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黃河邊農村75歲老人堅持做土陶,難以割捨老祖宗的手藝


圖片上這兩位農民是山西省臨猗縣高村人,他們是當地最後的土陶製作藝人,年長的是師傅姓黃,今年已經75歲了,年輕的叫潘友剛,今年也是55歲了,他們在黃河岸邊黃土崖下的土窯作坊裡做著土陶瓦罐罐,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黃師傅說自己做土陶瓦罐已經快50年了,自己年輕的時候跟著村子裡的老藝人學會的這門技術,先是給集體生產隊裡做,後來改革放後就為自己做,以前村子裡會做瓦罐罐的師傅不少,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很多人見這個不賺錢也怕下苦都已經放棄了。

除了瓦罐不賺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代的塑料,鋁合金等等新型材料取代了用泥土製作的各種生活用品,比如盆,甕等等。以前自己做的品種比較多,他們說現在只做的這種瓦罐在當地的使用是任何其它器物代替不了的,但是銷量不多,因為一個人一輩子只用一個,先賣個關子。


黃師傅說平時自己和潘師傅在家裡還種著蘋果樹,農閒時間才做著這個土陶,給家裡添點零花錢,再說現在年紀大了,也幹不了其他。

高村這裡製作瓦罐的技術非常傳統,還沿用著全手工製作,製作的時候必須是兩個人互相配合完成,平時潘師傅負責和泥和搬運的體力活,黃師傅坐在簡易工作臺前做成品,兩個配合相當默契,已經合作快20多年了。

潘師傅說瓦罐罐每年只能做大約10窯,一窯就是300多個,是鄰村包銷的人下計劃,一個瓦罐罐批發給代銷人人的價格是16元,算下來一年他們各自能分到20000多元的樣子。

瓦罐罐完成製作還需要掛釉放進爐窯裡燒製才能最後完成,今天天氣忽然有了黑雲,有了下雨的跡象,他們就趕快把晾曬的瓦罐罐往土窯裡搬放,不然下雨會淋壞做好的半成品。

黃師傅已經古稀老人了,他說以前都不計劃在幹這個活了,但是放不下這幾百年相傳的老手藝,儘管腿腳不太靈活,也考慮到有剛一個人也做不了,就這樣堅持著,身體沒有啥大毛病還能幹到80多歲。

土陶罐罐到底是做啥用的呢?說出了也許你很驚訝,它的作用陪葬品。當地農村和我國大多數保留土葬習俗的地區一樣,人去世的時候都要放一個“發罐”,歷史延續下來就是使用這種土陶瓦罐,寓意保佑後輩興旺發達之意。

收拾完晾曬的瓦罐後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了,天公似乎也很給面子,開始下雨了,黃師傅潘師傅也要回家吃飯去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