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一些在俄羅斯周邊的歐洲國家紛紛加入了歐盟和北約?俄羅斯反對過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如果作為一個並不算強大的國家,而且還與俄羅斯是鄰國,那麼這個國家就要擔心了,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說幾乎所有的周邊鄰國,在俄羅斯的眼裡都是他虎視眈眈而恨不得撲上去佔為己有的肥肉。

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最初為基輔羅斯,後來不斷受到南面大國拜占庭帝國的文化影響,逐漸皈依為東正教。13世紀,蒙古大軍西征,滅亡了基輔羅斯,並將其納入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建立金帳汗國的版圖之內。基輔羅斯滅亡後,斯拉夫人們建立了一些接受金帳汗國冊封和管轄的一些大公國,作為金帳汗國的附庸,其中就包括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

俄羅斯帝國的對外擴張

在經過238年蒙古人統治之後,莫斯科大公國擺脫了蒙古人統治。到了莫斯科大公的大公伊凡四世被加冕為沙皇的時候,莫斯科大公國就變成了俄羅斯帝國。

可能是蒙古人統治的時間太長了,成吉思汗注入到蒙古人對外擴張的熱血,也被俄羅斯所繼承,此後的俄羅斯帝國開始對外的瘋狂征服:

他們向北打敗了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並從瑞典手中奪取芬蘭,納入俄羅斯版圖:

他們向西將烏克蘭、白俄羅斯納入版圖,並且夥同普魯士、奧地利瓜分了波蘭。

他們向西南南打敗了土耳其將克里米亞半島和外高加索地區納入俄羅斯版圖。

他們向南疆中亞的草原遊牧民族哈薩克等納入版圖。

他們向東將整個西伯利亞納入俄羅斯版圖,然後狠狠的割掉中國西北和東北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羅斯帝國的擴張

蘇聯的對外擴張

而且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種野蠻的擴張有著野蠻的傳承,不僅俄羅斯帝國時期如此,等到了布爾什維克時期蘇聯仍然如此,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1917年俄羅斯的十月革命後,新建立的蘇俄內憂外患,芬蘭趁機獨立、新政府為了能夠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迫承認芬蘭獨立,然後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條約》將俄羅斯帝國時代的侵佔的波羅的海三國、東部波蘭領土,西部烏克蘭、西部白俄羅斯等全部割讓給了德國。

1918年蘇俄與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蘇俄割讓的領土

當然最後德國戰敗,上述德軍退出上述地區,而且根據一戰後《凡爾賽協定》,上述地區成立了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一戰重新建立的波蘭,還有部分地區併入羅馬尼亞。

但是僅僅過了20年蘇俄變成了蘇聯,經過大規模的集中建設又再次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後,在1939年8月蘇聯和德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隨後德國發動二戰從西線進攻波蘭,而蘇聯則從東部進攻波蘭,一個月之後兩軍在波蘭城市佈列斯特會師,歷史上第四次將波蘭瓜分。隨後蘇聯以建立“東方戰線”為由在德國進攻北歐、西歐的時候,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並割佔了羅馬尼亞的領土,然後派兵侵入芬蘭,不僅逼迫芬蘭割讓領土,還獲得了租借芬蘭漢科港,攻佔領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二戰前期,蘇聯將俄羅斯十月革命時丟失的領土全部奪取,建立“東方戰線”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加入反法西斯陣營,二戰後期隨著蘇軍戰場上的節節勝利,蘇軍一鼓作氣將戰線從莫斯科推進到柏林,二戰結束後,蘇聯不僅從德國領土上直接割佔了東普魯士,並更名為加里寧格勒,並在東歐建立波蘭、匈牙利等一眾衛星國,拱衛蘇聯的安全,此時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其中深色為蘇聯加盟共和國,稍淺色為東歐社會社會主義國家

俄羅斯聯邦對外擴張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進入到俄羅斯聯邦時代,但是他們對於土地的渴求依然旺盛,蘇聯解體後成立獨聯體組織,俄羅斯已經與獨聯體中的多個國家發生衝突,俄羅斯處心積慮的建立西部領土的緩衝區,一旦周圍國家不遂己願,俄羅斯就會出手,烏克蘭的親西方政府剛一成立,俄羅斯直接直接吞併克里米亞,並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勢力與烏克蘭政府對抗。而在格魯吉亞這樣的問題基本上大同小異。

2014年烏克蘭政府出現更迭後,俄羅斯直接吞併克里米亞


所以無論從歷史到現實,俄羅斯始終對於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咄咄逼人,俄羅斯的歷史就是血腥的擴張史,所以俄羅斯的周邊國家,轉投西方,尋找更大靠山,來維護自己的安全,乃至加入歐盟、加入北約、接受美國軍援、與西方國家共同軍演等等的一切都並不奇怪,無論是誰遇到俄羅斯這樣的鄰居,都會感到恐懼。


我是本文的作者大東北的小豆包,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關注和評論。


大東北的小豆包


為什麼俄國周邊的一些歐洲國家紛紛加入北約與歐盟?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歷史原因,二是現實原因。

關於歷史原因:

1,俄國曆史就是一部侵略擴張史,幾乎所有的鄰國都遭到過俄國的入侵,都有領土被俄國侵吞的歷史教訓。

2,歷史上,俄國不但大肆侵吞他國領土,還對被佔領土上的人民進行過慘無人道的殺戮。

3,俄國吞併他國領土後,還對當地的原住民,進行文化滅絕,並且強行同化。原住民稍有不同意見,就會被殺戮。

4,前蘇聯對所謂華約國家實施嚴酷的掌控,導致華約國家普遍處境困難,因而對俄國極為憎惡!

關於現實原因:

1,俄國國力相對偏弱丶國家相對貧窮。無論國家實力,還是國家魅力,都無法與歐盟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比。所以東歐小國紛紛投靠北約與歐盟。

2,一國的抉擇一般都緣於對當下和將來的利益方面的判斷,而俄國不論當下的現實處境,還是將來的前景,恐怕都遠不如西方。這也是東歐紛紛倒向西方的原因,也是西方敢於跟俄國長期對抗的原因。如果不出意外,西方與俄國的實力差距將會拉大,俄國失敗只是時間問題,這就是西方的如意算盤,也是俄國始終無法與西方改善關係的根本原因。

3,既然俄國與西方的爭鬥無法和解,而俄國又前景黯淡,所以夾在俄國與西方之間的東歐小國,當然會紛紛選擇西方陣營。人性趨利,東歐小國的選擇也是無可指責的。

俄國顯然反對東歐小國加入西方陣營,但是自身實力不濟,魅力不夠,所以俄國的反對,起不到任何作用。個人認為俄國當下最重要的是要尋找新的出路。在平等的融入西方,已經不可能實現的情況下,俄國選擇融入亞太,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案。既能保住國家的根本利益,又能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鬼影147951010


蘇聯強盛時期並非這種情況,美蘇冷戰期間世界上有兩個軍亊聯盟集團不可撼動,一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另一個是華沙條約組織國家,簡稱華約。世界上沒有加入兩大集團的國家要麼選邊站,藉此遮風蔽雨。要麼保持中立,以免巨人相搏遭受無妄之災,我們國家一直保持不選邊站政策,是在夾縫中發展壯大。
北約和華約纏鬥多年,令周邊弱國如履薄冰苦不堪言。北約國家多數經濟情況良好,國家屬於高速發達的富庶國度。而華約組織國家則普遍經濟欠發達,很多國家屬於貧困線以下水平。不愁吃穿的歐洲天堂生活一直令眾多華約國家羨慕,窮國都希望過上好日子,這並不奇怪。


蘇聯並沒有在軍事上失敗不敵西方,其實經濟崩潰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蘇聯解體後華約組織也樹倒猢猻散,各成員國只能自求多福。俄羅斯國內一片混亂,企業倒閉工人下崗,最初期間連退休工資都發不出去。盧布大幅跳水,富人恐慌,中產階級變成了窮人。靠工資生活的人們都體會了一回貧困的滋味,二戰英雄老人街頭賣勳章這一照片相信許多人看到過。
華約灰飛煙滅,北約卻沒有因為沒了勁敵而解散。相反開始了冷戰後最大規模的擴張。目地很明確,就是要乘俄羅斯虛弱時開始圍堵,讓北極熊成為籠中困獸有威發不出。在西方優厚利益誘惑下,不止是華約成員國,就連曾是蘇聯一面旗子下的加盟共和國也有的放棄了與俄羅斯的傳統友誼,選擇加入北約與俄羅斯反目成仇人。

俄羅斯當然知道後果非常嚴重,無奈俄羅斯百廢待興心有餘而力不足。俄羅斯人民吃飯才是大問題,面對逼近家門口的北約俄羅斯已無力作出反擊,促使蘇聯解了體的葉利欽同樣沒有普京的智慧和魄力。明顯可以看的出,最初的葉利欽總統是有帶上俄羅斯西去的打算,怎知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葉利欽的示好沒有打動西方霸主,美國和歐洲的打壓一招更比一招狠,如果不是讓賢於普京,俄羅斯的境況只會更差,不會好過當下。


亓官仁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歐盟和北約這兩個組織也是俄羅斯曾經夢寐以求想加入的,當然如今可能不會提及加入的可能性,但在俄羅斯的內心還是有那麼一絲絲渴求,尤其是俄羅斯綜合國力下滑,而世界其它地區的國家綜合國力上升迅速的情況下!



當然更多的人願意相信,俄羅斯周邊的國家急切渴望的加入歐盟或者北約,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惡鄰俄羅斯,這個繼承了沙俄/蘇聯衣缽的次超級大國,似乎也繼承了他的前輩對領土的貪婪和對周邊的控制野心!



當然有這樣的考慮也是正確的,以常規的非錯即對的判斷標準,俄羅斯無疑是這些國家加入歐盟和北約的主要因素,但將全部原因歸結為俄羅斯,那就非常的武斷和想當然!



加入北約或歐盟,這些國家內部因素還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國家有一個基本的相似的國情作為基礎,那就是從冷戰後的華約或者蘇聯中獨立出來,國家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原有的國家體系也都陷入崩潰或者癱瘓,新的國家秩序還在艱難的陣痛中逐步誕生!而他們改變的目標就是向西方國家一樣,實現國家發展和經濟騰飛,加入歐盟是因為可以進去歐盟的經濟體系,享受經濟援助和歐洲統一市場!加入北約是因為地緣戰略價值,只有投靠北約,才能引起北約對其重視性!



俄羅斯肯定是會反對的,俄羅斯自認為不僅僅繼承了蘇聯的衣缽,蘇聯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也是俄羅斯繼承的遺產中的一部分,奈何俄羅斯國力過於孱弱無法支撐蘇聯的全部勢力範圍,因此俄羅斯在有選擇的繼承了一些戰略權益,其中就有一些已經加入北約或者歐盟的國家及一部分有加入訴求的國家!



例如烏克蘭問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牢牢地控制著烏克蘭,也從沒有提及蘇聯時期割讓的土地問題,但自從烏克蘭顏色革命後,倒向北約和加入歐盟成了烏克蘭高層直言不諱的政治理想和目標!因此俄羅斯出於自身戰略安全的需要,硬是強硬將克里米亞收回俄羅斯!


涇水書生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處在俄羅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身邊的中小國家,在面對俄羅斯這樣的龐然大物時,必然存在的一種不安全感,更不要說歷史上俄國的記錄不好。


冷戰後有13個新成員加入北約


在冷戰結束之後不久,北約東擴開始,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中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納入。1999年,捷克、匈牙利和波蘭首先成為北約的成員國,2004年,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以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加入北約。2009年克羅地亞和阿爾巴尼亞加入北約。2017年黑山加入北約。格魯吉亞、波黑和馬其頓也遞交了加入北約的申請。2018年烏克蘭獲得北約申請國地位。


當前俄羅斯與北約關係正陷入冷戰後最大的危機


北約東擴,使東歐地緣政治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對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安全威脅;同時俄美關係以及俄歐關係變得複雜;另外,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的傳統利益也被進一步削弱。俄羅斯應對北約東擴的反應可以分為葉利欽和普京兩個不同的時期。葉利欽時期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態度雖然有妥協的一面,但總體上是日漸趨於強硬。這一時期,俄羅斯一方面加強自身實力,強調核威懾,增強軍事力量,加強與獨聯體國家和歐洲國家的聯繫;同時發動輿論戰,抨擊北約的東擴,但同時對北約東擴無可奈何,又只能調整對北約的政策,加強和北約的聯繫。普京時期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態度,既有強硬的對峙,又有合作與對話。


歐盟成員國

(英國退歐談判仍沒有完成,還不能說英國現在已經不是歐盟的一份子)


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擴展為15國。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以及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加入歐盟,歐盟擴展為25國。2007年,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歐盟擴展為27國。2013年,克羅地亞加入歐盟,成為歐盟第28個成員國。


俄羅斯與歐盟


對於歐盟的東擴,俄羅斯的心態真是複雜得多。在經濟上,歐盟東擴對俄羅斯的影響是憂喜參半;而在政治核安全問題上,歐盟東擴會被歐盟的一體化排斥,俄羅斯可能會被邊緣化。而且,歐盟東擴和北約東擴有著內在的聯繫,歐盟的東擴需要北約東擴來保證。換句話說,歐盟的東擴,對於俄羅斯來說,政治上是不友好的,是有悖於俄羅斯的利益的,俄羅斯要求歐盟東擴必須不能對俄羅斯政治經濟利益構成危害,但歐盟拒絕與俄羅斯進行協商,這使得俄羅斯對歐盟東擴抱有很深的疑慮,這對俄羅斯與歐盟的關係是有著負面的影響。


注意圖中除希臘以外顏色為深藍色的國家


另外,東歐新成員加入北約和歐盟,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關係也產生了新的影響。長期受俄國侵略和控制的記憶,是中東歐國家加入北約和歐盟,融入西方的主要動因之一。而是這些國家在加入北約和歐盟後,因為其歷史記憶,同時也因為俄羅斯的巨大規模,當然也由於俄羅斯的對外政策,對俄羅斯的疑慮和恐懼仍然會繼續。同時,這些中東歐國家在加入北約和歐盟以後,認為可以不太在意與俄羅斯的關係,從而背離俄羅斯,這將對俄羅斯、北約和歐盟都產生不利的影響。新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國家大多數在對俄外交中和美國有著更多共同語言,而和傳統西歐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在這種情況下,當美歐發生嚴重分歧時,這些新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國家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追隨美國,這不管是對北約還是對歐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可能使北約和歐盟對俄政策陷入混亂和矛盾之中。


hording


華沙條約解散了,前蘇聯解體了,衰落了,許多東歐國家紛紛加入北約,尋求保護!俄羅斯無能為力!


北京老馬3


為什麼原華約成員國和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要加入北約?因為他們通過自身實踐證明,俄羅斯不守信用、侵略成性、善於趁火打劫的本性一直沒有改變。需要時刻提防。2008年俄羅斯妄圖肢解格魯吉亞和2014年妄圖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都說明了這一點。申請加入北約,也說明了他們對美國的信任。


伯樂公


這就是西方的“共識政治”理念在作怪,美國把它稱之為“政治正確”……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後的一個新興實力派軍事強國家,和歐洲的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去較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那些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當然不可能“政治正確”的拱手擁護俄羅斯來做老大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於公共產品政治掌控權力的“共識政治”原理就是:弱肉強食、勝者為王、願賭服輸、贏者通吃!……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怎麼可能“共識政治”的來承認俄羅斯穩坐“贏者通吃”的位置……所以最好和有效的方法就是組成聯盟幹掉俄羅斯!


竹筒夫子的鋼筆


普京也曾多次申請入北約,北約不鳥他,所以他的強硬是被氣出來的。


中峰明本


過去是美國人給了經濟和安全上的很多好處所以歐洲國家逐利而去。其實歐洲人普遍自私自利,蠅頭小利都能大動干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