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良品鋪子:楊紅春的創業故事


良品鋪子:楊紅春的創業故事

良品鋪子創始人兼董事長 楊紅春

創業格言:心志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未來,未來決定命運。

科龍打工學生意經

1996年,科龍電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融資12億元,成為內地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1997年,湖北荊州人楊紅春,從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畢業,應聘到廣東順德的科龍總部做廣告策劃。同去應聘的同學嫌順德偏僻,最終放棄,楊紅春去了。

順德街頭,白手起家賣小五金,一年做到幾千萬的人比比皆是,讓楊紅春很是動心。他看中了櫥櫃市場,可感覺自己還未吃透生意經,不敢貿然下海,“想清楚後,心靜下來了,告訴自己要把公司的事當自己的事做,先積累經驗。”

在科龍的工作並不輕鬆,最初楊紅春被安排在生產車間做質檢工作,早上7:15上班,晚上12點下班,20天后,他被調到廣告策劃部做科員,9個月後提拔為科長。

每一次的工作安排和調動,楊紅春都看做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生產線僅20天,他就摸清產品的生產流程,後來做銷售時,他能清楚說出這款冰箱的核心優勢在哪裡,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在廣告策劃部的4年,他積極與麥肯、電通、省廣等國際4A廣告公司合作,接受了現代營銷理念。

2002年,楊紅春調任為科龍廣西銷售部總經理,最初的日子並不好過,公司有嚴格的銷售任務,楊紅春又毫無銷售經驗,擔心這個板凳坐不穩。但是,他虛心積累的經驗發揮了重要作用。隨後的日子是緊張而忙碌的,一個月30天,他28天都在出差,另外兩天則在公司開會。當年,他就取得了驕人業績,不僅完成了任務,增幅還達到30%。


辭去老總職務 向年輕媽媽賣零食

2005年7月,楊紅春與科龍的8年合同期滿,沒有續簽。“想想5年後我會怎麼樣?可能升職、加薪,但我更想體驗創業的激情和快感。”

辭職後,楊紅春四處遊歷,即使放假,也在尋找合適的項目。他到上海呆了一個月,結識了上海久久丫連鎖企業董事長顧青。一次聊天中,顧青無意中說道,如果將全國各地最好吃的東西放在一起賣,肯定是個不錯的生意。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楊紅春思索這個項目到底能不能做,其市場價值、客戶價值何在?憑著簡單的分析和生意人的直覺,他覺得完全可以做。他說自己喜歡吃,味覺發達,吃過的東西基本能記住味道,賣零食有天賦。“科龍每次開年會,各地的銷售經理將當地的土特產帶回總部,各地好吃的東西基本嚐遍。”

楊紅春將創業根據地選在正在崛起的武漢。開店前,他做過周密的準備,光商業計劃書就三易其稿。最後,“良品鋪子”從300多個店名中脫穎而出,意為賣好的產品的小鋪子。其核心顧客為年輕的媽媽,25~35歲的女性,她們的飲食注重健康、營養、天然,符合自己的產品定位。

跑遍20個省選50種零食

離開科龍白手起家,楊紅春經歷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也體驗了創業的酸甜苦辣。

為了開良品鋪子,楊紅春賣掉一套位於廣東的房子,將60萬元全部投入創業。隨後,他又馬不停蹄地跑原產地,挑選產品。與生廠商談合作,別人一聽是家新店鋪,採購量也不大,興趣都不大,坐冷板凳是常有的事。由於土特產的原產地一般都在深山郊外,在鄉下呆兩天等回話是家常便飯。失去了高職位的光環,楊紅春不斷提醒自己,“我不是他們最大的客戶,從零起步就是這樣的”。

如賣冰箱一樣,要做好銷售,就必須瞭解產品的生產流程。楊紅春說,任何一樣傳統小吃,都有一個故事,生產工藝十分講究。他說,自己會在鄉下住幾天,專門瞭解產品的生產流程。比如杭州寧安的山核桃,3月開花,4月掛果,每年白露(農曆九月初十)才飽滿,當天採摘曬乾,空的、偏頭的都是核不飽滿,要挑出來。然後放在鹽和奶油裡入味,再用烘箱烘乾。要保證好品質,產品的製作和銷售週期越短越好,楊紅春和原產地談好條件,他訂的貨,不要存貨,全部要從冷庫取生核桃加工,1天半做完,發貨4天,10天內賣完。

5月~8月,楊紅春跑遍全國20個省,跑了不下60家工廠,最後敲定50餘個品種。

良品鋪子:楊紅春的創業故事

零食鋪子舉辦核桃節

2006年8月23日,良品鋪子的第一家店在中山公園旁開業,月租1.5萬元,總投入10餘萬元,店鋪以黃綠色為主色調,色彩鮮豔。

開業當天,楊紅春親自站櫃檯,並帶領店員在門口請行人免費試吃。晚上結賬才發現,當天的銷售額為1300元,而免費品嚐就吃掉1400元。更痛苦的還在後面,連續3個月,店裡賺的錢勉強夠付房租,“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錢沒有虧完就不能結束,不能輕易認輸。”最低谷時,一天才賣600元。

9月底,顧青來漢,看到此番景象,就問:“你到底是幹嘛?”、“你的主打產品是什麼?”楊紅春恍然大悟,久久丫能火,還是以賣鴨脖子聞名,良品鋪子就缺一個叫得響的產品。

那年“十·一”黃金週,良品鋪子打出核桃節,精選全國各地16個品種的核桃作為主打產品,不惜血本請顧客免費試吃。半個月後,良品鋪子的生意開始好轉,當年11月,開始保本。

楊紅春說,良品鋪子要專賣優質零食,“武漢的話梅屋並不少,價格也存在較大差異,可什麼樣的零食是最好的,顧客並不清楚,良品就是要做這樣的標準。”


楊紅春:創業要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

楊紅春指出,創業是需要犧牲的,創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有面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真正開始創業後,每天面對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我們能走到今天,朋友幫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楊紅春認為,創業就是要創造企業。做職員時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學習,要有勇氣去面對創業中的困難,要相信自己可以跨越那些難題,學會去面對失敗。
回憶:33歲選擇創業
1997年楊紅春從湖北工學院(現湖北工業大學)畢業後,應聘進入科龍電器工作,先從事廣告傳播,後來才做銷售工作。

“當時我們學校與科龍電器對口專業,那一屆畢業的加上我一起進科龍的有4個人。”楊紅春介紹,他在科龍幹了8年,曾先後做過廣西、廣東、湖南科龍分公司的總經理。

楊紅春對科龍的感情非常深,“一畢業就到科龍工作,科龍教會了我許多東西。”2005年7月他選擇離開了科龍,楊紅春稱當時離開科龍很簡單,就因為自己從小就有的一個夢想,就是自己創業當老闆。

“科龍工作8年,駐外時間就有5年,很少陪家人,心裡十分愧疚。”楊紅春辭職後半年時間,每天除了考慮自己創業做什麼,其他時間更多是和家人相處。
楊紅春稱,自己休息了半年,當時有很多朋友幫忙介紹工作,也有很多公司請他去,但他都沒有答應。那時楊紅春已經33歲了,他認為再去其他公司打工,可能花的時間比別人少,但如果和老闆之間沒有建立起信任,要走向更高的職位是不容易的。
魄力:全國調研 機票花了10萬元
受久久鴨總裁和董事長邀請,2005年11月,楊紅春啟程去上海經營久久鴨的項目,當時久久鴨就有了經營全國各地特色食品的思路,但那時久久鴨經營壓力大,根本顧不上按這種思路實施。在上海久久鴨做了四、五個月的管理工作後,楊紅春離開了上海,再次回到了廣州,開始了自己創業前的準備。

早在2004年時,楊紅春就有開傳統食品店的想法,把全國各地好吃的食品集中銷售。回到廣東後楊紅春就在武漢和廣州兩個城市做市場調研,考慮那個城市更適合投資,最後選定了武漢。

在進行城市市場調研的同時,從2005年開始將近一年時間裡,楊紅春還在全國範圍內做產品調研,他一個人先後考察了不下150家食品生產企業,瞭解產品製作過程,僅機票費用就花了近10萬元。


楊紅春認為,吃的東西品質最重要,他做生意一定要體現這種特性,便宜的東西是做不成的。為了能清晰地表達這種意圖,楊紅春給公司取名“良品鋪子”,即品質第一的意思。
創業:老闆親自站櫃檯
2006年8月,楊紅春和朋友合作的第一家“良品鋪子”在武漢廣場對面開張,當時只有60個品種。楊紅春表示,第一家店開張時他並沒有什麼預期,只是想著搞起來了再說。但消費者對“良品鋪子”休閒食品認識不夠,加上自己的許多工作做得不到位,店面一開始就連續虧損4個月,最多時一個月虧損兩萬多元,直到2006年底情況才好一點,才能勉強保本。

雖然虧損,但楊紅春認為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食品店還需要不斷地改善繼續做下去。當時第一個店只有四個員工,楊紅春開始自己親自站櫃檯,瞭解顧客口味的需求,再把這種需求反饋給廠家,不斷調試產品。

一年後,6 家門店先後落地,隨後三年,良品鋪子門店便擴展至 88 家。

即將上市

2020年1 月 10 日晚間,證監會核准了良品鋪子等 3 家企業的 IPO 批文,這也意味著排隊一年半的 " 零食大王 " 即將正式亮相 A 股。

很快,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三大零食巨頭將齊聚 A 股,並正式展開資本較量,30000 億零食消費市場風口漸起。

據招股書披露,今日資本 100% 控股的達永有限持有良品鋪子 33.75% 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2010 年,今日資本以 5100 萬元人民幣入股良品鋪子,獲得了將近 30% 的股份,之後,良品鋪子便開始上市的謀劃。

2017 年,今日資本將手裡 5.26% 的良品鋪子的股權,以 3.16 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高瓴資本。據瞭解,高瓴在投資良品鋪子之後,曾利用其大數據團隊,專門為良品鋪子研發了一套門店選址系統,預測門店盈虧情況,這對於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並重的良品鋪子而言,無疑是巨大助力。

談及對於高瓴的引入,楊紅春曾公開表示:" 高瓴資本作為投資人,非常注重長期價值。良品鋪子的經營能力比較強,經營指標也很良性,之所以引入高瓴資本,是希望創造更大價值。"


良品鋪子:楊紅春的創業故事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 2006 年至 2016 年,是中國零食大爆發的 " 黃金十年 ",良品鋪子也正是站對風口把握住了發展機會。據商務部發布的《零食報告》顯示,這十年間,我國零食行業總產值規模從 4200 多億激增至 22000 多億人民幣,增幅高達 422.51%,年複合增長率為 17.98%。

據招股書顯示,2016 年良品鋪子實現營收 60 億,線上線下佔比為 1:2,單是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河南五省就擁有 2000 餘家門店。從 2006 年開始以武漢為大本營不斷擴張,12 年後,它已經開了 2092 家店。

從盈利增長的情況看,2015-2017 年,良品鋪子分別實現營收 31.09 億元、42.30 億元、53.73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 31%。2018 年,僅上半年良品鋪子的營收就高達 30 億人民幣,淨利潤超過 2016 年全年總和。

線下跑馬圈地的同時,良品鋪子在 2011 年開始進軍互聯網,邀請流量明星代言,並高調宣佈其 " 高端零食 " 的佈局戰略。

毫無疑問,綁定流量明星、主打年輕人的零食的戰略獲得成功。數據顯示,良品鋪子線上收入從 2012 年銷售額 1500 萬上升到 2017 年的 22.7 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65.80%。線上、線下齊開花,良品鋪子因此成為少有的全渠道零食商。

近一年時間,良品鋪子在高端零食的賽道上接連啟動了多個項目:與中國農業大學建立綜合性教授工作站,在休閒零食營養與安全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邀請了 7 位全球頂級美食家來華,打造中國零食 " 出海 " 的國際名片;部署高端零食產品供應鏈 3.0 升級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