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70歲的高愛花是陝西神木市錦界鎮公草灣村人,自幼酷愛繪畫、刺繡等民間手工藝術。十幾歲的時候,看到村裡的婦女繡鞋墊、做鞋子,她總會湊上去,那些色彩絢麗的圖案和細密整齊的針腳常常令她移不開眼。而母親為她繡的手絹和圖案更是讓她愛不釋手,自此,她常常會翻出母親的針線包翻來覆去地練習。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1

小時候母親經常繡手絹

我看到非常好看

自己開始學刺繡

高愛花:小時候我的母親經常給我繡手絹,衣服上的圖案,非常好看,我自己開始學刺繡,當時也沒有人給我教,都是我自己覺得一針一線學會的。

起初,她只是繡鞋墊、手帕等小物件。後來,家裡的枕巾和被單也都被她繡上了各種花鳥圖案。隨著刺繡技藝的逐漸提高,她的繡品也越來越精美、複雜。近年來,她又開始做虎頭枕和兒童繡花鞋。幾十年來,高愛花不斷摸索,繡出的作品大大小小不下千件。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高愛花:因為我很喜歡刺繡,通過穿針引線就可以刺出一個生動的花草動物,又有成就感又滿足。

2

每次刺繡

都像十分神聖的事情

把手洗乾淨再拿針線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高愛花擅長的是陝北特有的刺繡手法——墩繡。每次刺繡,她都像對待一件十分神聖的事情,總是仔仔細細地先把手洗乾淨再拿針線。墩繡的針與普通繡花針不同,似注射器的針頭,不同的是針尖處還有一個針眼,絲線需先穿過針頭,再穿過針眼。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刺繡中的高愛花特別專注,拿針如同手執毛筆,針與布面垂直,一針緊挨一針,輕刺布面。她的作品正反面都有完整的圖案, 厚重、飽滿,摸上去手感柔軟,和別的針法相比,圖案立體感特別強。

高愛花:有的是掏的、有的是拔絲的,種類很多,繡出來的都是自己的情感,刺繡這麼多年,剪刀也用壞好幾個,針還用壞六七十個。

在眾多繡品中,高愛花最喜愛歷史題材的繡制。楊貴妃、牧野之戰等歷史人物形象和故事都被她搬上了繡布。小小的一方繡布上,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亭臺樓閣活靈活現,樹木蔥蘢的層次、水流潺潺的閃動、人物細膩的雪肌、眼睛炯炯的靈氣以及國畫水墨氤氳的氣氛,在她針下,都那麼逼真、形象。其中由她繡制的《八仙圖》《八駿圖》《十二屬相》《琴棋書畫》等多次在省、市各類刺繡展覽中獲獎,還被授予“陝西省婦女民間手工藝能手”稱號。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高愛花:牧野之戰,這個做了三回,第一回做的不行,扔了,再做一回,完了我拿筆塗下,挨著做出來。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3

用去8000多元的絲線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

剪刀用壞了13把

歷經1500多個日夜

大多數的愛好者會將刺繡作為消磨閒暇時光的手工活兒,而高愛花卻把刺繡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事刺繡這麼多年,最耗費心力、最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她耗時四年,每天從早繡到晚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人物、牲畜、車船、樓軒眾多,由於刺繡全圖工程量浩大,這讓很多刺繡愛好者望而卻步。2004年,高愛花開始挑戰這一鉅作。她的《清明上河圖》長18.6米,寬1.2米,採用了慣用的墩繡手法,僅畫底樣圖就花費了八個多月。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2008年,高愛花終於完成了這項大製作,她用去8000多元的絲線,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歷經1500多個日夜。

高愛花:現在的許多刺繡,底樣都由電腦事先打印好了。可在當時,都需用藍色印紙一筆一劃印在布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人物的表情、建築的大小比例都得考慮好。

4

用針、用線的絕妙

不僅僅是技藝上的

更體現在感情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由於技術要求高,稍有疏忽就會留下無法修復的瑕疵,導致她用眼過度,此後一段時間裡,她得了嚴重的眼病,右手也因長期握剪刀而經常浮腫,對刺繡如此執著的高愛花深深的感染著周圍的人。

高愛花鄰居:高愛花確實雖然年齡奔70,但是她真的有顆童心,可以說刺繡剪紙做鞋子,做的百般百樣,真的是個老藝人,有恆心,如果她愛這個就會鑽在這裡面。

如今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了,但高愛花每天都要抽空繡上一陣。刺繡如同一日三餐,已經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難以割捨。

高愛花:機繡技術已經將刺繡工藝的效率大大提高,卻無法勝過手工刺繡的細膩和精緻。手工刺繡用針、用線的絕妙,不僅僅是技藝上的,更體現在將刺繡者的感情融入了作品之中。有時候,單單一片葉子,就要使用由淺至深的多種色線來表現光線照到葉子上的明暗關係,這是機繡絕對達不到的效果。

5

留住這些地域文化

讓刺繡更有生命力

讓傳統文化世代相傳

穿針引線3500多萬針,剪刀用壞了13把,這樣的付出才堪稱熱愛!

高愛花:刺繡是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我想通過我的刺繡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這一文化技藝。只要他們要想學起,要學什麼我給教什麼。

找到我們: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幫》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