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財務人員一定要學習!如何通過會計報表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如何通過會計報表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建議從兩個層面去看:第一個層面,看整體,從公司的財務金三角(增長性、盈利性、流動性)判斷經營的基本面;第二個層面,看具體,透過敏感會計科目去判斷企業潛在的風險。第二個層面發現的問題可以作為第一層面結論的驗證與補充。做財務分析時也可遵循這一思路。

2001年劉姝威憑藉一篇600字的短文,把藍田股份拉下了馬。一個學者看了幾眼會計報表,就能判斷出銀行不能再給藍田股份貸款了,文章發表後還真沒有銀行再給藍田股份貸款。這個故事有戲劇性,也有必然性。劉姝威當年做的事情談不上有多麼高深,會計人員只要用心,細細閱讀會計報表就不難發現此類問題。

財務人員一定要學習!如何通過會計報表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如何閱讀會計報表,看似小兒科的問題,實際上很多會計人並未真正領會。不懂得如何區分重點,如何識別假象。會計科目那麼多,我們如何做到有側重的關注、有根據的懷疑,這是有學問的、有技巧的。閱讀會計報表要像看書一樣,先觀其大略,後深究細節。我建議從兩個層面去看:

第一個層面,看整體,從公司的財務金三角(增長性、盈利性、流動性)判斷經營的基本面。這裡所說的增長性是指收入規模的增長,流動性是指營運資產的週轉率、現金流狀況。

華為的總裁任正非先生對財務金三角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說,“考核要關注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三足鼎立,支撐起公司的生存發展。單純地銷售額增長是不顧一切的瘋狂,單純地追求利潤會透支未來,不考核現金流將導致只有賬面利潤。光有名義利潤是假的,沒現金流就如同沒米下鍋,幾天等不到米運來就已經餓死了。”

可以這麼說,企業健康體現在財務金三角的平衡。增長性反映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盈利性體現了公司存在的價值,流動性代表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二個層面,看具體,透過敏感會計科目去判斷企業潛在的風險。

評點會計科目無需面面俱到,找點、聚焦、深挖,就可得出自己的判斷。三張會計報表看幾個關鍵數據就能對一個公司的基本情況做出判斷。利潤表看公司賺不賺錢(淨利潤)與產品的盈利能力(銷售毛利率)。現金流量表看公司賺的錢能否收回來(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資產負債表看公司的償債能力,有無債務風險(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財務人員一定要學習!如何通過會計報表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如果會計報表沒有水分,上述方法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會計報表做假了,就要有所鑑別了。如何判斷會計報表有無水分呢?建議重點關注一下科目。

資產負債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1應收賬款。一方面,如果收入與利潤有水分,應收賬款就是藏汙納垢之地。因此要注意識別虛增的應收賬款;另一方面,如果超長期應收賬款金額不菲,有可能說明公司客戶信用管理不過關,或者產品交付有瑕疵。2存貨。一方面要注意識別未結轉的成本形成的虛假庫存;另一方面要關注存貨減值,包括原材料減值與產成品減值。3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有資產垃圾筐之稱,要注意識別掛賬的費用。另外,如果大股東從公司借款較多,說明公司公私不分,沒有嚴格的內控。4無形資產。除土地使用權外,其他的無形資產基本都是偽資產,特別要提防別有用心的研發費用資本化。研發費用資本化會減少當期費用,虛增資產,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比重高的企業往往是美化報表給別人看的,給金融機構看,給潛在投資人看。5其他資產。正常經營的企業,其他資產幾乎不會出現。但有其他,必不尋常,譬如被法院凍結的銀行存款。

財務人員一定要學習!如何通過會計報表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

利潤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1銷售費用。銷售費用佔比畸高,往往說明企業銷售渠道不暢,客戶認可度不高,市場還沒有打開,屬於硬推出貨。2管理費用。管理費用佔比高低,可以看出一個企業的內部運營效率。管理費用偏高的企業往往內部運作效率低,形式主義盛行。3營業外支出。除非企業在做捐贈,除此之外的營業外支出都可以和管理不善掛上鉤,營業外支出偏高,說明公司管理出問題了。4資產減值。因為資產週轉不暢或管理不善,就可能導致資產減值,資產減值偏高,同樣說明公司管理出問題了。

現金流量表表需要重點關注的科目:

見過了太多虛構收入、利潤的報表,大家會覺得現金流量表更可信。現金流量表真是清白之身嗎,不是。大家迷信它,是因為覺得資金流動的軌跡是真實的。真實的軌跡何嘗不可以運作呢?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要提防美化現金流量表的現象,如找家關係戶,做份採購合同,打筆預付款,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立馬會好看。待到明年,再把合同取消,預付款退回,一切恢復本來面目。 2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瞭解公司主要的融資渠道。

對會計科目的判斷可作為第一層面整體結論的驗證與補充。閱讀會計報表時,把兩個層面結合起來,就很容易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做財務分析時也可遵循這一思路。

【免費領取】最全會計入門書籍合集,《會計入門全知道》、《三天學會納稅(你的第一本納稅書)》、《零基礎學會計》、《跟著笨笨幹會計》、《跟老會計學財務會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