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騰訊為什麼一直在短視頻領域沒取得成功?

阿修羅君


因為短視頻生態缺乏,而且社交關係並非萬能。


內容開放生態這是騰訊第三次全面開放,我們知道騰訊最擅長的連接人與人,而在人與人連接形成的網絡上,流淌其中的血液則是內容、信息,這也是為什麼微信比QQ更加容易抓住用戶注意力的原因,因為微信可以承載更多的內容、甚至是服務。


但我們知道,騰訊每一次下定決心開放背後,其實很多時候是面臨了嚴重的危機。相信很多人還記得2010年前後的那場著名的3Q大戰,在雙方結束對峙之後,馬化騰寫過的一封內部信,文中寫道「如果沒有對手的發難我們可能不會有這麼多的痛苦,不會有這麼多的反思,未來某一天,當我們走上一個新的高度的時候,我們要感謝今天的對手給予我們的磨礪。」


這幾年今日頭條的快速崛起有目共睹,而如今其已成為騰訊連接內容必須要跨越的障礙。如果拿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與今日頭條相比,騰訊新聞的日活用戶超過今日頭條,但如果以用戶使用總時長而論,頭條卻遠超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之和。


今日頭條憑藉更少的日活在使用時長打敗了騰訊的內容分發,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過去在短視頻領域的佈局。我們知道騰訊其實一直沒有放棄短視頻業務,早在2014年就曾推出過“微視”,但直至今日,這款背靠騰訊帝國的產品卻並沒有什麼起色。


此後,騰訊曾短時間將希望寄託於微信,並基於微信生態上線“小視頻”,可謂是寄予了絕對厚望,但最終依然折戟沉沙。最右運營合夥人潘亂對此表示,「微信跟頭條,一個自上而下,一個自下而上。這一退一進之間,是兩家不同世代公司的產品理念、CEO 特質、戰略能力和戰術執行這些層面的差別帶來的。如論團隊作戰能力,微信團隊被高估,頭條團隊被低估。」


在騰訊龐大的帝國生態體系中,如今尚沒有一款拿得出的短視頻產品,以至於最後不得不通過3.5億美元投資快手來彌補自己的失落。不久前,我和微信看一看的產品朋友聊天,他們如今最大的焦慮正是來自於「微信生態體系中幾乎沒有短視頻消費」。


自媒體首席發言者表示,「如果騰訊不能建立起以短視頻社交為主的護城河,那麼將很有可能會失去這一輪的機會,拱手相讓於微博、陌陌等諸多平臺,但並無大概。然而從長期來看,帶到2000後,2005後的個人主義崛起時,甚至有可能對社交產生直接性的威脅。」


我們知道騰訊在PC互聯網時代具備強大的「孵化基因」,任何一款產品只需導入騰訊海量的用戶,再加上騰訊強大的產品能力,往往都能一擊必勝,以至於中國互聯網產生了一個終極問題「騰訊抄你怎麼辦」?但短視頻佈局的失敗,卻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孵化能力突然不靈了。騰訊能夠連接孵化一切,很大程度上在於其極具用戶粘性的社交關係網絡,但短視頻的生態裡卻並不需要社交關係。


頭條的成功在於其能夠憑藉先有的流量和分發能力不斷孵化出新的內容產品,悟空問答、抖音、西瓜視頻以及火山小視頻無不是先起步於頭條的信息流,然後再獨立發展進而成才。但擁有天天快報、騰訊新聞以及QQ看點等諸多信息流產品的騰訊,卻沒能建立起類似的生態。這種焦慮可能將會很長一段時間伴隨著騰訊,


無論是騰訊、今日頭條還是百度,現階段的焦慮可能會一直存在,這既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所必須面臨的陣痛,也有來自外部不斷競爭帶來的壓力。但巨頭終究還是巨頭,在內容分發的決勝戰場,這種焦慮很可能在未來會成為企業進步的動力。


本次回答摘取自俊世太保的《巨頭混戰的信息流江湖:百度、騰訊和今日頭條都各自在焦慮什麼?》,經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