天起應邀赴美,開啟中美新一輪經貿磋商,你認為雙方可能磋商出哪些成果?

陳冰:我估計劉鶴訪美,這次中美達成解決貿易糾紛的原則共識的可能性比較大,結果不會像美國貿易代表團訪華那樣完全空手而歸。這一輪經貿磋商,最大的看點恐怕是中美會避免貿易戰。雙方都會有所妥協,但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美國經常拿在嘴上說的“美中貿易逆差”,解決方案會更多地採納中國方案,也就是按照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講的擴大開放的四點重大舉措來解決:即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說實在,促成中美貿易相對平衡,美國打打殺殺的方案寸步難行,能夠行得通的是中國方案。我個人認為,中美在以下方面能夠達成共識:一是降低貿易緊張,努力避免貿易戰,通過協商方式來解決貿易爭端;二是率先就中興事件達成解決方案;三是中國給出擴大全面開放的時間表,尤其在美國企業的中國市場準入方面。其實中國對開放金融業、製造業、服務業、擴大進口,都已經給出了時間表。這次中美貿易磋商,可能有更多細節。四是在知識產權方面,中國可能提出更具操作性的保護措施,獲得美國企業的投資信任。那麼,哪些方面談不成,雙方滿足不了對方的要求呢?就美國而言,中國要求擴大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降低和消除中資企業赴美技術領域的投資壁壘,美國可能不會鬆口。就中國而言,美國提出的到2020年降低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中國政府降低或取消對技術研發的支持,以及限制“中國製造2025”,也不會作為議題上桌談判的。中美關係,中美經貿關係,都進入更加複雜和多變的時代,對抗強度明顯增加,所以一兩輪經貿磋商,也不可能解決兩國的所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