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說是科學發展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革命。但這個學說並不完美,受限於歷史條件,哥白尼的學說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不足之處。

依據該學說,行星繞著圓形的軌道運行。哥白尼認為軌道應是“沒有缺憾的”,而圓形是最完美的形狀,所以他認為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軌道也是圓形的。這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主觀臆斷。過了66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經過研究,發現了哥白尼學說中的錯誤。

1571年,開普勒在威爾鎮出生,後來,他成功進入了斯柯達學院。在學院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他了解並接受了麥斯特林教授的看法。麥斯特林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並且常常向學生們灌輸日心說的觀點。開普勒學習勤奮刻苦,善於思考,經常向老師提問,因此麥斯特林也十分賞識這位勤于思考,敢於發問的學生。

開普勒常常去老師家請教各種問題,麥斯特林則經常為他講解太陽系中行星運行方面的各種知識。漸漸地,開普勒也信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對哥白尼的學習精神感到佩服。哥白尼能從雜亂的宇宙天體中找到簡易的規律,開普勒非常敬佩哥白尼的這一偉大貢獻。

隨後,他寫了一本天文學著作,並寄給了第谷,受到第谷的重視,第谷遂邀請開普勒共同進行天文學研究。

1600年,開普勒接受了第谷的邀請,同其共同探討火星的運行問題。1601年,第谷離開人世。開普勒在第谷留下的大量珍貴的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火星的運行問題。

傳統哲學認為,最完美的運動是勻速圓周運動。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開普勒試圖計算出火星在天體運行中的地點。雖然他計算了無數次,但計算結果總與第谷不一樣,考慮到當時觀測條件的限制,誤差其實並不是非常大,是可以接受的。

開普勒認為第谷的研究是十分嚴謹的,因此問題必然在於自己的計算,而不是老師的觀測。開普勒沒有就此滿足,決心瞭解到底什麼是產生誤差的原因。

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究,開普勒發現火星的運行軌道並不是哥白尼所認為的完美的圓形。

開普勒花了多年的時間研究火星的運動,最終找出來問題所在。開普勒發現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並非完美的圓形,而是接近圓形的橢圓形。實際來說,圓形也包含於橢圓形之中,可以看作一個特殊的例子。

在活動行星運行的中點,存在太陽這個恆星,當行星繞著太陽運轉時,時而離太陽近,時而離太陽遠。這一發現意義重大,開普勒將自己的發現總結為一條定律,即後來人們所熟知的“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開普勒行星運動第一定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